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复盘——产品新人快速成长的秘诀

11 评论 16776 浏览 115 收藏 17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产品新人想要做到“快速成长”,找到方法是关键,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付出了再多努力也都成了枉然。复盘——对于产品新人来说绝对是成长的秘诀!

说到新人产品必备的技能就如同公司的价值观一样,大家似乎都差不多,就那么几个关键字,但是又总是有一点点不一样,而我觉得,对于产品新人的来说,复盘可能是产品新人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复盘”原是围棋术语,本意是对弈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下法等。

而对于新人产品来说,很多时候的工作内容千篇一律,做得久了总感觉没有成就感或者是没什么收获,当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是那么有成就感,自己的产品水平提高的不是那么明显,那么这个时候请抽出时间来复盘一下自己的工作,说不定会助力你突破瓶颈,有所收获。

本文以自我的心路历程,来讲讲同样作为产品新人的我,是如何来复盘自己的产品工作的!

初入产品门,一个0到2个月的小白

第一家公司是在一个小公司,大概只有4个开发的团队,主要的产品是一个会计类的在线教育网校平台,当时面试进去还是面的PHP开发,然后大概做了半个月。

这时公司刚好有产品职位空缺,老板苦于产品难找,开发易得,于是乎决定让开发内部转岗,然后一系列原因这个转岗的机会就到了我的头上,于是我就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

刚开始做产品,和许多小白一样,网上铺天盖地的找文章学习,看视频,或者是看知乎的一些精华知识。

然后发现很多人给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些人说产品一定要会写PRD,有些人又说PRD在敏捷时代已经OUT了,还有人说现在流行用AXURE写PRD;有些人说产品必须要强势,懂得坚持自己的立场;也有人说产品要婉转,佛系一点,不然会被开发怼的无地自容;有人说产品流程图,脑图,原型图都要画得好,不然评审的时候分分钟歇菜,也有人说,只有初级小白才会天天画原型,变成一个工具的使用者……

看了一堆的教程之后,越来越蒙蔽了,还以为产品是一个不错的活,怎么搞的自己快要精神分裂了?

想必这也是很多小白一开始就会遇到的问题和苦恼,而一些老产品可能因为时间的问题也就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过来的了,或者说有些人一开始就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带,那么成长就会很顺畅,也会很舒服。

而我作为了一个野生的产品,当然这一切是要靠自己摸爬滚打拉~所以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慢慢做,把该看的书看完,要看的视频或者教程也去看完,中途虽然很迷惑,但是还是继续坚持下去。

流程图画的很丑,泳道图感觉很高级,脑图全部乱画,Axure很多高级用法不太会,很多很多,我都经历过。

当我过了那么一两个月的不适区之后,我开始静下来思考我过去的那么几个月每天都做了什么?然后针对目前的系统遇到的问题,去反思我之前学的东西我是不是用上了?之前工作中一些很明显的问题,我是否有花时间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

列出来了一些问题之后,我开始对症下药,慢慢地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产品的工作不再恐惧也不是那么迷茫了。

复盘总结:初级入门时,很多人都会显得很迷茫,关键点是自己太过于浮躁或者是急功近利,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会。其实把该看的书看了,要学的东西去学,同时不要想去一步登天,一鸣惊人,就没有那么多思想负担,学习起来就会很顺利,也很耐得住性子学进去。

渐入佳境,一个看山就是山的3-6月的狂小子

经历了前期那么多的思想煎熬之后,终于能把原型画的好看,能把流程图做的顺利了,然后这个时候去看一些前辈总结的经验的时候就会带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主见去看待问题,一些浅显的有争议的问题自己还是能做好甄别了。

例如PRD的问题,敏捷的问题,还有一些沟通的问题,其实关键点还是在于现实环境,很多时候小团队和大团队不一样,自己的公司和别人的公司也不一样,所以教条式的定论其实不适用于每个方面,我们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去思考这些问题。

知道了这些道理之后,我开始对一些产品的教条式的东西起了一些叛逆之心,例如不写PRD,因为我们的团队很小,很多事情都是直接就旁边说一句就可以,你能看到我的屏幕,我能看到你的屏幕,如果什么时候都用文档来写,岂不是浪费时间?

