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入门学习:精益画布

9 评论 85497 浏览 436 收藏 16 分钟
🔗 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区别在于,B端产品的用户是企业客户,C端产品的用户是个人消费者。因此,B端产品经理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要入门成为一门产品经理,那么就要首先掌握一些产品经理所需的基本方法。

很多人想做产品经理,理想都是做出一款成功的产品,但并不代表只要你成为产品经理,你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任何事都是要从基础打起,作为刚入门的产品新人,首先应该掌握的是这个行业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今天我想要介绍的是分析一款产品整体概况的方法——精益画布。

最早接触到这个方法,还是在我打算转行之初,参加的第一次产品培训课上学习的,那次培训对我来说确实是是受益匪浅。精益画布的主要作用实际上是是早期创业者的高效行动指针和作战图。已经在硅谷被众多创业公司使用。使用精益画布创业者可以更聚焦。使得创业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但本篇文章不是教你用精益画布创业,而是用它分析已有企业,作为产品新人,在进行企业和产品分析时,没有头绪,缺乏逻辑,通过精益画布能够帮助你聚焦关键点,更快的学会如何分析。

一.精益画布模板

首先附上精益画布模板。

画布分为9部分

1.问题

分析一款产品,首先要知道他解决了什么痛点,痛点是产品经理最多要考虑的问题,提出三个你认为该产品解决的最核心的痛点,从而提出该产品的商业目标。

无论是分析一款竞品,或是规划自己产品的定位,找到痛点都是重中之重。每一个产品都会有认为自己找到了痛点,但是很多痛点并不痛。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是,“一款好的产品,所解决的痛点一定可以迎合人性七宗罪中的一种。”

七宗罪指的是:好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骄傲。这其中确实有些合理之处,因为贪婪,产生了团购功能,红包功能,秒杀返现等等。因为嫉妒和骄傲,有了会员等级,勋章系统,排名和朋友圈等等。因为好色,有了直播,打赏,摇一摇等等需求。能够满足人性深处最原始的初衷,就不怕没有用户使用。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同样,痛点需要能够对应到人的当前需求,基于此开发出的产品才是真正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

2.用户细分

好的产品并不等于万能的产品,他要有受众群体,只有把握住用户范围,才能有针对的解决痛点。就好比如果是一个共享停车位的软件,核心用户这应该是有车的人,而不是有停车位的人。滴滴打车的核心用户是打车的人而不是有车的人。这里首先就需要干系人分析。

项目干系人范围很广,参与项目,收项目影响的人都是项目的干系人,但用户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核心用户更是重中之重。对核心用户进行分析,收集他们的信息,背景以及痛点等等,就能清楚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发展以及产品聚焦在哪个部分重点发展,这对我们分析一个产品以及开发一个产品都是重要的参考。用一下例子阐述对核心用户的特征提炼。

3.独特卖点

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地方就是独特卖点,一款产品一定有自己的独特卖点,分析该类问题时,可以用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竞品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既然有同类产品的情况下,用户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款产品,优势在哪,找到这个优势并且继续把它扩大,就是产品继续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从客户问题入手,产品解决了客户什么样的棘手问题等等。如:

  • 暴风影音:任何格式都能播放的媒体播放器。
  • 百度:最懂中文的搜索引擎。

上述两个例子就是找到了产品的独特卖点,并用一句话来进行概况,这样当你再向他人介绍产品时,别人能够从一句话中马上清楚这是一个做什么用的产品,并能知道大概的体验如何。同样也可以通过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来描述,如:

  • 微博:中国的Twitter
  • 滴滴:中国的Uber

4.解决方案

有了痛点,有了卖点,就能够找到产品的解决方案了。解决方案是决定产品走向的重要环节,分析一款成功产品的解决方案,了解解决方案的思路并借鉴学习。

5.渠道

好的产品不仅仅是开发出来就大功告成,后期的推广与运维也同样重要,通过分析渠道,能够了解一款产品的推广方式。在滴滴成立之初,没有人用。是滴滴的员工线下一个司机一个司机的去介绍,去宣传,才一点一点的积累了用户。带产品小有名气之后,再通过线上的优惠活动吸引新用户,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滴滴。

6.关键指标

一款产品上线后的运行情况,需要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而设置哪些指标却需要斟酌,指标有很多但在不同的时期所需要的指标却不同,要想确定所需指标,不能够凭空猜测,而需要更加目标来制定。

AARRR模型是一款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重要阶段,对应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指标来衡量目标完成度是合理的指标制定方案。不同阶段的指标能够有效的衡量该阶段产品的进度以及用户使用情况,使产品经理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改进。

7.竞争壁垒

一款产品想要在一段时间内不被模仿和超越,就要形成自己的壁垒。如产品所需资金成本很高,技术难度大,模仿成本高,或是具有专利在手,其他企业想要进入需通过你的专利授权,以及关系和数据的独家,一般企业难以获得等等,这些都是竞争壁垒。

但大多数产品可能在资源上并不能得到明显的优势,那么再产品的构建上,依然能够建立壁垒。比如,将工具加上内容,形成渠道,类似于现在各大app市场,它既是一款能够下载软件的工具,同时又能通过渠道优势,将大部分的app都吸引过来,从而形成一定的壁垒,新加入的产品即便能够做到下载软件的功能,但由于不具有大量的app积累,没有内容最终依旧无法成功

如果工具加内容再加上社交,那么一款工具最终会形成一个平台,乃至生态圈。比如微信,在技术上面完全能够被模仿,但却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预见到,不会有超越他的同类产品,因为微信已经包括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又通过社交把人联系起来,承载了生活的绝大部分,这些内容,不是一天两天能模仿出来的。

