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和资本的宠儿,Web3在讲什么故事?

2 评论 2111 浏览 4 收藏 15 分钟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3作为新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年轻的新一代互联网人加速涌入Web3赛道。这篇文章作者分析了Web3的投资风口,详细解释了Web3的概念以及Web3和区块链之间的关系,希望看完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相比前两年市场言必新消费的笃定,2022年这个词几乎已经无人提及。

过去数月,品牌主理人和众多创业者、观察人士探讨行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出海和Web3几乎是被提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前者并不是新议题,只是在政策经济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叠加下,2021年更多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拐点,2022年进一步加速。

但Web3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仍是一个新词汇,甚至是一个炒作噱头大于实际应用前景的概念。尽管在过去半年里,不乏大量的机构、创业者躬身入局新赛道,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不过又是一场圈钱游戏。

客观来说,Web3所倡导的理想世界确实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不论是底层共识、基础设施还是应用生态都难言清晰。

观点的割裂,带来更多讨论的空间。我们相信没有人会不关注经济和科技社会发展的未来形态,而商业领域的每一次探索也都会对从业者产生切实的影响。我们欢迎更多Web3从业者、投资人、甚至反对者与我们分享你的理解和观点。

这是我们关注新趋势,探讨Web3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来自一位前媒体人、现机构出海投研人士的分享。

在各传统互联网巨头裁员消息频出,投资机构削减投资规模、转变投资风向的大背景下,Web3仿佛是一个另类。

先是有报道称00后疯狂涌入Web3,并将Web3作为职业首选;再有风投机构纷纷重金押注Web3,无论是传统的VC机构还是历史较为年轻的加密货币投资机构,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Web3赛道。

Web3投资风口从何而来?如今互联网创投圈都在讨论的Web3到底是什么意思?Web3和区块链又有什么关系?

一、年内投资规模逾170亿美元,头部互联网VC转向Web3

2022年第三季度刚刚开始,就已有超过30家投资机构公布其成立Web3投资基金的消息,投资总规模超170亿美元,其中不乏红杉资本、高通、Ark Ventures等知名机构。

在单个基金的投资规模上,红杉资本的投资基金规模接近30亿美元,是目前为Web3投入资金第二大的公司。为Web3押注最多的投资基金则是a16z,投资规模近80亿美元。

a16z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曾投资过Facebook和Twitter等一系列科技巨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a16z迅速超越了一系列老牌投资公司,成为美国排行第三的互联网投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a16z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也就是在a16z成立的第十年,由于投资组合中核心标的股价大跌,a16z突然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过去了,至少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过去了。

a16z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赛道。既为了发现新风口,获取财富,也为了延续往日的辉煌。

这次a16z将筹码压向了区块链。2018年6月,a16z成立了价值3亿美元的加密基金a16z crypto fund,先后投资了CoinBase、Uniswap、Solana、maker Dao等区块链领域内的明星项目。截至目前,A16z已经投资了逾百个区块链项目,也因此收获颇丰,被称为“币圈投资风向标”。

2021年,a16z公开吹响了向web3进军的号角,其取得的高额回报也掀起了该领域的投资和创业热潮。

与往日的严苛不同的是,a16z在向Web3投注时显得有几分“急迫”。据新浪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元宇宙投融资白皮书》显示,在2022年第一季度,a16z在元宇宙领域内的投资总额高达5.92亿美元,占一季度总投资额的18%。

a16z的疯狂成了Web3热潮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市面上几乎95%以上的Web3投资基金成立时间都不足一年。此外,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互联网大厂也在加速Web3领域布局,比如Meta、Google、阿里巴巴或者腾讯。

但吊诡的是,一边是资本的疯狂涌入,一边是投资人对web3的模棱两可,再加上媒体的密集报道,人人都谈及Web3,但又人人都说不清到底什么是Web3。

二、概念边界模糊,Web3的核心是自由

追溯Web3的历史可知,头部加密货币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受到“棱镜门”的启发,在2014年提出Web3概念,希望新一代的互联网居民可以自主掌握自己的数字资产和数字信息。

但是在概念提出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炒作概念的投机者,都没有对Web3投以过多关注,更不认为Web3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彼时的人们正处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期,互联网就已经给资本市场提供了无限想象,资本热捧的是互联网,而不是一个没有明确概念、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型的Web3。更甚至是连Gavin Wood自己,都未对Web3进行过十分明确的概念界定,只提出了一个“让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核心观点。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2022年之初虽然形成了一种“言必Web3”的氛围,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笃定的说Web3是什么并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目前市场上认可度较高的定义是:“Web1时代是‘可读’,Web2是‘可读+可写’, Web3时代则是不仅‘可读+可写’,还增添了‘拥有’这一个新特性。”

换句话说就是在Web1时代,互联网的生产者是中心化的组织或公司,用户只能以一个接收者的角色去参与到Web1建设中,但是在Web2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带宽的增加以及算法技术的增强等,用户可以参与到生态建设之中,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

