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交和算法“毁掉的人生”:除我自己,别人都过得贼精彩

2 评论 29618 浏览 23 收藏 15 分钟

如果没有社交网络,你的生活会好一些吗?

如果说拒绝发朋友圈的你,是因为复杂的联系人网络很难塑造一个平衡的社交语境,那Instagram就是设定了一个稳定的背景:你只能在这里呈现“美好生活”。

你可能会在淘宝看到有商品标注为“ins风”,但你绝对看不到“微信风”、“微博风”,或是“Facebook风”和“Twitter风”。

或许可以搜到“抖音爆款”,但抖音社区所做的,是让你发现大千世界,不太会让你感觉到焦虑,那种“同龄人都很棒除了你”的焦虑,这一点,Instagram几乎是全网独一家。

社交媒体上“看上去很美”绑架你的人生了吗?

有吧,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在为这个虚假泡沫贡献着一点微薄的力量。

Instagram风=积极、阳光、美好、正能量,以及明亮清透的性冷淡滤镜。人们发美妆、旅行、宠物,也发健身、美食、生活,是一个网络版“楚门的世界”,不同于电影里的“被设定”,这是网红主角一手打造的“虚拟现实”。

网红Scarlett Dixon发一张照片称: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鸭,薄饼、草莓和满杯早茶。每个细节都漫不经心又透着一点小心机,睡衣、床单、餐盘、妆发、气球,还有一个good morning的牌子。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露出角落里的李施德林漱口水。

被社交和算法“毁掉的人生”:除我自己,别人都过得贼精彩

有人截了图发到Twitter上:“普通人的清晨!Instagram就是个荒唐的谎话工厂,让每个人都感觉生活差强人意。”他的这一条得到了11万点赞,是Scarlett原po的22倍,还有2.5万人纷纷转发,“假”、“爆了她的气球”、“谁把李施德林放她床头的?连环杀手,是的”。用户们不满极了,疯狂diss她。

Twitter上戾气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骂普通人,也骂名人。如果觉得不好理解,可以等量代换到微博,没有人能逃脱被嘲的命运。

本来以为Instagram最特别,这里有最友好的社交网络氛围,图片精美,双击就能点赞表示喜欢,最爆款的图片都很正能量,最受欢迎的是猫猫狗狗。

那么问题来了,网友到底不满意什么?

有啊,就是这种“正能量”。

可能不少人也试过,苦心孤诣地让自己成为朋友圈的“积极生活家”本人,但无法再装下去的原因,往往是朋友圈里工作和生活重合度越来越高,无法用一种形象打动所有“朋友”。

而一味强调“美好生活”的Instagram,它不断鼓励用户展示出乐观和有魅力的一面。最好情况下是造成一定的误导,有时则会造成伤害。如果说Facebook让你感觉人人皆无趣,Twitter证明全民皆暴力,那Instagram就会让你担心,除了你,每个人都很完美。

回到Scarlett。大众担心“真相是假”会伤害到粉丝,但这种担心,本身就是在为网络暴民辩护。

被社交和算法“毁掉的人生”:除我自己,别人都过得贼精彩

Scarlett每次一发新动态,几千个人冲进来发私信骂她,甚至还有死亡威胁。一张威尼斯的旅游照被Twitter网友转了,疯狂羞辱。她想说,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呀!去一个超美的城市,在桥上的横栏小憩、手里拿着冰淇淋,脸上挂着雕刻微笑。

“都是演的啊,亲爱的。”

Scarlett虽然不认为自己的图片会如何伤害到别的女孩,但她也同意,Instagram的确会给人带去不切实际的幻想。

或许是时候警醒,这种“看上去很美”如何损害了观者的精神世界。

互联网上看“人生如意十之一二”

2017年,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RSFPH)做了一项小调查:14-24岁的年轻人,最喜欢用的社交媒体分别是Twitter、Facebook、YouTube、Snapchat和Instagram,这些软件影响了生活各个方面,从睡眠质量到FOMO(不想错过任何一件事的恐惧感)。

Instagram严重影响用户的睡眠,让人焦虑、沮丧、孤独,还有严重的“不想错过任何人的动态病”,得分最低。Snapchat的熟人社交似乎让人离真实生活近一点,YouTube各方面都排名靠前,除了让人失眠以外,对用户有最正面的影响。

被社交和算法“毁掉的人生”:除我自己,别人都过得贼精彩

Instagram明明看起来很温和,但伤害着实不小。

RSPH的专家Niamh McDade认为:

“无止境地滑屏,没有任何互动,对身心健康都没有任何正面影响。你可能看到很多图片,宣称是现实世界,但并不真实。这对年轻人的伤害尤其大。”

比如:看得到买不起的跑车,沮丧感简直爆棚。

这个虚拟场景有时会变成一个互相攀比谁过得更好的地方,比如:情侣分手后依然从社交网络去了解对方的信息;比如:分手后的情侣,偷偷视奸对方的账号来惩罚自己,又忍不住用一些浏览器功能来帮助分散注意力。

英国年轻人Stephen就是一个例子,他似乎在用社交网络惩罚自己,看了太多女孩的图片后,导致自己看人的视角都扭曲了。后来的一年里,他试过做Ins戒断,写了一篇论文讲述社交网络如何伤害了他的身心。

“Instagram的问题就在于,你发布的几乎全是积极一面,但你上Twitter一看,发现生活绝非如此,‘呵,美好生活!’”

