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2 评论 4321 浏览 21 收藏 25 分钟
好的产品经理必须懂业务!起点课堂的课程强调“产品+业务”双轮驱动的理念,教你如何深入理解商业模式,设计出真正具有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的产品。

编辑导语:作为一名设计师,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更注重要的关于自己技能的提升;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学习就有可能会落后他人,所以在工作生活中要多学习,多安排和计划自己的时间,提升自己;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设计师的能力提升以及日常工作经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对3年和5年的设计师能力技法进行分析拆解,并结合自身的能力提升法进行逐次讲解,讲述如何提升自我与最终的实现职业目标。

最近会有一些朋友咨询我一些问题,本篇文章有的是关于书籍推荐的,有的是关于技法提升的,还有一个我比较看重的,就是我们这篇文章讲到的标题:为什么我做了五年设计,还没有人家三年的好,问题出在哪里,我该如何提升自己。

先展示一下这次文章的核心思想吧~

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对3年和5年的设计师与他们的日程安排进行分析拆解,并结合自身的能力提升法进行逐次讲解,讲述如何提升自我与最终的实现职业目标。

一、设计师的常规日程安排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常规的,UI设计师的平均常规日程,按设计师的大环境逻辑,基本分为几个日程排期(一天内):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 穿梭各大设计平台,浏览他人作品与文章;
  • 做做设计小练习,强化技能;
  • 日常工作需求设计;
  • 看看虎课网、高高手等教学视频;
  • 为自己手中的客户做点外包设计;
  • 刷刷抖音或视频号,看看概念视觉设计;
  • 听听设计广播和看看设计电子文章;

差不多以上六条,就可以包含尽90%设计师的日常安排,其实看起来,几乎我们每日都是这么操作的,并且是较紧密的进行着设计师生涯的提升,或许你正为此庆幸和骄傲着说:你看,我这么忙,时间排的这么紧,是不是很努力呢?!

是的,没错,不说别的,就单纯的论以上六条排期,如果一天中你能全部做下来,就比如:平台浏览作品+文章20篇,做一个设计临摹,在完成工作压下来的需求,还要看教学视频,做点外包,刷刷抖音,听听广播看看书;我觉得你估计就要从早晨4点开始,直到晚上凌晨不间断的工作了,更别提我们一天24中已经有8小时是被boss花钱买走做劳力的。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这样的日程安排,看起来合情合理并奋发努力,实则可是魔鬼式的操作练习;我想只要是已经步入职场的设计师,几乎无法全部做到位,就算可以,如果从质量把关,也是不合格的。

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人的经历是极其有限的,就算是想要做到“T”型人才,也应该分个主次出来,比如你擅长或喜欢技能,比较痴迷高强度视觉化感受,那就拿出工作以外的3-4个小时专门强化各种软件的技能提升;再或者你善于理论,那就多看多读多听关于设计的文章和电台广播,多分析他人的产品,从中提升自己的产品思维,以至于下次能加以运用,这才是应该是正确的设计师日程安排,而不是全部懂,但没一样精通。

1. 3年设计师的日程规划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从上述来看,不管是3年还是5年的设计师,貌似猛然一听,好像是全部都概括在内的,其实不然;作为已经工作3年的设计师来讲,上述6点,是建立在当前设计师已经摸清自身方向,并确定想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前提下,进行提升的。

比如说:A设计师希望未来的自己做到产品负责人,那么,他更多学习的就是关于理论的、产品思维、市场营销、数据调研类的知识;而B设计师,比较憧憬实力派的技能大法,痴迷视觉的呈现,那可能就需要强化平面、色彩、三维等方面的视觉技能提升;但不管怎么说,上述都还只是三年设计师考虑的提升范畴。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对于一名UI设计师来讲,在入行时,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门槛,那就是技法熟练问题;而通过2-3年的技法打磨与提升,我们几乎可以迎刃有余的完成各种视觉效果,包括AE动效,直到3年左右,大部分设计师会再次遇到一个瓶颈期,那就是转折点。

