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故事APP产品分析报告

8 评论 19508 浏览 83 收藏 43 分钟

身处信息爆发、知识焦虑的时代你是否偶尔也想放慢脚步,体验一下不仅有酒还有故事的人生?APP Store中,每天读点故事打出了Slogan——看故事时,我很快乐。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分析报告,一起来了解下这位“故事君”是怎样为大家讲故事的吧。

一、产品概况

1. 产品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iPhone 7 Plus

系统版本:iOS 11.3.1

APP版本:4.8.1

2.产品简介

每天读点故事APP(以下简称“故事”)是主打原创网络文学和IP孵化分发的UGC平台,面向数字阅读及IP衍生市场,通过增值服务和版权营销等方式实现盈利。

二、产品的宏观环境分析

1. 定义市场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稳健,精神需求日益旺盛,教育的普及、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使人们的版权意识有所加强,内容付费随之兴起,再加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推波助澜,数字阅读应运而生,国民接触率也不断攀升从2013年到2017年增长了23%。

用户愿意为电子书付费的意愿从2016年到2017年增长了3.5%,其中2017年愿意为单本电子书支付的平均金额为13.6元,相较于2016年的8.9元增长了52.8%。

对于IP版权衍生产品,用户的付费意愿接近50%,其中,影视剧和动漫改编接受程度较高。

另一方面,“全民阅读”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都使数字阅读市场备受关注,资本相继涌入,促使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据《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

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52亿,用户规模近3.78亿,增长率为13.37%,数字阅读作者数量达到了784万,增长率为30.2%,且海外英文网文用户约有700万+。

与此同时,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17年数字阅读报告》也给出了数据:

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独立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2.53亿,渗透率稳定维持在23.4%。

而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截至2017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网民总量的97.5%。

也就是说,目前53%的手机网民会选择数字阅读,34%会成为活跃用户,而现在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5.8%,即便增速放缓,每年也约有1%的增长,那么据此也可以推算出目前数字阅读行业的用户总量天花板约为4.09亿,活跃用户约为2.62亿。

总体来说,数字阅读行业未来依旧可期,但由于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且TOP 3企业总收入和甚至约占整个数字阅读市场规模的70%,增长率趋于平稳,因此如何把握住长尾市场大概率是新晋企业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2. 数据分析与竞品比对

故事APP和起点读书皆为原创产出型平台,且在此类平台中,二者的移动端界面都比较注重用户阅读体验(相较晋江),因此本次比对选择了同质性较高的起点读书APP作为竞品分析的对象,下面就以数据比对展开对产品的宏观分析。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两个产品并非同一量级,无论是从运营数据还是核心竞争力,但从中我们也不难得出一些结论:
(1)起点背靠阅文集团,属于营收规模的第一梯队,故事则明显属于第三梯队,差距较大,但故事的月活量能达到起点的30%左右,说明在线数字阅读市场虽已接近红海,但长尾市场依旧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供发挥,故事该提高这部分市场的渗透率。

(2)如依据留存率“40–20–10”规则进行判定,故事55%的月留存率已是十分优秀的成绩,且故事的CEO在2017年曾透露,故事APP六个月之后的留存量是26%,这些与易观公布的月活数据基本相符,这些表明故事APP的用户粘性不错,也间接说明故事作为一个内容产出平台,它的内容足够有吸引力,界面的设计和互动性至少是可以达到合格线的。

(3)由比对也可以看出,两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大相同,起点成立时间非常早,在数字阅读行业可以说是“元老”级别的存在,这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长足的发展为起点积累了足够多的核心作者、忠心读者、代表作品和版权资源,将它打造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品牌,甚至已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但巨大的体量带来的除了丰富的品类,也有成熟商业化的弊端,即内容的质量难以把控、在海量的作品信息中读者找文困难,繁多的APP功能也可能提高了学习成本让用户茫然,新人作者容易湮没在巨大的平台中没有存在感从而失去兴趣/放弃平台。

而故事则开始于2015年,目前刚刚进入成长初期阶段,正是着重把控作品质量、仔细照顾到各方用户体验的绝佳时期,探索期试错成本也更低,只要坚持精品轻阅读的定位并辅以良好的运营,就极有可能在红海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海。

三、产品定位&用户画像

1. 核心需求&产品定位

(1)用户核心需求

读者用户方面:城市化进程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增大,时间碎片化。

大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读者习惯于入睡前阅读。午休时间12点左右、下班途中17点左右以及入睡之前21点左右往往是数字阅读重要的时间节点。另一方面,数字阅读用户中有近七成会使用听书功能,用户数量超过1亿,愿意付费的用户比例高达65.3%。

