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不可不知的10种心理效应,拿来即用!

11 评论 8256 浏览 42 收藏 20 分钟
🔗 产品经理软技能是指如逻辑分析、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创新力、好奇心、情绪态度和团队合作等。

编辑导语:做运营,如果只有“招式”,没有“心法”,就容易走火入魔,被虚假的满足感欺骗!所以,除了掌握运营方法,也要锻炼运营心性。本篇文章总结了运营的十大心理效应,可以使我们与用户的心相互打通,非常值得阅读学习。

上一篇《1套公式,20个技巧,手把手教你打造高转化社群》的文章推出后,反响很不错,成为个人全网首篇破10000+阅读的文章。对于一个没有大基数粉丝作为保证的账号来说,很难得。

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我想大概是两个原因。第一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真的是有太多运营伙伴在自己的岗位里接近报废。第二就是不藏私,贡献了一些即便是小白也可以拿来即用的小妙招。

不过,妙招虽好,切勿“贪杯”。因为所有的“招式” 其实都是你运营功底的外化,本质上只练“形”,不练“意”就容易“走火入魔”。所谓的“走火入魔”,就是天天搜集小妙招,却不知道这些妙招到底是怎么来的,被虚假的满足感填满了脑袋,觉得运营不过如此。这样就很危险。

我曾经说过,运营的底层逻辑是跟用户做朋友,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所以今天的我们,不是来送“妙招”的,而是来送“心法”。

这篇修心篇。共10个大招,意在建立一个管道或桥梁,让我们的心和用户的心彼此互通。这篇不仅仅是针对社群运营的伙伴,应该可以扩展到整个运营领域,甚至更大的范围。莫急,开聊~

一、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个懒散混乱的组织,平时横冲直撞,但如果有一只羊发现了一片草地,开始欢快地啃食青草,不一会儿整个羊群就会冲向那片草地,一哄而上,疯狂抢食。既不会判断其他地方是否也有肥沃的草地,也不会在意其他的危险。

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说“切~,我早知道了,羊群效应又叫从众效应,不仅我知道,身边的好多人都知道”。确实,哪怕不做运营的伙伴都知道的羊群效应,但是你确定知道如何运用么?羊群效应要想起作用,我们应该分析出它的3个关键点:

  1. 它必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场
  2. 领头羊要么有影响力,要么群体够一定数量。其实本质上就是要具备吸引羊群注意力的能力
  3. 领头羊得真的吃到草,且被羊群感知到

现在我们反思一下,有多少社群的小伙伴只是具备了第一个关键点,剩下的两个都是随缘。你社群里的领头羊够有影响力么?最先行动的那批羊数量够么?行动结束的领头羊吃到草了么?他们吃到草这个效果有被羊群感知到么?

除此之外,换个角色,用户有羊群效应,难道我们自己的团队就没有么?尤其是销售团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有多少管理者思考过如何激发这个效应呢?如果我们辅导的人没有拿到高绩效,不就是“领头羊没有吃到草”么,那么就自然产生不了集体的疯狂。

所以,我说:每一个人都值得为羊群效应重新设计自己的管理、执行动作,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能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二、首因效应

链家的房产中介永远都是西装革履,笑在脸上。有规模的酒店都是大厅气派,前台宽敞。相亲的女士总会穿上美丽的裙子,化上得体的妆,头发可能还得卷一下小波浪。面试官总是青睐候选人的言行举止,落落大方。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涉及到交往,首因效应就无可避免。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了接下来对方愿意花费在你身上的时间。

运营人的首因效应,不应该只停留在人的维度上,而应该是多维度的。

比如:用户进入社群的5秒钟,你用什么样的话术来互动?私聊中的第一次互动,你想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网站页面的曝光位,你是设计一个红色的特价图案,还是设置一个黑金的站长推荐?打开APP的第一眼,我们是想表达专业,还是想表达门类更全?我们产品的slogan是走高逼格,还是接地气?

人、产品、流程等一切的接触的第一次,都要明确我们自己想要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当用户第一眼就觉得你的产品很廉价,那么就意味着你的高利润产品势必走得更艰难。

三、光环效应

或许你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往往因为缺乏对全面信息的了解,从而产生了以偏概全的偏执认知。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原意是表达爱情的美好,但理性分析一下,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因为有了光环,所以光芒遮盖了缺点,让相爱的人变得盲目。

运营人应该如何利用光环效应?一个小方法,就是先找到你身边的、见过的、体验过的光环效应。先识别,后利用。

迷信权威是不是一种光环效应呢?那你就可以培养自己的权威,或者嫁接别人的权威。知名度是不是一种光环效应?所以一些行业疯狂轰炸电视电梯广告,去制作光环。LV的包包随随便便就能卖到几万元是不是也是LV的光环在起作用?