这个时候我们通常考虑想要提升的,就不单单是只是技法的问题,而是还有思维的问题——我们通过3年左右的工作实践,我们越来越会发现单纯的技法无法支撑我们展现的视觉,因为这个时候别人会经常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那么做?”、“加这个的意义在哪?”、“那个的交互逻辑是什么?”;这个时候,就是我们需要用专业的语言、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支撑我们的作品产出了。

所以,我们可能更多的会学习或背会那些叫牛逼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以便某个时刻脱口而出。

2. 5年设计师的日程规划

而对于5年的设计师来讲,将会再次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也叫瓶颈期;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你会较难发现你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瓶颈期,而是或多或少会感觉到迷茫与无助,并在此盘旋。

这里面有两个引导:

  • 引导你迷茫无助的是你的年限问题, 随着越来越久的工作设计,你会逐渐对此行业麻木与烦躁,想要换个口味,这是人之常情;
  • 引导你迷茫无助的是你自身认为技能与思维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可依然没有遇到伯乐,进不了大厂,薪资提不上去导致的心灰意冷;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设计师可能会有部分就计划要离开这个行业,并且,对于5年的设计师来讲,从大学本科毕业开始工作直到5年后,普遍人均年龄也都在28-30岁左右;按照中国的妈妈思维,这个年龄就该回家结婚生子了;所以,对于已经工作5年的设计师来讲,是比较中性的一个瓶颈期。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在这个阶段并坚持下来的设计师,他们的日程规划大多建立在提升思维与业务能力上,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提升自我的产品规划运作思维与团队协作管理思维,在这阶段的设计师,几乎已经接手并参与过较多的项目;所以,对项目的理解能力与规划上,都有一个较为成熟的认识,所以,他们的日程规划可能不单纯的会围绕文章开头说到的那6点进行,而是会突破性的寻找新的可能;比如:尝试创新式的视觉产品、尝试或开始定型自己的一套产品或插画风格、尝试或坚持创作和搭建自己的社群,等等。

不管如何,5年设计师的日程规划一定是已经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自我逻辑在内的,是一个为未来考虑和担忧的思维逻辑。

二、不同规划的不同结果

我们每个设计师最终都会走向不同的方向,有的最终从事了运营视觉设计,有的从事了负责产品项目,有的从事了电商设计,有的从事了插画设计,还有的从事了设计讲师,等等;而这些方向当初的原点,其实都大相径庭,都是在做一些杂活儿类的设计;比如在你干着界面设计的本职工作时,boss还“优待性”的送你一些其他活儿干,并告诉你这是你成长的好机会。

规划的出现恰巧就是在这些所谓的机会中出现的,TA一般会在你接触了很多种需求并操刀后,逐渐让你明白,你喜欢的职业规划,这不是一个一撮而就的事情,更多的应该是顺其发展的事,然后中途定位,最后再全力勃发。

我们设计师的职业规划最终都会分为以下4个类型,在这里为大家列举,以便参考:

  • 团队、项目负责人;
  • 专注某一领域的创业人;
  • 线上、线下的设计讲师;
  • 攒够积蓄改行;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不管你希望未来选择哪种结果,目前来讲,在职设计师日常最需要解决的还是提升自己再某一领域的长版,而不是短板;你应该做的是在你的规划范围上,无限延长你的长版,并称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而短板,足可以在未来用找合伙人或雇佣人员的方式去解决。

我记得前段时间站酷有一位大Z设计师改行养猪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设计师改行案例,目前很多设计师都在忧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将来我该做什么,我的规划应该是什么;其实,我倒认为这样的设计师有点过于焦虑,不管做哪个行业,都需要持续沉淀。

所谓做一行爱一行,你当前最应该考虑的,不是3-5年后的事情,而是明天、这个月、这一年的规划,怎样提升你的能力,或者怎样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才是主要的;至于未来,我想那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其实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只要你眼前抓住时间,努力操练与学习,未来的你一定不会太差。

三、到底是年限重要还是技能重要?

这个标题内容是很多设计师都争议的一个课外话题,为什么呢?

