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进入元宇宙,“沉浸式直播”仍是新瓶装旧酒?

12 评论 2471 浏览 5 收藏 15 分钟
找到工作只是第一步。我们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战训练,不仅让你成功入职,更能让你具备快速胜任工作的能力,在团队中站稳脚跟。

编辑导语:近来,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走红,“沉浸式”直播的玩法也出现并广泛地应用于电商直播中,“沉浸式”直播的背后凸显出的是行业发展瓶颈。那么,“沉浸式”直播的效果如何,能帮助商家的直播打破瓶颈,破局增长吗?一起来看作者的分享。

直播行业又开始“卷”特效了。

  • “人数到3w摘墨镜。”
  • “人数到8w保持微笑。”
  • “人数到10w才说话。”
  • ……

今年三月,奥运冠军孙杨打造的那场“沉浸式直播”曾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很多网友纷纷吐槽那只是“沉默式直播”,甚至是“绑架式直播”,评论中一片质疑。

与此同时,有直播领域的人士直呼,这种直播方式虽然赚足了眼球,但却彻底毁了“沉浸式直播”这一新兴直播概念和呈现形式,无疑会让“沉浸式直播”模式饱受外界的曲解。

其实,行业人士心目中真正的“沉浸式直播”,指的是通过声音、画面甚至场景,为用户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至于沉浸式场景,可以是真实的,例如景区、产地直播;也可以是虚拟的,如 AR、MR直播。

尤其在“元宇宙”的概念走红之后,不同创意模式的“沉浸式直播”玩法不断推陈出新,广泛地应用在电商直播领域。可以说,在电商直播形式高度同质化的今天,直播创意之争已经变得更加激烈。

实际上,直播圈探索“沉浸式直播”的背后,凸显出的则是行业发展瓶颈。为了摆脱同质化,圈内人士在琢磨剧本、台词、桥段之后又开始了技术层面的“卷”,而加入各种“特效”的电商直播行业,是否会在技术加持下进一步地“卷”下去?

一、“沉浸式直播”吸引眼球?

“直播形式再不做点改变,肯定要落后其他同行了。”

广州天河一家MCN的运营负责人贺莉坦言,现在的直播形式已经严重同质化,她告诉懂懂笔记,前一阵子看到一些同行陆续玩起“沉浸式直播”,公司高层也坐不住了。

“现在公司要求运营团队从预算、执行难度等几个维度评估,尽快做出沉浸式直播的方案,务必推出新的直播模式吸引企业合作。”贺莉表示,目前行业主流的“沉浸式直播”模式共有三种,但无论何种模式、解决方案,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场景画面,为用户、消费者营造有代入感、感官上可量化、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到产品相关现场场景中,用实物实景进行直播。“例如到商品的原产地、生产车间,甚至是贸易展会上做直播。”贺莉表示,最近一年多来将直播间搬进商场专柜、工厂车间和展会,已经十分常见,也让消费者找到了“云逛街”的感觉。

只不过,类似的直播模式尽管能给用户营造真实的代入感,且制作成本低,实现也相对简单,但创意壁垒并不高。“感觉就像是探店,所以公司高层更倾向另外两种,打造门槛较高的数字化沉浸式直播模式。”

贺莉介绍,相对高门槛的“沉浸式直播”,都需要构建场景。其中实景“沉浸式直播”的背景,几乎都是根据直播内容的主题,在大型、专业的影棚中搭建的。

类似方案,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天猫超级发布会“不眠之夜”上,所呈现的“演唱会”直播。而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区域特色产品直播,是根据产品产地的特色元素,搭建实体的直播背景。

“至于更科技感的方案,当属虚拟背景,甚至是XR直播了。”贺莉告诉懂懂笔记,目前不少直播间的背景都可以随着主播介绍的内容、产品,实时进行更换,营造科技氛围感。

这种沉浸直播模式的实现手段,是利用电脑绿屏抠像的数字化方式,实时更改直播背景,至于显示内容的丰富程度,可根据产品预先进行设计,“用虚拟的数字化显示价格、海报、使用方法等,看着确实高大上。”

不过,无论是实体置景还是用绿屏抠像、打造虚拟直播背景,都是电视新闻、综艺节目“玩剩下”的技术。对此贺莉并不否认,但同时她也强调,相比以往直播间较为刻板的模式,目前这种形式上的创新已经足够吸引眼球,能让合作的企业大开眼界了。

随着科技感更加浓厚的“沉浸式直播”逐渐流行,为了追求更好的吸睛效果,各大MCN在创意、技术水平和呈现效果上,都陆续躁动了起来。有业内人士笑称,这是要和好莱坞大片拼特效了!

