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对于包括DeepSeek在内的所有独立大模型公司,最好的结局或许就是被收购!

0 评论 1249 浏览 1 收藏 8 分钟

企业在面对永无止境的科技变革时,就像在泥流上求生,稍一停顿,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2024年12月份,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V3在AI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据官方介绍,在目前大模型主流榜单中,其以极低的训练成本取得了开源模型中位列榜首的好成绩,与世界上最先进的闭源模型不分伯仲。

仅仅过去了一个月,DeepSeek就推出了新模型DeepSeek-R1,这个新模型延续了其高性价比的优势,仅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就达到了GPT-o1级别的表现。

甚至于有 Meta 员工爆料称,DeepSeek 最近的一系列动作让 Meta 都陷入了恐慌之中,Meta团队的AI工程师们正在疯狂地分析 DeepSeek,试图从中复制任何可能的东西,因为面对DeepSeek这样极低的训练成本,Meta实在无法解释自己的超高预算的合理性。

为什么在DeepSeek如此火爆的当下,我却认为独立大模型公司最好的结局或许就是被收购?我难道只是利用唱衰大模型公司的言论来制造冲突,博人眼球吗?

01 为什么最好的结局是被收购?

分析一个企业的未来兴衰,一定要看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好是坏。好的商业模式能够让企业占据垄断地位并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现金流。而对于大模型公司,我不认为这类型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比较好的,在我眼里,独立大模型公司的商业模式甚至可以说构成不了任何垄断地位。

简单来看,算力和模型能力确实能作为一种资源,包括OpenAI在内的大模型公司利用这种资源收取调用API的费用,但是目前来看,这种资源还不具备稀缺性。为什么?因为算力本身是英伟达提供的能力,而大模型的能力的背后原理其实比较透明和简单,就是神经网络。

针对小厂而言,大模型这个赛道之所以难以进入的原因是因为无论是数据、算力,还是调试模型,都是需要巨大的资本消耗,小厂根本承担不起这个从0到1的费用。

但对于大厂而言,干这个事情无非就是钱的事,而大模型底层能力又是AI领域的基础设施,他们一定不会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更不会放弃在这个领域的投入,谁也不想拱手抬出一个垄断性的OpenAI,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国外的Meta、亚马逊、谷歌,还是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都要自己做大模型。

因此我预测未来的大模型市场,一定无法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这场游戏更像是一场军备赛,每家大资本都拥有自己的AI大模型。而市场被这几家厂商牢牢控制,就像燃油车时代虽然百花齐放,但是除了那些头部玩家,鲜有新的竞争对手能闯进这个市场来分一杯羹。

但真的鲜有对手能进入这个市场吗?我其实并不这样认为!充其量也只可能是现阶段难以进入。假如发展一段时间,人工智能领域会不会又有新的突破性创新推翻大模型呢?我隐约感觉,这个行业很像早期的硬盘行业一样,不断有新兴企业依靠突破性技术出清原来的成熟企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毕竟也就经历了短短几十多年,OpenAI未来十年能否依旧保持领先地位?即使大模型被证明能够解决当前绝大多数问题,但依靠算力+数据就能一直将模型能力不停提升吗?好像也不太可能,因为一旦达到技术瓶颈,未来模型能力的提升速度是会慢慢降低的。

所以即使在当前阶段,以深度学习技术为主构建的这种大模型能力证明完全可行,但是随着这波AI深度融合到各行各业后,由于模型提升速度越来越慢,AI会不会慢慢又变得力不从心?未来会不会又有别的小公司发明新的方法,并构建一个全新的通用人工智能呢?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这些现阶段的独立大模型公司,面对新的技术时,还有财力和心力快速跟上和转型吗?我不得而知。

DeepSeek的出现和爆火,不就是印证了以上想法吗?对于任何试图通过技术构建自身护城河的企业,你只能如履薄冰地保持前行。因为面对永无止境的科技变革时,你永远无法预料何时会出现一个把现有规则全都改写的竞争对手,即使你什么都没有做错!

这或许解释了Sam Altman的焦虑:投资机器人公司、布局AI硬件……所有动作都在印证一个结局——没有场景闭环的AI技术,终将沦为巨头的廉价生产要素。

所以对于OpenAI来讲,最好的选择是如现在一般,与微软合作、借助微软庞大的用户群体来落地自己的技术。否则,或许要不了几年,就会经历智驾公司那样的遭遇——从市场的爆火到爆冷。

02 谁才是未来?

我认为这波AI,最大的确定性还是那些本身用户多、业务线也多、刚好能够利用AI把旗下所有设备全生态打通的企业,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价值链接。

所以Meta为什么要做眼镜产品?一个社交软件巨头去做硬件产品,看似让人捉摸不透,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软件和硬件本就是一体的,扎克伯格不想在自己的产品和用户之间始终隔着一道苹果,所以在这波AI带来的机会下,扎克伯格想要塑造和抓住下一个渠道,把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也是我坚定看好苹果和小米的原因——AI打开了苹果和小米的想象空间,它们有机会借助AI的能力统一旗下所有硬件产品。届时,Apple Intelligence和小爱同学,或将最先实现类“贾维斯”的能力。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蓝房子】,微信公众号:【蓝房子空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