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经理到CEO,我的经历你可以复制

30 评论 22772 浏览 199 收藏 16 分钟

读完之后,或许你也会有一种感觉:可以被复制的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个人所呈现出来的一种信念感。enjoy~

2017年12月,正式从产品总监的岗位上升职为CEO,嗯,是升职,不是自己创业。

应该来说,已经到了产品经理职业生涯的高点,感受到更多的也是压力,做产品这么多年,深知做好一个产品有多难。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需求分析师做起,经历了产品设计师、商务分析师、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资深产品经理、产品总监;从本科毕业开始算,10年多之后成长为CEO,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

一路走来,波澜不惊,很多时候都是选择对了,路就走对了。也因为我的经历不是创业才当上CEO的,走的是一条平凡之路,所以我的经历任何人都是可以复制的。

摸着石头过河:从学校到社会的实践

大学期间,我主修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因为在高中毕业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那时候能玩电脑还是蛮新鲜的,所以专业就选了计算机。大二的时候学校才允许买电脑,那时还没有液晶屏,显示器都是超大的。结果学的越深入越发现自己不太适合走技术专业路线,那时候就有点迷茫了,不知道未来该干什么。

当时有两件事对我影响有点大,一是“打工皇帝”唐骏的经历故事;二是李开复的《给中国学生的信》;从中我渐渐有了今后走上职业经理人道路的理想。因此大二的时候跨校辅修了工商管理专业,在自己纯理工科知识体系的理性中加入了文科知识体系的感性。

大学期间虽然每年都可以拿奖学金,但自己的成绩是在逐年下降的,越往后花在学业外的时间越多,到最后大四的一整年我都是在外面上班的,所以还没毕业就比别人多了一年的工作经验。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是有点纠结的,但我自己知道不太适合做技术,所以放弃了当时看起来很好的几份Offer,最后选择了一份上海的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的工作。在客户公司现场做乙方,技术支持为主,会涉及到一些jsp的开发、oracle数据库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编写。

第一份工作从大四开始做了三年,逐渐的从技术支持到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主要负责OA系统的实施,会涉及到工作流、信息发布、门户系统等内部办公系统的业务,当时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整块业务也积累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谋求转型。

当时也不清楚转型去做什么,我就做了两手准备,当时oracle数据库维护还蛮吃香的,自己对这块技术掌握的也比较好,所以就去考了oracle的DBA证书,想着万一转型失败继续当技术;另一方面报考了在职研究生的财务管理专业,继续为我职业经理人的理想做准备。

这个阶段让自己在做技术类岗位和非技术类岗位的选择上更加明确,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都在为转型做准备。做为乙方,在客户现场逐渐的从技术支持转型做项目经理和需求分析师,和客户的业务部门去聊他们对OA系统的诉求,去聊他们所提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知不觉间就掌握了一些需求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也了解到市面上确实有需求分析师、商务分析师这样的岗位存在,更加坚定了自己转型的想法。

砥砺前行:产品经理进阶成长之路

有一天盛大网络的HR联系到了我,过去面试通过了,就此开始第二份工作,负责盛大内部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第一份工作的内容有点类似,当时内部岗位叫产品设计师。在盛大也待了三年,这三年是整个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三年,智能手机刚刚起步,当时主要还是塞班系统和黑莓系统,买个安卓系统的手机当时是很奢侈的,自己在这三年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盛大经历了很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很多项目从萌芽到发展到终止,也渐渐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当时盛大创新院和盛大各个子公司在做的业务,很有可能就是那几年整个互联网在做的事情,除了电商。很多项目放到现在都是很好的,但是当时智能手机保有量很低,很多移动端场景的项目没有做起来。

在盛大收获最大的地方就是让自己真正接触了互联网产品,极大的扩充了知识面,掌握了一些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还总结了很多快速制作原型进行需求演示的方法,当时我做了一整套的Axure操作教程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除了WebPPD,应该就是第二家了,那时还是Axure 6.0版本。通过和早期做互联网产品的小伙伴交流,也学习到了很多做产品的分析手法,那时候UCDChina比较火,成为了为数不多大家学习交流的平台。

当时盛大明确说不会涉及电商产品,自己又感觉电商会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就从盛大加入了1号店。在1号店2年半的时间,经历了1号店最辉煌的时刻,每年的业绩都是翻番的增长。最开始岗位是商务分析师,后来改成产品经理。在这里系统的掌握了产品研发的过程,逐渐的从负责功能模块到负责产品线,到我离职的时候,我负责了五条产品线,对应有40多人的开发和测试团队,学到了电商产品的各块业务逻辑。

