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社交是怎么一步步变成陷上社交的?

35 评论 12088 浏览 45 收藏 12 分钟

如今,社交软件层出不穷,无论是熟人社交还是陌生人社交。可是,你真正了解线上社交吗?你真正线上社交过吗?

跟风热点话题一直是一种爱好和秉性(大概率就是因为懒惰),近年来社交场景,社交流量变现这些一直是热点。有许多文章讨论也好,数据分析也罢,大多数人在谈论的时候仍然是停留在做学问的角色。

有时不禁想问,你真正了解线上社交吗?你真正线上社交过吗?

“不要以为你手机装了五花八门的社交软件,并且每天都去看看,就口口声声说你懂线上社交。或许你觉得你深度接触了,但在我看来,你是一知半解。”

曾经有人这样说到。

是不是特别不服气,在我们看来,我们熟知几乎所有互联网线上社交的打法,流量转化、UGC、feed流、增长黑客、信息茧房等等技术词汇,还下了各式各样的社交APP(某陌、某探、某趣云云),他怎么能说我们不懂。各大公司拼命地去做社交,做社群,想要拉新、促活、留存、变现绞尽脑汁。

孤独的人 他们想像鲜花一样美丽

一朵骄傲的心风中飞舞跌落人们脚下

可耻的人他们反对生命反对无聊

为了美丽在风中在人们眼中变得枯萎

张楚的这首歌主要讲的是孤独是一种美德,然并卵,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孤独依旧难以忍受。因此催生了社交。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颠覆了很多东西,同时又塑造了很多东西。但有的东西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社交的目的。

什么是社交的目的?

就是获取某种东西,这个答案听起来确实很功利主义,甚至有点令人沮丧。

那到底是获取什么呢?

就是获取解除孤独的人。

一、社交的本质:解除孤独

这是个直击内心的话题,每一个人在社交中都不会想承认自己是一个卢瑟,每一个人都妄图拥有主角光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万众瞩目。因为社交的本质就是为了解除孤独,但解除孤独是一个繁杂的事情。

1. 方式的变化

在早期人们用语言、约会、书信等传统形式 ;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时间成本愈发宝贵,工作日益繁重,生存压力逐渐增加。

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一个个的慢慢找到契合自己的人,社交APP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渠道和社交范围,陌生人社交的方式则由线下开始转到线上

2. 心态的变化

早期因为信息相对闭塞和少量,接收的东西和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匹配点一般就着力于有限的几个。互联网的发展让匹配点像井喷一样出现,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去过的地方、做过的职业开始变得可以一一被匹配一一被比较。

在这个时候,人的心态就会由只相信遇见的就是天意转而变为多看几个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人们对解除孤独的门槛变高了。

二、社交的现状:深陷其中却无法匹配

一直以来有一个误区,总是认为匹配数据越高,越合适。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匹配是数据之间的匹配,是标签与标签的匹配,但是社交是实实在在的社交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女孩子在某探上动辄5w+的被喜欢次数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而有的男孩子点1000次喜欢也得不到一个回复。

这些东西光看数据是看不出来的,数据依旧很华丽,新增多少万日活,但没人知道大多数人陷入里面并且依旧孤独。

1. 人口比例

因为人口比例的问题,女性基数少于男性太多。互联网里的女性基本占很少一部分。大概只能占到5分之1。所以,女性用户无疑整体热度更高,主动权也更大。

以某探为例,女性用户平均可以收获5000以上男性青睐,而男性用户则只有几百(吴彦祖那种除外)。

2. 地区比例

在线上社交发达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玩线上社交APP的人更多,会更容易获得机会。但是在七八线城市乃至县级市和农村里面因为用户量少,导致很难通过陌生人社交软件成功进行线上社交。

3. 文化水平

这是老生常谈了,文化水平在互联网社交上虽然不作为一个硬性的规定,但是基本文化水平平衡在专科及以上,(这里不是指学历而是指应有的文化程度)换句话说谈吐会决定很多东西。

4. 经济条件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条件好的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资源在线上社交似乎更受欢迎,而且也会被认为是有能力。

“真是越来越累,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喜欢的每次都不喜欢我,不喜欢的天天划我。”

“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不划我,是不是我不够好看?”