综上所述,用户需要看或听「精简的高质量故事」来舒缓心情,即用户的需求为愉悦感、省时、方便。这就对阅读产品提出了要求——精准推荐内容合“口味”、种类齐全节约找文时间、篇幅不长随时随地都能阅读、不方便看书的时候可以听书。

作者用户方面:随着IP开发模式的不断成熟,泛娱乐领域IP融合的加速进行,2017年约有40部左右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播出。人工智能和有声内容的开发效果和使用感受,为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社交平台和直播技术的应用,使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方式步入新的层级,大大拓展了作品的传播路径。写作平台也纷纷举办创作活动,给予更多年轻作者鼓励与支持。

这些都活跃了文学市场,极大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写作的行业中来,Ta们主要分为兼职作者和全职作者,有着共同的诉求,也有细微的差别:

  • 平台稳定安全可靠,不用担心丢失断档和版权问题;
  • 写作便捷,多端口可以随时写文发布,不用担心排版,有沉浸感;
  • 读者多、文被看到的可能性大、互动性好,有写下去的动力;
  • 收益良好,IP化机会多,全职作者对此项需求更高。

(2)产品定位:可以看出为了满足用户的上述需求,故事将自己定位成一款轻阅读APP。

  • 一方面,通过智能推荐引擎,精选类别全面、内容高质量的独家原创文学作品,帮助用户告别文荒,并提供有声故事,方便想看小说却不便阅读的人;
  • 另一方面,为热爱写作的原创作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 用户画像

用户性别:产品主要面向女性用户,女性用户约为男性用户的2.4倍,差距较大。(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用户年龄:产品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其中25-30岁用户比例最大,31-535岁用户占比次之,24岁以下用户比例与31-35岁群体相当,仅有3.79%的差距;中老年群体用户较少,36岁以上群体占比仅为8.4%,数量较青少年群体相差甚远。(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用户学历:本科学历用户最多,其次分别为初中、高中、小学,与年龄分布规律也基本相符。(数据来源:腾讯指数)

用户地域分布:用户群体主要集中于二、三线省份,东部沿海地区相较西北内陆渗透率更高,市民阶层较多。(数据来源:艾瑞数据&官方采访)

小结: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故事APP的产品用户画像——多为二线/三线省份(且东部沿海地区居多)的青少年用户,女性居多,大半为本科学历的成年人,另一部分为未成年的学生。

形成这种画像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角度:

(1)内容角度:

  • 首先,随着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文学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接受将作家作为自己的职业,但70S前生人则鲜少能够接受,所以目前普遍呈现出写手年轻化的形势,这也是网络文学内容题材、世界观架构更符合年轻人口味能将Ta们转化为主要用户的原因。
  • 其次,从作者推荐中就可看出,平台女性作者居多,所以内容多为女性向,从而吸引到的也多是女性用户;
  • 最后,平台内容题材上涉猎比较广泛,除了情感类还有悬疑推理、职场世情等多种类别的作品,故能吸引到不少30岁以上的用户群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时间角度:

  • 首先,二三线城市生活节奏和压力相对没有一线城市大,所以更有闲暇时间进行放松性阅读;
  • 其次,普遍来说,学历上大学生的学业压力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小初高次之,硕博则相反,科研压力是最大的,故没有太多闲暇时间用来放松性阅读,用户量就较前两者低了许多。
  • 另外,大数据显示:目前数字阅读行业中男性付费比例更高,付费主体依然集中在30岁以下,但30岁以上付费用户占比明显高于行业整体,三线四线城市占比略高于行业。

因此,我认为故事APP在执行好现有战略的基础上,未来开发潜在用户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为开发30岁以上男性用户,提高这部分用户的占比;二为基于回报率考虑提高四线城市用户的渗透率。

多用户使用场景:

  1. 雯雯,女,26岁,本科毕业后在珠海工作定居,从事朝九晚五的文职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看言情小说,成为故事APP忠实用户后开通了VIP,每天有空就会打开APP,追下喜欢的文、找找新文,会给喜欢的作者太太投月票并积极评论与作者互动。
  2. 小恒,男,16岁,江苏某高中高一学生,喜欢看悬疑推理和科幻类的小说,声控,喜欢的主播录了新作会去听,临睡前有兴致会打开故事APP看一会文,使用频次不高,没有付费阅读的想法,感兴趣的作品会点赞但不喜欢在评论区互动。
  3. 老郑,男,40岁,河北某国企部门主管,喜欢职场题材的小说,但不喜欢举着手机看小说,觉得累眼睛,所以闲暇时间会打开故事APP找有声小说来听,有付费章节或VIP内容会选择购买,社交互动功能几乎不使用。
  4. 晓静,女,20岁,山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业余时间爱好写作,签约了故事APP当兼职作者,主要写短篇/系列文,习惯打开手机APP随时随地有灵感就进行创作和投稿,读者的评论都会抽空回复。
  5. 轩轩,男,34岁, 浙江人,故事APP签约全职作家,写长篇连载较多,偶尔写短篇,有存稿习惯,一般在PC端用Word写稿,稿件通过故事WEB端上传或发到责编邮箱,习惯每次打开APP先看看热门活动公告有没有感兴趣的征文活动,然后再看看消息,看到有趣的读者评论会有选择地回复。

3. 调研&核心功能分析及建议

(1)产品调研

访谈提纲及结果:

(2)核心功能分析及建议

1)阅读模块:

  • 主要需求:满足看文/听书的基本需求,如:目录、章节切换、书签、播放控制等功能。
  • 次要需求:满足提升阅读体验的需求,如:背景更换、夜间模式、字体大小、翻页模式等。
  • 模块分析:该模块可以说是读者使用频次最高的核心模块了,其实在功能上同类产品之间相差并不大,所以用户很难评判产品的功能是否有特点独树一帜或比较实用,而是比较看重UE和UI带来的感受,谁的功能设计上更人性化、更贴合用户使用习惯和审美,谁就“技高一筹”。故事APP问题就出在这里,该有的基本功能都有,UI在美观方面属于比较简洁清新的风格,在同类中无功无过,但是由于不够注重视觉信息层级和用户使用习惯(或者是出于策略性考虑?),导致有些常用的功能读者找不到或感到很疑惑从而降低了满意度。下面将会针对各种问题作出详细说明并给出优化方案。

问题一:首先,由这四张对比图可以看出,在单击连载作品阅读页面后,横翻和竖滑模式之间的差别就在于【章节切换】,竖滑模式下没有较为快捷的章节切换功能,用户只能点击【设置】图标(仅连载作品,见图1-1“连载-设置-竖滑模式”)或者滑到页面底部(图1-2)才能进行章节切换,在APP Store的评论区也有用户反映类似的问题——“强迫性看完本章才能切换章节,希望能随时切换章节。”

图1-1

图1-2

其次,针对【离线下载】功能在短篇页面与连载页面之间进行了对比,双方差异较大,短篇需要点击【设置图标】后在菜单底部找到,连载则需要点击【目录图标】后在右上方找到。

作为常用功能将其放置在二级菜单已经很不方便,放在不同功能的二级菜单下就很考验用户的探索和记忆能力了。此处我认为是亟待改进的。(详细对比见下图1-3)

图1-3

优化建议:

  1. 将章节切换、离线下载等常用功能按钮统一位置,并放置到用户容易发现的地方,不再划分竖滑/横翻模式,单击阅读界面即可随时操作(图1-4),降低用户学习/记忆成本。
  2. 提供新手帮助/引导教程,告知用户它们的位置。

图1-4

问题二:用户访谈中发现,有用户提到没有【书架】&【书签】功能,找不到上次读过的作品或阅读位置,并表示【关注列表】无法缓解【书架】的问题。

但其实这两个功能故事APP是有的:

  1. 连载要添加【书签】需要开启横翻模式,然后用手势进行【下拉动作】添加/取消书签,短篇则没有书签功能;
  2. 【书架】问题从用户的阐述来看其实指的是历史列表问题,在故事APP中【读过】即是历史列表,位置共有两处,一个在【首页】,一个在【我的】页面。(图2-1)但由于缺乏对用户的明确引导(教程)和标示(钟表图标意味不够明确且无文字说明),导致用户有“无视”该功能的情况出现。另外,从“关注列表无法缓解书架问题”这个回答来看,用户此处提起书架可能是因为使用习惯上更适应书架的视觉形式。

图2-1

此处还有一个小问题在于阅读历史比较繁杂,连载作品、故事并未分类,作品多了会有不便寻找的时候。另外,由于市面上的阅读器多使用书架作为历史列表,所以用户对于缺失此项功能可能会感到不适,无法适应较为传统的列表模式。(图2-2)

