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公司兴衰过程及思考

7 评论 5507 浏览 5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市场的变化总是让人始料未及。社区团购虽然被认为是一片蓝海,但投入资金巨大且至今还没有跑通商业模式,未来仍然充满变数。本文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社区拼团公司的兴衰过程,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几年前我在一家公司工作,见证了公司快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刚离职时,因为自己是局中人,不好下笔,写好的一面会有水军和洗刷的成分,写不好的一面会有落井下石的嫌疑,所以就没写。距今已过去几年时间了,再写写感触与总结,会更中肯,更容易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

这段工作经历,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期间,我经历了公司从起步,到快速扩张,再到缩减业务,最终核心业务关闭的过程;经历了公司融资从被看好,到遭遇融资困难,再到资金断裂,最终走向失败的过程;经历了团队从几百人,到上千人,再到突然业务大缩减,裁掉大部分员工的过程。

这种经历有点像坐过山车,从山底爬到山峰,突然又跌落到谷底。各种滋味,酸甜苦辣咸,不经历很难体会。

虽然已过去这么久,我现在回想起来,多少有些惋惜。有些事情可以改变,至少可以做得更好。有些事情很难改变,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我加入这家公司也是机缘巧合。当时一个前同事在这个公司担任总监,给我打电话,说参与了一个创业项目,机会和空间不错,是否考虑参与,并且给我发来了项目介绍资料,使我对项目模式和初创团队有了初步认识。当时我有工作,没有马上答应,提了一些问题并说了自己的顾虑。其实我对社区拼团模式持谨慎,甚至怀疑的态度。可以说,我并不看好这个模式。

那时我在公司上班,工作也不太顺利。这时,这位前同事又打电话来沟通,做说服工作,说公司待遇不错,还有股票期权,并且创始团队的履历、背景都很出色。当时工作上的不顺,加之创业团队发展前景的吸引,多种因素叠加起来,最终我被说服了。

后来就去面聊了。当天,前同事出差不在北京。直接跟COO聊,我之前有类似的工作经历,很多问题都能解答,并且有解决方案,COO比较满意。后来又跟研发的一位管理者聊了一下,聊得也比较投机,基本就敲定了。

当时我的岗位选择有2个方向:

一是去产研部门,做供应链产品经理,参与供应链的产品规划和设计工作。

二是在业务部门,属COO体系,协助供应链业务,对采仓配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帮助业务降本增效,提升用户体验。我最终选择了留在COO体系,助力业务发展。

总体来讲,可以将这段工作经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弹药和预热期。我入职时,公司就是996,这是我在职场遇到的唯一一家996公司。虽然不用打卡,但是大家都很守时,不迟到早退。公司的管理层,每天9点都要开晨会,对公司前一天业绩情况进行总结和复盘。

因为老板有不错的背景,加之初创团队阵容豪华,而且当时社区拼团在风口上,一开始融资比较顺利,很快融到了数千万美金。当时公司的战略是跑马圈地,有点像美团在千团大战中的打法。美团当年通过快速开城,快速抢占市场,迂回包抄,最终打败了窝窝团和拉手网,取得了一骑绝尘的胜利。

公司有了充足的资金弹药,开始疯狂招人,办公场地也在不断扩张。全国各地都在招人,选址建仓,为公司下一步加速发展做准备。

公司很快进入第二个阶段,快速发展期。业务从十几个城市,发展到四五十个城市,并且在自营发展还不充分,模式没有跑通的情况下,开始开放部分城市的加盟业务。最多的时候,自营和加盟的业务覆盖了七八十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配送、销售,都有团长。部分是区域仓库,部分是前置仓,前置仓没有库存,只负责中转分拣与配送。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公司的最高层,对物流的关心和重视不太够。公司的产研体系,包括供应链的产品经理,没有去过仓库,开发出来的IT系统,下面的操作人员意见较大,却没人响应和解决,听之任之。

我记得有次去青岛出差,跟着送货的司机跑了一趟车,发现司机要送十几个自提点,每到一个自提点,司机都需要从面包车上挑选出该站点的商品,这个动作耗时长且极不专业,尤其是车辆满载时,常常将一车货物翻来覆去才能找到所需商品。

仓库在装车时,没有分拣到站点,而是分拣到线路。仓库分拣省事了,站点卸货却麻烦了。这在管理上,属于问题后移。而问题越到后面处理,成本和代价越大,用户体验越差。

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速度掩盖了很多问题,这也为后面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当时烧钱速度很快,商品毛利低,成本高,导致卖的越多亏损越厉害。

因为融资不顺,公司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衰退期。

当公司开始放开加盟,并放缓开新城时,显示出发展遇到瓶颈的迹象。记得在某月月初,公司组织周年庆典时,老板一点没有透露公司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风轻云淡,举止平静。没想到10天后,公司就宣告大裁员,关闭自营城市业务,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

公司融资失败,主要原因是用户和销售额的增长跟不上烧钱的速度。融不到钱,加之无法造血,最终陷入困局。

可以粗略算一笔账。当时公司商品毛利在20%左右,物流费用占比10~13%,团长提成10%,生鲜品类损耗3~5%,加上城市市场、销售和运营费用,以及总部产研和行政费用等,算下来总成本超过30%。公司每个月,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亏损。一旦大量的亏损无法带来足够的用户和销量的增长,就会陷入困局。而融资失败,让公司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因参与其中,很多事情亲身经历会有一些体会和感触,我试着从行业,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行业方面,当时社区拼团如火如荼,处在风口上,资本和各方都极度看好,也让很多公司快速融到了钱。下图是19年行业的融资情况。2年过去了,有的公司倒闭了,有的被兼并了,有的资金周转困难苦撑局面,有的公司开始调整业务,从同城次日达向网上在线购物转型。