当时1号店的系统都是采用自主搭建的方式,很多都是从0到1做的,而且赶上了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和业务模式不断革新的契机,每天都能碰撞出很多新的想法,验证效率也很高,很多大型的项目都能快速上线验证。在这里,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做产品的一些方法论,锻炼了产品规划能力和业务分析能力。

从设计产品功能到负责产品线,很大的差别就是思考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样了。以前更多思考功能是否满足使用,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有比较好的体验,更多都是在实现功能。到负责产品线的时候,首先它是功能的集合,就得站在产品线的角度去合理的安排优先级,去整体性的考虑;其次得考虑不同产品线之间的协作,得更多的去了解别的产品线业务;当负责的产品线变多了之后,很多时候都是站在产品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了。

离开1号店是有点迫于生活压力了,需要考虑成家的事情,再者总觉得自己融入不了上海这个大城市,刚好有个阿里的机会,就从上海来到了杭州。在杭州待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决定在这里定居。在阿里仍旧负责B2C业务的产品线,不过是国际B2C业务。

在阿里的时间不长,不到1年的时间,接触到大厂内部做产品的流程和方法,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大的产品团队分工更细,各个岗位之间考虑问题更专注也更专业,在每个细小的领域都力争做到最好,这也是产品能做出来的基因。不过虽然分的细,却也要求每个人都要把业务研究透,之后再分工协作。因此在阿里做产品,最深的体会就是前期的需求策划、需求评审环节消耗的时间是很多的,业务吃透了,需求也吃透了,开发实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经历了盛大、1号店、阿里之后,开始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团队。在阿里虽然没有带团队,但结合1号店时期和开发测试团队的协作,收获了一些团队文化营造的方法。

后来觉得一直做电商没什么挑战,往专业线的发展道路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当时也特别关注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自己也有做一些线上的分享,刚好有一个在线教育产品的机会,就毅然从阿里出去了,当时身边的亲戚朋友都非常的不解,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要什么。

终极修炼:从0到1的产品修炼之路

进入铭师堂之后岗位成了产品总监,开始全面负责一款产品,算是完成了从产品线负责人到产品负责人的跨越。在这里经历了从0到1组建团队,从0到1做业务,中间转型了4次,第5次方向调整才把业务模式基本定型。

两年半多的时间里,学习和接触到了很多先前没有接触过的方面,业务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个过程真是一言难尽,和团队一起哭过也一起笑过,也要感谢公司的支持,算是很丰富的一段经历了。后来公司内部调整,机遇不再,我也选择了离开。

确实对先前的项目非常的难以割舍,自己也调整了一段时间,中间短暂的去过一家创业型公司,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后来到了现在的公司,如前所述,入职4个月后,升职为CEO。

称为产品总监之后,思考问题的角度上升到了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层面。接触到的业务范围更广也更多,除了要把控产品发展方向以外,也涉及到很多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对行业现状和机遇的分析和判断,去决定产品的发展走势。在当产品总监的3年半里,自己做的产品规划基本都能命中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原因无他,更多都是自身业务分析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结果。

总结:回归做出好产品的初心

一路走来,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我自己总结下来归根于自己每个阶段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进而会在各个阶段去学习、去补足自己弱项的部分。有人会说我运气好,经历了几家大公司,我只想说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进入大公司也不是凭运气进去的,还是要靠自身的能力,有实力自然会有机会垂青。

以前没有成长的环境,很多事情都靠自己摸索,以前一起做产品的很多同事都很厉害,现在也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现在产品经理的成长环境要好的多,有很多前人总结出来的干货可以学习,能缩短成长的时间。只要你肯努力,应该花不了10年的时间,就能达到我现在的水平。

我是农民出身,小时候穷怕了,只有读书是出路。我相信和我情况差不多的小伙伴大有人在,我也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我将自己做产品的一些心得体会、方法论总结出来,想分享有需要的产品新人,因此开始写微信公众号。但面试了很多小伙伴之后,发现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学习,或者说学习太便捷,导致不会学习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帮助更多的产品经理快速成长。

3年以下主要培养需求分析能力,3-5年主要培养产品规划能力,5年以上主要培养业务分析能力。我一直和产品新人们去强调这一点,不过社会的浮躁环境,让很多小伙伴都是在“拔苗助长”,基础都不扎实,就开始独立负责一款产品,失败的经验多了,不断的因为项目失败而换工作,反而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前期过于追求薪资的提升,而较少的去考虑自身的成长,可能很快就会到发展的瓶颈。

