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我用了这2个经典定位理论

0 评论 2900 浏览 8 收藏 7 分钟

现在不少人都准备做自己的副业或者打造个人IP,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两个定位理论,供大家参考。

很多人在做个人IP或者一个新产品时都会难在第一步定位上,这里分享两个不同的定位理论,也可以当做工具。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理论只是工具,目的是解决问题。

这里的两个理论就是关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VS华与华的定位理论。

一、特劳特的定位理论

1、定位的诞生:定位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营销史上指出: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心智”。

2、定位从哪里开始?

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但是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客户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将产品定位于潜在客户的心智(头脑)中。

所以,你需要先找到你的对的人群,找到你的第一批天使用户,深入研究。这里的用户群体不要泛泛而谈,如25-35岁的男性或者女性,而应该是姓甚名谁,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面临什么问题,有什么挑战等~

如果要用工具的话,可以用用户旅程图这类工具,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定位。

3、如何定位?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比如我要做知识付费的高客单IP变现,那研发产品体系时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因为身处大环境,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在心智蕴合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一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如你的背书、你的过往经历,你的可以秀肌肉的地方。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心智。

4、2种常见的定位方法:

“关联”定位法

如 非常可乐“非可乐”定位法

如七喜定位法

当你在自身产品中找不到独特观念时,就到喝可乐群体的头脑去找。

二、华与华的定位理论

因为这两人实在太能营销和借势了,所以不得不提。

华与华是这么认为的:

一是没有所谓的同质化,真有同质化就是企业不够努力;

二是时代变化了,现在是客户导向时代,而不是竞争导向时代。

但我实在不能苟同这套理论,原因如下:

1、定位如果无视竞争对手的存在而制定品牌策略,是很危险的,因为你很容易陷入自嗨,觉得自己已经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却不知道竞争对手做得比你更牛。

比如我们集齐国内一流的师资做了一套技术课程,自以为是天花板级别,但实际推广过程中发现,竞争对手做的更实战和落地。

所以,企业关注竞争和竞争对手什么作用?一是学习他做得牛的地方,二是找到他做得不够的地方。2、成功的品牌,一定不是同质化的。尤其是个人IP,一定不能同质化,和某个IP特别像,那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但多数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同质化的问题,能做出一定特点,但又无法形成鲜明差异。

所以寻求差异化一直是企业的重要命题,也是定位的辅课题。最后,综合来说,单独评价两种理论的优劣,我更倾向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

因为定位的战略视野更大,关于竞争对手、消费者和企业内部优势,这就意味着,当企业内部的优势不足以应对竞争、满足消费者时,企业内部要改革,要找到新方向,形成优势。

而华与华只关注消费者传播,容易自嗨。

但比较好笑的是华与华为什么还要攻击“定位”呢?

原因只有一个,华与华懂定位。所以他们关注竞争者。

定位里有一个经典的策略就是重新定位,重新定位你的竞争对手,抓住它的弱点做工作。

但这个方法太不道德了,所以很多时候是被禁止的。

所以,如果华与华真的是顾客导向,他其实没必要把太多精力放在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位派身上了。

这个事给我的启示就是:

永远不要看别人说什么,而要透过他们说的,去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个本身会比我们听别人怎么说会让我们学习到更多。

作者:是清音啊,微信公众号:是清音啊

本文由 @是清音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37135人已学习17篇文章
如果你们有志于在运营路上深耕,并实现快速成长,你需要知道以下这些!
专题
94145人已学习30篇文章
想要脱围而出,你必须升级你的技能和思维。
专题
1390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运营实战经验。
专题
13656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以To G领域为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TO G产品设计指南。
专题
3113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不管你是产品、运营还是文案,你都需要懂用户思维。
专题
3405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真的懂什么是敏捷开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