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测分享:一种实用的“认知突破成长模型”,助你在职场与生活中跃迁成长

0 评论 711 浏览 0 收藏 14 分钟

在职场工作中,如果想要突破认知并实现快速成长,我们需要做好自我觉察,即及时地看见自己的认知缺陷与问题所在。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帮助我们做出优化与升级?本文作者分享了一个认知模型,一起来看看吧。

近几年“认知成长”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成长语录数不胜数:

  • “每一段经历,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认知的突破,更是一次关键的成长。”
  • “只有认知的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 “焦虑的最好解药就是成长”
  • “发现多长时间前“有点笨”,这就是你的成长速度”

那我们想要“突破认知并快速成长”,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答案:“自我觉察”,因为只有“看到了”才有机会“刷新自己,突破认知,快速成长”。论语里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的“省” 就指的是“觉察”。

那有没有一个可落地方法帮助我们“觉察自我” ,看见自己的认知的缺陷与问题呢?

答案:“冰山理论升级版”模型。它是我近段时间学到并不断在坚持使用的一个帮助自己认知自己行为背后深层原因的有效方法,它让你能意识到自己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找到问题后你就可以有的放矢进行学习与升级自己,快速成长。

01

先来展示下标准的“冰山理论”分层图:

标准的冰山模型将整个行为机制划分成了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为: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它展示了行为产生背后的关键因素以及层次关系,但概念比较虚并且没办法直接指导我们进行行为拆解,导致我们很难用它进行“自省”。

针对这个问题,“冰山理论升级版”就出现了,它简化了整个层次与概念,只留下了对我们生活,工作最有帮助的概念并做了清晰具象的解释与说明,让我们可以排除概念干扰 真正反思自己,觉察自己,升级自己。先上一张我手绘的图:

这个理论将人的行为驱动机制 从外到内简化成了5层,7个概念,只保留了对我们人觉察自己最有用的关键部分,去掉或整合了一些概念有交叉或对我们生活或职场没太多帮助的概念。它们分别是:

第一层:环境——即当时你所在的时间,空间和目标对象。

第二层:行为——即当时你采取的行动或情绪等。

第三层:能力——即当时你会的“技能”,你懂的“专业知识”,你所拥有的“资源”等,在自我觉察时 该层作用比较小,但是在计划未来时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到所需的能力并进行补齐。

第四层:信念认知和价值排序。

  • 信念认知:即当时你对世界的认知观,即“你相信/你认为对的观点”,比如 “勤劳能致富”,这就是很多人的信念/认知,信念/认知是有正确之分的,某些信念/认知在过去的时代是对的,但是在现在可能就不对了。
  • 价值排序:即当时你对事情价值程度的排序,比如:”工作和家庭相比,我更看重家庭” 这就是我的价值排序。

第五层:意义和身份。

  • 身份:就是你扮演的“社会角色”。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是无法始终以单个个体存在于社会中,参与到社会中就会有很多社会赋予我们的身份与角色,比如:“职场中的普通员工,管理者,老板”,“家庭中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亲密关系中的 兄弟,闺蜜”等,不同身份角色会有不同身份角色的要求存在,比如:“作为子女 要孝顺父母”,“作为父母,要陪伴/教育子女成长”,“作为团队管理者,要能负责完成公司战略承载以及团队成长”等。
  • 意义:即利他,即对你自己的意义(利他) ,在觉察某些问题时 可能只有“身份”,到不了“意义”这个概念。

02

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解释下,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果使用该模型进行自我觉察或每日自省,并不断刷新自己,升级自己。

场景一:家庭生活

事件:我家里有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周末会在家里办公开会,特别是之前疫情期间尤为明显。小朋友因为在家呆的无聊就过来找我玩,并在旁边搞得噼里啪啦响。

我以前经常会非常严厉且没有耐心吼她,要求孩子远离自己的区域,不要影响自己工作。每当看见孩子被我责怪后 ,低着头、心里非常委屈甚至眼含泪水的离开书房时,我就觉得特别懊悔,懊悔为什么自己不能对孩子更有耐心呢?