产品经理一定不能忘记做出好产品的初心,不是为了取悦老板,不是为了追求高薪,不是为了敷衍工作,而是为了心中那份做出好产品的理想。产品经理是产品的源头,为了做产品而做产品是不容易成功的,要从业务本质出发,多考虑业务场景和用户使用场景,围绕痛点、痒点、兴奋点去设计产品,当你做出了好产品,该有的都会有的。

经历比较丰富,每一段拿出来讲都会有很多曲折的成长故事,但很多时候都是在做选择,不管是日常产品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还是职业进程中的选择,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冷静地分析选择,义无反顾地走所选的道路,努力总会有收获!

#专栏作家#

华仔,微信公众号:zerop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历任阿里巴巴、1号店、盛大网络资深产品经理,现任美平米电商产品产品总监,合著有《运营前线》、《产品前线》、《互联网产品之美》,译著有《人人点赞:让APP瞬间疯转的绝妙文案》。11年产品经理工作经验,专注于在线教育和电商产品方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谢分享

    来自山东 回复
  2. 只能说确实厉害

    回复
  3.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任何牛逼的经历都不足为奇。文章标题党了,重要的就6个字:定位、目标、行动。

    来自北京 回复
  4. 读完你的文章,犹如翻阅一份华丽丽的简历,酣畅淋漓,鸡血来了

    来自北京 回复
  5. 纯流水账,一点值得借鉴的干货没有,感觉是在秀。不过没毛病,毕竟“成功若不是为了报复,那将毫无意义”。希望刚出道的小伙伴不要被楼主误导,毕竟你能复制的是努力,但是人品和机遇你不可能和楼主一样。

    来自北京 回复
  6. 你的清晰的规划和信念可以复制,但是整个经历中运气占了百分之八十,每个人的路径不同,无法复制。

    回复
  7. 很惭愧,我现在还没做好职业规划,心中很迷茫

    回复
  8. 看来我的重点在需求分析啊

    回复
  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给需要我帮助的人提供帮助,谢谢大家的赏析。

    来自浙江 回复
  10. 我可能就是作者说的那种偃苗助长型的,工作第一年做数据,第二年开始做产品,第三年负责小型产品线,第四年CEO,第五年又负责产品线。我觉得公司有机遇、个人有差异,速度快一点没什么不好。尽快站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视角,手握更多的资源,就可以干更多事情。我觉得这种经历,总比一直做个产品总监好。早承受更多压力,早点经历一些挫败,也有助于成长得更快。至于需要时间积累的部分,后面还有那么多年,慢慢补充完善也没问题😄

    回复
  11. 看到很多人评论说没干货,忍不住帮作者说几句。什么样的是大家所谓的干货呢,“告诉你one two three,照着走就是CEO”,想要这样拔苗助长干货的人自然理解不了作者这篇文章所想表达的意思。我理解作者想传达的就是,珍惜你的每一份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好基础,努力学习,心中知道自己为什么走到这一步,自然会有你想要的终点。

    来自北京 回复
    1. 点个赞 😉

      来自浙江 回复
  12. 你就是流水先生,另外你10年跳槽6次我觉得你哪个公司倒闭快了。

    回复
  13. 我现在差不多在走你的路线,😄

    回复
  14. 和作者情况差不多,只不过我今年毕业,一切还只是开始!

    回复
  15. 我在质疑真实度,主要太流水化

    回复
  16. 在记流水

    来自北京 回复
  17. 仔细看下来感觉楼主是在记流水账,没啥干货。

    回复
  18. 流水,没啥干货 只知道你现在是CEO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9. 所学专业,职业路径都很像,向你学习。

    回复
  20. 朱老师已经入驻起点学院,想拜师的可以到vip.qidianla.com找,哈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21. 最后三段说到心坎里去了。不忘初心。

    来自广东 回复
  22. 3年以下是需求分析,3-5年是产品规划,5年以上是业务分析;记住了这句话

    来自广东 回复
  23. 真的很励志!

    来自江西 回复
  24. 3年以下是需求分析,3-5年是产品规划,5年以上是业务分析

    回复
  25. 比较有深度

    回复
  26. 广告

    回复
  27. 和我的经历好像

    回复
    1. 都挺好

      回复
  28. 🙂

    来自香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