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说“不”,就不会做品牌

0 评论 1132 浏览 1 收藏 6 分钟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如何保持独特性和相关性?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品牌管理中一个常被忽视的方面——拒绝的能力。它揭示了为什么那些能够明确自己不做什么的品牌,往往比那些试图迎合所有人的品牌更加成功。

刚才我翻了一会订阅号,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量自媒体都开始流行以“不要”开头起标题,往往这些标题的内容阅读量都大得惊人,尤其是那些教人做人系列的订阅号:“不要共情任何不是你阶层的人”、“不要轻易对外展示你的洞察力”、“不要向下兼容”、“不解释,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满屏的“不要不要”。

以前的自媒体,通篇都是要这个要那个,鼓励大家做这个做那个,我们就琢磨一件事:为什么这些反向命题的文章,开始受到大家欢迎?

01 “不要”是一种能力,背后是战略决心

看眼下活的比较好的企业,也会发现同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有意无意间展示出来的“不要”的能力。要么很坚定的选择了为某个人群舒适,要么很坚定的限制了价格,要么很坚定的限定了渠道,要么很坚定的选择了某种品质,要么很坚定的展示了主张……反倒是那些什么流量都接着的,生意越来越艰难。

不管是“不要不要”,还是坚定的选择某一种,“做减法”正在变得流行(不这么搞也实在太累成本太高了)。信息、商品、需求都在以几何倍数的增速与日俱增,没有哪个人、哪个企业真的可以通吃。

而这,也是留给正在崛起的企业,最好的做品牌的机会。我想起那个经典的“狗熊掰玉米”的寓言,狗熊想吃下整片玉米地,于是掰一个玉米扔下,掰一个扔下,直到最后一无所获。它心里想的可是整片玉米地,怎么能被某一个玉米占住手脚呢。做品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你越想谁都想讨好,谁都想要,谁都想服务,谁的心智都想占领,可能越是混沌迷茫,缺少自己的品牌个性。

展示“不要”,是一种能力,背后是战略决心。我常常在想,胖东来现在才扬名,之前的十几二十年,他在做什么想什么?在许昌这座小城经商,做超市这样的传统生意,得有多少人企图评价他改变他。可胖东来就能坚决到今天,成就一个成功的地域性甚至全国性美誉度的品牌。

“不要”背后往往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昨天我看到一家品牌设计公司的官网,清晰明确的写着他们的原则:坚持原创,绝不抄袭;不要比稿;不追求做大,只选择服务那些尊重原创的企业。说实话,简单几句,我肃然起敬。觉得只有有这样的坚持的服务公司,才真的有才华。

对于那些更混沌的,更来者不拒的,我会因为他们的阵势和规模,感到敬佩;但是对于这种充满“不要”原则的,我很想与之交朋友。敬佩的背后是一种遥远的客气,我知道一旦它出问题了,捅娄子了,不大了,我的客气可能会消失。但想交朋友的这种,我知道它现在就有问题,它现在就不那么完美,可是它更亲近。这种“不要”当然会筛掉很多人甚至是客户,不过坚持十年二十年下来,它应该也不会缺客户,而且服务客户的管理成本,会更低。

“不要”的背后,与精准对象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更接近品牌的关系。“不要”的背后,大大减少了运营和管理成本,不必为错误的缘分浪费资源。错误的缘分既包括招聘、管理、生产、渠道的,也包括客户的。

第一句说的是正确的品牌化情绪,第二句说的是精准的品牌化管理。

品牌这件事儿,就是能让我们把要赚的钱赚的更持续,该省的钱一分都不多花。不知道怎么说“不”,就不知道怎么做品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李倩说品牌】,微信公众号:【李倩说品牌】,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