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怎么长出国民级产品?我从它身上总结了一些脉络

0 评论 8980 浏览 14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在C端领域,国民级产品真是数不胜数,从购物到社交软件,从娱乐软件到支付软件,C端领域的国民级产品几乎涉及到了各行各业。要想指出B端领域有什么国民级产品,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阿里钉钉就弥补了这片空缺。本篇文章中,作者以阿里钉钉为例,为我们总结了B端应该如何长出国民级产品。

2019年6月30日,注册用户数突破2亿;

2020年3月31日,注册用户数突破3亿;

2020年12月31日,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

放眼整个中文互联网,能有如此增速的应用屈指可数,微信、抖音、拼多多,而这些应用无一例外都是C端产品。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想过一款B端产品也能如此“疯狂”,如今,阿里钉钉补充了这一想象空间。

很长一段时间,钉钉给用户的观感就是功能太多、太全,但在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原本看上去有点“重”的钉钉,功能的宽度反倒成了“出圈”的基础。

2020年1月底,在“停课不停学”的官方指导下,钉钉快速响应需求,免费为学校开通了各种功能,比如视频上课、在线点名,以及线上检查作业。

它带来的直接效果非常明显:中小学生集体出征,组团去各大应用商店给钉钉打一星。因为功能靠谱反而得低分的产品,可能钉钉是独一份。

随后,钉钉官方在B站上花式求饶,其发布的《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的视频瞬间引爆全网。至此,钉钉正式“出圈”。

钉钉的“出圈”,有人简单归因于疫情,说是生而逢时;也有人归功于阿里资源,说是背靠大树。但我觉得都没谈到点上。我一直抱持一个观点,即产品是1,运营营销公关等环节才是后面的0。

如果你的产品无法给这个时代的用户提供和创造价值,用户不认同你的产品,那么后面所有的环节都是在做无用功。

钉钉产品本身过硬,同时契合云计算时代发展,崛起是必然之势。疫情等因素,更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钉钉成长为国民级应用的进程。

一、钉钉6.0,4亿后的故事

1.0到6.0,0到4亿,已经成长为国民级应用后的钉钉会走向何方,这是很多人好奇的问题。

1月14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花名:行颠)在钉钉6.0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钉钉不仅仅是一个沟通工具,新钉钉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让所有业务环节的微小创新变得更容易,让进步发生。”

这是“云钉一体”战略后,钉钉最重要的版本升级,钉钉6.0带来3个重要变化:

  1. 开放宜搭、氚云、简道云等低代码开发工具,用户通过拖拽可视化组件,就能快速搭建业务应用。即便HR、财务等不懂编程的业务人员,也能在钉钉开发业务应用,大幅降低应用开发的门槛;
  2. 推出角色工作台,可以为CEO、HR、财务、老师等不同职能角色讲关键信息集中、结构化呈现,减少在不同应用中切换查询数据的时间;
  3. 推出全新协同办公套件,让用户可以打破组织边界,进行“以事为中心”的协同。

全新的钉钉协同办公套件是由钉钉原本的文档、会议、项目等十项协作类产品融合后,融入原阿里邮箱团队的邮箱、日历以及原Teambition团队的项目、待办等产品能力升级打造而成。

(协同办公套件整合了Teambition项目等产品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钉钉协同办公产品负责人齐俊元,正是原Teambition创始人。

熟悉Teambition的用户可能都知道,它从早期推出任务板、分享墙、文件库、日程表等功能,到后来上线以“场景”为主导的“业务模板”,其实一直都在通过产品能力上的优化深耕“协作”,用“协作”打通企业内部其他业务之间的联系。

此次钉钉协同办公套件对各产品能力的整合,与Teambition此前的产品理念可谓一脉相承。

二、以事情为中心背后的产品理念变化

钉钉未来的工作方式会从“以人为中心”转变到“以事情为中心”,这是发布会当天最让产品从业者关注,也最引人深思的一句话。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理解“以事情为中心”?

大家可以回想下传统的办公协作方式,以及我们当下数字化办公的沟通协作,是不是基本是以部门制、审批流为中心?

比如一项任务发出后,我们会通过目标分解去分拆,如果遇到需要其它部门支撑的环节,一般要递交申请流程,然后等待层层审批。这个等待时长在体量越大的企业组织中越明显,一旦工作流程卡在某一环节(某个人),整个任务就无法继续推进下去。

这种协作方式就是“以人为中心”,“以部门为中心”,是找人的办公逻辑,存在较强的沟通壁垒。而“以事情为中心”,就是以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要打破原有的沟通壁垒,让组织里的每个参与者都聚焦一个核心——解决问题,“让进步发生”。

如果再深挖一层,我们会发现,从“以人为中心”到“以事情为中心”的变化,本质是关于信息分发效率的跃迁。对于任何组织来说,协作就意味着信息交换,早期的钉钉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很好地满足了企业这一基本诉求。

但随着企业内部办公协作关系愈发复杂,信息分发的体量呈指数级增长,原本“顺着我们聊天对话时间线”进行的信息分发方式失灵了,我们愈来越难快速定位重要的办公消息或文件,办公效率也因此被一次又一次拉低。

