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这篇卸载抖音:抖音为啥会让人上瘾?

苏佬师
16 评论 17909 浏览 89 收藏 14 分钟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抖音从春节爆红到现在,仍是势头不减。每个人喜欢它的原因都有不同,本文作者作为资深抖音上瘾患者,从他个人的体验角度来谈谈为什么抖音会让他上瘾。

自抖音在春节爆红之后,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个APP势头不减,风采依旧。

而我也终于在kill了那么多time,下定决心卸载之前,想写一篇总结当做告别,以纪念抖音陪伴我的那些漫漫长夜。

此刻,让我重新回过头来看:它为什么如此着迷、让人上瘾?为什么如此爱不释手、让人欲罢不能?

就短视频来说,因为曾经专门做短视频营销的缘故,对美拍、秒拍、火山、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有颇多研究,对内容、视频达人也有些深入了解。

但多是停留在工作层面,并没有发自内心喜欢去看,抖音却正中我下怀。

作为一名资深抖音上瘾患者(就在写这篇的时候,想截个图、看几个视频资料,也是随便就半个小时过去了),今天不聊它的市场占有率和打败微信微博这么宏大的话题,只是从我个人的体验角度来讲一下为什么这个APP会让我上瘾。

一、先说下「上瘾」这件事儿

信息爆炸时代,要想实现商业交易,最稀缺的资源是用户的注意力与时间。

从事传媒、游戏、互联网的人都知道,要想抢占用户时间,除了用刺激眼球的内容吸引注意力之外,紧接着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而最好的方式,是让用户「上瘾」。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成瘾有两个基础心理:获得快感、逃避痛苦。

很容易理解,不做过多解释。所有的广告营销都是基于这两个心理做相对应的传播内容,我们美其名曰「洞察(insight)」、「痛点分析」。

「逃避痛苦」多是基于用户自身的一种处境来说的,下面我主要从「获得快感」的角度展开,来简单分析下:抖音是如何让我上瘾的。

二、抖音上瘾: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对于UGC类型短视频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容。简单说下内容方面让我着迷的几个点:

1.类型丰富多样

抖音有几种内容类型是我非常喜欢的,每次看到这些,都能让我兴奋许久:

  • 内容反差类:比如妆前妆后对比,典型的如「Karma is a bitch」为BGM的视频(我tm真是再也不相信女人了);搞笑段子,出乎意料的结局,每看一个,都一定要看到结尾才罢休;
  • 炫酷潮玩类:在抖音上被成为「技术流」,比如「黑脸V」的视频;还有根据镜头摆动、切换、滤镜、贴纸等功能合成的视频,节奏快、充满动感,看着很过瘾;
  • 高颜值美女类:这是我喜欢抖音的一大重要原因,区别于锥子脸网红直播,抖音上的小姐姐高级而不做作,个性又不失趣味,光鲜又没有距离感。对我这样的铂金单身汉(算了,黄金吧,算了,还是黄铜吧)来说,实在是一大福音。而且同类视频浏览多了之后,平台会推荐更多,真怕自己有天会刷成死肥宅。

2.时长短,以15秒为主

如果把短视频比喻成段子、笑话,那么抖音短视频就是神回复、金句,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铺垫、抖包袱。

十几秒的时间让我没有任何压力去看完结局,更何况每一个都那么精彩。

3.不确定性

能持续激发人的好奇心,这个除了在单个视频内容体现外,更重要的在滑动下一个。

只需轻轻向上滑,就能看到一个风格迥异的视频;如果不喜欢,继续划,永远对下一个视频保有期待。

4.命题作文一起玩

指多个人在一个主题下的演绎。

比如以「Karma is a bitch」为BGM的变妆视频、各种经典台词的配音、一个场景故事的多种演绎……

即便是同一个内容,不同人表现出来总能带来新的亮点。通常我会点到主题页,看完这个主题下前几名的视频,非常有趣。

5.主题健康向上、贴近生活

抖音里的视频多是以日常生活为场景,无论演绎、拍摄记录还是其他,感觉离自己的生活不远,日常也能接触到。

重要的是,内容健康向上,不会反感。反例请打开快手,不解释。

6.让人沉醉的BGM(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抖音的很多音乐,都是选用副歌部分,而且很好听。把这些音乐筛选出来,集中听了好几遍之后,会产生一种沉醉感。

这种感觉我仔细回味了下,和初中时听一些非主流歌、口水歌的感觉很像,比如《I miss you》、《边做边爱》、《不分手的恋爱》、《心痛2009》(妈呀,这都什么歌名儿。。。)。

表示曾经深受这些音乐影响中毒太深,直到今天余毒还未散尽。

如果这些歌曲现在刚流行,我想把副歌部分剪出来拍成抖音,恐怕也毫无违和。

比如这首《just like this》是「北极星小姐姐」和一些酷炫视频经常用的BGM,副歌部分从1:02处开始。你听听看,是不是和那些非主流歌曲隐约有些类似?