8.成本分析

降低成本是任何一款产品都需要做的事,除了固定的人员工资以外,产品在开发与推广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如开发初期,不要盲目投入研发,首先通过成本较低的方法,验证产品是否被用户需要,如做一个简单的微信公众号,观察用户反响,或者借鉴优秀产品的思路,少走弯路等等。

同时在推广之初,也不需要一上来就大面积推广,可以现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用,收集用户反馈等等,一遍能够快速的改进。

9.收入分析

最后当一款产品前几项都满足以后,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就需要考虑盈利的事情。没有盈利模式的产品最终会迷失自己。常见的盈利模式也很多,好的产品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初,就比如共享单车的佼佼者摩拜,曾一度被质疑是否能够盈利,能够长久维持。

因为大家都认为,用户是善变的,共享单车门槛低商家过多,哪家免费就用哪家,但从今天来看,门槛并不低,已经有企业开始退出了舞台,免费活动也远不及以前,摩拜后来摸索出了月卡年卡模式,扭转了局面,用户认为每骑一次车,就需要支付五毛或者一块的成本,堪比公交,不能接受。但是如果一次性消费一定金额,就能够免费获得无限的骑行次数,这对用户的诱惑太大了,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购买了类似的长期免费骑行卡。

其他的模式,如会员付费,广告,沉淀资金等等,巧妙运用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案例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自己选一个产品,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精益画布分析,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提高产品分析的基本能力,以及帮助新人快速找到产品感觉,更快的适应新角色。

本节作者使用精益画布的方式,对摩拜进行产品分析。

1.问题

摩拜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近距离的通行问题,打车贵,开车麻烦,走路又远。自己骑自行车维护管理又比较麻烦。

2.用户细分

主要目标人群是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部分还会涉及到骑行爱好者。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城市的管理部门,他们也是产品的项目关系人。

3.独特卖点

想到共享单车,大家马上就能想到的独特之处就是没有车桩,即停即走。其次就是车多并且外形洋气,与其他共享单车相比,摩拜独一无二的外形和硬件设计,是它最大的亮点。

4.解决方案

智能锁,能够无线接受开锁信号,并实时定位。并且不需要固定充电和还车。通过手机app控制。

5.渠道

最直接的宣传渠道就是摩拜单车本身,鲜艳的橘黄色成为街道的一抹风景,形形色色的人骑行在道路上就是活广告。使得摩拜投放初期迅速产生影响力。同时通过app的优惠活动,红包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骑车挣钱”的行列中。

6.关键指标

单车投放量,用户活跃数,单车成功开锁率、故障率等等,都是帮助产品进行修正的关键指标,通过app上的保修功能,能准确定位需要修理的单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故障单车数量。通过用户活跃情况和gps定位,能够了解单车的供求情况,以便进行调度。

7.竞争壁垒

摩拜单车首先的壁垒就是他的智能锁专利,这一点目前是做的做好的。同时车的外形以及所才有的材料也是优于其他厂家。同时摩拜背后有红杉资本,腾讯的支持,在资金和流量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8.成本分析

摩拜第一代,由于过分考虑了车辆质量,因此使用了成本较高的设计,导致车辆成本过高,从而影响了快速占领市场,二代进行改进以后,保证了质量的技术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将车辆调度较高了专业的外包公司,资源充分利用,更快速的完成调度。

9.盈利分析

除了上文提到的月卡季卡,摩拜的其他盈利模式分别是押金,预付充值款,和骑行单词消费。以及车身广告等。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形成画布,这样更直观。

三.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快速找到摩拜的产品核心点,分析比较到位和具体,作为一个产品新人,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通过记忆画布,帮助你快速定位到需要关注的核心方面,不会盲目的,没有逻辑的去研究一款产品,在自己思考产品问题时,画布也能够帮助你找出问题,纠正考虑不全面之处。希望每一个刚入行的产品小白,都能尽快适应产品经理的这个新领域。

 

本文由 @有趣的程序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错别字太多了吧 差评

    来自广东 回复
  2. 谢谢分享!对于【1. 问题】的【产品的商业目标】板块,是不是应该替代成【现有解决方案】的讨论比较好呢?附上官网 https://leanstack.com/lean-canvas

    当然,它也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但是可能讨论【现有解决方案】更具体、更容易下手一些,由【现有解决方案】来瞧自己产品该提供怎么样【现有解决方案】未提供的产品价值

    来自新加坡 回复
  3. 感谢作者大大的分享,读到这篇文章的您,

    如果想具备系统产品知识技能,
    有一套体系化的个人项目作品,
    想工作和求职,都更加的顺畅!

    那体系化的学习训练就很有必要,
    点这里,先看看公开课: http://996.pm/7GVQ4

    来自广东 回复
  4. 写的真不错,学习并收藏了

    来自北京 回复
  5. 想问一下哦,画布中的数字代表什么含义呢?

    来自四川 回复
    1. 顺序,没有特定意义。

      回复
  6. 非常有用,感谢分享

    回复
  7. 不错,就是错字有点多

    来自广东 回复
    1. 抱歉,没有仔细检查下次注意

      回复
专题
1314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营销数字化与数字化营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容易混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营销数字化的解读。
专题
1642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有效的团队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分重要。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团队管理的方法。
专题
1565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服务设计在流程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面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服务设计。
专题
1602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从0-1搭建A/B Test。
专题
1886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智能客服类产品,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以低成本取代人工客服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的部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一个智能客服。
专题
1554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与C端调研不一样的是,虽然方法论可能相同,但实际操作的时候,B端和G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和G端的客户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