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播大战到上市 ,我对映客的产品逻辑进行了简单梳理

冯义运
3 评论 6399 浏览 31 收藏 16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映客直播从千播大战中生存下来,并取得最终的成功,映客的产品逻辑是怎样的?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产品背景

1.产品简介

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映客成功从0到上市,曾一度让YY等巨头紧张,映客的产品到底经历了什么。

2.产品定位

一款主打秀场的移动在线直播应用。

场景1.

用户:某宅男宅女

需求:在周末晚上躺在床上,不知道干什么

痛点:电视和电脑的美女帅哥都不能互动

场景2.

用户:某上班族女B

需求:平常没事喜欢网上直播赚点外快

痛点:没有直播设备,不想花钱买设备浪费太多钱

场景3.

用户:喜欢唱歌,跳舞的人

需求:喜欢唱歌,没地方表演,没人欣赏 ,围观

痛点:希望像开演唱会一样,有粉丝围观,可以和粉丝互动

基于以上场景,我们来看映客的产品逻辑和产品架构。

3.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

从功能结构上来看,其实映客直播和其他直播平台的模式差别不大,核心差别是在移动端和PC端的差别。

4.产品功能结构图

从功能结构图来看,映客从移动直播出发,到现在变成一个平台,做起了短视频等新的玩法,也算算是正常的发展路径。

5.产品发展大事记

2015年5月,映客app上线。

2015年8月,映客直播打赏功能上线。

2015年11月,映客直播获得A轮千万级融资。

2015年12月,映客直播完成A+轮融资,昆仑万维领投

2016年2月,映客直播完成A++轮融资百万级投资,宣亚投资

2016年5月,映客直播用户数突破一亿。

2016年9月,映客直播完成B轮融资,公司完成B轮融资协议签署,投资方是A轮投资者紫辉聚鑫、腾讯等7家投资机构,估值70亿人民币

2017年6月,宣亚国际发布的公告显示,宣亚拟收购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廖洁鸣、侯广凌、映客常青、映客远达和映客欢众共同持有的蜜来坞48.2478%的股权

2017年9月,宣亚国际近 29 亿收购映客 48% 股份,后者估值由 70 亿降为 60 亿。

2017年12月,宣亚国际宣布终止29亿收购映客交易,各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2018年3月,映客在香港申请上市。

2018年7月,映客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4.32港元 上涨12.2%。

映客一开始的高歌猛进,到后面面临被收购,到最终成功上市,一路历程艰辛,映客直播可以说是在钱播血场中杀出来的上市一款移动直播产品。

6.竞品

YY直播:yy是PC端直播的老大,通过直接从PC端往移动端导流的方式,yy很快做到行业第二。

花椒直播:花椒直播正式上线,致力于以强硬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内容,打造一个具有强明星属性的直播平台,吸引了大量优质用户。

一直播:一下科技旗下的直播平台,后与微博 达成直播合作。

二、发展历程

1. 产品数据

安卓市场下载与版本变化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之前,映客直播的增长都是比较平缓,我把它称为探索期。

在2016年3月到2018年1月之前,增长的趋势很明显,把它称为增长期。

在2018年1月之后到2018年7月,增长速度下降,把它称稳定期,产品进入一段稳定的时期,市场的竞争,直播玩法的疲劳,映客直播的数据在下滑,这时虽然在增长,映客也在这个阶段选择了上市,选择了正确的策略。

app store评分变化

在app store的评分上可以看到 ,映客从开始至终的评分都很不错,这源于映客直播的创始人奉佑生之前在多米音乐从事创业 积累下来对泛娱乐内容产品的积淀和对产品的把控。

三、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探索期(2015.5-2016.3)

1.产品迭代

映客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功能的完善,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完成美颜,打赏,充值等功能。其次是在产品的BUG上的一些修复,和完善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早期的映客主要还是借鉴了以往的平台的功能,更多把YY和其他pc上的一些直播功能搬到移动端上来。

在这个阶段映客还是很多技术上的不足,导致产品卡顿,bug等现象出现。

2.用户评论

在这个阶段用户的评论相对来说较好,绝大多数是好评,早期用户对于映客这款产品的还是比较认可的。

评分变化

当然也会有些差评,这些产品出现的部分主要还是产品卡顿,存在Bug等问题,这个其实不是产品层面的问题,更多是技术层面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功能层面上的问题,这说明,映客这款产品在用户需求和产品的把握上还是没有问题。

用户评论

3.用户运营

1.内容资源:已签约主播上百人,并还在大力招募时尚达人,邀请他们入驻“映客”平台,沉淀内容。

2.主播运营:主播的内容质量提升改善的,主播内容更精细、更具观赏性才能提升用户体验,更好的引导、带动粉丝实时播放自己的生活,增强用户粘性。

在这个阶段更多是在主播资源的内容和功能层面上的建设,更少在产品的活动和事件上,虽然创始人是前多米的联合创始人出身,自带网红效应,但是却在早期没有做过度用户拉新,还是平静让产品迭代,内容的沉淀。

4.阶段总结

在这个阶段,映客直播已经有了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购买钻石支持喜爱的主播,主播会收到礼物价值30%的分成,分成可在微信中提现,这就又鼓励生产出更多优质内容,同时实现平台盈利。所以映客在开始之初就借鉴了很多直播产品的过去经验。映客直播可以说在有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式的基础下,后面考虑规模的扩张。

