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接连倒闭,出路在哪?这9条建议,赶紧收藏 !

0 评论 1812 浏览 26 收藏 16 分钟

在一些品牌热闹的当下,但鲜有人关注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无数品牌黯然离场。面对品牌的接连倒闭,作者结合了实际操盘经验总结了9条实战建议,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所有人都看到了 —“茅台和瑞幸、李佳琦和花西子、董宇辉和东方甄选”。

却鲜有人关注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无数品牌黯然离场

就在上周,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

新兴品牌也一样深处水火之中。根据不完全统计,菇小菇、末燃、肌安特等至少有20个新锐品牌在过去的2023年相继倒下。

我们有幸和一些品牌一起成长,服务客户涵盖美妆、教育、服饰、金融、居家、宠物、母婴、饮料、政务等多个领域。面对品牌接连倒闭,我结合实际操盘经验总结了9条实战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式

不少咨询的客户,还是和以往一样乐观。乐观好啊,但也不能过分乐观。

今年,一切都变了。

从我们接触或合作的一些品牌反馈来看,今年乃至未来几年,商业环境将更为严峻。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降级;平台流量增长疲软,获客成本高了;竞争加剧,价格战盛行,都没有利润,仅仅勉强活下去;直播带货,也进入瓶颈期,主播带不动货了。

在风口上,遍地是黄金,机会无处不在,但风口不可能一直在。

以前,没现金流了,画好饼拿着PPT去找投资。现在,投资人都转行了。

以前,卖不出去,找主播带货。现在,能卖出去的主播都没几个了。不少百万级别主播带不动货了,转型卖课,反手教大家带货,收割一波。

以前,没有流量,直接把投放拉满或找渠道清货。现在,投放没预算,供应商也都跑路了。

环境变了,需求变了,市场变了,一切都变了。打法也要及时更新迭代。如果现在还在用以往的经验,那今年真的很难,很可能就掉队了。

二、还是要理性

很多圈外人,被各种卖课的大V忽悠,就真以为互联网红利滚滚,普通人随随便便就能轻松年入百万,小企业动不动GMV也能几亿。

真实的情况是,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消失,进入了存量时代。新媒体也已经从初期的野蛮生长和中期的内容为王,到现在已经全面商业化,进入商业为王的时代,而且还在不断迭代。

大家还是要理性,动不动就卖几个亿的,你当做娱乐新闻看就行了,搞的大家以为赚几个亿真的很容易。

你看到花西子,你看到李佳琦,但你没看到的菇小菇、末燃等都纷纷倒下了,你没看到得无数百万大V带不动货了,开始转型卖课。

有人或许一次努力就考上了清华,而有人终其一生都未能成功。接受自己,正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情况,利润才是王道,还是要理性,不要盲目攀比。

三、要有节奏

好的企业经营,是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情。

如果老是想着一口就能吃出大胖子,注定会呛死。要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尽管这与人性相悖,但却是事实。

有时候,慢慢来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举个咨询过我们的客户。以前没做过线上,有一天突然发现斜对面的同行一下子人流激增,持续爆火。多方打听,发现对手是通过做小红书运营带来的流量。于是,网上找到我们,基本上没有预算,但还是希望帮他把小红书快速做起来。

我们分析了对手在小红书内的布局,发现人家已经做了四年多,除了自己账号运营,还找了素人和初级达人种草,种草笔记累计数百篇。

和客户反馈,说没有预算的前提下,一个月就做起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客户不听,反复强调那为什么别人突然做起来。其实客户是明白别人持续投入四年多的事实,但不愿意承认。

这种完全不理解平台的客户,肯定是不能接。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一个是两年前咨询我们的酒类客户,而且是酒类里面比较细分的一个小众品类。咨询的时候,刚刚才做不久,说是想对标江小白,希望和我们合作后,一年GMV做个几十亿。真的被吓一跳,没接。当时咨询的那个客户,酒类项目后来好像也黄了。

很多人看到江小白的成功,却忽略了他背后的投入。很多人以为江小白是靠文案取得成功,但文案只是他的一个助力,全国各地几百万家线下强大的供应商渠道才是他的护城河。要是文案的话,很多人都可以写,甚至可以比江小白还写得更入人心。

商业成功背后往往是不同阶段的巨大的付出,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四、裂变多数是噱头

老板们都喜欢听什么裂变,什么病毒式传播那一套。

但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你想通过群裂变、活动裂变、分销裂变、卡券裂变、拼团裂变、抽奖裂变等形式出圈。

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福利是否能比银行更吸引人?你的卡券是否能超过美团的吸引力?你的拼团活动是否比快团团更有吸引力?