图2-2

优化建议(图2-3):

  1. 提供新手帮助/引导教程,告知用户它们的位置&如何使用手势进行操控;
  2. 增加文内搜索定位功能&短篇书签手势,提供两种方式帮用户定位继续阅读位置;
  3. 针对读过列表的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短篇&连载,方便读者分类寻找;
  4. 读过功能可在考虑开发成本后决定是否增加书架模式,以便让用户在列表/书架模式中自行选择。

图2-3

问题三:其实这一项更应该解释为“锦上添花”——阅读界面自定义设置(图3-1)这个功能就是最开始的分析所说“该有的基本功能都有,在同类中无功无过。”比之晋江已经做得不错,但比之多看就稍显不足。若想在一众阅读app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细小功能的设计上更“讨用户欢心”。

图3-1

优化建议:增加阅读界面自定义范围(图3-2),提高用户满意度:

  1. 背景可自定义——开通VIP可自定义背景,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几个VIP背景,原有背景还可考虑改为使用读点币购买,给了用户一个新的“氪金”点;
  2. 字体大小自调节——可调节的字号更多了,对视力不好的用户更友好;
  3. 行间距调节——可依据个人喜好调节文本的疏密程度,提高阅读体验;
  4. 阅读器亮度调节——免去用户离开APP后要重新调整屏幕亮度的麻烦。

图3-2

2)发现模块

  • 主要需求:找文的基本需求;
  • 次要需求:寻求新鲜感尝试了解/阅读新题材的需求;
  • 模块分析:丰富的内容展示,更精准的故事推荐;新增精选板块与扫文专辑,高质量的故事推荐让你看故事看到停不下来——这是APP在APP Store的产品介绍,从中可以看出,发现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其重要性不亚于阅读,故事APP在发现功能上做了很多,也比较细致,搜索、精准标签、推荐、分类榜单等等,信息多却不混乱,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这也是用户对此功能模块满意度较高的原因。

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可以改进:

  • 问题一:精准推荐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宣传点,但是因为该功能排在首页的最底端,用户需要滑到底部才能看到(图4-1),导致甚至有用户不知道有精准推荐这个功能,因此导致用户有疑惑有些得不偿失。
  • 问题二:每日推荐模块之所以难以发现,是因为在其上方还有系列文精选&连载精选。但连载精选其实已作为分类标签出现在首页顶端,相当于是重复信息(图4-1),可能存在关键展示区域空间浪费的问题。对于首次使用没注意到标签分类的用户,可能这样更直观地看到连载模块推荐,但是对于已经知晓想直接看个性化每日推荐的用户,首页无法自定义排序,每次都要滑动到最低端才能看到想看的模块,比较麻烦降低了使用观感。但以上猜想都基于“精准推荐是主打亮点功能”,如果实际产品设计和运营重点并非如此,那么问题则不存在了。所以总体来说,以上问题瑕不掩瑜。

图4-1

优化建议(后两条可择其一):

  1. 提供新手帮助/引导教程,告知用户如何利用推荐功能,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找文及这些功能的位置;(重要)
  2. 或调整每日推荐位置,将其单独作为一个标签,使用户看到的几率增加;(图4-2)
  3. 或增加首页个性化排序功能(图4-2),使首页更加贴合用户使用习惯(可能会影响运营策略)。

图4-2

3)互动模块

  • 主要需求:支持作者、发表观点的需求,如:写评论、点赞、打赏、投月票等功能
  • 次要需求:用户间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如:“楼中楼”评论、分享等功能
  • 模块分析:该功能作为阅读APP的辅助功能,目前故事APP做的基本合理,没有“赶潮流”地追求社交,而是比较简洁,能满足用户基本需要却不会干扰到用户,有利于用户沉浸在内容中。

但也是有缺陷的:

问题一:对于用户比较关注的【月票】在阅读界面放置不明显,同时长短篇位置不同的情况,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刷票的可能,但提高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1. 连载:要通过目录菜单中的连载详情跳出阅读界面,跳转到作品信息页面才能进行投票(图5-1);
  2. 短篇:在章节结尾处(图5-2)。

图5-1

图5-2

优化建议:统一位置增加功能到二级菜单下&放置到章节结尾处,使其更容易被看到&更方便操作。

  1. 在目录列表(连载)&故事信息(短篇)中添加月票按钮;
  2. 在连载作品每章节的结尾处添加月票按钮(同短篇操作)。

问题二:关注功能问题可以说是该模块出现的最大的问题,连载&短篇、竖滑&横翻模式下功能层级和位置都不尽相同,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说是非常考验用户的探索&学习能力了。

