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复盘:产品经理如何开展不熟悉的新业务?

6 评论 12190 浏览 97 收藏 14 分钟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产品,产品经理该如何开展工作?本文作者对一次陌生产品项目工作展开了复盘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分享。

身为”产品狗”,除了日常协调(跪求)各部门提供资源,推进产品上线之外,我们常常要面对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如何更好的收集”有用的,可参考的信息,让自己从陌生到熟悉”就显得十分重要。

初始

近期工作中就遇见了这样的问题,”公司从事安防行业,在某个项目上专门为其定制了一款工程环境监测器,但在项目验收通过后,设备还有较多库存,希望探索除该项目之外其他的应用场景,以及为这款硬件设备设计对应的管理系统”。对我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线,最初只知道它是用于“气体监测”,其他一概未知!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保住产品狗的尊严,我开始整理思路,筹划工作的开展。

思路整理

未知才导致恐惧,做产品也是如此,面对不熟悉的东西,只有直面它,打破信息迷雾就是胜利的开端。所以在本次”工程环境监测系统”(立项名)规划迭代中,我的思路流程如下(见下图):

1. 内部信息收集,摸清现状

内部信息收集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现有文档资料分类归档,例如”项目文件”,”硬件参数文件”,”使用说明书”等。通过阅读这些文档,帮助我快速获得现有产品基本概念。

第二类是重要人员信息确定(说白了哪些人是干啥的,联系上他们),明确曾经参与这件事情的人,能让我更快的获取有用信息,这些人包括了,销售人员(可以了解最初的需求来源),工程实施人员(可以了解原产品落地期间遇见的问题),研发人员(可以了解原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实现原理和注意事项)。采购人员(可获得成本信息)

2. 实践操作,问题记录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次产品迭代的特殊性是已经有了硬件产品,软件系统的设计必须依托于硬件,故而拿到整套硬件设备,亲自上手实践操作提升产品的感官认识,见了面人就不慌了。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记录遇见的问题,包括使用流程,操作方式,更正认知误区等等,这些内容都能为以后整体产品迭代提供参考依据。

3. 标准规范,竞品收集

前面2步主要是内部信息上的收集处理,帮助自己了解现状建立基础认知。之后产品的迭代可以从2个方向考虑,其一,迭代的内容必须满足气体工程行业规范(原本是满足单一项目的规范),这些规范可以从国家公布的设计规范中查询。其二,迭代的方向优先满足主流市场,初期以完备基本功能为主,这些可以从同类竞品信息中对比得出。综合上述3点,理清思路便可以进行具体的工作事宜。

工作开展

内部信息的收集是以人为本的,尤其涉及跨部门协调更需要取得充分授权,这边最大的要点是利用好你的上级领导,他能够帮助你打通各项关卡取得权限,简单点说就是能给其他部门打个招呼,去到其他部门才会受人欢迎。

重要人员信息的确定要”抓小放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执行人会比部门领导清楚许多,同时我们所需要的内部材料往往也集中在这些同事手上,直接与之沟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快的推进事情。

这里有一些小窍门,例如一起吃吃饭,偶尔点点下午茶送送福利等方式增进好感,以后会更好交流。(这不是公利,是咱们产品构建团队软影响力的方式和技巧,而且也无害)。通过这种方式,我收集到了所需的内部资料信息,初步构建了原产品的基本认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内部文档了解了原产品的前世今生之后,我拉着研发哥哥开始对实体硬件产品进行测试,它是长这样的:

模拟实际工程内部连接长这样(见下图),人是视觉动物,能看图片尽量不要只读文字,能实际触摸就不要只盯着图片。尤其是偏向物联网行业的产品人,除开软件设计,咱们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必要时刻我们也是半个工程,半个维护半个开发。

在这个熟悉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记录,例如”组网调试流程”,”设备操作方法”,”实操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形成相应的文档,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在产品迭代和系统设计时提供依据,也能用于与竞品做对比,明确优缺点。