在Web2时代,虽然用户有了一定的生产权,但是却并不能完全拥有所生产内容的所有权。比如因某些原因你发布内容的平台服务器遭遇了攻击或者破产关闭,那么内容将会不受你控制的消失。

而在Web3时代,这一系列问题将会得到解决。Web3的核心理念是在某一项基础设施之上,这个基础设施可以是一条公链、一个内容分发平台或者任何你可以想象得到的功能性虚拟场所,用户可以生产自己的内容,并且完全拥有自己内容的所有权,可以自主决定其是否共享、共享给谁等,也就是说平台方无权再掌控或者删除你的内容。

或者我们再换一种更形象的比喻来帮助理解这种差别(只是粗浅的类比)。

比如Web1是历史正剧,那么它的人物情节走向是已被设置好的既定事实,观众只能看无法更改。Web2是改编剧、或者互动剧,观众可以参与甚至决定剧情的走向、结局,但内容还是属于发行方、影视公司,本质只是提高了观众的深度参与感。Web3则是在一个基础设施上,每个人都能创造角色和剧,完全拥有和掌控这些内容,可以决定要不要分享、分享给谁。

上述内容背后折射出的是公众对于数据隐私权的看重,却也不能完全涵盖目前Web3领域内的发展方向以及内容。

和Web3的概念一样,目前Web3的具体分层架构依旧稚嫩且零散,也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所以关于这部分的争论很多。

我认为现在C端用户能看到的产品,比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NFT(非同质化代币)、去中心化的借贷协议,都属于Web3的前端产品,这些前端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和C端用户进行交互,他们的目标客群是最广泛的普通大众,并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进行盈利和变现,这一部分产品在web2时代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各个网站以及App。

与前端相对应的则是Web3的后端,后端主要是底层设施,这一部分包括了智能合约、公链等产品,这部分产品的目标客群是上述的前端产品,对于C端用户而言,很少有机会接触到Web3的后端产品,同时也对技术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web2时代里,这一部分代表着的是互联网的底层技术,比如TCP协议。

但可以确认的是,在所有Web3信仰者的眼中,Web3的内核是“自由”,无论是拥有管理自身数字资产的自由,还是通过新技术更迭所获得的感官或边界自由。

三、Web3的区块链底色,去中心化技术的新应用

虽然Web3的范围要远超出目前区块链所涵盖的方向,但分析目前Web3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可知,当下Web3领域内的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与NFT(非同质化代币)、DeFi(去中心化金融)等区块链赛道相关,再结合Web3概念的提出背景,大多数人都把Web3视为一个区块链领域内的原生概念。

在底层技术层面,目前的主流观点是,Web3的技术架构可以分为基础层技术、平台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基础层技术是由区块链技术构成,再加上目前Web3领域内的产品大多集中在区块链领域内,的确当下的Web3具有浓厚的去中心化以及区块链色彩。

现有的网络协议是将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割,然后储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一旦其中的部分数据丢失,那么数据将会变得不完整,篡改也相对容易。而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在每一个服务器上都会有完整的记录,即使某一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出现了丢失或损坏,其他服务器上的数据还能保持完整,在这样一个多点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下,数据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完整以及防止他人篡改。

区块链的这一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性天然贴合了Web3信仰者对自由以及数据所有权的核心要求。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Web3的发展注定不能与区块链进行分离。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在Web3世代中,人人才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平台,开发商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定制基础设施,这些应用程序可以用于数字身份识别和保护,也可以用于数据保护和数字资产存储等。

除此之外,在Web3的生态建设中,大家还不得不考虑激励问题,即如何激励用户去参与生态的建设。

目前针对这一个问题,业内比较普遍认同的是推出某项具有激励作用的token(令牌,大部分理解为“代币”,但Q币以及积分也算是一种token),而token激励的概念最开始也是脱胎于区块链行业。

或许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更为合适的技术以帮助Web3实现其愿景,但是目前来看,市面上所有的且相对较为成熟的技术里,只有区块链技术最为合适且接近。

四、结语

总结来说,在目前的Web3行业里,尚未出现任何一个能取得最广泛共识的概念定义,但是大家都一致认可“自由”这一概念核心。在技术层面上,Web3尚未有一个固定的技术路线,但是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是最接近且最为合适的的技术。

以上是我对Web3的基础理解,接下来也希望能就Web3的发展现状、Web3的机遇与挑战等层面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内容探讨。

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就业参考建议。

 

作者:靖雯;编辑:阿至;微信公众号:Kr品牌主理人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PFSnj0ditsaPXE9OhYPzXw

本文由 @Kr品牌主理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内容交流请加「品牌主理人」编辑微信414023228

    来自北京 回复
  2. 我也认为目前来看,市面上所有的且相对较为成熟的技术里,只有区块链技术最为合适且接近。

    来自江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