连载:

①单独关注作者:点击页面顶部标题旁边的【作者头像】跳出阅读界面,进入作者个人信息页,点击关注,阅读中途时想关注作者就需要回到/去下一章节标题处。

图6-1

②单独关注作品:无,相当于强制关注作品时必须关注作者,优点是给作者带来关注度,但如果用户不想关注作者使关注动态有额外作品刷屏就可能会产生反感。

③同时关注作品&作者:共有四处,一在目录菜单,二在设置菜单,三在章节结尾处(竖滑模式下),四在作品详情页。(图6-2)

图6-2

短篇:

①单独关注作者:竖滑模式下,需滑/跳动(用户未必知道)到页面顶端,这对于已经完成阅读的用户就比较不便了;而横翻模式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只要单击阅读界面就可以直接在菜单关注;(图6-3)

图6-3

②单独关注作品:短篇故事没有只关注作品功能,而是改为【收藏】放在设置菜单,且有单独的收藏列表(我的页面下),并未和关注列表在同一位置(详见问题四),由于没有帮助说明,所以需要用户自行摸索;

③关注系列文/关注所属专辑:点击阅读界面后,单击右上角的故事信息即可,或在竖滑模式下滑动到文章结尾也可。(图6-4)

图6-4

优化建议:关注功能中,提高各类关注的操作一致性和可见性,降低用户学习&记忆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图6-5)。

  1. 提供新手帮助/引导教程,告知用户关注&收藏的位置;
  2. 作者头像&关注作者统一放置到单击菜单上方,随时都可关注作者不影响当前阅读;
  3. 将收藏&仅关注作品统一放置到作品标题旁&设置菜单下(原有的关注作者+作品按钮除设置菜单外各处皆保留)方便用户记忆及更便捷地使用。

图6-5

问题三:收藏列表需跳转到我的页面查看,关注列表中,作者、作品、专辑未做分类,混在一起,当关注较多时,关注动态混在一起,找起来就非常困难了,比较挑战用户的耐心。(图7-1)

图7-1

优化建议:针对关注列表&关注动态列表的内容进行分类,方便读者分类查看,提高使用效率(图7-2):

  1. 关注动态列表分为 故事收藏&系列文&连载;
  2. 关注列表分为作者&作品,且添加内部搜索功能,与关注动态中的搜索相统一(功能和位置皆一致)。

图7-2

问题四:没有私信功能,意味着用户之间的所有交流只限于评论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那么除非借助三方社交产品(如微博、QQ群)否则用户有私下沟通交流的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用户转到其他平台交流又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很可能就直接放弃了,这不利于提高用户粘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没有私信消息,某种程度上可以杜绝该功能被滥用于垃圾广告/私信人身攻击等情况,有利于维持“社区的环境”,也降低了开发和运营的成本——不必在开发消息系统的同时还要兼顾如举报/黑名单/屏蔽等功能。所以该功能作为次要需求并不急于增加。

优化建议:可考虑添加私信功能,更进一步满足用户社交需求,间接增加用户黏度。但没有暂时对用户影响也不是很大。

四、运营及推广策略分析

1. 运营活动基本情况

故事APP的运营推广活动比较有规律,主要有征文类、推广类、调查类,下面选择最新的一个征文活动进行分析——“器物故事”主题征文:
时间:7.9-8.9为期一个月;

热度:截至目前发布一天,APP内3844阅读量,84评论,29转发;

激励:

  1. 一等奖1名周大福手镯(¥1615),二等奖2名故宫藏画真丝团扇(¥340),三等奖3名桃蕊含春香薰(¥199);
  2. 连载通过评估/短篇入选VIP可享受专业编辑服务&额外稿费&更多形式推广;
  3. 参与方式:鼓励原创首发系列文/连载,连载投递大纲及样稿到邮箱,内容要求围绕真实博物馆藏品展开,且有描述。

2. 案例分析

“器物故事”的征文活动和主营业务相关性很高,属于用户促活,意在提高并保持作品储备量&社群活跃度,下面就这次活动分成3个阶段7个角度进行分析:

(1)活动前

  1. 预算:如果不算入选作品的“隐形”成本(人工编辑成本&稿费&推广成本),基本预算的主要构成就是活动奖励了,也就是基础预算¥2154。基础预算在故事APP的同类活动中不是最多的,但也不算少。与业内大厂没有可比较性,相似的量级中,奖品还算丰厚。
  2. 创意性:主要走的还是专题互动的路线,属于市场上比较成熟有效的手段,谈不上出挑,但也不落伍。个人认为亮点在于选题,前段时间国家宝藏的播出掀起了一波“文物热”,微博上也“产出”了不少文物同人,如拟人小说/插画,选择这个主题也相当于“蹭了一下热度”。不足之处在于,这个热度蹭的有些晚,国家宝藏节目已完结,话题最热的时间已过。
  3. 对用户的吸引性:该题材其实有很好的发挥空间,近两年,国家宝藏的宣传&故宫淘宝的活跃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无形中也挖掘了不少“潜在读者”,使得受众更广泛,同时喜好宝物/历史的用户性别分布没有明显差别,年龄跨度也可以很大几近全年龄,这些都是题材带来的优势,可以说对用户的吸引性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面,活动奖励在个人看来也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三种奖品都和选题很契合,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奖品过于女性化,甚至已有男性作者在评论区表达“不满”——“这东西是不打算给男生用了吗?”引来不少哈哈哈的评论。
  4. 用户的传播性:活动通知发在了APP、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目前看来,APP内热度最高,微博和公众号并没有什么反响,和之前的活动对比起来热度(阅读量&评论&转发)相差不大,略高一些。

(2)活动中

  1. 时间充足性:活动为期一个月,对于短篇/系列文时间是十分充裕的,对于连载,官方也只要求了提交大纲和样章,时间也是足够的。
  2. 活动的扩散性:由于活动刚刚开始,尚且不确定,但从准备期的宣传来看,中期宣传力度也不会很大,暂时没发现有炒热度的迹象。不过8月22日有国家宝藏的【故宫特展】,征文活动日期截止到8月9日,有“趁热打铁”的可能性。

(3)活动后

  1. 用户体验性:虽然本次活动才刚刚开始尚无定论,但从活动历史可以看出,历次活动基本都能及时按照活动规则公布活动的结果,这种公开透明既满足了用户的期待,又体现了企业的诚信,故事APP在这点上做得很好,无可指摘。
  2. 用户反馈:APP内做得比较好,反馈的通道顺畅,用户可以在公告下通过评论互动进行反馈。但微信公众号这方面做得就弱一些,运营活动推送内容下无用户评论,可能是微信受众主要都是读者的原因。

3. 优化建议

如上述所说,该活动空有好题材,但没有赶上好机遇,热度已然过了大半,而本次活动中也提出了“文内可附器物照片,鼓励大家真正走出家门,拍下真实照片。”所以建议抓好故宫特展的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如果热度足够,甚至可以考虑后续开展线下活动,能引发更多关注就又可以拉入一批新用户。

文物话题近期较大规模地兴起引发讨论和关注,主要起因就是国家宝藏的播出&故宫淘宝的运营宣传,与国家宝藏联合成本高昂,但联手故宫淘宝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1. 首先,故宫淘宝的受众很多都是手帐爱好者,而爱好写作的群体中手帐爱好者不在少数,所以选择故宫淘宝的商品作为奖品相比香氛这样的商品可能更具有实用性,且无明显的性别倾向;
  2. 其次,故宫淘宝作为国内文创行业内比较知名的标杆,其核心竞争力除了故宫这个IP,就是它的运营能力了,除了宣传做得巧妙、软文不断,还有“饥饿营销”的影子,例如热门纹样的胶带有抢不到“秒下架”的现象。所以个人认为如果能有合作推广的机会,可以借助其宣发能力,或许除了可以达到拉新的效果,还有提高转化率的可能。

五、结语

总的来说,每天读点故事作为一个诞生不到3年的产品,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充满活力,也满怀诚挚,意在用简洁的界面和优质的内容来满足渴望故事的人,心无旁骛。

许多用户也正是因为这点选择了它,希望它未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不负初心,不断给大众带来更多好故事和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由 @ Landr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你好,感觉你写得很有深度,能留个微信吗?

    回复
  2. 请问一下,这些数据都是哪里来的呀

    回复
    1. 上面的几张曲线图

      回复
  3. 赞,我是读点故事的,方便留个联系方式交流下吗。 😉

    来自北京 回复
  4. 赞一个,写得蛮好的

    来自北京 回复
    1. 谢谢鼓励~

      来自北京 回复
  5. 写的挺好的,很多读书类的APP可以参考你的文章。

    来自江苏 回复
    1. 谢谢~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