如果从找工作角度来讲,5年的设计经验听起来就一定比3年的要好,就算不上进,给HR的第一感觉也是见得多,练得多;但现实总有一些逆天的设计师,刚刚毕业就拥有超高的技法,虽然或许只是没有实战项目的操练,但有技法的支撑,我想就算实战,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这样的结果第一导致的就是部分设计师的心态扭曲,能力没有太大优势,那就用年限凑数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事情;我之前面试过很多小伙伴,虽不能说能力特别优秀,但起码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些比较不错的人选,但最终没有选择他们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在年限这块儿不太诚实;我个人对这个比较看重,主要因素在于我考虑对方的心理动机就是不自信,找捷径!

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一名设计师,如果是脚踏实地的那种,勤奋苦练,他压根不会造假,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三少(年限少、经验少、练得少),通过明确目标低,然后在其他方面拔高自己来弥补先天的不足,这样我想很大一部分HR也是可以接受的;除非是大厂刚需,但通过年限造假的设计师是哪种心态呢?他们我推测的是明知道自己作品不太抢眼,不去提高作品质量,而是将年限改一下数字,起码…这样比较简单吧。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这样的心态其实我们可以代入产品的用户地图中体现出来,比如:产品操作的某一节点用户用来不爽,我们就需要通过修改这一节点尽可能的使用户愉快舒适起来,或者增加魅力属性的功能,如果最终的结果离预期依然较差,我们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效应对用户二次刺激,提升用户在体验地图上的整个水平线处于较高地位;这就是脚踏实地的设计师做的事情,在明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下功夫,提升自己。

所以,不管是3年还是5年的设计师,目前这个设计师泛滥的年代,我们其实已经可以抛开这个衡量数值,去将更多时间研究自己的设计能力与长板,这才是目前最应该考虑的。

我同样也去面试过很多公司,其实公司考虑也不单纯只是看年限,他们运用这个筛选器,也只是筛漏一些较为平庸,没有亮点的设计师;只要是你有能力并符合他们的工作需求,他们其实也很愿意找你聊聊,因为他们招聘的初衷和看中的,其实是你的能力能扛下他们公司多少事的问题,还有就是性价比。

四、如何正确提升设计师能力

说到提升能力,最离不开的其实是自律,设计师同样需要这两个字做日常支撑,随着设计年限的增加,很多设计师会出现麻痹与不痛不痒的状态,解决这种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定目标、定计划;目前设计圈内较为主流的提升方式就是按年做计划,当然还有按1000天做计划的,那更需要坚定的毅力了,我们当前还是先按年做参考。

先说提升的方向,内容大致包含:软件提升、思维提升、创意提升、协作提升、解读提升、写作提升,这6个方面,我按照顺序依次来讲一下: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1)软件提升

作为1-3年的设计师,软件是最基础的硬性刚需,不管是从事电商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需要足够的软件技能来支撑你的工作,软件方面大致有PS、AI、AE、C4D、PR、Sketch、principle、Axure、XD,等主流软件。

2)思维提升

思维是指你对产品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洞察能力,这里面包含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学和行为学的部分;因为在我们做产品时,最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就是用户同理心(心智模型)和行为惯性,你越是深刻的理解你的产品目标人群,你就越能做出合适的产品界面,包括配色。

3)创意提升

创意是由灵感组合的结果表现,其祭奠一定是大量的练习和浏览不同的设计风格而最终表现出来的,所以,想要拥有一个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思路,是需要大量的沉淀练习基础和视野拓展的。

4)协作提升

协作是针对我们在日常工作岗位中与其他成员的协作能力,这其中也包含沟通、协调、效率问题,你的能力越高,见得越多,涉及的领域越光,你就越容易和其他成员对接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名UI设计师懂前端代码,他就可以很好的将自己的视觉设计稿解释给前端开发,更强的会直接写出一个公式,这就是协作的优势。

5)解读能力

我们每日都几乎会接收到新的需求与大纲题材,理解材料和需求的能力就是解读能力,你的产品思维越丰富,见得越多,你的就容易理解需求与核心问题。

我还是举例表示一下,一份设计需求,要设计一个模态弹框的引导功能,如果是一名新手设计师,多少会需要二次对接需求;但如果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就会立马想到某产品中的这种类似手法,并理解当前的新需求。