这句话有一点值得注意:拼特效可是要烧钱的呀。

二、“沉浸式直播”太烧钱了

“做这种沉浸式直播,真不是中小团队玩得转的。”

聊及这个话题,古莹长叹了一口气。作为杭州一家直播工作室的副总,她深知公司缺乏尝试“沉浸式直播”的实力。即便一些熟悉的同行都在“尝鲜”,古莹也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虚拟数字化直播间这种烧钱的玩法。

她告诉懂懂笔记,早在两年前工作室曾和杭州一家大型综合体合作,在商城的美妆专柜布置了一个大型直播间,算是试水了一次“沉浸式直播”。在她眼里,类似较低成本的创意和呈现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这一年来,有些同行为了吸引客户,创意和呈现效果上越玩越大了。”古莹强调,杭州做直播的MCN有不少都在尝试虚拟背景特效直播,都宣称是科技感满满。

以前,在直播圈也有一些现成的“沉浸式直播”解决方案,比如MCN、直播团队置办一套用于呈现特效的绿屏,相关投入不算很高,“在淘宝上置办整一套设备,大概也才几百元、上千元。”

有了这种简易的绿屏,主播便可实现最基本的可替换虚拟背景直播。然而,随着做虚拟背景直播的机构渐多,部分 MCN 开始推出融合AR、MR等XR技术的直播形式,成本也一路上涨。

“这种方式完全是将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搬进直播间,效果倒是爆棚了,但是太贵了。”

加入了XR技术的电商直播,通常都需要在专业摄影棚中完成。虽然影棚租金大约是每小时几百元,感觉硬件成本不算太高,但古莹透露,真正“烧钱”的是XR直播的虚拟场景和3D动画制作,直播呈现的效果越酷炫,投入的成本就越高。

“一张2D的虚拟背景图,设计费用通常在300~600元不等,每件推介商品对应一张图片,其实已经算得上一笔不小的开销了,但最可怕的是形式创意的迭代和三维制作。”

古莹告诉懂懂笔记:大量同行都在做静态虚拟背景直播了,为了提升竞争力,机构只能考虑上3D动画背景,而制作费用至少y要 300元/秒,按一个循环动画背景8秒来算,成本就超过2400元。

“如果以后大家都做三维动画虚拟背景了,我们是不是只能上AR展示了?”古莹略显无奈地说道,如果采用的是3D动画,场景和素材的制作费用将在 2D的基础上,再翻上好几番,“这样卷下去,肯定有MCN玩不下去直接离场。”

实际上,要打造高端的特效直播模式,MCN还需要组建专业的特效技术团队,薪资成本也不容小觑。至于呈现效果更好的XR虚拟背景直播,一场下来投入会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等。

“这么算下来,做电商购物节的大机构还可以尝试,但中小机构真的碰都别想碰。”至于那种网售几百元、集成了大量虚拟背景的绿屏助手,她则完全嗤之以鼻,“那些背景都很假,效果太差了,更不要说沉浸式直播了。”

三、都想破解直播同质化困局

不难看出,科技感满满的“沉浸式直播”实际上相当烧钱。一场直播做下来,投入产出甚至不成正比。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电商直播行业都要琢磨这种特效和技术呈现,这种直播形式上的“卷”有何意义?