人家家大业大,真金白银投进去,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掀起水花,更何况是一个预算有限的小虾米。

搞裂变就能起飞的,听听就好,别当真。

此外,不要幻想通过活动吸引过来的客户就能轻松转化。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客户都是因为冲着福利来的泛客,而非真正忠实用户。

裂变的本质还是人性,都想占便宜。

五、数据水分比想象中大

不靠谱的运营商多,不靠谱的达人更多,一个个数据刷的飞起,只有品牌方蒙在鼓里。

很多找我们合作的,经常会问,为什么别人都能保证合作期内获得多少涨粉、阅读、播放等数据,而你们不行。有时候,我会顺着客户问一句,那他们承诺您们最终转化了多少吗?这时客户一般也说转化倒是没法承诺。

很多人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果,承诺过高的效果,以低价吸引客户,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不管是哪个渠道,效果是无法百分百保证的。专业的团队可以帮助客户减少成本、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相对价值,但运营并非万能,也不能救命。

但没办法,真话很难听,都不愿意承认合理的效果才是正常的。

除了小红书对数据造假管控相对比较严,其它平台的数据水分真的很大。比如当下最热的某短视频平台,不到一百块钱,你就可以买到百万的播放量上万的互动数据。这也就是我们今年不再接此平台的业务的原因,因为数据是底线,我们不做承诺,不刷数据,但是别人动不动就20w、50w互动的刷,真的比不过了。

其实,内容的起量核心,不是粉丝基数,而是内容。这本来就是非常有门槛的事情,只是很多人比较自信,想的太简单,不就是写几百个字吗?前台都能写。然后被啪啪打脸。

六、重视内容营销

环境不行,裂变也不行,数据水分又很大,那还能怎么样?

我觉得内容营销是不错的出路。

产品好是基础,但是“好”是一个很难量化的词,究竟什么样才算好?而且这个好如何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才是最重要的。

链接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一定是通过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小红书多次面临字节、腾讯、阿里等巨头围攻,却始终久攻不下,反而越变越强。因为它的核心就是UGC,即用户创作内容,提起种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对于品牌来说,想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突围出去,那做内容营销是必选的,只是行业里太多人做不好。很多人对内容营销的误解,还是单纯地以为“找达人+发布内容”。

如果现在还不懂内容营销,又不愿意去学习,真的可以歇菜了。

但做内容,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不快,不像直播,带来荷尔蒙分泌旺盛,增长如细水长流,积少成多,终成大江大河。很多品牌希望一夜暴富,所以又回到了第二点的“预期”。

可给你一支笔,你也成为不了罗曼·罗兰”,也写不出《约翰·克里斯朵夫》,但你深耕以后,或许就能成为郭某某,能写出畅销书。

做好内容营销一定是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创意、需要技巧和网感。

七、聚焦目标用户

在拉新和复购这个永恒的主题中,私域经营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运营私域并服务好老用户的前提是要有精准的目标用户,而不是泛泛的用户群。

领导不欣赏你,你还一味地笑脸相迎,这不是礼貌,是过分奉承。同样地,如果品牌服务的对象不是精准用户,那么这就相当于在舔狗,最后一无所有。

用户的精准定位是私域经营的核心。品牌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兴趣和行为习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过度依赖泛泛的用户,可能会导致品牌在服务上失去针对性,最终可能面临用户流失和品牌价值的下降。

所以,除非你的账号粉丝是千万级别的体量,不然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是你的客户。1万粉变现能力不一定比100万粉差。

八、企业的经营是一套组合拳

企业的经营,品牌的建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产品、营销、团队和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协调。我们不能只是片面的归因于营销的好坏。

可很多品牌,病急乱投医,把营销当做救命稻草。但其只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企业的成败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想着靠流量收割,那就是卖货。又想短平快,又想做品牌做调性,最后获没卖出去,调性又不符合用户需求。

另外,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销售额的高低并不是衡量品牌的标准,品牌是用户心智的体现,而销售额只是其结果。特别是在拼命投放、追求销售额看起来好看的情况下,实际上可能是在亏本,这是没有必要的。任何一个赛道,你面对的不是一个对手,而是一群对手。如果你的子弹打完了,还有更多的新对手涌入。

九、钱没到账都没用

创业初期,有大厂或其它500强企业找我们合作的时候,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特别牛,对方要求什么都好好好,无条件配合。

结果有的项目,团队已经开始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款项什么都还在走他们内部流程,有的还是漫长的账期,甚至曾经某个央企,还想让我们先干活,等一年合作期干完,再给我们结算。

当时,有的项目还是接受了某些不平等的条件,想着说我合作的客户很牛,做个背书。但是其实也没有用,因为大多都签署了保密协议和廉洁协议,也不能当做案例宣传。至于报价,也没有因为是名企就提高了,只是按照正常的标准收费。

后来看到华杉老师说,他们经营有两条原则“ 给钱就是爷 和 不给钱就跟我没关系。”

比较理解的。如果干活重拳出击,各种要求,但付款抠抠搜搜,那你再强对我们没有用。

很多客户,就是回款跟不上,现金流断了倒下的。比如恒大倒下,很多下游供应商也都倒了。

所以,很简单,谁给钱,就给谁干活。

当然,很多大的品牌需要走账期,需要垫付等,但有的基于资源或长期合作等各种原因不得不妥协。这个最终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了。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除了外部的回款,内部的推广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0-1阶段,预算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可以干不赚钱的事情,但是亏本的事情一定不干。

本文由 @南则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