创业公司,为什么都在找CTO

0 评论 2527 浏览 2 收藏 5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遵循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创造行业的新趋势和模式。所以差异很大

在 Reddit 上看到个帖子很有共鸣,说现在的创业公司都在招 CTO,好像只要有了 CTO 什么产品问题就都解决了。原来全世界的创始人心态都一样。

CTO,当然是一家科技创业公司里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以我在资方的经验,我们希望技术合伙人能持有比较高的股权。

问题来了,CTO一般专注于技术框架和技术战略,但是在项目早期,初创公司真正需要的是能够构建和 MVP 落地的人。即便创始人不是技术背景,你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的产品技术,就没法lead团队,快速验证想法,更别说项目走到下一步了。

所以在找到 CTO 之前,任何一个创始人都必须比谁都清楚地知道,产品的哪些功能应该解决什哪些需求。

所以,对早期项目来说,你需要的是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全栈开发人员,CTO 可能是这样的人,也可能不是。

我们来看下 CTO 们的画像:

  • 在成熟公司拿着高薪
  • 作为独立黑客做自己的项目
  • 在业余时间折腾一些感兴趣的技术
  • 初创公司能提供给 CTO 的:
  • 关于未来期权的模糊承诺
  • 没有归属感
  • 为了不确定的结果而减薪
  • 没有卵用的公司头衔
  • 早期技术产品任务一团乱麻

很多创始人(非技术出身)期望用10%来换一个 CTO 来打造一个MVP模型,显然想法有点天真了,你大概率也只是吸引到一些相对平庸的人。

所以融资前,你需要一个 MVP。融资后,你需要一个开发经理。
如果你是创始人:需要重新考虑这个项目是否准备就绪:
  • 完善商业计划:明确技术在产品中的角色(是核心壁垒还是辅助工具?);
  • 梳理资源:资金是否足够支撑技术开发周期?是否有备选技术方案?
  • 自我学习:至少掌握基础技术逻辑,避免与技术团队沟通隔阂。
  • 调整招募策略
  • 吸引而非索取:通过行业活动、技术社区(如GitHub、极客论坛)主动接触技术人才,而非等待“救世主”;
  • 阶段性合作:可先以顾问或兼职形式引入技术人员,逐步建立信任;
  • 展示诚意: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或股权,避免“用梦想代替工资”。

反思团队基因

若多次招募CTO失败,需思考:是否商业模式过度依赖技术?是否应转型为“非技术驱动型”公司?例如,通过外包+运营。

如果你是技术合伙人,建议你非常谨慎的评估这类项目项目:

  • 验证创始人执行力:过往经验、资源真实性、团队凝聚力;
  • 分析技术需求: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积累长期价值?
  • 规避“接盘侠”陷阱:警惕创始人将失败归咎于“缺技术”的甩锅行为。

明确自身诉求

  • 短期利益(薪资、股权)与长期价值(成长空间、行业地位)的平衡;
  • 避免陷入“技术乌托邦”:商业成功需要技术与市场的协同,而非单方面技术完美。

人人都在找CTO,暴露了这个项目的根本问题——创始人没有真正理解技术对创业的意义。

就是说如果没有解决早期MVP和市场验证,即便拿到了资金,也很难吸引到真正的技术牛人。更何况现在融资难。

优秀 CTO 是来创造新东西,而不是来帮你承担企业责任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大丹的巡山笔记,原创投稿或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734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产品运营。
专题
1812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对整个商业模式进行了一个清晰的梳理和设计,并说明了商业模式如何变成可执行的路径。
专题
104400人已学习5篇文章
PRD、MRD、DRD、BRD各种文档撰写方法在这里。
专题
1684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专题
17284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为达成业务运营目标,合理使用数据工具指导运营决策的过程,就是数据化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化运营指南。
专题
1998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合同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公司对合同的录入登记、审批、履约管理、监控执行、查询、统计等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合同管理的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