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教育类产品的激励体系

3 评论 6915 浏览 35 收藏 10 分钟

教育类产品主要是幼儿教育和K12教育,使用者主要是孩子,付费者是家长,用户与客户是不一致的,这种类型的教育产品,比较少关注孩子的体验。今天主要通过从什么是激励体系以及如何优化激励体系的三个要点来阐述。

这个问题,之前一直在思考,当初面试时,也有人问过我,今天正好趁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好好整理下思路。

今天讲的教育类产品主要是幼儿教育和K12教育,使用者主要是孩子,付费者是家长,用户与客户是不一致的,这与企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较大区别。

这种类型的教育产品,往往过多关注家长,强调对家长的价值,希望家长感知到对孩子有帮助,并且物超所值,从而付费,比较少关注孩子的体验。

即使部分产品注意到了孩子的体验,也只是增加游戏化的元素,例如勋章、排行榜等,大多东施效颦,收效甚微,当然我也踩过这种坑。

今天主要通过从什么是激励体系以及如何优化激励体系的三个要点来阐述。

一、什么是激励体系

那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用户激励体系。

用户激励体系是指,在一款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中,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为提高用户粘性、忠诚度和品牌认知度,采用产品策略和运营策略的手段。

对于教育类产品而言,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内在动机和心理上的愉悦情绪。

具体来说,激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积分和虚拟货币等价值激励、勋章和排行榜等情感激励,以及分享功能带来的社交激励等。这些激励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推动产品的持续发展。

二、如何优化激励体系

激励方式有积分、勋章、排行榜等等,但这些方式,必须建立在“根”上,即激励用户所做的事必须对用户是有价值的。

对于教育类产品,我们希望引导孩子所做的行为,产生的结果,必须是对孩子有益的、有帮助的。

我们优化激励体系的切入点是帮助孩子找到内在动机,以及在正确时机用正确方式激励孩子。

1. 寻找孩子的内在动机

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者之间有着差别。

内在动机指的是我们内心强烈渴望完成某个目标,外在动机指的是我们并非心甘情愿但又不得不去做某件事情。也就是说,外在动机虽然是一种动机,但是这种动机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导致外在动机对行为驱使的积极性远不如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效果即时和短暂,内在动机效果长远和稳定。例如瑞幸咖啡推出的每周9.9折饮品券,吸引很多用户购买一杯咖啡,但如果之后不再推出折扣券,原先的用户的购买欲望大大下降;假设一个年轻人,他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他的动机是内在的,来自于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那么他就愿意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和写作。

对于孩子,我们想要寻找到他们的内在动机比较辛苦,而外在动机又比较容易实现。这就造成了很多产品空有各种各样的奖励,却没有有效转化为内在动机。

处于学生阶段的他们,主要的内在动机是成就感,以及快速获得最大的愉悦感。我们要给他们定义一个目标,并细化为一个个递进的小目标,一旦孩子达成某小目标,及时反馈,通过有吸引力的奖励,来肯定孩子的表现。

2. 充分利用“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对后续行为的影响。在产品设计上,首因效应可以被用来提高用户体验。

如果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遇到了简单、易操作的功能或界面,他们更容易产生积极的第一印象,从而愿意继续深入使用该产品。

在教育类产品中,可以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体验到产品最爽的部分,找到产品的“啊哈时刻”,使孩子对产品产生兴趣和信任。

这可能是一个独特的游戏设计、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或者一个富有创意的学习工具。通过精心设计,将这个“啊哈时刻”放在产品的开头,让孩子在接触产品的第一时间就能体验到兴奋和乐趣。

例如在产品开头通过一段动画的方式,讲诉有趣的故事背景,同时赋予孩子强烈的使命感;又或者打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游戏关卡,让孩子在解决难题、完成挑战的瞬间,体验到突破难关的兴奋和满足。

3. 找到孩子的刺激节点

产品的设计要回到场景中,对应到流程里。我们需要在整个流程里,找到可激励的环节,再选择适合的激励方式。

在找到可激励的环节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找到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可能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或疑点,也可能是用户需要得到激励或鼓励的地方。一旦找到这些节点,我们就可以选择适合的激励方式来激励用户使用产品,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转化率。

这里要引入一个“峰终定律”的概念,这里的“峰”与“终”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MOT”。

通过研究发现,那些令人愉快的峰值时刻大致包含四种情感:欣喜感、认知感、荣耀感和连接感;在重要的时刻,通过激励的方式产生以上的情感,便能打造让用户难忘的瞬间。

例如我们经常到瑞幸咖啡店,以喝一杯咖啡为例,主要分为入店前、进入门店、门店体验和离店。在整个流程中我们的情绪也跟着变化,我们可以找到比较关键的接触点,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激励,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体验。

比如在初次购买时担心品质,我们可以店内播放宣传片,告知咖啡豆的产地、调制过程、用户享受的愉悦等,同时浓浓的咖啡味也能唤起用户的信任;用户在取餐和品尝之后,如果有随机优惠券的赠送,给用户带来惊喜的感觉。

同样地,对于教育类产品,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和学完课程时,都可以使用有效的激励方式,例如与同伴的排行榜,或者完成课程获取勋章或证书。

我们在优化教育类产品的激励体系时,始终抓住孩子的内在动机、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及恰当时间的激励,就更能发挥激励体系的作用,实现用户的持续使用。

以上是我个人思考的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实际产品设计中充分运用起来。

专栏作家

风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我是一位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深耕近十年的专家,专注于K-12教育产品的研发。正致力于探索AI+教育的创新模式,并密切关注此领域的发展动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作者有联系方式吗?期望就该问题进一步相互沟通,如方便请联系我1023147889@qq.com。望盼

    来自广东 回复
  2. 同为K12教育产品经理,不知道联系方式,请教下么?

    来自广东 回复
  3. 这种思考很有必要 就是实际的措施需要很多实验尝试 根据数据反馈进一步推动

    来自天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