行为结果拆解(拆解顺序则是由内向外,因为行为驱动顺序也是如此):

外部事件:“孩子过来找我玩 嘻嘻哈哈 并在旁边搞得噼里啪啦的”

环境:时间 – 晚上8点,空间 – 家里的书房,我正在通过飞书远程开会中;目标对象 – 孩子

身份:我当时内心给自己的身份是“职场人” ,不是“爸爸”。

信念与认知:基于我的“职场人身份”,我的认知是“作为职场人角色,工作时就必须全神贯注,不要嘻嘻哈哈”。

价值排序:基于我的“职场人身份”,我的价值排序是工作第一。

行为:所以当孩子来找我玩并噼里啪啦响时,我很愤怒并对孩子非常没有耐心的责怪。

我的觉察:经过我对自己行为动机的拆解,我发现“作为职场人”的我当时并没有错。但是 作为“爸爸”的我就有问题了。这件事情的本质问题是在同一场域我出现了多个身份的混杂与交叉导致。

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的调整动作是 每次需要工作时,进入书房并反锁房门,以给自己一个单场域的独立身份角色进行做事。

同时为避免对大家造成误解,提前跟孩子和家里人沟通好,书房门关闭了就代表爸爸正在忙于重点工作,在这个时候就请先不要打扰我,这样我就能很好的处理“身份转换”问题。进入书房关闭房门 就从“孩子爸,家人 转变为 职场人”,一出书房 就从“职场人 转变成 家人,孩子爸”,不同的身份角色就做应该做的事情即可,这样工作生活两不误。

留个额外话题:“作为男同胞的我们,你是否有开车到家时 会在停车场慢慢抽支烟再回家的做法”,这个行为你有想过其实也是在做一天的“身份转换”吗?

场景二:职场工作

场景:我前几年因工作表现还不错,公司给我升职加薪,由之前的一个普通基层员工变成一个团队leader,管理4-5号人,在这一年里自己工作越发勤奋努力,希望不辜负公司的期望,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最后年底 团队目标并未全部完成,团队成员也感觉没有成长,我自己更累了。

问题:我为什么更加努力工作,反而团队业绩还不达标,团队成员反馈还没成长,有抱怨?

大家看场景描述 一猜都能猜到 原因是因为我这一年 事事“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才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大家能通过上面的模型觉察出到底我当时更本质的问题是出现在哪吗?

答案:“意义和身份”,准确说是“身份”没有做好及时切换与刷新。

行为结果拆解:

当前问题:“变成管理者了,更加努力工作,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反而团队目标没全部完成,团队成员还不满意,吃力不讨好”

环境:“我因工作表现优异,在去年被公司升职成为团队leader,带4-5号人”

身份角色:虽然外部环境变化了(我从普通员工已经变成管理者了),但是内心的身份并没有改变与及时刷新,还是以“普通员工”视角看待问题。

信念认知与价值排序:这时我就站在普通员工而非管理者出发,我的信念是“只要自己比别人花费时间更多,更努力,落实到每个细节,肯定就能把事情干好”。

行为:基于这种信念认知与价值排序,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同样按去年的方法更加努力工作了,但是我变成团队leader了,带了4-5号人,公司给我安排了更多的任务,更重的目标,光靠自己事无巨细的努力肯定不可能全部完成,同时由于我自己势必躬亲,团队成员不会的我就直接代劳(因为能更快交付),久而久之团队成员也就没有成长与成就感,势必最后就导致如上结果。

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我们的“意义和身份角色”变化时,我们应该先刷新自己,思考下在新的“身份角色”下 我的认知,能力是否足够,是否还需要学习与弥补,而不是莽撞的直接干。

如上,就是近期学习并领悟到的一种帮助自己心智突破的成长模型,分享给大家。

最后,送大家几个我在受触动的“信念认知”,希望你能帮助大家不断成长,共勉!

  • 我相信,不仅需要肉眼看行为,更要慧眼识动机,才能做到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
  • 我相信,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 我相信,永远接受挑战,把成长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才能能力提升,快速成长。
  • 我相信,利他是最好的利己,让利他能够成为更好的利己,实现共赢。
  • 我相信,我是对的,别人未必就是错的,事情是有多面性的,暂缓评判,让子弹飞一会儿,会让我看到更多完整的真相;
  • 我相信,自省不自责,会帮助我更好地反思过去,身心健康成长。
  • 我相信,哪有什么所谓错过的机会,那本来就不是你的机会,既往不恋,当下不杂,纵情向前;
  • 我相信,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不仅要关心结果,也要关心导致结果的根本原因。
  • 我相信,感恩鼓励支持我的人,TA帮助我增强我的优势,优化成长;感恩挑战反馈我的人,TA帮助我突破我的盲区,进化成长。

本文由 @交个朋友老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