经过实践操作,基本摸清楚了产品工作原理,因为硬件设备是“环境监测”用途于是就有,“监测类别”,“量程”,“精准度”,“单位”,“分辨率”等一系列参数,这些参数在后续产品迭代过程中需满足基本的普适性(尤其在没有项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那么现有的国家标准作为指导就十分重要。

以“监测类别”为例,我穷举查阅了(读者朋友可以跟据自己所在行业查看相关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了后续迭代“监测类别”上的信息,如下所示:

同理,以相同的方式收集到其他参数标准,最后汇集成册。工作开展到这一步,我们已经完成了“基本认知–>实践操作–>确定规范”等内容,想要进一步明确产品特色和差异化,要先了解同类产品目前现状如何。在动手收集竞品信息之前,先做好收集计划,计划包含如下几项内容:

(1)时间计划:即确定竞品收集的时间周期。固定时长方式,连续几天固定只做竞品收集工作(如连续3天)。固定周期方式,每周固定一个时间点进行竞品收集工作(如每周四下午)。

(2)明确收集内容:确定好哪些竞品内容是我们尽量要弄到手的,比如“产品报价”,“产品介绍PPT”,“系统演示账号”等等。

(3)竞品收集渠道:罗列出所有能够帮助你获得竞品信息的渠道来源,“搜索引擎”,“行业展会”,“内部同事”,“外部亲友与前同事”,“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现有客户”(如有其他可补充的渠道内容,欢迎留言不甚感激!),结合第一点的“时间计划”按时,分渠道的与之取得联系获取竞品信息。

(4)身份包装与需求包装:竞品资料的收集,离不开与友商或是供应商打交道,这部分人群之中有的是竞争对手,有的是可以发展为上下游合作的伙伴,身份角色各有不同。那么在进行初次陌拜前,包装一个合理的身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供应商的线上陌拜可以使用运营许久的企业微信,企业微信需具备鲜明的公司标实(头像是公司LOGO,朋友圈是公司宣传资料等)。若是竞争对手友商,则可假借其他公司身份,或者透过朋友关系间接交流。

与此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对方比如会提及我方的需求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获取竞品资料本身目的是开放式的,就是想获得一些我们没有接触到的或者想到的需求点。如果都是由我们来提需求,难免会出现“对方按照我们的想法故意匹配”的情况,要避开它就要进行“需求包装”了。

可以这样做,首先以某个实际项目的需求点为基准(本文最初时就有提及当前的产品是从一个项目上定制而来的),抽取出有代表性的需求内容,同时加上我们自认为可以扩展的内容,组成一份标准需求文档。把这份标准需求文档发给“供应商”或“竞品友商”,让他们提供对应的产品资料。在得到他们的资料后,从中提取出有借鉴意义的需求点,重新加入到“标准需求文档”中,然后继续发给下一方以此类推。当然,这种方式效率不一定高,只是尽可能避开我们自己主观想法产生的需求点(更多情况下,对方会把公开的资料就抛过来了),仅作为一种参考。

总结

本文所描述的内容是我在接到新的产品任务时从思路整理到具体的实践开展,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说还在初期阶段,但这个步骤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自己足够谅解情况并获得了较多有用的可参考的信息”下,才好进行后面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记录几个注意事项。

(1)授权很重要,尤其是跨部门交流,有人撑腰和没人撑腰差别很大,记得提前跟老大要资源和协助。(不然像项目合同,项目信息谁敢随便给)

(2)竞品资料收集可以让别人协助,但一定要做好跟踪,因为最需要它的是我们自己,往往别人协助提供过来的资料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

(3)常备一个公司身份的微信号,运营好这个账号的朋友圈,显得更专业更正式(还能让自己私人微信好友区分开,不打扰到平时的生活)

(4)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竞品资料的时候,可以打开个txt文档记录下之前点击过的公司名称,不然很容易忘记之前点过哪些链接了。

 

本文由 @Guid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Ll

    回复
  2. .82/

    回复
  3. 你好,请问你有兴趣成为公众号的原创作者嘛~

    来自浙江 回复
  4. 这个语音播报 好生硬

    回复
    1. 来自辽宁 回复
    2. 看文字就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