列举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1. 同程生活累计融资19亿元,在21年7月宣布破产;
  2. 谊品生鲜B轮融资20亿元,C轮融资25亿元,累积融资超过47亿元,目前发展势头一般;
  3. 滴滴的橙心优选业务全面缩减,由原来的“9大区31省”缩减至“3大区9省”;
  4. 十荟团和你我您合并,保留十荟团的品牌,近期开始缩减业务和裁员。

尽管19年那一批的企业处境困难,烧了很多钱还未能实现盈利,但仍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社区拼团是电商最后一片蓝海,规模和空间巨大。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商市场规模2020年为5万亿元,2025年将达6.8万亿元,未来可能超过10万亿元。

虽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过各大电商巨头仍不愿错过这个风口,前仆后继地纷纷进入。除了滴滴的橙心优选,还有美团优选、京东的京喜拼拼、多多买菜、淘宝买菜等。业界认为,企业一旦退出,可能掉队,未来在这个数万亿市场中将没有翻身机会。所以,就算烧再多的钱,只要有发展的可能,也愿意投入,不愿放弃。

目前比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来自政策监管。根据分析,社区拼团模式若能跑通,将导致大量的线下蔬菜水果店关门。而这个结果,会导致许多从业者失业,跟国家保就业的政策相悖。前段时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始进行干预,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并对几个行业领先企业进行罚款。使得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变数。

总而言之,目前这个行业,投入上百亿的资金,商业模式还没跑通。未来前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虽然行业本身并不明朗,但还是有公司能持续发展。比如兴盛优选,前后融资达到50亿美元,说明还是有公司被看好。所以,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公司,根源在内部管理。

在我看来,公司成败创始人占80%的原因。任何一家公司的组织架构,都是自上而下决策,自下而上执行。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与人才选拔,中层管理者对执行结果的关注和跟进,往往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发展。公司最大的问题,往往是中高层团队之间没有实现1+1>2的效果。

当时公司产研体系的几个大佬,思考问题的角度,永远是维护面子,反驳对方观点,而不是讨论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不是承诺可以做什么。

每次开会的初衷是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最终都没有围绕解决方案展开,而是认为你这个问题不合理,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你应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而不是将这个问题提给产研等。天天开会,天天暴露问题,但问题天天存在,从来没有彻底解决。

另外,当时公司招了新的总监后,有同级管理者不认同新总监,并且产生分歧,甚至矛盾,导致原来的管理者离职,并且带走了不少骨干。之后招来了新的继任者,能力也很强,但是跟公司的其他管理团队磨合也不好。

总体来讲,虽然管理层大部分都很优秀,也很有想法。但没有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出现这种局面,跟创始人和人力部门负责人有很大关系。而这也是对管理者的巨大考验,如何有效领导团队,实现1+1>2的效果,往往决定一个团队的生死。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公司,高层不能做到坦诚、简单、高效沟通,发展几乎不可能。最好的团队模式,是战略目标清晰正确,各自明白分工和任务,团队相互协作、配合、补台,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才有可能取胜。如果内耗过大,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内外部环境下,失败几成定局。

对于我个人来讲,在公司的这段经历,虽然工作时间长,也很辛苦,但这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自己在团队中,站在业务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却很难推动落地。每次将业务痛点需求提给产研,多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开会时我常常跟产研相关负责人争执,甚至出现过拍桌子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产研的内部沟通机制,推动系统优化升级,我还去产研轮岗了一段时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后来因为公司管理人员调动,轮岗计划提前中止。

我在公司的这段时间,个人也有成长,最多的时候,让我负责过十几个人的团队,也体现了公司管理者对我的认同和信任。这个过程,暴露了我在管理上的缺点和不足,包括沟通方式,管理水平,激励机制等都有提升空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让我来管理类似团队,就算规模小十倍,也不一定能成功。当然,这个事情没有答案,而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一种成长,值得花时间去思考和探寻。

事非经过不知难。

 

作者:千古一城,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专栏(pmimprove),原京东产品经理,9年技术、运营和产品工作经验。

本文由 @千古一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每个人为了保住自己现有的待遇,选择明哲保身;但这根本问题还是源自于创始人的价值观决定的,
    掩盖住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延长职业生涯的方式,但不知道CEO会倾向于哪一种

    来自北京 回复
  2. 社区团购现在过于饱和了,前期都是以各种优惠价吸引顾客但是用久后顾客发现不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就流失了

    回复
  3. 接楼上你的回答,我很纳闷社区团购不应该是集中重点资源,打通“由村到城”的通道吗,为什么在模式未成熟的时候,去反向搭建城到村、村到村的通道,这样资源消耗和商业价值不成等比

    来自浙江 回复
  4. 跟我们现在的项目处境好像,每天开会,每天都会暴露问题,但问题也天天存在,得不到解决

    来自广东 回复
  5. 社区团购估计会不温不火,违背政策导向

    回复
    1. 政策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不过目前在湖南,最偏远的农村,兴盛优选都能配送到村里,然后由团长再送货上门,完成最后一共公里配送。对于从湖南农村走出来,在北京做过社区拼团的产品经理,都觉得匪夷所思。

      来自北京 回复
    2. 离谱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