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团队,有可能已经不再需要产品经理了

0 评论 1555 浏览 7 收藏 15 分钟

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于产品经理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说现在的创业团队,有一些甚至都不需要产品经理。那这种情况下,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需要如何调整自己?

当下的互联网创业团队,至少在启动的阶段下,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已经不需要产品经理了(好吧,加上这两个定语,就是为了保命)。

而我,作为工龄15年的产品打工人,也作为前独角兽企业的产品VP,为何发出这样的暴论?

其实也算是无可奈何的判断,就如同我在“铁马入梦 | 创业团队的产品能力看板”文中所提到的,当下的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运营驱动的阶段,产研运的铁三角组合的站位已经发生了改变:

  1. 很多情况下,MVP(最小可用版本)可以通过纯运营的方式来实现;
  2. 很多情况下,创业团队的前期阶段可以用纯运营方式来运转;
  3. 很多情况下,产品的作用是扩大运营的边界,介入的时间点是在中后期。

个人认为这个道理已经很浅显了,但总还是有互联网创业团队在犯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也包括我自己。

一、首发阵营不需要产研?都有哪些情况

注:产研 = 产品 + 研发

有了产品经理提需求,自然也就需要研发经理去实现。

这就是一根线上的两个苦逼哥俩

先讲三个小案例:

1. 养老院评测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能不能尝试做养老院评测的创业项目?

她的想法是做类似大众点评一样的平台,用户根据看护服务、饮食质量等多维度进行打分。

想法来源是因为未来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养老院的选择有巨大的需求。

这个项目看上去很美,但问题是什么?

2.翡翠直销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能不能尝试做缅甸翡翠直销的创业项目?

他的行动力很强,已经来往于缅甸多次(勇气可嘉),接触过很多老坑的代理人。

已经大致了解了整个翡翠的来源渠道,想要做一个包含原料筹售、成品直售的,且合理价格的翡翠电商平台。

这个项目看上去很美,但问题是什么?

3.金融实习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能不能尝试做提供金融实习机会的创业项目?

他的想法来源是每年金融行业即将毕业的学生非常多,但在毕业前就能进入到金融大机构实习的却没有多少。

希望能组织一帮金融从业者能给予指点和培训,为此他设计了一个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积分管理的庞大系统。

这个项目看上去很美,但问题是什么?

……

结论:结果就是都没有做起来

对于这几位想要创业的朋友来说,即便他们所分析的需求合情合理,但横亘于他们面前的仍有这样两座大山:

  1. 需要构建一个庞大的系统,那么产品研发投入,乃至开发时间,将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2. 平台在运转初期,没有形成品牌带来流量的势能,这样长期的流量购买也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巨大的成本消灭了一切计划

当然,这几位朋友都不算是有经验互联网从业者,只是对互联网创业有很大兴趣,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情有可原。

只是很多已有经验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却在创立初期,依旧犯这样的错误,那就是非常遗憾了。

就拿上面的三个例子来说,其实从本质上都属于是内容获客,或服务获客

即 业务本身依赖产研系统较少,而是更多依赖带给用户的内容或服务

而这些在运营驱动下,其实并不难解决。

再谈回MVP(最小可用版本),MVP的真正含义,并非一定需要依赖于产研才能构建,而纯运营驱动其实也可以完成。

对于上面所说的这三个项目案例,可能比较好的实现路径其实是这样的:

  1. 养老院评测:针对热门区域不同的养老院情况来做内容,在文章类和视频类平台上输出,吸引用户关注,然后引流私域获得咨询费用,建立运营型MVP闭环;
  2. 翡翠直销:可以选择在电商平台上开店完成消费,或者选择在流量平台上做IP建设,在这个过程中筛选到可复购、或高客单价的优质用户,引流到私域完成消费,建立运营型MVP闭环;
  3. 金融实习:直接在短视频流量平台上做IP建设,可选择直接在平台上做知识付费变现,或者选择积攒用户到私域,完成线上或线下的知识付费交付,建立运营型MVP闭环。

(注意,我们在这里不过多的讨论这些项目的具体可行性,仅做举例)

互联网产业激荡二十多年,在业务的早期,大家都需要跑马圈地,形形色色的业务都需要自己单独去造轮子。

但在当下,如果还重复的去造轮子,就有可能翻不过上面所说的那两座大山了。

问题一

但肯定有人会问,就是为那些平台去卖命真是太辛苦了,而且束缚也是非常的多。

是的,没错!但是那些平台给你初始流量,乃至承载交易闭环了呀,那这就是代价。

问题二

接着肯定也会有人问,如果这样可行的话,那岂不是不需要产研了呢?

那倒不是,只不过产研的介入是可能是在中后期,路径就是“公域引流– 私域承接– 产研服务”,这个路径模型我后面也会专门开一篇来讲。

比如上面所说的三个项目案例,在通过私域获取了用户之后,通过产研构建的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用户管理,以及促进复购。

这也就是诸多诞生于流量平台的头部IP已经或正在做的事情。

问题三

最后也会有人问,难道所有的互联网团队在创业初期,都不需要产研了吗?

