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把兴趣全甩卖了

17 评论 6330 浏览 4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在激情消费过后,不少年轻人都选择将闲置的物品进行抛售甩卖,比如盲盒产品,便是年轻人抛售的主要对象之一。那么在年轻人脱坑甩卖这一动作背后,我们如何看待他们的兴趣发展史?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吧。

仿佛就在不久前,年轻人还是各种新闻、报告里财大气粗的硬核消费者。他们炒汉服、炒潮鞋、炒盲盒,简直就是个麻辣香锅,可炒万物。

但当初的热情有多高涨,现在的口袋就有多窘迫。已有不止一位年轻朋友跟硬糖君“哭诉”,自己正抛售闲置回血,努力寻找接盘侠,指望踩着新韭菜的肩膀爬出“兴趣坑”。

好友鳗鱼(化名)一口气清掉了几百张黑胶唱片,连音箱、唱机都计划低价处理,“没钱谁还在乎啥兴趣”。为了加快去库存,他绞尽脑汁整文案,把失业、生病、失意返乡等种种人间悲剧都写进商品介绍,试图唤醒点同情分。

听到这故事硬糖君还暗忖,这青年兴趣也分冷热,黑胶唱片还是小众的,盲盒、汉服、潮鞋总归不愁出手。岂料稍加调查就发现,这些火热一时、一度被视作理财产品的玩意儿,如今都变成了烫手山芋。

当代青年,把兴趣全甩卖了

打开闲鱼,搜索脱坑、回血、退圈等关键词,就能看到一批批曾经为爱痴狂的年轻朋友,正想方设法逃离这些热门兴趣圈,姿态迫切得令人唏嘘。

经济学里有口红效应、裙摆指数的说法,是以消费者的行为、情绪反映市场。所以,咱是不是也可以用“闲鱼指数”,解读下当代青年的兴趣退化史。

一、谁来接盘我的兴趣?

世间最走心的忏悔录,都藏在闲鱼里。

硬糖君翻看这些商品时,心头常会泛起疑惑:你们到底是卖二手,还是写日记。我要是点击想要,会不会收到“想想舍不得,不出了”的回复。

即便正在快速割舍兴趣,多数卖家仍牢牢记得入坑的初心,这一点在商品文案里体现地淋漓尽致。当年自己为啥跟风进圈、激情剁手,现在就得把那些卖点和吸引力清清楚楚写进商品描述。

因此,我们会看到许多盲盒、汉服、球鞋的介绍页面,标注着限量、隐藏、经典、萌款、重磅等字眼,卖家恨不得将“特别难抢”“绝版,机不可失”“错过悔三年”反复堆砌,以此凸显物品的珍贵性。

当代青年,把兴趣全甩卖了

汉服、潮玩、手办等兴趣爱好流行之初,品牌和平台正是喊着这些口号,收割着一茬茬新鲜韭菜,赚得盆满钵满。而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往往也是“一件定制汉服卖6万?”“隐藏盲盒炒出天价”之流。

可以感受到,不乏卖家依旧抱有理财幻想,至少想求个平进平出不赔钱,胆儿肥的甚至还想高价捞一笔。但现实情况是:真正想要绝版款、限量款的资深玩家,是很难忍到如今才来扫货的。在闲鱼买二手的,基本是怀着捡漏心理的泛爱好者,半毛钱都不舍得多花。

萌新入坑,听到无数人在耳畔念叨“冲啊”,难免冲动消费。可轮到他们卖二手,狂热市场早已重归冷静和理性。再怎么限量、绝版,真想卖,那就只能主动降价。

当代青年,把兴趣全甩卖了

就这样,脱坑卖家们自备屠龙刀,对着曾经溢价几十倍、几百倍的兴趣产品砍了又砍,直至降成“吐血”、“妈见打”、“亏麻了”的价格。硬糖君自己就深有体会,当初2000多块收的潘神圣诞限量隐藏天使,挂了近两年时间,降到800块才终于出手。

同款抛售只增不减,降价内卷日益激烈,卖家们不得不整点新活儿以表诚意,于是又有了按斤论价、福袋打包、半买半送的玩法。尤其是二手盲盒,很多贬值到路人看了都流泪的程度。

当代青年,把兴趣全甩卖了

当价格底线被击穿,卖家便开始在商品文案上大做文章。有人写故事——或诉说失业被迫脱坑的伤怀,或痛陈没钱只能回血的心酸,亦或是讲述搬家暂时出手的无奈。

有人玩概念——过气被粉饰成经典、小众,普通别称作流行、入门,瑕疵则成了复古风。

最让硬糖君佩服的是,一双面市已经快三年的限量球鞋,有着明显穿着痕迹的成色,竟然还能以节日经典款的由头,在喜欢中古也喜欢怀旧的情感裹挟下,标出200元的“天价”!

