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掌握的产品分析方法:排位分析

0 评论 9148 浏览 33 收藏 12 分钟

排位分析是一种非常好的产品分析方法,能帮助我们窥视产品背后的设计者思想。本文作者对排位分析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供大家学习。

学习产品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对已有产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反推设计者的思想,从而对这种设计方法进行学习。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产品分析的实用方法,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排位分析。

一、排位分析法

这是一种适用于可视化产品的分析方法,我们在可视化产品设计时,会罗列许多相关联的参数,再对这些参数进行筛选,这决定了哪些参数被呈现在当前页面,哪些参数在其他页面呈现,以及哪些参数最终被舍弃。

确定了页面要呈现的参数以后,就需要给这些参数赋予最终的价值,有的参数很重要,我们就会给一个比较高的视觉权重,有的参数不那么重要,就会给他一个比较弱的视觉权重。

表现的结果,就是谁在第一屏幕,谁在第二屏幕,谁在上面,谁在下面,谁大一点,谁小一点。

排位分析法,是根据参数的视觉表现权重,反推出参数价值高低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A方案当中,图片被赋予了更高的视觉权重,其排位便是图片>文本,而在B方案中,文本内容被赋予了更高的视觉权重,其排位便是文本>图片。

A方案:

  • 图片占据的视觉空间大于文本的视觉空间,
  • 图片在文本的上方(由上至下的阅读顺序)

B方案:

  • 文本占据的视觉空间大于图片的视觉空间,
  • 文本位于图片的左方(从左往右的阅读顺序)

通过参数与参数之间的排位,我们就能推测出该产品幕后设计团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甚至可以对其数据结果进行一定意义的推测。

资讯类产品通常采用B方案,以内容标题吸引读者,因为图片无法准确表达出文章的含义,而A方案通常用于社区,社交,电商类等产品,更多的是依靠图片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发现资讯类产品大量使用了A方案,又或者社区类产品大量使用了B方案,这就是值得留意的一个细节了,要么是设计者有特殊的考虑,要么就是设计者“张冠李戴”了。

二、“框架”排位

排位分析法是针对视觉表现的一种分析方法,不仅仅是参数与参数之间存在视觉权重的差异,由多个参数构成的框架与框架之间也存在视觉权重差异。

当页面存在较多参数时,为了降低用户的阅读成本,给到用户更好的信息结构,通常会将多个有较强关联性的参数置于一个框架,在视觉设计时,就会先对框架进行设计,哪个框架先呈现给用户,哪个框架后呈现给用户。

这就是给内容框架赋予了不同的视觉权重,通过对框架视觉权重的分析,也可以构造出“排位”。

电商的商品详情页,就是一个参数非常多的页面,设计者通常会划分出“头部”,“活动”,“保障”,“基础信息(选择+参数)”,“评价”,“店铺”,“商品详情”,“推荐商品”……

图片太长,这里就不截图了,你可以打开淘宝点开看看。

站在视觉权限的角度,设计者赋予了这些框架一个排位顺序,“头部>活动>保障>基础信息>评价>店铺>商品详情>推荐商品”。

我们通过框架的排位,可以解读出设计者的价值观。

设计者认为店铺的信息比商品信息更重要,一个好的店铺形象,较高的店铺等级能够有效的促进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所以店铺的排位比商品详情的排位更高。

设计者认为给到消费者承诺保障比商品的详情更重要,在消费者购买之前,给到一种安全可靠的承诺,能抵消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顾虑,消费者可以带着“7天无理由退货”,“假一赔十”,“30天质保”这样的定心丸,愉快的浏览商品详情,而不是在了解商品以后,再去思考“商品是否可信任”。

当我们试图将这些框架更改顺序,就更能感觉到“排位”所传达的设计者思想。

我们可以尝试将店铺信息放在商品详情之后,也可以尝试将保障信息至于商品详情之后,当框架的位置发生改变以后,其所传达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

店铺信息置于商品详情之后,所传达的含义是该商品属于某个店家,而店铺信息置于商品详情之前,所传达的含义则是该商家的某一个商品,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主次就发生了变化。

前者更侧重商品本身的吸引力,后者更侧重店铺的形象,不同的设计方式传达出了不同的产品价值观。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排位”,在电商产品里,商品详情通常属于信息结构的末端,“推荐商品”则是对内容的延续。

当我们尝试将店铺信息,保障信息置于商品详情之后时,就存在一个流失漏斗,因为用户阅读完商品详情以后,注意力存在转移的可能性,从对商品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店铺的关注,或者转移到对“保障”的关注上。

用户就有可能从商品详情跳转到店铺详情,从而延长了消费行为的路径,而在商品详情页之后的保障,也有可能引起用户的不安。

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大多数人并不那么容易感到满足:

  • “这家商品提供了7天无理由退货,超过7天想退货怎么办?”
  • “虽然有假一赔十,但有质保吗?”
  • “虽然是皇冠卖家,但售后怎么样?”

为用户提供的保障多数都是由商铺本身来提供,平台只能是监管以及提供支撑,这就等于变相提高了商铺的经营运作成本,提高了商铺的入驻门槛。

目前的主流排位,背后隐藏的,应该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大厂,在多次AB测试里,得到的极佳方案,或许还有改良空间,但我们却可以借助“排位分析”学习到许多设计者的思想。

三、商品详情页的排位分析结论

电商的商品详情页有非常多的参数,参数与参数之间都存在排位的关系,借助排位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多的设计者思想。

比如:活动在保障之前,让用户占便宜相对给到承诺更能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评价在店铺之前,商品的口碑比店铺的形象更能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

不同的设计者凭借自己对参数的独特理解,会为相同的参数赋予不同的视觉权重,从而构成不同的排位。

我们并不是盲目的学习表面排位,而是根据排位,探索背后设计者的思想,这有助于扩宽我们的认知,建立我们的产品感。

淘宝的商品详情无疑是电商里的老大哥了,其规模和成就,足以让我们放下成见,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审视。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结论:

淘宝商品详情页的产品设计团队认为:让用户带着安全感,带着兴奋感,带着信任,带着期待浏览商品详情页,更有助于用户的消费决策。因此,商品详情页是作为主题信息的最后环节,他们将所有与本次消费行为相关的信息都放在商品详情之前。

而最后的推荐商品,则是一个明显的跳出,在用户对当前商品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延续购物场景。

借助对淘宝设计者思想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构造出另一个反面的思路:“在用户对商品感兴趣以后,不断的去加强安全感,信任度,兴奋感,以此来坚定用户的消费决策”。

前者,先给用户营造好的消费环境,再为用户呈现商品,后者,先呈现商品,再给消费者端茶递水。在我们判断两种设计思想好坏之前,通过排位分析法,我们已经得到了两种设计者思想。

其实,设计者思想并不是一个绝对通用的概念,在某一些领域,某一些市场里,与淘宝反面的设计者思想,会更加有效。

总结

在一些特别重要的页面设计上,不存在“想当然”,有时候,可能设计者自身还不能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但一定存在某种“感觉”促使他“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

一些有影响力的产品,尤其是大厂,其对结果的要求非常严格,对风险的意识非常高,是不允许出现“想当然”的设计风格。

我们或许可以将页面是否好看归纳与每个人的审美不同,但页面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权重却无法归纳与个人的判断。

由视觉权重构成的“排位”,必然是基于理性思考,理性判断乃至于理论依据,数据支撑的,这也是“排位分析法”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