除了PRD,对很多需求也没有及时的整理,只是盲目的记录别人提出的需求,然后浅显的分析一下,这个需求能不能做,好不好做,然后就写进需求池,而没有更加深入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更加完美地去解决,去分析更多的场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同时对很多看到的问题,想象的太简单,总感觉这个地方不美观,这个地方逻辑有问题,这个东西用起来不太好,然后我就想去改掉它,再兴高采烈地写好流程图,画好原型,然后跟开发GG说这个地方我想改。

结果开发一看,眼神异常的复杂,然后很坚定的告诉我:这个东西改不了,因为之前的业务逻辑捆绑了,所以单独地改这个,其他的功能肯定是用不了,那么用户就要爆炸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感觉我更加要爆炸了!

辛辛苦苦想了那么久的方案还有各种内心戏,觉得这次改完之后用户体验肯定会很棒,但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很多内部之前的逻辑,想象的场景不够丰富,以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结果瞬间就被打脸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些时候确实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看到,内心窃喜地想着我要优化这个点,用户肯定会很高兴的。

结果发现其实此路根本不通。

复盘总结:在经历了初级小白阶段之后,我以为自己总算是入了产品门了,然后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其实我所看到的的只是我所看到的,我所以为的也只是我所以为的罢了。

产品工作渐入佳境,但是很多一鸣惊人的想法却是遭受到了现实的打击,因为实际的业务场景确实很复杂,而这一切的历史根源又来源于一开始的产品设计。所以啊,前期找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是很关键的,很多时候初创团队就感觉产品是多余的,然后就自己三下五除二找几个开发一起就把产品做出来,后面就会很难受了。

而如果自己是中途加入进去的产品,那么除了了解当下的逻辑之外,其实更多的时候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当时设计的背景和环境,这样的话很多功能才不会收到最开始的框架的限定!

当然,了解当时的设计背景和环境并非是说说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档是万恶之源。写文档很难受,但是接手别人的东西没有文档,就更难受了!

踏实做事,完美执行也是一种硬实力的一年产品人

经历了几个大大小小的产品迭代之后,初入产品那种想着能惊天动地,能一飞冲天的想法基本上是被磨平了。

就跟当时还没毕业的时候一样,想着自己能被谁赏识,然后一展手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emmmm,现在想想,真是中二啊。

现在的产品想法或者是一些思路更多的是繁琐且紊乱的,以前觉得做一个好产品,只需要一个好的点子就够了,而现在会觉得,要做一个好产品,更多的是需要那种脚踏实地,能一步一步推动项目前进的实力。

点子容易想,推动身边的资源去实现这个点子才是最难的,因为产品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和用户需求打交道,更加核心的是与身边的做事的人打交道。

之前觉得写一些文档会很繁琐也觉得很没必要,现在进入新的公司,发现很多人写的文档风格都不一样,有好的也有坏的,那么在这种野蛮生长的环境中,如果我能在公司内部把文档或者原型之类的做到出色其实也是一种实力。

除了这些思想上的进化改变之外,还有一些技能上的或者是自己经验的累积,知道用什么工具能最快速的完成目标,知道如何把场景梳理的更加全面,知道怎么才能把一个点拆分的恰当合理,同时也能很好把握整个团队的资源和效率等。

复盘总结:经历了一年的产品历程,收获还是很多的,核心点是自己不会再为一些不太有意义的事情而纠结,例如用什么工具,用什么设计方式,用什么配色,用什么技巧去讨好开发和用户之类的。

更多的是平常心的去对待一个产品,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优秀的产品都是一步一步迭代更新出来的,也是注入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才动手做的。同时自我提升的关键在于主动,主动做事才会看到更多,而看到更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成长。

我的复盘方法

说到复盘方法,其实方法真的不重要,有这种复盘的想法更重要;很多产品新人说自己没事做,就算是有事做也是千篇一律的重复,这种工作对自己没什么提升,然后就急急燥燥地想着跳槽,换个环境,这样的现象挺普遍的,但是确实是一种恶性的循环。