我们一定要清楚,光环效应起作用的不是人本身、也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人和产品背后的影响力在起作用。我们需要将影响力赋能在产品上,或介绍产品的人身上,从而获得光环。</

四、鼓掌效应

赞美他人是我见过最低成本、最高ROI的人际法宝。运营就是跟人打交道,如果你吝啬对他人的赞美,似乎就不太适合从事运营或营销类的工作。这个判断会有失偏颇,但绝对真诚。

如果你曾经同很多topsales取过经的话,就一定知道,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两个技巧:一是“恐吓”,即通过刺激痛点来压迫对方做决策;第二个就是赞美,通过赞美来博得用户的信任。这两招百试不爽,且交替使用。但是赞美也有几个要点:

  1. 因人而异,夸到点子上。小孩要夸聪明,女人要夸漂亮,男人要夸大方,老人要夸年轻,但具体的事情上,要具体对待,否则适得其反。
  2. 真情实意,切忌夸张。过于夸张的赞美,有时候就成了一种讽刺。
  3. 二级反馈,夸出水平不仅要夸人,还要就具体的事情进行“认证”,这样才更容易走进用户内心,不被认为是随口的客套话。

五、破窗效应

楼下停着的那辆红色汽车,因为没有及时修理好左窗的玻璃破洞,过几天就会发现,这辆车的其他玻璃也会被破坏掉。这就是破窗效应。这原本是犯罪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一旦被放任,就会引来更坏的结果。

运营领域里,破窗效应同样是存在的。

老板让你做个促销活动,你经过没日没夜的策划、拉群,好不容易聚集了20个微信群,本来想明天一到公司就启动促销,晚上看到有个同学发广告,心里想着明天再收拾他,结果第二天你发现,整个群里莫名其妙冒出来一堆微商,一上午都在排查,踢人,下午终于清理完成,但是促销极不成功,没有人愿意在群里说话了。这就是运营场景下的破窗效应。

坏的影响不制止,好的影响就会被逐渐侵蚀。我们自己的社群里、自己的产品缺陷、团队人员的离职、小团队的恶劣影响,统统都要得到充分的重视。爱思考的伙伴会想,既然坏的事情有这样的连锁反应,那么是不是好的评价等等也会带来更多的好评。理论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客观上是有局限的。恶永远比善的传播速度大,好的口碑需要漫长的积累,坏的影响可能就在一夜之间。这就是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六、过度理由效应

提到过度理由效应,就不得不先来讲那个经典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喜欢安静,但是社区里的孩子们总在他楼下打闹。于是老人跟这几个小孩说“我很孤独,喜欢大家来玩,这样,你们每天都来玩儿,我就给你们10块钱”,孩子们很高兴,开开心心的玩闹。但是几天后,老人就不再给他们钱,于是小孩们就再也不过来玩儿了。

这个故事的背后就是过度理由效应在作祟。

  • 孩子们来楼下玩儿本来是出于“喜欢玩儿”的内在动机
  • 老人突然加入了一个外部的动机——来这儿玩儿,有零花钱可以拿
  • 这个外部动机的出现,让孩子们认为“我来玩儿,你给我钱”是合理的,因此当这个合理性被打破之后,孩子们就不再来玩儿,这时候孩子们不会再去考虑原来的动机

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个孩子!当兴趣变成了职业,为什么很多人变得痛苦?为什么激励团队不可以过分强调物质激励?为什么我们自己做错一件事情后,可以很快就找到外部的原因来自我安慰?这一切都是内外动力抗衡的结果。

我们总是习惯于让自己的行为变得逻辑自洽,用户也是一样的。

用户选择购买一件商品,最初的动机可能是A,但是因为看到商场有超大折扣,当下的购买动力就极有可能变成了B。所以作为运营人,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说服用户购买,而是引导用户,让他自己想通“我为什么今天要买”这件事,当他自己想通之后,逻辑自洽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他自己就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来付费。

高级的猎人总是以猎物的方式出现,请仔细思考这句话。

七、登门槛效应

你还记得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如何共建友谊这座小船儿的么?一定是你帮我带个零食,我替你做个值日,一来二去,从帮个小忙,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没错,我们和用户之间的熟络,也是从小的互动互助开始的。

就是当你想要向对方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时,被拒绝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当你先通过一些小的、简单、无害的要求时,大家的接受度往往就会变高,随着关系的建立,你的大要求被接受的概率也会变高。

你知道为什么商场的服装店、球鞋店的员工,总会把“买不买没关系,可以试一试”挂在嘴边么?第一是利用了人们好面子的心理,第二也可以利用鼓掌效应影响你的判断,第三这个要求不高,对用户也没损失。好多女孩没想着买东西,本来只是想逛逛打发时间,但是试着试着就刷了卡,从试穿到付款,登门槛效应功不可没。

作为运营的我们,是不是在用户付费之前,提出一些小的、合理的诉求,从而打破对方的心理冰墙呢?比如请他帮助我们管理社群,比如请他帮助我们完善一句产品slogan,比如请他体验最新产品。别忘了,最开始帮助小米提意见的那帮人最后都成了铁杆米粉。

