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都没隐私了

蔡锦海
1 评论 1148 浏览 0 收藏 4 分钟
找到工作只是第一步。我们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战训练,不仅让你成功入职,更能让你具备快速胜任工作的能力,在团队中站稳脚跟。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隐私保护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商家对用户数据的渴望出发,揭示了在AI技术的帮助下,个人信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以及这种趋势对个人隐私权的潜在威胁。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用户数据了。商家特别喜欢知道每个到访客户的点滴信息,比如上次买了什么,最近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小孩子奶粉是不是快没了,因为这样销售员就可以精准推荐商品了,越是精准,转化效果就会更好。

记得有一些公司盯住了这个主意,研发了可以采集人脸的技术,每一个经过摄像头的人脸都会被补抓,并且智能打标,例如高价值用户、低价值用户、某某偏好用户,等等。

可是,这是以牺牲用户隐私为代价的,用户的所有数据赤裸裸公布在大家的面前,换做谁都不好受。

记得后面这个做摄像头的公司被判刑了。

任何技术的发展,一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一、微信是正面典型例子

大家都知道头条的厉害,越用越懂你,你喜欢什么就拼命给你推荐什么。而人天性就是贪嗔痴,所以给你推荐的都是大长腿的美女、如何快速致富、好玩搞笑的视频。

微信在这方面很克制,看看视频号,你的每次点赞用户都看得到,人天性有在别人表现好的一面,每一次点赞,用户都看得到,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给有正能量的事情点赞。你想想看,是不是在视频号能够看到不少助人为乐的视频,但是在头条抖音很少。

另外,视频号主要不是靠机器推荐,而是靠用户的推荐,用户好才是真的好。

把主动权交给了用户,不做过多的干涉。

二、最小化的数据使用原则

有人说,微信现在也有机器推荐呀,但它是在用户推荐的基础上,作为补充,而且微信不会解析用户的聊天数据,也不会做大数据分析。

按照张小龙的原话,这样让张小龙损失了不少广告收入,但这就是商业和用户隐私的权衡。

每一次调用用户数据,都会有明确的用户弹窗确认,确保得到用户的认可,把主动权交给用户。

在内部系统上,为了防止数据外泄,对于一些生理信息,比如手机号、邮箱、地址等,最好需要加密处理。甚至多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也不能直接明文传输,需要用类似哈希算法进行加密后,再由对方系统进行解密。

发展需要靠技术进步,有时候制约发展的也可能是技术,因为技术可以做好事,一样可以做坏事。所以,还需要一只隐型的手,那就是政策法律法规,引导技术往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蔡锦海】,微信公众号:【锦海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句话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量的个人数据被收集和分析,用于改善服务、优化产品和预测用户行为。这确实带来了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在享受AI带来的科技成果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和保护个人隐私,确保技术的发展不会以牺牲隐私为代价。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和用户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法规,采用先进的隐私保护技术,并提高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

    来自辽宁 回复
专题
1428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主要以跨境电商为例,对其OMS系统进行分析。
专题
18525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促销的规则多样,对提高客单价和客单量有很大帮助。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促销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288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运营分很多类,流量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别关注的数据和指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运营,应该分析哪些数据和指标。
专题
3745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如果你们有志于在运营路上深耕,并实现快速成长,你需要知道以下这些!
专题
1297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所谓SOP,即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OP创作指南。
专题
13311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要想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就要做好行业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撰写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