“之所以开始拼特效,是因为所有机构都‘机关算尽’了。”

刚刚签约深圳南山一家直播团队的电商主播“萱萱”表示,从今年三月初开始,她和机构签约的其它几位主播就开始尝试“沉浸式直播”——利用 AR技术立体呈现上架商品的形态。

在她看来,“机关算尽”一词,可以说是对电商直播当前发展现状最好的诠释了。行业的头部电商主播只有那么几位,至于金字塔中下层级的主播,能叠加的才艺、人设、玩法几乎都用尽了,MCN也想尽了各种噱头,所有人仍觉得无法脱颖而出。

与早期的秀场直播一样,如今的电商直播形式呈现出高度同质化,一件商品到手,所有直播都是快速说卖点、放价格、公式化的话术,“从模式上讲,已经搞不出来什么新意了。”

除此之外萱萱还透露,电商直播高速发展的短短几年时间里,行业乱象频发,如流量造假、刷单退货等行为,也让不少合作企业领教了主播的“高分低能”,以及背后直播机构的套路。

企业对电商直播行业,尤其是MCN机构都渐渐失去了信任感,有不少企业都开始自建直播团队,摒弃了“坑位式”合作直播,“MCN想要重建信任、得到企业的合作,就必须得整出大活儿。”

于是,不少中小 MCN、直播机构开始率先尝试直播形式的技术创新。“沉浸式直播”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产物,通过特效与传统卖货模式相结合,实现一种“1+1>2”的效果。

萱萱表示,当越来越多的直播团队和MCN都开始用上“特效”时,形式创意的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创意形式不断更新,大量的特效技术堆叠,只为了让用户眼前一亮,能多停留几秒钟

在同等预算之下,谁家的直播呈现效果最佳,形式创意最为吸睛,谁才有可能获得企业的青睐。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MCN机构数量突破了3万家,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4.7万家。在线直播开始以新技术作为驱动,对直播模式进行创新。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国内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达6.60亿人,市场规模达15073亿元。但是无论用户规模还是市场规模,增速均较前两年都有所放缓,行业发展已经触及天花板。

因此,残酷的流量竞争叠加创新技术上的快速发展,开始倒逼电商直播行业从传统卖货模式,向“沉浸式直播”发展,从依赖主播人设向依赖创新技术、特效呈现上转变,玩特效的风潮也就愈演愈烈。

结语

融入了 AR、MR 技术的“沉浸式”电商直播,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在视觉上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然而,机构发力比拼“特效”的方式,只能说是一种“饮鸩止渴”。

因为这种技术层面的“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电商直播千篇一律的问题,但却将MCN、直播团队带到了“新瓶装旧酒”的竞技模式上,同时引发了更烧钱、更激烈的流量比拼。

直播机构如此热衷于形式上的创新,似乎仍难以促成全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神乐,编辑:秦言;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

本文由 @懂懂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沉浸式没有什么吸引力,还是要有趣有兴趣去看,有差异化

    来自江苏 回复
  2. 特效太多也不好,没有真实感,真是新瓶装旧酒

    回复
  3. 沉浸式视频我不太喜欢,过于沉浸,还是热闹点舒服,有同感吗哈哈哈,举个手

    来自广东 回复
  4. 突然就想到了一些影视剧中的一毛钱扣图,令人即刻出戏,希望沉浸式直播确实在线

    回复
  5. 直播平台不能只为了新,为了噱头而噱头,同质化太严重了

    来自贵州 回复
  6. 今天刚看了一个沉浸式直播,卖伞的,有被安利到,因为产品是真不错质量是真好,如果本身产品不过关,营销形式再花哨再猎奇也注定走不久

    来自广东 回复
  7. 直播行业也开始卷起来了,而且可以说是卷的形态各异,许多新奇元素都用在其中,确实很吸引人

    回复
  8. 只能说现在不管是啥都竞争太大了,大家都必须找一些新花样,不然就会被淘汰

    来自中国 回复
  9. 元宇宙现在也开始内卷,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这些应该都是必然的道路

    来自江西 回复
  10. 确实是新瓶装旧酒,没有做好计划和思考,就知道着急上线用包装吸引流量。

    来自河南 回复
  11. 大家究竟是有多无聊,去观看这样静悄悄并且毫无营养的直播。

    来自河南 回复
  12. 融入了高新技术的的沉浸式直播,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在视觉上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518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营销指南。
专题
1705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物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
专题
14321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挑起不同的情绪,如果将情绪映射到设计/运营中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将“情绪”映射到设计/运营中。
专题
1660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产品工作中,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就太重要了,这是产品从想法到实施必须经历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产品可行性分析。
专题
1497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库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虽然产品设计中的数据基本都要与数据库交互,但平时的工作中也很少接触到数据库的具体操作和细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专题
1308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私域,很多的企业都对私域的发展进行了布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私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