八、期待效应

如果你是师范生毕业,或者接触过一丁点教育心理学的话,对期待效应就一定不会陌生。老师对同学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并表现出这种期待,孩子也会被其鼓舞,从而变成期待的样子。

期待有时候就是一种魔法,我曾经在管理销售运营团队的时候,给下面的伙伴提到最多的一个要求,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当下的业绩如何,都要给予销售团队最大的信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逆境中尤是如此。

作为运营人,无论是对你的协作方,还是对你的用户,我们都要有所期待。要知道人们对于社会认可的需要是在马斯洛需求5层次当中的上层,大家会为了持续获得这种社会认可,从而表现得更加符合预期。

售卖小学的课程,你就要学会夸奖孩子的聪明,非常适合学习编程。你还要夸家长非常有教育意识,有超过其他家庭的远见,愿意为了孩子的未来谋划。用好期待效应,之后的沟通中,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

九、峰终效应

什么是峰终效应?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的体验感受是由峰值体验和终值体验决定的。其他的过程中可能或好或坏,但人们的记忆点往往只在高潮和终点部分。

为什么公开直播课中,课程的最后,老师都习惯性地总结整堂课的知识点?为什么跟团旅游时,总是在旅途中间的时段,加入一些精彩的大型活动或表演?为什么迪士尼乐园的烟花表演总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峰终效应在起作用。

我们常常在设置OKR的时候会有一句: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但是到底怎么提升,却不知道从何抓起。峰终效应大概可以帮上忙。

我们完全可以把用户从接触产品到服务结束的过程,拆分为多个体验环节,然后找到峰值和终值,做精心设计。

比如很多电商产品在礼盒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用户在等待中积累期待,在拆箱的那一刻到达体验的峰值,礼盒外包装、图案设计、打开后的贴心小礼物、颜值与实用性俱佳的小设计等等,都会让你对这个品牌充满好感。

十、二八效应

二八效应是社会学和经济学中最为人熟知的法则之一,社会中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社会中20%的人做出了整个社会80%的贡献,销售员80%的业绩来源于那20%的重点客户。这就是神奇的二八效应。

二八效应的本质是不平衡。指导意义是分轻重,把精力放在更关键更本质的事情上。

做过裂变活动的同学都清楚,最痛苦的环节不是活动开始,而是选择哪一种诱饵来做。最影响裂变速度的也不是你发了几遍朋友圈,而是你在设计好合适诱饵后,有多大的启动量。这两点几乎决定了裂变效果的80%。

做过销售的同学也都清楚,你和用户之间的沟通,80%并不是围绕产品本身如何好开展的,而是围绕着客户的特征、背景信息、兴趣爱好、痛点爽点而进行的。

做过管理的同学同样知道,一个团队中能影响你决策的就那么几个人,能帮你拿到结果的也就是关键的三五个同学。所以我说,二八效应的指导意义是分轻重,不是定缓急。

ok,以上10个心理效应,就是我做运营这么多年最常用到的,每一种效应都有妙用,每一种效应都值得被深入研究。强烈建议你收藏下来,隔三差五就来复习一下,会培养你对很多具体招式的感悟,慢慢就会发现,很多落到地上的杀招,其实都是从我们对于用户心理的理解而来,我们有多了解自己的朋友,朋友就会有多信任我们。

 

本文由 @运营插班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过度理由效应的那个故事我小时候也听过,老师还对我们使过这招

    回复
  2. 第七个是什么?

    来自黑龙江 回复
    1. 登门槛效应。编辑做排版时没弄好。见谅

      来自北京 回复
  3. 这是我在整个论坛中收获的第二篇文章。
    比较粗糙的评价就是:牛b!

    来自广东 回复
  4. 光环效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合理利用品牌影响力,把它嫁接到产品本身,刺激消费

    来自广东 回复
  5. 好几个效应没有听过,像“峰终效应”等,但是又和生活很挂钩。收藏了,感谢作者~!

    来自四川 回复
  6. “我们有多了解自己的朋友,朋友就会有多信任我们。”
    其实也不一定,哈哈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7. 这篇文章真的很实用,我以前也学过心理学,没想到还能这么用,赞赞赞

    来自北京 回复
  8. 首因效应在运营中体现的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微信头像名称朋友圈什么的都很重要

    来自北京 回复
  9. 运营工作中,除了掌握些工作技巧外,也要学会些“基础理论”哈哈

    来自江苏 回复
  10. 个人觉得鼓掌效应特别好用,尤其是向上社交,意图建立合作时,要么付费,要么赞美。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37703人已学习27篇文章
作为AIGC的代表性应用之一,ChatGPT仅仅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突破了1亿用户。
专题
1378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数据分析方法论。
专题
146914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多多少少得懂点技术。
专题
1305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发票是财务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那发票系统该如何设计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发票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8629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促销的规则多样,对提高客单价和客单量有很大帮助。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促销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291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商业保理,即保付代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商业保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