“他们都只想跟我约P,真无聊。”

以上的说法经常出现在用户口中。

三、社交的历程:日新月异 

这里主要讲有了互联网社交模式后的途径,从论坛(部落格)到贴吧,从贴吧到智能手机普及后的APP互联网的十年走的比什么都快,而他们则分别表示一个时段的特色。

论坛时代是斑竹的天下,贴吧时代是吧主的天下,社交APP则是专业用户的天下。

1. 论坛

论坛可谓是最原始的UGC 社区了,国内最早的超大型BBS论坛莫过于天涯、猫扑、凤凰。通过帖子的发布与回复大量吸引用户加入,而版主则掌握着生杀大权。最早社交行为的核心目的还是以交换联系方式为主(电话号码)。

2. 贴吧

贴吧是发展中期的产品,主要分为吧主、管理、吧员等角色。大家可以在帖子里面勾搭,也可以在私信里勾搭。主要交换的是QQ号码,和所在的城市。

3. APP

到了APP的时代,QQ也变得不再流行,微信以其绝佳的熟人圈子和社群以及其独特私密性代替了QQ的地位,到了后来能不能让用户顺利加微信就成了一个默认的评判标准。微信所承载的社交成本,是其他友商无法比拟的。

四、社交的解药:自我品牌建设

虽然形式很严峻,但是也并不就代表着完全的死路一条。那么现在的社交怎么才能够突出重围,成功的找到对的人?

根据资深用户透露出来的信息,主要还是在于自我形象的树立和个人精神建设上。用心社交可能听起来有点土,但是却是真理。社交一样需要用脑子,一样需要设计。

从某种程度讲,第一次的双方信息交换的时候不亚于求职,而成功的用户往往拥有以下四种特质:

1. 完整详实的个人展示

他们深知,要想在网络社交中吸引视线,必须要丰富个人的资料、展示自己的特长、生活经历。

2. 个人三观传递

完整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是最基础的东西

3. 颜值即是正义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然而并不是。社交最基础的考察项目还是看脸,俗话说得好:“长得好看,赢了一半。”

不是说要长得多么俊俏与美丽,而是你是否真正的收拾好了自己?好好打扮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句空话,衣品和鞋品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第一眼定生死的标尺。

“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的邋遢的外表,来触碰你柔软丰富的内心”

一位智者这样说到。

4. 学习能力

这不是在学校,不需要做题,但是这也是考试,而且这个考试更严苛,严苛到同一个人是否能聊下去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所以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大部分人不是天生的C位。但是通过后天的练习和升级完全可以做C位,例如:学习专业用户的展示方式,照片构图,视频题材选择。

五、结语

目前关系递进依然是以微信为主战场,并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因为微信里有完整的朋友圈,这跟张小龙的关系链下沉战略是分不开的。绝大多数的社交产品只能瓜分微信没有触及到的陌生人社交的份额,因此他们做好加微信前的环节要比跑去做社交关系链更理智。

作为用户,如何在这个环节中增加加微信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遵守社交规则,但却不拘泥于模固化思维,多样化的展示自己,才是而今眼下的当务之急 。而作为运营和产品,真正去体验,才能真正挖出用户的痛点。

永远不要纸上谈兵。

使用社交软件多年,一点粗浅的想法,欢迎一起在留言区交流探讨~

 

本文由 @王碧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其实更想知道社交产品怎么做的

    来自湖北 回复
    1. 你可以留下你的微信 这个问题可以慢慢讨论

      来自四川 回复
  2. 以为是说社交产品如何做,原来是教人如何约啊哈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1. 用户至上 哈哈哈哈

      来自四川 回复
  3. 我想问下为什么某探某陌还有所谓的什么旅行baby,soul不被人看好?我一直以为他们很好的躲开了vx等企鹅厂家的正面竞争,如果做纯社交一定是不可取的,那么像所谓的社交+音乐(某Q音乐),社交+游戏(狼人杀)这样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呢?如果把成功的定义为和vx平分天下,那我觉得过于困难,那像我上面提到的几款就是开辟了陌生人交友啊,有自己的一条小路也可以啊