而“以事情为中心”,就是要改善以前信息分发的通路,“沿着事情,而非是聊天信息流的脉络,回到我们做成事情这个主线。”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事情为中心”的办公逻辑,或许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互联网巨头如Google等企业所践行的扁平化、去中心化管理模式,这种做法相对于以部门为中心来安排工作,能够更专注地盯住项目本身,提升信息分发效率、降低内部管理摩擦和信息损耗。

三、钉钉协同产品的创新观:微小,但持续

办公协同的进化史,其实也是信息分发载体的创新史。

我们把时间拉回2015年1月,钉钉1.0才刚上线,软件功能还少的可怜,初创成员也还在为了找共创客户而头疼。4个月后,2.0版本正式上线,钉钉开放企业网盘,支持分企业公共、个人、企业群使用场景进行文件管理。

此后,钉钉围绕办公协同场景,陆续推出了管理日历、钉邮搬家、文件在线编辑等创新功能(如今这些功能已经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常用功能了)。

回望钉钉协同这5年,我们会发现,钉钉大的、陡然颠覆式的创新可能并不多,但围绕客户需求实现的微小创新却持续进行着,从Word到在线文档,从电脑各种文件夹到习惯于用企业网盘,从HR系统里的考核工具到如今被人津津乐道的目标管理系统……

对于这些微小的创新,钉钉协同办公产品负责人齐俊元称之为“延续性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工具对上一个时代的工具是延续的,而不是颠覆式的,还是一如既往的写文档,这是非常熟悉的事情,只不过今天是可以和别人一起写。

但当你感受过这样的体验之后,你就不会回头。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延续性创新非常重要。”

如今推出的全新协同办公套件,正是这种“延续性创新”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看到,套件里的所有产品,比如原阿里邮箱团队的邮箱、日历以及原Teambition团队的项目、代办等,基本都是大家熟悉的工具。

对此齐俊元表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希望去创造更多新的、大家不熟悉的产品,而是在大家熟悉的产品里引入新技术,引入新的交互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协同办公。

四、单品升级套件,是在瞄准生产力做乘法

如果说从Word到在线文档这类单品的“延续性创新”是给生产力做加法,那么把这些单品的“延续性创新”进行整合升级为协同办公套件,就是给生产力做乘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两个原因:

1. 钉钉协同办公套件,可以对先进工作方法、流程进行固化、沉淀,提升工作效率

比如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3大阶段13个节点:

  1. 产品设计阶段:获取需求、需求分析、需求确认、思路确认、方案评审;
  2. 项目跟进阶段:设计稿确认、前端静态页面验收、开发跟进、项目验收;
  3. 项目发布阶段:内部培训、项目上线、发布公告。

这些标准流程及成功经验,一般会做成SOP,既方便自己了解工作流程,稳步推进工作,也方便其它新同事快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

尽管每个岗位,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总体来说,会经过共同制定计划,同步工作进展,共享工作资料,创作工作内容,沉淀工作成果,固化工作流程这么几个核心环节。”

要知道,有很多传统行业、互联网产品使用不熟练的企业、团队、个人,对工作的理解是不够的。如今钉钉协同办公套件的推出,就是将零碎的随机的工作方法,固化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工作方法,供大家选择。

就像炒菜,单独的菜品,每个人想怎么炒都可以,但很多人不会炒菜、不会配料,就不好吃。如果把这道菜变成菜谱,炒菜就变得容易很多了。当然,前沿的用户依然可以自己选材自己炒菜。

2. 钉钉协同办公套件,是为“以事情为中心”的办公逻辑服务的,可以让信息分发变得更有效率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协作就意味着信息交换,而传统的信息分发受制于旧的工具出现效率低下。钉钉协同办公套件的出现,是为了改善这种信息分发效率的。

齐俊元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当我们的待办日程项目在线之后,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一个具体的待办日程项目里@相关的同事,我们同事收到讨论时就可以直接在消息会话里看到里边的更新,当他点进去就可以看到所有围绕待办日程或项目的讨论,所有上下文都还在。”

这样就可以做到就事论事,而且每次新加入的同事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回溯事情的进程,并且快速加入进来,这样就很方便地让大家可以围绕着事情展开协作。

五、协同,意指新一代工作平台?

钉钉协同办公套件的推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Microsoft 365和谷歌GSuite(现名为 Gworkspace),后两者同样是“套件”的形式存在,高举办公协作和提升生产效率的大旗。

Microsoft 365的前身是Office 365,它继承了Office 365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同时被赋予全新的人工智能服务、丰富的创作素材内容和高级模板,以及可以打通跨平台多设备之间创作的云端服务,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提高生产效率。

区别于微软的桌面办公服务,谷歌G Suite属于在线办公系列产品,其产品主要覆盖四个应用场景:沟通、创建、访问和控制,目标是通过云协作助力企业迈向「连接一切」。

  • PC时代,微软创造了Office,用了20年让纸质办公推向Office无纸化办公;
  • Web时代,谷歌推出G Suite,将多方连接到一起,不到10年推动单人协作向团队在线协作的升级;
  • 云计算时代,钉钉用协同办公套件,正在创新“以事情为中心”的新协同。

作为办公市场的后进者,Google通过G Suite与微软Office实现差异化竞争,成功引领了云端协同办公市场的发展。那么更为年轻的钉钉,能否像G Suite在办公领域对微软的逆袭一样,实现对前两者的弯道超车,非常值得期待。

 

本文由 @游牧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