6)写作能力

这里你可能会问,我们是画图的设计师,又不是写稿子的编辑,怎么还有写作能力?是的,这里的写作不是指让你写论文写稿子,而是让你写产品报告、产品功能说明、思维产出的能力,你的写作能力越优秀,你就越能写出精彩并具有缜密思维的产品文档,反之不然。

以上6个能力就是设计师的提升方向点,其实一名设计师应该是将以上6点全部涵盖才对,随着阅历和能力的增加,多少都会在某一支差进行提升点;就像打怪获得经验值,最终就看你希望在哪个技能上多加一点了,而那个点就是你的时间!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说完了提升的方向,我再来说说提升的计划,刚才讲到,目前设计师圈里主流的提升计划就是“按年续费”,当然也有按天续费的;比如使用并记录产品日记,这里我主讲“按年续费”。

我们一年365天,你在计划前首先就应该明确你想要提升的方向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先说提升方向的用意,你需要先明确你要提升6点里的哪些点,然后再将它加入你的计划中。

我推荐大家的计划一般是由总过渡到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先来一个宏观计划,比如我一年要专门搞写作和技法提升,这两个提升就是一年的宏观提升,然后我们在针对这两个 提升点进行分档;比如我一周要完成2篇高质量写作和7个日常练习作品,这样,就明确知道你一周的提升计划了,然后这还没完,继续细分;这是为了提防我们的拖延症,如果你不细分到天的话,很可能就前半星期推到后半星期,然后后半星期一忙就找借口放弃了。

2篇高质量写作,一篇可以在周一、二、三完成,另一篇在周四、五、六完成,而作品练习就是每日一练了;这样持续一年,你的能力想不提升都难。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刚开始准备尝试我说的能力提升法的同学,先别把自己逼太紧,你应该先把时间放宽松,投入计划,并结合实际的日常工作,然后在依次调整优化,并坚持下去;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将自己当作是一个产品在打磨,重点不在于你几天内的进度有多快,而是在于持续。

前期求稳不求快,每日根据自身的日程做调整,然后固定下来并实施下去,当你适应了这个强度后,你可以在下一年里再给自己“加一把料”。

在做任何自我持续提升的事情前,我们都应该记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水滴石穿不在水流大小,而是持续。

五、总结

最后,依然做个简单的总结,这次的分享,核心逻辑就是3年和5年设计师的焦虑问题,而焦虑的根本就在于找不到匹配自己的提升,如果按照5问法的逻辑思维,那就是:

  • 你为什么焦虑?——因为这么久了我都没感觉自己有提高;
  • 你为什么感觉没有提高?——因为我现在做的工作都是和之前差不多的;
  • 你为什么认为是差不多的?——因为内容一样,没有变化;
  • 你为什么会觉得没变化?——因为我想提高一下自己的产品逻辑,可现在的工作还是和之前一样;
  • 你为什么想提高产品逻辑?——因为我喜欢做产品,想将来…

D007-为什么别人三年设计比你的五年设计还要好?

通过5问推导法,你就能清楚的知道你想要什么,你未来想做什么,其实我们每个设计师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宇宙,只不过可能有的还没感觉而已;这样,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审视一下内心,发现自己心里的美与不足之处,并加以提高。

我相信,只要你拥有目标,立下计划,并稳稳的坚持下去,就一定成为当初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共勉!

 

作者:西瓜,公众号:西瓜的设计

本文由 @西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很硬核的干货

    回复
  2. 干货满满啊,受教了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636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中台是处于业务前台和技术后台的中间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数据中台。
专题
1187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2023年双十一逐渐临近,各个电商平台也摩拳擦掌开始准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双十一营销玩法。
专题
1257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广告营销是为了销售产品,既然花了钱当然希望能给产品的销量带来增长。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广告营销指南。
专题
66908人已学习25篇文章
做好微信运营比做好APP运营还重要,因为用户把时间都给了微信。
专题
1332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要想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就要做好行业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撰写行业分析报告。
专题
1561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产品经理的通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