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测评 | 京东金融的新功能: 重要的事,别忘了

5 评论 15670 浏览 87 收藏 7 分钟

今天朋友圈恰巧看到在京东的前同事分享了一个文章,有关京东金融4.0版本的一些功能评测。正好最近正在琢磨一些客户需要但很多金融产品没有的功能,看到文章后,打开京东金融首页第二屏看到这个“重要的事,别忘了”模块,发现之前构思的一些东西,京东已经在做了,并且体验还不错。

先说说这个需求的必要性,可能上升的有点儿高了,哈哈,人的幸福感是怎么获得的?

幸福感

之前看到的一本书中,有个经济学家提到过一个概念,就是幸福如果化为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 

本科时候老师课堂上给我们提过一个问题,如何衡量男朋友对你好?然后我们写了很多条目,但是老师给的答案却是,你们这些都没法衡量,最后告诉我们两点:在对方身上花费的金钱和时间。

效用是人从消费某种物品或者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般情况下,我们满足程度越高的时候,往往是消费的物品越多,消费物品越多,就意味着收入最大。

所以,要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或者提升家庭的幸福感,我们无非要做的就是,降低欲望,充分利用时间把效用和收入最大化。所以个人和家庭对于幸福的决策需要通过劳动创造收入,并把收入用于储蓄、投资和消费。

京东金融的这个新功能通过提醒并且自动执行的方式,解决了如何将收入用于储蓄、投资和消费这个问题。

产品分析

功能板块

初看这个设计,觉得是一个提醒功能,例如提醒你还白条,提醒你还贷款,还信用卡。提醒这个功能其实不是新东西了,但是我们没有把他提高到很高的层级,经常是邮件提醒、短信提醒或者APP有个小红点的提示,但是每每这样的提醒是给你造成困扰还是觉得很贴心呢?

谈谈我的感受,我经常收到短信的提醒,例如该换白条了,但是他真的只是一个纯粹的提示,看了一眼之后,准备去打开APP或者电脑还,但是同事一个电话或者孩子一哭的功夫,就瞬间忘记了这么一回事,想起来的时候已经逾期了。

那我们来看下京东金融是怎么设计的?

1、banner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广告图,上面有时间、星期和农历日期,点击开是这个样子的。

这也许不是什么大的功能,但是可能代表着一种情怀,这跟京东金融面对的白领客户群很有关系,同时他帮忙给你的朋友圈找了素材,同时又宣传了自己。

2、事件列表

包含:

  • 时间点—-不是用具体日期表示,而是用还有几天这样的文案
  • 别忘了还白条—-这句话的含义是一种友好地提醒,不是说纯粹为:白条
  • 开启定投还车贷—-这是一个明确的动作指令
  • 添加入口+—-这个加号表示可以添加,这个很好理解
  • 添加事项—-?
  • 进入日历—-?

我们继续看看这两个是什么功能?

3、添加事项

事项栏目中总共分为两个模块:

(1)自动化资金管理

  • 存入工资
  • 信用卡还款提醒
  • 自动还白条
  • 还房贷
  • 还车贷
  • 付房租
  • 基金定投

(2)月月给家人一份爱

  • 给父母一笔钱
  • 想TA表达爱意

以上的资金管理和给家人爱,正好是上面最开始提到的如何提升“幸福”,即如何将收入用于储蓄、投资和消费

这些事件不仅仅是提示,并且可以指定动作,例如在什么时间自动执行给爸妈钱,在什么时间投资多少份基金。

4、进入日历

除了从首页可以看到添加事件的入口外,还有一个日历板块,通过瀑布流和日历的形式,将提醒和自动执行的任务清晰地展现出来。并且可在具体时间直接添加事件。

功能定位

往高里说,这个功能满足了客户提示幸福感的需求,接地气一些实际是满足了客户以下需求:

  1. 将投资理财作为场景展示给客户,客户更容易理解去进行储蓄和投资
  2. 通过直观提醒来帮助客户解决琐事
  3. 将客户生活中所涵盖的消费场景全部覆盖

对于京东来说:将重点要推荐的产品提供了入口,通过巧妙的文案和提醒,逐渐充当客户的理财管家。

总结

就像京东栏目的标题一样:重要的事,别忘了。

我们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幸福感,所以幸福包含当前和未来,所以在懂得如何将收入用于储蓄、投资和消费这个问题的时候,记得及时行乐。

今天就介绍这么多啦,一起进步,下期见。

#专栏作家#

7姐,微信公众号:「sevensisite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任职腾讯、新浪、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擅长产品分析、数据分析、用户研究、行业分析等。

本文由 @张小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功能蛮好,有亲和力。但是觉得日历分享没什么作用,有点鸡肋。

    回复
  2. 楼主如何转型证券产品经理的?

    回复
  3. 😯

    来自广东 回复
  4. 分析得有点浅,要是更深一点就好了 😎

    来自广东 回复
    1. 欢迎一起探讨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