被社交和算法“毁掉的人生”:除我自己,别人都过得贼精彩

讽刺的是,每个被虚假世界折磨的人,都会反过来给这堆火再添把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总希望让互联网上的人看到那十之一二。

算法扭曲下的“美好生活”

Instagram 在2016有过一次大的调整:打乱时间线,按算法优先排序。直接导致了用户暴走。几周甚至几个月前的照片又被翻出来,广告内容因为付了费,也会排名靠前。以往的Instagram,起码评论还能保持一点真实性,改版后就不一定了,专职的网红,通过一些商业手段获得更大的曝光,借此站上食物链顶端。

开始是肆无忌惮的买粉,刷评论和点赞,随着Instagram监管变严,博主又开了秘密小组,试图一对一把推文推送到用户面前,以产生真实、及时的互动反馈,最终骗过算法,排在时间线前排。

英国《卫报》的记者Alex Hern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他的Instagram是个个人号,有几百粉丝,图片也不多,只是为了和朋友们保持联系。每次登上Instagram,不免遭受一波暴击——家人朋友都过得特别精彩,除了他自己。

  • 有朋友发了结婚照,婚礼没邀请他。
  • 有朋友要晒每次锻炼后的状态。
  • 还有一个纽约朋友,明明最近来过伦敦,没告诉他。

而Alex故意填写泰国地址,让他每次刷Ins都能看到不少泰语广告,比如:痔疮治疗和KFC。

有人建议Alex取关那些商业网红,只关注身边的朋友就好。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做的,但他的焦虑也正好来自于这些亲密的朋友。

那如果只潜水不互动呢?

Alex的朋友建议他把Instagram当成一种信息来源,比如:一些优质的设计资源分享账号,起码让用户感受到“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便捷性吧,但这种被动的信息接收依然存在问题。

Facebook甚至警告称:

“只浏览不互动的内容消费方式,只会让人感觉更糟糕。”

人生如戏,都在社交媒体上秀演技

社会学者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

他提出“前台/后台理论”,又称为“拟剧论”,即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在社交媒体之前,“前台”和“后台”的界线相对清晰而明确,人们在公共场合表演着自己的社会角色,而在“后台”的私生活领域,让每个社交角色得以喘息、放松和休息,以便之后能在公共场合继续承担和扮演好这个角色。

社交媒体重构了每个人社会生活的公领域和私领域,那些曾经明确的时空界面被打破,有些是被动的,有些则是主动的。我们开始在所有人可见的社交媒体上分享私生活,分享衣食住行,热切期待有人可以认同(dian)和欣赏(zan)。

当我们的私生活不断被社交媒体介入后,那些原本在私生活领域的亲密关系受到了威胁。明明坐在一起吃饭,大家却在二次元的群里聊的火热。正所谓最亲密的都在线上,被疏远的是身边。

被社交和算法“毁掉的人生”:除我自己,别人都过得贼精彩

对于那些社交媒体上乐于分享自身的用户而言,他们不断将自己置于社会化表演的前台,努力维持一种“人设”,或者说,强迫自己表演一种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那些之前大明星才有的那种焦虑、抑郁和恐慌,现在对于普通人而言,也不再陌生。

社交媒体除了打破人的公私生活界限外,还经常给与用户一定的暗示和激发,引起受众的虚拟参与和模仿(抖音上的跳舞和对口型等活动)。这些不是单纯的追逐和模仿,时常夹带“私货”。

都是跳舞,在豪宅内跳舞、或身材火辣的往往更容易一炮而红,而身材一般,家里又没矿的普通人常常绞尽脑汁也只能泯然众人。

还有一些变相炫富的“高门槛”内容,不是所有人有资格和能力模仿,LA MER买不起,海景房也住不上,随即而来的就是无聊、焦虑和挫败,甚至抑郁。

这块小屏幕里有世界,所有人都活得精彩,除了我自己。

如果没有社交网络,你的生活会好一些吗?

在刚刚过去的九月,RSPH发起了一个“九月不刷屏”的大型实验,你可以选择完全戒断30天,也可以选择在特定时间段关掉社交网络。Alex也试了试,但结果有点惨:戒是不可能戒的,最多从关注人到关注花花草草猫猫狗狗而已。

被社交和算法“毁掉的人生”:除我自己,别人都过得贼精彩

但当你的生活已经与社交网络深度联结之后,哪怕从对人的关注转向了对动植物或风景的关注,但谁知道“他人即地狱”会不会又变成“他的动物即地狱”?

参考资料:

Instagram is supposed to be friendly. So why is it making people so miserable?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8/sep/17/instagram-is-supposed-to-be-friendly-so-why-is-it-making-people-so-miserable

 

作者:颜椿颖、陈昶文,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新榜,作者@颜椿颖、陈昶文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上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