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留言区,读者为什么不能相互评论?

13 评论 11959 浏览 57 收藏 8 分钟

评论是平台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评论区不仅有作者和评论者的深度交流,也会出现评论者之间的深度交互。但是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只支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读者之间却不能相互评论,这是为什么呢?

有个读者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公众号留言区不让网友们相互评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篇。

评论,是围观群众针对作品的评价。高质量的评论,也是一种再创作的形式。比如,影评是对电影的评论,好的影评,也是一种优秀的二次创作,影评人、剧评人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职业。

在互联网时代,评论功能是增加内容平台社区属性的一种普遍做法。评论这一功能,也逐步演化为非常丰富的形态,比如B站的弹幕,直播平台的刷礼物。在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社区,评论区不仅有作者和评论者的深度交流,也会出现评论者之间的深度交互;而评论的排序,从单一的时间顺序,会进化为按照热度排序,由吃瓜群众投票出热门、高赞、高质量评论。

评论,已经成了平台内容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候,评论比作品本身有意思。典型代表如网易云音乐、网易新闻……

那么,为什么公众号平台的文章底部的留言区,不可以相互评论,而只能公众号号主和用户之间相互沟通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公众号的留言功能,它是典型的中心化的模式。这个中心是谁?是公众号主。我们来看看它的功能特性:

  • 留言之后,必须号主审核同意才能放出;
  • 号主可以针对留言进行置顶;
  • 号主针对留言的回复次数只能一次,4月微信的一次迭代可以多次交流;
  • 其他围观群众可以针对留言进行点赞;
  • 自2018年3月之后的公众号,还不具备留言功能

留言,本来是用户与公众号主之间的单一交互;但我们会看到,在那些10万+的文章下面,人们在这里表达他们的看法,其实也非常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的,不然,要点赞功能做什么?

那么为什么留言区不能和其他内容社区一样,进化成我们设想的样子?这样一来,用户的相互交流不再是中心化的、广播式的,而是网状的。看过文章的人,可以在评论区收获更多观点碰撞,甚至相互加上了微信好友。

听起来还蛮好呢,但是为什么,微信团队不做呢?

我在这里有3个猜想:

01 避免用户隐私感被破坏

因为微信之于其他社区,是特殊的存在,这是用户真实身份之所在。用户在这里有非常强的心理归属感。打开微信,就是推开亲朋好友同事的院门;聊聊天,就是相互串串门;群聊,则是聚会;朋友圈,则是这个小圈子的公告牌;公众号,则是广场上的那些大屏幕。

在广场的大屏幕下面,如果可以相互评论交流,本来是美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万一发生了不友善的事件呢?比如一个用户一直追着另一个用户,发动言语攻击——这在社区里并不少见。而这些内容能被直接推送给用户吗?当然不能直接推送,所以这时候就要配套过滤、拉黑、举报等一系列功能,功能会变得复杂起来,而且一定会有大量不能被解决好的体验问题。

如果真的要做这个功能,也一定是通过隔离的方法。比如我们看到在微信圈子里面,用户的相互评论所产生的消息提醒,只会发给圈子内的消息盒子,不会有更强的消息入口,例如聊天界面的一级入口。

02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从张小龙的产品哲学来看,其实是“如无必要,务增实体”。

公众号到现在接近8年了,公众号的号主,为了提升用户对于文章的互动率,用了非常多的玩法。比如可以通过运营读者微信群来实现,用户在群里交流更直接通畅,无需隔靴搔痒;也见到很多打卡、活动类小程序大放异彩。

总而言之,在微信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里,办法总比困难多,官方不做或者做不好,不就是开发者的机会吗?

再看看其他社区,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把评论功能做大做重?一方面是激励内容再创作,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产生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提升用户的留存和活跃。社区的用户关系,一直是弱关系,不是吗?

这是社区们逼不得已必须要做的事情。微信呢,就不用,就不急。

03 数据可能不理想?优先级不高?

微信是一个国民超级APP,一个功能上线后,务必要通过数据来验证使用率。很可能留言功能的使用率,本身就达不到团队的预期,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深入迭代,可能在优先级上也并不高。

不过,在微信MAU已经达到12亿的今天,用户增长已经见顶,接下来各大公司的战争,就是对用户使用时长的精耕细作。

我的推测,也可能都是错的:不是不做,而是没到时候。

现在,是时候了吗?

如果你也有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呀。

#专栏作家#

然阿姨,微信公众号:然阿姨的产品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就职于鹅厂、搜狗、瓜子等公司。8年互联网产品经理生涯,呆过大中小公司,做过千万日活的产品,也经历了几次从0到1。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微信公众号对于留言条数有限制吗?还有对于没有后台的平台该如何进行审核?

    来自北京 回复
  2. 我不认为微信会强化用户的评论功能。现有公众号下的评论更像是对于公众号内容的注解或再补充以及评论者对文章的态度,输出的核心产品不会脱离论题本身。强化用户评论功能后,很容易偏离论题本身,陷入对于评论者观点的争论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用户注意力不会再聚焦于公众号文章(理性分析),而转向评论区(情绪输出)。

    来自河南 回复
  3. 很显然,你的预测现在实现了。

    来自北京 回复
  4. 还行,分析的比较浅

    来自新加坡 回复
  5. 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他的成功与创立时期良好的“私密性”密切相关,如朋友圈是发表意见的场所,但发布的内容只能被其好友看见,正是这一点促成了微信最初的成功,无论用户体量多庞大,其本质是一个多中心的私人领域,“留言区”是平台唯一一处允许并未互相添加好友的陌生用户”同时出现并汇集公共意见的地方。

    在当前环境下,社交媒体平台的搭建逻辑是要有意避免公共领域的形成;

    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公众号“留言区”受到如此严格的限制。

    来自江苏 回复
  6. 积分商城

    回复
  7. 所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里 怎么没有做 回复点赞功能和删除自己留言功能[doge]

    回复
  8. 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提现

    回复
  9. 既然评论者的留言需要作者审核才能通过,如果留言者之间要互相评论产生更多条观点,那岂不是作者都要一一对留言审核,所以也有可能,评论者互评这一功能与评论审核机制矛盾

    来自北京 回复
  10. 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监管吧,在现行的机制下,因为留言显示要发布者进行确认,所以能够不加平台审核的直接呈现(经过发布者审核呈现,出事了可以直接找到追责人),其内容是严格受控的。如果把评论区做重,可以互相评论,第一要改变现在的审核机制(发布者一一确认就很麻烦不科学了),第二非常可能破坏现在评论区相对和谐的氛围,使得乌烟瘴气的内容泛滥,如果加入强平台审核机制,运营成本就会加大,没有必要。

    来自湖南 回复
    1. 回复
  11. 这有一个好的合作,哪里联系然阿姨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1. 到公号联系吧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