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从图片发布到聊天工具的蜕变

1 评论 2631 浏览 24 收藏 12 分钟

编辑导读:与经常遭受非议的Facebook不同,Instagram几乎是一个零差评的App。它的创始人希望把它打造成互联网上的乌托邦,而从产品的留存率来看,这个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Instagram正在往聊天工具的方向转变。本文作者将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App Annie的数据,Instagram不知不觉在全球已经拥有了超过10亿的MAU,也就说每月全球有超过1/7的人会打开Instagram,这个数据已经接近它的母公司Facebook的1/2。

与经常因隐私、推荐算法等原因遭到非议Facebook不同的是,Instagram几乎是一个零差评的App。在讲述Instagram从初创到被Facebook收购再到打败Snapchat 的《No Filter》一书中讲到,Instagram创始人Kevin Systrom对Instagram的愿景是打造互联网上的乌托邦。

相比于与Facebook一切以增长驱动的产品理念,Instagram更加重视用户体验、社区氛围。例如在Instagram,是没有类似Twitter的retweet(转发)功能的,因为Systrom相信Instagram是用来记录用户生活中的高光时刻,不希望用户的Profile被大量的转发充斥。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字是,在全球很多国家,Instagram的留存都非常优异,远远高于Facebook和TikTok(这也是扎克伯克在被问到TikTok的威胁时,很自信地表示自家的产品留存远远高于对手的的原因)。

超高的用户留存背后原因,除了优秀的产品设计和UGC内容外,很重要的一点是,Instagram正在慢慢从一个图片发布工具向聊天工具发生转变。

微信一开始只是一个纯粹的聊天工具,在之后的版本才加入了图文社交的朋友圈。而Instagram则是走了相反的路径,先以图片发布平台起家,如今则不断加强聊天功能,两者正慢慢走向趋同。

一、INS聊天模块探秘

1. 入口和流量分配

要判断一个功能在整个产品中的地位,只需看它的入口和流量分配。在Instagram上,聊天放置在十分干净的首页(Feed页)的右上角。

d021aa8635fc1c7f868b8cb044f5138a-picture

Feed肯定是ins上PV最高的页面,而这个页面又十分的干净,除了Feed和Story外,没有任何干扰项,这让聊天按钮能够充分获得用户注意力。不仅如此,聊天页面还可以在首页直接左滑进入,大大缩短路径。

7d98154b3860e5b2317d232c33b615fa-picture

当然,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为了进一步提高聊天的使用率,ins将Story的评论与聊天结合起来,用户在朋友Story下进行评论,评论的内容会直接作为聊天内容进入对话,很好地将Story的用户引导到聊天中来,也大大促进了好友之间的互动。

在聊天页面中,在线用户会有高亮的头像框、在线绿点和在线文本提示,这个高亮的头像框与Story上的高亮效果类似,有很强的行为召唤。如此多的提示用意也相当明显了,就是希望你多多社交,多多对话。

927d555994abc3f4732f994c9584d522-picture

2. 聊天模块

与微信聊天界面对比,最明显区别是界面中干扰内容更少了。

一方面是ins只显示对方的头像,不显示自己的头像,这其实更加符合现实中对话的场景,我们是看着对方的脸说话,并没有一面镜子让我们同时看见自己。

另一方面,时间线信息也被隐藏到左滑才可以显示,只有跨度较长的聊天才会显示时间,减少了信息干扰,降低了社交焦虑。在微信上,如果对方回复得很快,而自己回复较慢,回复后显示了时间,我总会感到焦虑,ins的这种设计其实能弱化回复速度带来的社交压力。