第二阶段:增长期(2016.3-2017.12)

1.产品迭代

功能迭代

在这个阶段可以看到,迭代很密集,产品的功能不断完善,映客也出了很多新的功能玩法去吸引用户。这些功能的核心逻辑还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功能的玩法,增加美颜等,吸引用户的留存。所以还是在围绕着直播类软件的几大核心需求在做升级和改版,并没有多大的战略偏移。

2.用户评论

在这个阶段的用户评分也没有上个阶段好看,在这个阶段的用户评论呈现两极分化。

在探索期时,产品的负面评论主要在产品的BUG和卡顿问题上。在这个阶段更多集中在内容和主播层面上的竞争。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的映客面临在内容层面上的建设。

在2017年出现了千播大战,YY等巨头参与竞争,导致映客直播在移动直播战场上出现强劲对手。

用户评分

用户评论

3.用户运营

  • 赞助与合作:映客与奇葩说马东团队的直播,吸引了一波用户眼球,其次是通过与综艺的合作上拉新。
  • 线下广告:分众楼宇和电影院线,也投了不少的钱做滴滴出行开屏广告。
  • 主播的合作:映客会去谈比如华谊旗下的明星艺人。

在这个阶段映客做了大量的拉新和增长动作,其实大量的砸钱,特别是拿到昆仑万维的钱之后,大量投广告,迅速占领市场。

4.阶段总结

在这个阶段,映客的目标是要快速的增长,迅速拿下市场,YY等传统的直播老大打出ME直播直接开战,同时王思聪也投资花椒,花椒、一直播与其他直播平台,形成千播大战的局面。

映客在这个阶段很多手段快,准,狠,该打广告打广告,直接对各大直播平台开战。映客也顺利走到了移动直播的第一名。

映客直播融资最多,最风光的时期也是这个时期。但是映客没有看到自身背后的危机,映客主要特色为秀场直播,高人气主播多为俊男靓女,观众在内容同质化的秀场平台上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再加上资本的催促,这也是后面映客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

第三阶段:稳定期(2018.1以后)

1.产品迭代:

功能改版图

1.从产品迭代上来看,这个阶段的迭代放慢了,更多是在功能的优化,以及配合运营活动,对于用户的活跃促进和用户的转化。

2.同时映客直播也开始在游戏直播,小游戏等,其他方面进行尝试,更多的玩法是想降低用户疲劳,与上个阶段的预测相同。直播就是一个不断考验创意的产品,通过不断丰富玩法,来达到对用户的活跃和留存的目的。

2.用户评论:

在这个阶段,用户的评论还是集中在对功能的不满意,和对内容的不满意,这是直播平台一定会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是内容和主播的增长,一边是怎么管控。

1.映客还是需要加强自己的技术和数据积累,利用技术对产品创新。

2.保证对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更多商业上的探索。

3.对于内容和主播的运营与监控。

app store评论

3.用户运营

在这个阶段映客更多是在直播内部做运营。

  • 直播答题活动。对产品外的用户进行拉新,对产品内的用户进行活跃。直播答题也成为当年一个风口,巨头纷纷涌入,本质还是流量的焦虑。
  • 小游戏、狼人杀等社交游戏的玩法,促进用户的活跃。

该阶段的做法也符合一款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产品的后期,通过运营在促活和留存中发力。

4.阶段总结

在这个阶段,映客也顺利上市,得到资本的青睐,映客有更多的资金去开拓直播的未来,映客的技术和用户疲劳的等问题也会慢慢解决。上市后的映客,在CEO奉佑生的规划中也会有更清晰的未来,强调“直播+”的奉佑生讲的仍然是直播生活化的商业故事。

四、总结及建议

映客直播一路坎坷的过来,从风光无限到差点卖身,到成功上市。映客直播从千播大战中生存下来,并取得最终的成功,归结起来:

  1. 当时行业的红利,移动互联网起来,移动直播平台还没有兴起。
  2. 传统的pc直播,像yy这样的公司没有反应过来。
  3. 敢于大量投入广告。直接凶猛砸钱达到行业第一的位置。
  4. 极致的用户体验,一开始完整的商业闭环。
  5. 映客通过直播社交化,打擦边球,土豪可以通过直播约妹子,映客切中了人的底层需求。

对于未来的映客,更多应该探索是直播在泛娱乐行业的深入,像映客CEO所说的直播+,更多把直播和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

直播玩法的创新,利用AI等新技术对直播进行赋能,把创意和技术的结合,打造出新的直播互动玩法,可以延缓衰退期。

 

本文由 @冯义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搞不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文章里面都配一张图不知道干啥,为了排版好看吗

    来自北京 回复
  2. 很nice 敢问楼主你工作了吗

    来自湖北 回复
    1. 没有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3129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该如何有效推广?有效推广的策略有哪些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推广策略。
专题
20790人已学习15篇文章
AARRR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增长漏斗模型。本专题的文章针对AARRR模型进行拆解解读。
专题
1273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案例解析。
专题
13155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要想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就要做好行业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撰写行业分析报告。
专题
12440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内做的公司不多。本专题的文章对整个机器人赛道进行完整的梳理,在输入输出的同时,体验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感。
专题
15633人已学习10篇文章
再好的产品,没有优质的推广渠道加持和App投放增长的方法,也很难实现有效传播和增长。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App投放推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