    来自浙江 回复
    1. 他们只是有量 转化很辣鸡的 当然也能创造商业价值 但是他们的用户最终还是会加微信 就像不可能在一个陌生人社交软件上天天聊日常一样 做来做去就是给微信做嫁衣 因为有量所以勉强也能活着

      来自四川 回复
    2. 陌生人社交的终点未必是线下交友,线上的聊天、评论甚至仅仅是点赞都能满足人们孤独而渴望热闹的心,也就是说陌生人社交不是想尽办法沉淀关系链,因为其本身就是低频需求,各种玩法是增加留存和使用时长的,只能说是在争夺用户时间而已,以便后续开发多元化的商业场景。

      来自山西 回复
  4. 会社交的人在哪个软件都很吃香,不会社交的用什么软件也都找不到人,所有软件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这么理解对吗

    回复
    1. 不完全对,要想学会社交,就要找到会社交的那个群体学习。会社交的群体必然追最新的软件,换而言之 ,他们去哪里,哪个软件就起飞,因为他们是专家用户。

      来自四川 回复
    2. 我觉得更确切的是他们去哪里他们就在哪里起飞。社交技巧可以学,比如如何在探探划到更多的女生,但是社交属性是一个人的天性,或者说是一个人长期积累过程,我们很容易快速积累一些话达到社交目的,但是露馅儿也很快。除非是那种真的互相走心了。

      回复
    3. 专家用户比你想的要复杂

      回复
  5. 加个好友吧,我也是社交产品爱好者。只不过不知道算不算资深。

    来自四川 回复
    1. 你留个联系方式吧

      来自四川 回复
    2. wx:loveAde8

      来自四川 回复
    3. 欢迎其他产品爱好者(不限社交产品)加好友,一起交流

      来自四川 回复
  6. 给张楚的歌点赞。

    来自上海 回复
    1. 大家都是情怀党~

      来自四川 回复
  7. 我觉得APP做社交的话呢,有一部分原因出于活跃用户的考虑。如果作为单一工具或者购物类别的,没有社交的话,用户一次使用之后除非再有需要才会打开。否则用户就变成沉默用户了,但是有了社交就不一样了,用户会自主地去打开APP进行社交行为,满足自身情感或者精神以及各种需要。

    回复
    1. 是的呢,社会性行为都是有动机的。

      来自四川 回复
  8. 人人都不是平凡人,所以用技能社交是个未来的亮点

    回复
    1. 点亮技能树,成就你我他

      回复
  9. 好奇怪呀,最近社交重新火了起来。
    国庆七天,我亲身依次体验了当下的所有社交产品,总之就是一个字,累。
    陌生社交还是一句话:有钱的有时间的不需要任何APP,没钱没时间的什么APP也不管用。
    这种根本的矛盾,我觉得没有解决的办法。
    所以你看,陌生社交曾经的最成功者,现在做的是直播。
    至于未来?
    若非有颠覆性的新技术成熟,比如VR+智能硬件+机器人超级成熟,我觉得陌生社交的场景就找不到真正的公约数。
    药神中说的好,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来自广东 回复
    1. 讲道理,我讲的是如何夹缝求生存。直播是变现的需要并不是陌生社交的痛点,还是我说的孤独的问题。直播能让人产生一种虚假的跟很多人一起的感觉。有钱的自然方便,没钱的自然就要更辛苦一点。可能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小说里书本中有逆袭,生活中没有。这是错的,生活中的赢家很多,但是要看你首先是否愿意改变。穷病归根结底,穷在思想。

      来自四川 回复
    2. 回归本原:什么样的人需要社交产品?
      其次:社交产品分为社交工具型产品和社交场景型产品;
      最后:社交产品只是现实社交的补充而已;所以最好的社交产品肯定是线上线下可以融合成一体的;纯粹线上的社交产品其实只是游戏产品的变种而已。

      来自浙江 回复
    3. 线上线下结合这句话说的非常好,本人已经关注陌生人社交一年多,从17年上半年就已经致力于将线上智能匹配与线下场景结合。线上的精准匹配能够让用户更容易地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线下场景的结合是对加完好友后的辅助性帮助,避免加完好友后不了了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继续深入交流
      我微信:yhz1zzx2

      回复
  10. 下一篇某趣的成长过程完全解剖,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等一下,会尽快跟大家见面~

