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内测AI辅助写作功能,靠谱吗?

0 评论 1261 浏览 2 收藏 12 分钟

AI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蔓延至各行各业中,比如网文行业,有消息称,番茄小说已经开启了AI写作工具相关功能的内测。那么在这一信息背后,我们可以看到AIGC对网文业务有着怎样的影响?一起来看看本文的解读。

据网文作者消息,番茄小说的番茄作家助手已开启AI写作工具相关功能内测。另有社交平台用户爆料,早在去年11月份番茄小说就已经向高等级作者开放AI相关功能。

该作者透露目前相关功能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不过番茄小说通过作者后台消息规定,要求作者不能够向外界传播功能界面以及工具生成的内容。

今年1月19日前后番茄作家助手曾通过后台向作者发布问卷调研,问卷内容围绕询问作者是否使用过、以及是否愿意使用AI来撰写小说。

据《新立场》接触到的番茄小说作者回应:“我确实用过Bing和ChatGPT来辅助我写小说,主要是通过交流的方式来验证一下我的某些灵感或观点,而且也非常愿意尝试更多的AI辅助方式,所以问卷调查我都选择了是,1月23日拿到了内测资格,立马试了一下。”

如下《新立场》根据该作者的口头描述整理出的功能清单:

利用AI来创作内容属于AIGC范畴,但番茄小说并不是目前唯一一个开设AIGC工具的网文平台。“七猫”平台曾在2023年为作者提供了“AI助理”等相关辅助写作功能,并且是基于跟百度的“文心一言”合作。

另外,阅文集团的大模型“阅文妙笔”和基于此大模型的“作家助手妙笔版”也已于去年9月前开放了内测,作者可以使用工具来进行相关角色或场景的刻画。不过该工具并未向阅文的全部作者开放。

不过由于各个网文平台本身的读者心智或业务偏向不同,其基于大模型的AIGC相关应用给该平台业务带来的影响自然也不同。

一、作者:生成的情节符合番茄小说读者喜好

“短期内有一点帮助,如果功能进一步迭代的话也许会更好”,作者小刘在接受《新立场》采访时透露道,“最大的感觉就是,它生成的内容,很容易跟原文内在的一些东西不连贯,最主要就是主角的情绪或人格不连贯。就是明明前一刻在我的原创内容里主角还是一个复杂矛盾集合体,到了AI生成的内容里,主角就突然降智变成了NPC性格,所以作者和读者都在说一个小说哪里是用AI生成的其实都能看得出来。而且在扩写和改写的时候,他只会根据你选择的内容来生成,不会考虑上下文”。

关于侧边栏的功能,小刘表示:“AI起名有点鸡肋,毕竟人名是基本设定的一部分,我觉得还是我自己想比较快也比较具有我的个人特色,也许倒是可以用来生成路人甲乙丙丁的名字”。

“目前看来灵感生成这个功能是最有用的,因为我可以把我自己的小说主要设定喂进去,它生成的一些情节也很符合番茄小说读者的喜好,这是优于Bing或ChatGPT的地方……但是只适合用来生成不那么重要的支线情节”,另一个主写玄幻类型小说的小蒙对《新立场》说道。

不过AIGC写作也并不是能够拿来就用,在小蒙看来AIGC“有一定的学习成本,需要学习如何更好地输入指令”。

二、AIGC如何影响网文业务:更新速度,全勤门槛以及产业链模式

据《新立场》观察以及结合对作者的采访,番茄小说“过稿签约较容易”,但是“前期难以获得露出,需要写到八万字以后才会进入推荐。”番茄小说作家后台显示,“推荐”的意思就是:先圈定部分用户展现作品,根据读者阅读行为,持续圈定同类型用户,继而不断扩大书籍推荐量;算法会根据读者阅读情况不断调整推荐。

这意味着在番茄小说平台,读者对内容走向的话语权非常高。那么如果以后AIGC功能与创作者磨合成功,网文创作能够更快地满足读者需求,读者的口味变化也会更快,从而形成更快速的内容迭代机制。