那倒也不是,这其实只在国内2C行业内适用,但国内2C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大的行业,相比其他行业的总和也是如此巨大。

下一节我就来讲讲,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在创业初期就需要组建产研团队首发。

……

没想到,我作为一个二十年的产品经理,居然在劝大多数互联网创业团队,不需要先考虑产研配置

如果创业团队是正在咨询产研外包的话,估计早就被砍一刀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魔幻 。

二、首发阵容仍需要产研?都有哪些情况

还是翻开“铁马入梦 | 创业团队的产品能力看板”,看看左下角的业务了解能力。

↑本看板的业务了解部分

2C服务:出海创业

在出海创业这个方向上,产研团队就很有可能需要首发。

比如说电商领域

在海外电商市场上,即便之前的Amazon做得非常好,即便之后的Shein、Temu也做得非常的好,但海外电商独立站依然大有可为。

这主要跟海外的用户习惯是有相关性的,欧美用户对于独立小品牌会有好感,信任度会比较高,而且用户也会从天然上比较厌恶大公司可能会带来的垄断问题(不得不说这一点非常的棒)。

所以如果针对海外市场有比较好的项目,其实PC用独立站,Mobile用App,这些在国内互联网都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依旧是很好的选择。

虽然因为商业的负熵特性,也许接下来出海电商也会出现类似于国内这样的寥寥巨头,但我相信对创业团队的时间窗口,还是会有很长时间。

另外,文娱、小游戏等方向也是如此。

2C服务:投放高ROI行业

某些行业在一定的时间内,流量投放的产出比会非常的高。

比如移民、考公等等。

与其苦哈哈地做运营转化,不如直接购买流量,用产品的思路去做强转化。

当然,具体细分下来也还得看情况。

2C服务:工具

如果致力于做一个具备工具属性的产品,那么产研肯定是需要首发的。

但如果是传统的软件工具的话,那么经过这些年的竞争,创业空间也已被大大的挤压了。

当下的热点是在AI上。

大家的共识,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点,也正是AI 2C应用的前夜,如头像制作等方向,确实已有成功应用冒头了。

相信此时此刻,肯定有许多AI工具方向上的互联网创业团队,正在挥汗如雨。

2B服务、2G服务、 公域工具、私域工具

和庞大繁杂的2C行业比起来,这些行业的体量总和也不算太大(仅是现阶段)。

但这些行业,反而更具备最传统的互联网创业团队的本质——就是认真的去分析需求,认真的去完善方案,认真的去项目实现——多么美好的互联网精神。

同样,也是有耐心和职业喜好的产品经理,美好的职业港湾。

这里面的细节,我会在后面慢慢的讲。

大厂的微光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谈互联网创业团队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大厂。

在2C互联网的沙场上,各个巨头林立,彼此间建立了巨大、厚重的叹息之墙,而这些墙也越来越难被打破。

但每时每刻,某个大厂都会剑指另一个大厂,召唤出诸多冲锋队来尝试打破墙,这些冲锋队就是一个个的创业团队,此时产研也必定需要首发。

另外不要忘记社交。

即便已经有十年没有出来新的有影响力的社交产品了,但大厂也依旧不会放弃尝试的,因为新一代人总是会抛弃上一代人的社交产品,大家都想要首先做出来。

谁做出来了,谁就赢得了下一个时代的超级船票。

三、产品经理应该做什么?

是不是新一代互联网创业团队的引擎,产品经理们不用执着。这不重要

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想法,还处于旧时代的旧梦中,那就可怕了。这才重要

产品经理们应该要有如下几件事情做:

1. 兼修运营能力

多了解运营的知识,把自己改造成产品和运营都能深入了解多面手。

毕竟在我15年前刚入行的时候,就有人说过,好的产品经理,也一定是好的运营经理。

2. 全面产品能力

不要把自己定位于产品原型画图师(甚至是我所嘲弄的抄袭友商原型画图师),可以看一下我所给出来的“铁马入梦 | 创业团队的产品能力看板”看板。

里面诸多环节都是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比如需求分析能力,就是产品经理很重要的技能点。

3. 了解通用产品

对于很多创业团队来说,产研完全的原创也是会极大的增加人工成本和研发时长的。

所以需要了解下本行业内经常使用的通用工具,在初期使用通用工具,或在其上二次研发来加快需求的满足,也是很有必要的。

4. 关注新进展

虽然说AI和元宇宙的发展,还远没有到产品经理可以大显身手的阶段。

但有可能就在明天呢?乐观一点儿。

四、总结

对于互联网创业团队来说:

如果是内容获客、服务获客的类型,不如考虑运营型MVP

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

抬起头,扩大自己的职能边界。

接下来,我会逐步讲解“铁马入梦 | 创业团队的产品能力看板”这张图的各个部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那些,就更有意思多了

文案/排版:觅云人,校对:simple

本文由 @觅云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