苦心经营的卖家们,正在频繁修改价格,反复擦亮宝贝,使出浑身解数博接盘侠一笑。此时此刻,他们还会想起当初抢号预约球鞋、高价代购盲盒、熬夜哄抢汉服的自己吗。

二、青年兴趣正退化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在各种兴趣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别说数年了,他们脱坑的速度已经从“以月为单位”加速至“以日为单位”。

硬糖君自己就深有体会。作为资深Lolita爱好者,以前几乎每个月都会抢购两三件小裙子,否则就会有抓心挠肝的空虚感。现在呢,偶尔刷到新品会有消费欲望,但在购物车放几天,慢慢就下头了。

在这期间,硬糖君也在汉服和盲盒的圈层边缘徘徊,心里想的往往是:大家都在关注这玩意儿,咱也去凑凑热闹。但总之,再也没有过惯性剁手、以贩养吸、为兴趣掏空自己的冲动。

这种普遍的心理变化,很可能是青年兴趣这些年的传播环境变化引起的。

最近几年,年轻一代话语权和消费能力渐长,曾被视作小众、非主流的青年亚文化从地下走向地上,比如古风、潮牌、盲盒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兴趣圈层的阶段性成果或许相似,发展路径却有明显差别。

简单梳理下时间线,“三坑”文化可以说是最早被广泛讨论的小众兴趣。Lolita最先起势,有过短暂热闹但并没能真正出圈。JK制服、汉服紧随其后,展现出更大的话题价值和产业价值。

究其原因,2017年短视频尚未全面崛起,兴趣传播没有当下便捷广泛,再加上刚刚兴起的Lolita文化,内部有一套等级森严的体系,规矩比较复杂。因此,外界更多对此保持好奇观望,并没有深潜和参与。

很长时间里,Lolita圈层爱好者也只在微博、贴吧活跃,故而维持着队伍的纯洁性。这就导致整个扩圈过程相当缓慢,最终因汉服、JK制服的井喷式爆发,彻底被抢去风头。

汉服和JK制服的出圈路径高度相似,区别在于前者有着更多精神价值的加持。当然,这种明显差异只存在于发展前期,现在两者都已外化成一种消费符号和时尚穿搭。

2018年底,西安大唐不夜城在抖音走红,古装剧《知否》在短视频流行,借势这些内容的汉服圈迎来圈层转折点。紧接着,淘宝汉服销量剧增,成交额首次突破20亿元。

兴起于短视频,以微博热搜赚足大众热度,进而撬动可观市场,这是近三年青年兴趣共同的发展路径。球鞋的火,离不开“我可以踩你的AJ吗”;盲盒的火,离不开“炒盲盒最高溢价近40倍”。

诚然,依托碎片化、趣味化的短视频内容,小众文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出圈速度。但与此同时,其文化性和商业性也呈现出此消彼长,如今几乎彻底滑向了后者。

简单说,以前喜欢汉服、球鞋,爱好者更在意这些兴趣所承载的精神。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汉服、买盲盒、买球鞋只是一时兴起买一样好看的商品,甚至是跟风炒炒。这反复印证了迪克·赫伯迪格的预言:亚文化被主流文化收编的过程里,消费主义是重要动力。

在百度指数,我们能看到Lolita、汉服、盲盒、AJ的搜索曲线,皆是在短时间里攀升至巅峰,而后几乎回落至起点。而在闲鱼里,我们则会发现越是最新流行的青年兴趣,二手市场越是繁荣、价格贬值越是普遍。

当代青年,把兴趣全甩卖了

既然情绪尚未达到一定浓度就已经得到释放,它就永远不会达到那样的浓度,脱坑速度越来越快也就是必然的。这是青年兴趣目前的普遍特征,也是青年兴趣的一种退化。

三、不如营销

尽管年轻朋友正在低价抛售盲盒、汉服,但也不得不承认,过去几年大量热钱涌进这些新兴产业,而这些行业的未来,我们仍然看不清楚。

2019年,光是闲鱼盲盒交易就已是千亿级;2021年,汉服爱好者规模达到680多万,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在无数产业报告里,青年兴趣乘风而上,席卷之处都是钱的味道。