上述搭载了“文心一言”大模型的“七猫”平台,则素有“保底大户”之称,“保底”在网文界的意思是,作者可以通过遵守平台发布的相关全勤激励,每日更新一定字数的内容后,拿到固定的保底收入,这部分收入不跟作品阅读量挂钩。

所以针对保底收入较高的网文平台,AIGC工具可以帮助网文作者更好地拿到“保底工资”,只不过根据社交媒体上部分作者反馈“现在部分小说网站的保底工资越来越不好拿”。《新立场》推测,AIGC导致网文的内容产出变得更加容易,则相关平台保底激励或许也会提高相应门槛。

AIGC同样也会影响整个文创IP产业链的模式。去年7月阅文在创作大会上公开网络文学行业首个大模型“阅文妙笔”和“作家助手妙笔版”时就表示,该大模型会为作家打造包括作家服务、数据运营、技术工具等在内的网文创作“新基建”。并且会构建新的IP上下游一体化生态体系,其中的核心正是通过AIGC打通“内容+平台”,为IP孵化和生态增效提质。

所以如果说番茄小说的强势在于利用AIGC工具更快地打通读者日新月异的阅读需求与网文创作,那么阅文强势则在于利用AIGC更好地进行从小说到影视作品及衍生品的IP完整孵化。

三、妨碍网文创作能力不是核心影响

网文对创作能力的要求与其他领域的文学创作大不相同,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的文字创作领域对AIGC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

国内首先一批严令拒绝AIGC创作的小说领域是科幻小说,素有科幻小说黄埔军校之称的《科幻世界》杂志在2023年4月刊中有公告称:“本刊不接受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投稿,一旦发现未经注明的AIGC投稿,该作者作品将永不录用。本刊坚信人类的想象力成果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绝非AIGC可以相提并论。本刊同时倡议,广大科幻创作者要通过充满科学性、前瞻性的思考和创作,不断延展人类想象力的边疆。”

《科幻世界》作为最先发布《流浪地球》和《三体》等大热科幻IP原小说的杂志,其在业内的话语权举足轻重,所以其态度很大程度上也会引领科幻文学对AIGC的风向。

实际上不仅国内,从去年2月开始美国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以及《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就因AIGC泛滥,甚至一度宣布停止接收投稿。

这种现象倒挺有趣,作为最了解AI的文学创作领域,科幻文学对AIGC的态度反而是最排斥的。不过这与科幻文学领域保守与否关系不大,网文属于日常快消品,需要作者的创作“又快又多又符合读者口味”,科幻小说与科技哲学关系匪浅,需要作者创作出逻辑严谨的设定以及具有前瞻性和想象力的情节。

所以可以预料的是,比起其他文学领域,也许AIGC应用的能力跟网文创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具有更大的互补性。

而关于网文界争议最大的版权问题,也并不是AIGC时代才开始存在的,“抄袭”,“融梗”等相关争议已经在网文界持续了很久,有些是不同创作者之间的矛盾,有些是创作者与平台之间的矛盾。

不过这也不是网文界单独的问题,2023年12月27日,《纽约时报》起诉ChatGPT 所有者OpenAI以及微软,声称其版权被OpenAI侵犯以训练该系统,这些公司应该要对“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负责:当被问及时事ChatGPT 有时会从《纽约时报》文章中生成“逐字摘录”,如果不支付订阅费用,就无法访问这些摘录。

今年1月8日,OpenAI则在官网上回应,认为《纽约时报》的诉讼依据并不完整,并且“ChatGPT中显示带有归因的实时内容,可以为新闻出版商提供与读者联系的新方式”,意在表示平台为新闻出版商带来了流量。

双方各执一词,目前该诉讼仍未有判决结果。

事实上包括OpenAI在内的AIGC工具如文生图领域的 Stability AI 和 Midjourney 面临的相关诉讼从未停止过,AIGC工具或平台与创作者之间的矛盾是这个时代全新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但这些诉讼结果对于帮助网文平台如何更好地规范自身对原创网文的使用倒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XX;编辑:李凡

来源公众号:新立场Pro(ID:xinlichang66),换个角度看世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立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