01515ddf09bd6616d3b975e64e71b37d-picture

d333362da6e43afceeb00c041914226b-picture

3. 聊天背景

有一个惊艳到我的功能是聊天背景的设置,聊天气泡和背景样式可以调整,不仅如此,我跟友人惊奇地发现这个设置居然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把气泡改成黄色,那么对方看的气泡也会同步变为黄色。这是一个多浪漫的功能啊。

b49f345d988161ad2f01035cb50d2380-picture

语音聊天在语音聊天上也有很多出彩的设计,比如长按语音按钮时,上方会出现一个锁定按钮,把手拖动到锁定按钮后,就可以松开手进行语音,无需一直按着语音按钮,非常适合长语音的使用。

4. 干净的撤回

不同于微信的撤回会留下“xxx撤回了一条消息”的痕迹,ins的撤回是彻底无痕的,这点可以侧面反映出“无压力”理念在ins聊天中的重要程度,历史记录的真实性也需要让位于它。

5. 阅后即焚

Instagram不仅借鉴了Snapchat的Story,连阅后即焚也吸收进了聊天中。

在聊天框向上滑动会进去阅后即焚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所有的对话内容都会在离开对话后消失。在聊天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只能浏览一次,浏览后就无法再次打开。在聊天过程中,任何截屏的操作都会显式地显示在对话记录中。见下图:

2ed805556e0d76b9ffb65bbd6f9c1739-picture

阅后即焚主要是为了减少社交压力,让用户更加大胆地分享交流。同时也符合现实场景的映射,在现实的聊天中,没有任何信息会被保留。

在正常模式(非阅后即焚模式)下,图片和视频的分享也可以在“只能查看一次”、“允许回看”(查看两次后消失)、“保留在对话中”三种模式选择。

二、无压力社交的未来

《No Filter》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年即使在产品团队中许多人的呼吁下,Kevin Systrom本人仍然拒绝在Instagram中加入Story功能。

在Systrom眼中,Instagram是关于生命中精彩时刻的,而不是一些凌乱无意义的24小时后过时的视频或图片。直到有一次,Systrom参加一个有许多明星参与的派对时,目睹了名人们用Snapchat放松地记录整个派对,将未经剪辑的视频直接上传,才意识到Story功能的必要性。

24小时消失的Story、不能二次浏览的图片和视频、无痕的撤回、阅后即焚模式,这些功能都表明“无压力社交”正成为Instagram下个阶段的重点。大洋另一端,微信在新版本中默默将类Story的视频动态功能下架,力推视频号,吹响号角向公域流量进发。

在中国,微信的视频动态和微博的微博故事似乎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这是因为中国用户对无压力社交需求不强烈吗?亦或是入口和流量倾斜不到位导致的呢?

张小龙在2020的微信公开课上说视频动态的使用率没有达到预期,却没提到视频动态隐蔽的发现页面下滑入口,以及非常不明显的气泡提醒导致互动困难。指望一个社交功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能取得很好的数据表现,恐怕谁也做不到吧。

微信公开课上提到的另一个数字是,有2亿人将朋友圈设置成了3天可见。这些用户正将“3天可见”功能作为阅后即焚的一种阉割版本使用。但是这又引发了另一种矛盾,朋友圈作为一个单一的载体,正在同时承担着“用户自我展示”和“无压力分享”两种责任,但这是现在的朋友圈形态无法做到的。用户将朋友圈设为3天可见,就放弃了将朋友圈作为生活中高光时刻的对外展厅的功能(Instagram的Post);若用户将朋友圈时间开放,则发布动态会变得蹑手蹑脚,或者需要定时去清理维护自己的朋友圈。如果用户对“高光时刻的自我展示”和“无压力分享”这两者都有强需求,而朋友圈又无法同时满足时,他们会选择将朋友圈作为其中一者的实现,而将另一者需求通过其他平台实现。

视频动态未能完成的事业,微信在8.0上寄希望于全新的“状态”功能,但是“状态”在现阶段的有限形式(有限状态,不支持文本视频发布)、弱互动(仅点赞)、深入口,令人看不到太大的解决无压力社交问题的希望。

所以,2021了,中国版Snapchat还有机会吗?​

 

作者:原住民,微信公众号:原住民的自修室

本文由 @原住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错

    来自吉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