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拿到了百度等公司offer,为什么选择阿里?

3 评论 19930 浏览 100 收藏 6 分钟
渴望踏入产品经理行业但无从下手?我们的1V1私教陪跑实战营,由大厂导师手把手带你入门,从理论到实践,助你快速掌握核心技能,轻松上手!

题目

你已经拿到了×××等Offer,为什么选择××公司?

1.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点:对公司的忠诚度、职业规划。

这种类型的HR面试题,比较涉及个人的真实处境、偏好和价值观。就招聘方而言,希望面试者回答的是真心话,因为这有助于HR判断,面前的求职者是否真的想清楚了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公司和团队。所以我们也希望,各位同学看这道题,不是为了纯粹背答案去应试,而是为了更好地想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

2. 回答策略

以下几点,比较适合作为回答“是否适合××公司”这类问题的真实原因。

1)个人兴趣。如果××能够提供机会让你进入热爱的领域(最好也是××公司本身擅长的领域),那么,为了个人兴趣和更好的发展,选择××公司很合理。

2)公司特长。公司特长与个人兴趣爱好相匹配。

3)团队氛围。企业文化、团队氛围相对比较模糊,但影响不小。不过,对于没有实习或者没有真正接触过内部员工的同学,不建议仅凭外部的道听途说就做出判断。但如果真实感受过多家公司氛围的差异,可以告诉HR自己更倾向于阿里的团队氛围,并具体列点说明。

4)家庭因素。比如你家离杭州比较近,而你又没有在北京长期奋斗的打算,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那把阿里作为自己的职业之选,非常合理;或者,你女朋友特别喜欢杭州,工作也定在杭州了,而你也喜欢杭州,那选择阿里也比较合理。

5)其他客观条件。比如更希望去南方发展,比如将来想要调动到杭州总部,又或者自己有非常多的人脉在某个团队,可以告知HR,自己因为这些客观因素,所以更倾向选择这家公司。

6)如果以上因素都没有。其实仍然可以坦率地告诉HR,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和思考,但是也还没有完全确定最终选择哪一家。同时呢,向HR提出求助,希望对方为你介绍更多公司的细节和发展的可能性,在深度沟通后,向对方表示感谢,并且给出自己最后的想法,合理即可。

3. 背景知识

回答Offer选择类题目,需要注意哪些雷区?

  • 消极贬损某些特征。例如,“××公司太大了,感觉进去也就是做螺丝钉”。
  • 完全向钱看。诚然,薪资待遇是择业中很重要的一点。但是,仅仅因为少许薪资差异就草率选择“钱多速来”的公司,往往侧面反映出求职者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职业思考和规划,同样不是明智之举;至少,薪资不能作为一个完全决定性的因素。
  • 没搞清楚公司特性就下结论。例如,“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太理性了,我比较喜欢百度狂热的企业文化”。

4. 详细解答

×××××这些公司都是非常让人尊敬的互联网公司,××在技术上孜孜以求,××在战略上众横捭阖。相对而言,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阿里巴巴,原因有三点。

第一,持续看好互联网金融。在未来5~10年内,互联网金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利用效率;而阿里的蚂蚁金服帝国,则是国内最好、最有前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加入这么一个优质的团队,是我的荣幸。

第二,女朋友很喜欢杭州。女朋友是杭州人,对杭州有着很深的情感,而我也不准备在北京定居,杭州也确实挺美,所以觉得陪女友回杭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喜欢阿里充满激情和热爱的企业文化。比起百度冷静的工程师文化,个人更喜欢阿里充满激情的文化,有一种饱满的奋斗感。

总而言之,假如能够加入阿里这个优秀的平台,感到非常幸运。

 

本文选自鞠业旭 等著《产品经理面试攻略》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好问题👍

    回复
  2. 第三段说喜欢百度的狂热
    第四段说喜欢阿里充满激情和热爱的企业文化

    作者有点善变噢

    来自四川 回复
  3. 😀 😀 😀 😀

    来自湖南 回复
专题
1709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物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
专题
17212人已学习16篇文章
对于很多软件工程师来说,工作内容都与界面设计有很大的关联。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界面设计方法。
专题
1361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产品设计与用户的体验感息息相关,但是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忽略掉可能影响到用户体验感的一些因素,比如一些异常状态的出现会让用户产品卸载的想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异常场景设计指南。
专题
1177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情人节的营销思路。
专题
1611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从0到1搭建结算平台
专题
12453人已学习16篇文章
“老板记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这个词就等同与我们现在的“消费金融”,就是把钱借给有消费需求的人用于消费,融合场景:消费时选择分期或借一笔钱去直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