这首音乐我听了三个多星期,起码不下五十遍,还没听腻,真喜欢!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抖音短视频内容的整体印象和喜欢的原因。

当然,也有人说:“南抖音,北快手”;“抖音上都是一群疯子,不知道好看个什么劲”。

这很正常,就好比小时候父母不喜欢周杰伦一样,时代、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的兴趣、喜好也不一样。

依旧喜欢抖音,说明还能和这个时代主流的年轻人有共同兴趣、价值观,能和他们真正玩到一起去。

仅此而已,别太在意。

三、产品层面分析

除了上述内容层面的分析外,我还想从产品层面简单说几个点:

1.强大的推荐机制

个性化处理用户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喜好,对一个往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内容平台来讲很重要。

除了内容多样:如酷炫、段子、美女、萌宠、跳舞、奇人绝技、生活技能等之外,在满足个性化上,不得不提抖音的推荐机制。

今日头条算法的强大,无需多说(具体我也不懂)。抖音背靠头条,以头条的算法为技术支撑,在个性化推荐、千人千面上堪称完美。

比如我的推荐中10个有5个都是漂亮小姐姐,还不重样;我同事(一个宝妈)打开抖音后,都是家庭、生活妙招、宝宝、萌宠等。

除了爆款短视频之外,不同用户看到的抖音、对抖音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信你多找几类人问问。

2.即时反馈

这在游戏、APP设计中是基础要求,也是「成瘾」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即要对用户的交互行为做出立即反应,这能让用户从感受到掌控感中获得快感。

放在抖音中的体现,比如双击点赞、下滑切换下一个视频(不需加载等待,也不用切换到其他目录页)等。

当然,这是现在所有短视频APP类都具备的功能,不多说。

3.两个小的设计点

第一个是抖音主页没有目录,打开就是单个视频播放;没有缩略图和菜单分类。

这免去了用户思考、选择的时间。

其他短视频APP主页有缩略图,对视频内容你会有认知:“这个大概要演什么我知道”。

抖音则去除了这个展示,避免你做出选择,永远对下一个视频保有期待。

第二个是全屏模式播放,没有时间显示。

这让你在强烈视觉刺激、被情绪带着刷视频的同时,忽略时间存在。

不要小看这两个点,所有kill time产品都是以剥夺你独立思考、忽视时间流逝为出发点的。

抖音以高清画质和超强的沉浸感设计,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信打开抖音,看看你还发现了哪些?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为什么看抖音上瘾做出的一些个人思考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四、最后再说几句

1.抖音确实为生活带来了真实乐趣

如果说美拍、火山、快手是为了演绎、记录,那么抖音纯粹为了「趣玩」而生。

玩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都不缺乏一颗玩的心态。

在抖音中,我看到了它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在人们玩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天性与自我。

它不像其他平台有徒手劈榴莲、生吃老干妈、裤裆放鞭炮一类的猎奇内容,而是有真实生活中能切实感受到,并正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乐趣。

感谢它,为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2.信息传播产生影响的途径是引发受众的心理反应

在自媒体时代,个性极具凸显,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接受疯狂灌输。

你的任何兴趣、情绪、情感,都是商业的起点,我们把它叫做「需求」。只要你想,总能有产品满足你的这种需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于那些剥夺你独立思考能力的事物和强烈感官刺激、能撩拨情绪的事物,要格外小心。

你可以享受它带来的美好,但希望你在体验之前想明白一件事:做这件事,是凭借主观意志去做的,还是被某些心理原因被逼着做的。

3.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

就像央媒多次批评王者荣耀、今日头条、娱乐新闻一样,抖音同样也遭到部分人的反对。

这些产品中,我们切实能感受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快感,也存在社会定义的所谓「沉迷」问题。

不想从社会发展、民众民智这个角度来讲她对社会到底是有利有弊。

别管外界怎么评判它,既然它存在,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使用它,这是你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怎么玩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但记得最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好,别懊悔,也别抱怨。

终于写完了。「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抖音,感谢相遇与陪伴,再见!

 

作者:苏佬师,公众号:苏佬师(sulaoshi886)

本文由 @苏佬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小姐姐腰吼吼看~~本来是个挺正经严肃的文章,我在阅读的时候,也是颇多感触,结果看到你的壁纸,瞬间就从工作的严肃状态,跳到转我游戏里的闺女身上了

    来自北京 回复
  2. 壁纸暴露了你的属性

    来自辽宁 回复
    1. 啥属性?这不小丑女嘛,多漂亮

      来自北京 回复
  3. 谢谢你的总结,看完之后坚定了我删抖音的决心

    回复
    1. Just do it!

      来自北京 回复
  4. 滴 滴滴 还是段子好看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喜欢小姐姐

      来自北京 回复
  5. 看到了标准日本语,哈哈

    来自上海 回复
    1. 😕

      来自北京 回复
  6. ➡ 中毒太深,果断卸载。

    来自广东 回复
  7. 苏老湿写的很棒;一开始先对“上瘾”进行阐述(但缺乏定义);然后从内容的角度来讲上瘾的几个原因,其次从产品策略的角度讲上瘾的几个原因;个人觉得“时长短及不确定性”这两个应该归于产品策略,而非内容。

    来自广东 回复
    1. 感谢指正

      来自北京 回复
  8. 但是抖音的推荐算法难道不是限制了我们了解更多有趣的视频么

    来自四川 回复
    1. 对,其实对于广袤世界,每个人都很无知,没接触的东西并不代表我们不喜欢

      来自浙江 回复
    2. 恰恰相反

      来自北京 回复
    3. 请问苏老师指的是什么呢?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16831人已学习16篇文章
对于很多软件工程师来说,工作内容都与界面设计有很大的关联。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界面设计方法。
专题
35613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内容运营的正确姿势,你都能在这里找到!
专题
1660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专题
1243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广告营销是为了销售产品,既然花了钱当然希望能给产品的销量带来增长。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广告营销指南。
专题
15519人已学习11篇文章
SWOT分析法是互联网人最常用的分析模型之一,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SWOT分析。
专题
146210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多多少少得懂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