    来自四川 回复
  11. 最近确实看到很多关于网络社交产品的分析文章,大多数分析现状头头是道,长篇大论,最后涉及关于网络社交产品未来的方向基本上都是含糊其辞,一笔带过,所谓虎头蛇尾,本文也是如此。
    本人也一直在关注社交产品,包括线下产品;社交的本意是社会交往,而不是本文所述的解除孤独这么单一的功能属性;社会交往不仅仅包含原始的本能的游戏性,还包含高级需求层面的精神交流与思想展示;事实上,内心孤独的人对于社交的需求反而弱而单一,不孤独的人向外界社交的需求丰富并具有多样性;
    网络社交具有天然的广阔性的优点恰恰也是其缺点,所谓物极必反,大水灌不进小口瓶,小嘴吞不下大象,网络里的人与网络里的信息一样,让人反而无所适从。
    QQ与微信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从茫茫人海里通过比较明确的关系链条,能够准确筛选出用户所指定的社交对象。
    那么为什么某探、某陌以及最近的某oul、某弹短信等等总是不被人看好呢?
    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他们都没有提供非常明确的关系链条,让用户能够准确地筛选到希望的社交对象。
    后面这些产品的关系链条,有的与QQ、微信类似,得到的社交对象依然脱离不了QQ、微信的圈子,当然发展下去就是以卵击石,思路一条。
    有的关系链条模糊不清,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得到的社交对象杂乱无章,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当然会把这样的社交产品果断下线或者弃置一旁。
    所以,未来社交产品想要有突破性的创新,关键在于如何厘清一条对于用户有价值的关系链条,让用户能准确找到期待的社交对象,在QQ、微信之外,绝对存在着很多条有待发掘的关系链条,就像拼多多走出的电商新路一样;
    社交产品,不是已无路可走,而是有路还没有被发现、开拓、创新。
    比特时代的老农夫20181006首次发表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来自浙江 回复
    1. 朋友,某探,某陌不是不想做也不是做不了,而是没有机会做,并不是他们的产品定位不清晰没有理清什么是重点。我在文中说过,社交关系链的下沉是微信的主要战略,下沉就意味着更多的投放,更多流量的控制,更多社交成本的投入。这是一块铁板,对于用户而言,从微信2012年上线伊始已近6载,在6年间用户从1个好友加到几百个好友。要注意的是这些好友不同于普通陌生人社交,这些都是高频聊天的好友,朋友圈内容运营,包括微信群的运营,各种微信群里不同的个人形象的建立和设定,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事情。

      回复
    2. 走着别人的路,机会肯定是后知后觉一步的

      来自浙江 回复
    3. 你说的门户网站瓜分用户是建立在技术不产生新型变革的基础上,技术变革会推动行业洗牌,这就是为什么阿里要自己革自己的命去做区块链,做人工智能。现在技术背景下,微信就是一家独大。

      来自四川 回复
    4. 对的,微信与QQ对于新技术应用的保守(也许官方说法叫坚持),比如人工智能的运用,正是让路给了别的新生者

      来自浙江 回复
    5. 耗费用户大量的心血以及时间,而用户收获的就是下沉关系链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好处。至于你说的明确的关系链条,其实各厂早就在做在探索,只是你并未明白一个道理,花样是建立在足量份额之上。微信关系链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给用户提供的安全感,归属感,时至今日没有人觉得微信只是一个聊天工具。它承载着每个人独立的意志,产生着一个又一个圈子。可以这么说现在市面上大部分运营产品靠微信活着。它已经不是一个产品了,它是一个生态圈。

      回复
    6. 其实这样的思维定势在互联网早期也是存在,当时认为几大门户网站已经瓜分并紧紧锁住了用户,通过信息和电子邮件,其他互联网公司已经没有任何机会;结果呢?????

      来自浙江 回复
    7. 至于你说的拼多多,不过是分了微信一杯羹。没有微信的低成本社交关系链和群团关系的导入,拼多多根本不可能成功,社交关系值多少钱? 10000个亿你信不信? 谁有资本来撼动?常言道: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社交花样的变化与否完全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

      回复
    8. 我以拼多多举例,是电商层面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