复盘的核心思路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是一个产品来对待。

一个产品需要迭代,需要接收需求,需要安排资源,然后去实施,开发,最后上线前,还要测试,上线完成之后还需要后期的跟踪和运营。

那么对于新人产品来说,把自己的产品工作也当做是一个产品来做。当自己没有提升的感觉的时候,分析一下,此时的用户需求是什么,目前的现状是什么,解决方案有哪些,方案是否考虑齐全了,要上线的时候是否经过了测试,上线之后反馈是否良好……

  • 规划固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反思,整理,可以一个月一次或者一个季度一次;
  • 每周或者每月固定输出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产品见解,或者是对工作中的产品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 养成提升效率的好习惯,例如花时间找找windows的效率工具,花时间看看自己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的地方在哪?
  • 多阅读一些经典书籍,读书千遍,其意自现,慢慢地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提升;

写在后面

本文其实不是什么经验论的探讨也不是什么教程类的指导,完全是一个个人历程的回顾和复盘,就当是看故事的感觉来看看我一个技术转行产品的历程是怎么样的。

其实每一个小白都会经历这些,但是有些人会走的更快,不那么曲折,而有的人会跌跌撞撞,走很多弯路,所以希望能对一些想入门或者是刚入门的新人一些帮助!

再简单写点干货,算是自己的一个经验之谈:

  • 没有一鸣惊人的产品,踏实修改好每一个逻辑或者是页面,写好每一份文档,其实也是一种硬实力
  • MVP(最小可行产品)思维其实很重要,首先保证业务能跑起来,而不是纠结这个“车”要多少个轮子,要多少引擎,要什么外壳和颜色,你先搞个“自行车”跑起来才是关键
  • 学会权衡,很多时候开发之所以不愿意做,是因为这个东西花费的时间和成本不相符,而一个产品如何去权衡开发的时间和自己的时间,已经用户的体验,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 规范化作业看似很繁琐,但是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让一些不能统一的东西尽量统一些,所以不要对规范化和流程化特别反感,可以接受同时改进和优化
  • 接受不一样的意见,非暴力沟通,懂得协调和转换,很多事情不是一次搞定的,那么就拆分它,分阶段来搞定

最后,祝各位产品新人早日入门,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产品论和方法论!

 

作者:vitamin(微信公众号:谁是产品经理),初级产品经理,半年开发经验,一年产品经验,主导过在线教育类产品和供应链系统类产品

本文由 @vitam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良心建议。感谢!

    来自四川 回复
  2. 公众号搜“谁是产品经理”搜不到啊?

    来自上海 回复
    1. 找到了,微信公众号:皮酱叨逼叨

      来自上海 回复
  3. 转产品一年,读了好多方法论,今天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加油💪

    回复
  4. 感谢分享,转行产品,新的不能再新的小白一名,多多指导!

    回复
  5. 写的很棒,我想问一下 平时你每天都会输出自己的想法吗,我刚刚入职,还没制定好什么样的工作模式和状态,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或推荐一下最近你看过比较好的书。

    回复
    1. 你可以看我的博客,我基本上每周更新一篇,从上个月开始,然后看的书的话我看看:启示录,简约至上,don’t make me think ,腾讯产品法,这些都值得读一下,然后推荐去看看得到APP里面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收获很大!

      来自广东 回复
  6. 写的还不错,鼓励一下。

    来自北京 回复
  7. 感谢分享,面前还在学习,希望楼主多多分享经验

    来自四川 回复
  8. 谢谢分享,收益很多,刚刚入门一个月,一切都在摸索

    来自浙江 回复
    1. 互相学习,我也在摸索中!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7451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B端SaaS产品及B端SaaS产品方法论。
专题
20757人已学习15篇文章
AARRR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增长漏斗模型。本专题的文章针对AARRR模型进行拆解解读。
专题
15813人已学习11篇文章
采用IPD开发流程,在初期能把各种工作问题识别出来并扼杀在摇篮中。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什么是IPD开发流程?如何应用IPD开发流程?
专题
6991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想要做款好产品,这些规范你得知道。
专题
1677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最早期面向企业的软件解决方案之一,供应商管理又是供应链链条中的上游部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供应商管理设计指南以及供应链的基础知识。
专题
104113人已学习5篇文章
PRD、MRD、DRD、BRD各种文档撰写方法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