只是没想到,疲软来得猝不及防。疫情持续叠加“反消费主义”思想蔓延,年轻朋友都开始捂紧钱包度日。加之他们大多本就只是某些兴趣的路人粉,又很快意识到靠炒作这些标准工业品赚钱不靠谱,越发失掉了为兴趣买单的激情。

无数卖家在闲鱼支摊儿,只是青年兴趣脱坑的一抹剪影,更惨烈的现实是:截至发稿(7月7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34.050港元/股,全无曾经直冲107.34港元/股的气概;汉服店铺则在经历闭店潮,在资本市场已全无魅力。

当代青年,把兴趣全甩卖了

说到底,这些产业的饼没办法越画越大,是因为破圈阶段培育的消费市场缺少足够的生命力。

兴趣值钱的到底是什么?单纯的产品吗?当然不是。盲盒、球鞋、汉服都可以标准化生产,并没有那么值钱,真正值钱的是那种全民炒作的气氛。去年底就要抢玲娜贝儿,今年初就得买冰墩墩。兴趣产品是有最佳赏味期限的,时机比产品更重要。

比起产业价值,青年兴趣的营销价值无疑更具想象力。如前文所述过,碎片化内容使得小众兴趣的渗透率大幅提高。虽说这极大损耗了一种兴趣文化的深度,但也切切实实培养了一批批泛爱好者。

普通泛爱好者具有临时性和随机性,接近传播学意义上的即逝公众和短暂群体,难以持续利用。但在一定时间里,热衷发声、玩梗跟风的他们,绝对是合格的扩音器。

单说盲盒,自2020年全面爆发以后,就在美妆、服饰、文旅、食品等各行各业,掀起过一轮轮的营销热潮。《乡村爱情》推出角色盲盒上线秒空,肯德基的联名盲盒带火相应套餐,飞猪、去哪儿、携程等旅游产品上线的航班盲盒亦是相当抢手。

站在路人角度,我们其实对这些产品本身没啥兴趣,却不自觉地被这些营销形式吸引。从事广告服务的朋友就告诉硬糖君,去年对接的品牌客户频繁提出做盲盒的需求,“最终效果都还不错”。

所以说,兴趣产品可以充当嫁接载体,在联名、跨界、玩梗等概念包装下,展现出话题价值和营销价值。一双活了三年的球鞋都可以擦边怀旧,你还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

 

作者:刘小土,编辑:李春晖

来源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娱乐硬糖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喜欢的时候可能就疯狂买,过段时间新鲜感过了,就又不喜欢啦,就疯狂卖了

    来自浙江 回复
  2. 短暂的跟风并不足以把兴趣长久地养成下去,甚至可以说是一时兴起会带来更快的脱坑速度。

    来自云南 回复
  3. 现在有些年轻人卖的东西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诶,她们太能发掘新东西了

    回复
  4. 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放弃也快,还是不要盲目追风的好

    来自贵州 回复
  5. 哎,现在都流行快时尚,年轻人喜欢的快讨厌的也快

    回复
  6. 啊啊好真实,之前最火的时候入坑汉服,现在卖了还没一半的钱

    回复
  7. 大家追东西都是跟热度的,冰墩墩火,排队买冰墩墩;泡泡玛特火,排队买泡泡玛特,最终还是品牌赢了。

    来自四川 回复
  8. 我有个朋友,之前喜欢养娃,后面因为没钱卖了一个娃后,就对养娃失去了兴趣,彻底走上了卖娃之路。

    来自四川 回复
    1. 娃换成猫吧

      来自四川 回复
  9. 三分钟热度现在也可以用在兴趣上了,虽然它不好,但毕竟也有三分钟。

    来自四川 回复
  10. 忽然间觉得现在作为一个当代年轻人,我好没兴趣,是时候需要思考一下了。

    来自河南 回复
  11. 泡泡玛特:谢邀 正在另寻出路 感觉这碗饭要混不下去了

    来自福建 回复
  12. 不过说实话兴趣确实是很重要的,对营销来说是关键的一部分

    来自江西 回复
  13. 特别是玩洛丽塔和汉服圈的,很多衣服头发配饰等买了只是为了拍照,拍完照很多就闲置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4.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啊,年轻人总是喜欢激情下单,再不喜欢以后再卖给想要的人也挺好的啊

    来自广东 回复
  15. 各种资讯平台的引导的不需要消费

    来自江苏 回复
  16. 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新鲜感,喜欢一样东西在上头的时候就一定要得到,买了以后过了几天又不想要了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