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的刚需痛点高频,尝试分析一下共享单车的未来

30 评论 16616 浏览 36 收藏 11 分钟

如果单车共享平台真的能熬到人人都有环保出行意识,人人都不太在意是否“私有化”的那一天,那才是单车共享的春天,否则又将重演“烧钱大战”覆辙。

这几天单车共享这个话题被炒的火热,有人甚至说这是2016年以来的又一个风口,真的是这样吗?

本文就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析一下单车共享,看看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一、产品基本要素解析

1. 刚需

首先从刚需层面上说,交通出行确实是每一个人的刚需。出行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有以下几种选择:

  • 搭出租车
  • 乘地铁
  • 乘公交
  • 自己开车
  • 用uber
  • 单车(单车共享)

那么平时你看到的上班族,大多是以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这几种方式。现在又多出来一项选择:单车共享。请问基于以上几种出行的交通方式,你会更容易选择那种?很简单,很多人在要出门办要紧事的时候,肯定不会选择单车出行,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空气质量差的城市,单车出行当然不是首选,骑单车还会给你带来额外装备:口罩,防毒面具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场合根本没有提供单车停放的位置,你要随便停个地方又多了一层担心:会不会被人盗走?虽然上了锁,可是还是有那么一点担心,因为小偷有的是办法。

以上所述,单车使用者不会是上班族或者赶时间办正经事人群的最佳交通工具。那么它的受众是哪些人呢?这个后面说,接着往下看。

2. 痛点

单车出行的需要是不是人们的痛点呢?是,没错,但是这个痛点没那么痛。究竟是那些人的痛点呢?

这里不应该叫痛点,只是痒点。因为刚才列举的那几个交通方式中,已经有其他几个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是哪些人的痒点呢?答案是:比较闲的人。比如周末,你很无聊,正好看到路边有这样一排单车提供,刚好手机里也下载了这样的单车共享APP,那就尝个新鲜,玩一玩呗。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某天吃过晚饭在街边闲逛,突然闻到街边的煎饼果子的味道,虽然你已经吃过晚饭,但是闻到味道一想好久没有吃过煎饼果子了,于是顺面买了一个。但这不是说你每天都会吃煎饼果子。就是很久没吃了你想吃,还有就是你很饿,方圆几公里内只有卖煎饼果子的,你别无选择。

说白了,对于清闲的人来说就是在生活中多提供了这样一个娱乐方式。但是注意了,这样的场景也仅限于无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谁会在下雨天,下雪天,刮大风天气骑单车出行呢。

3. 高频

刚才已经说过,上班族在有地铁、有公交、有出租车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选择单车出行;而且单车出行的方式受到了天气的限制。你可能偶尔会尝试一下单车,目的可能是听说最近刚出了一个单车共享的APP,不如去尝个新鲜。但是这也不会成为你生活中每天的出行方式,只有在你比较闲的时候你会想起它。

究竟那一部分人会选择单车出行,而且这部分人不会在尝鲜一把之后就流失?会重复使用?答案锚定在这两个词:低收入、清闲。说白了就是底层民众。既然是低收入的底层民众,那么单车的丢失率就很堪忧;有一部分单车会被人损坏,当废铁变卖。有人透漏,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折损率超过了10%,长此以往,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

有人想到了老人会是使用人群,但是啊,先问你老人有几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得先下载一个APP,熟练使用APP之后才能去解锁单车,一想到这个过程老人们就头疼。

还有人说,不是有单车爱好者、单车发烧友什么的。事实上单车发烧友是一群有自己个性的人群,他们喜欢专业的单车,专业的装备,他们喜欢去专卖店挑选自己喜欢的车型,喜欢的颜色。实际上这是一群对单车有挑剔的人群,你觉得他们会喜欢单车共享平台给他们提供的清一色的非专业单车吗?能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吗?

4. 场景补充

当你目的地明确的时候。肯定不会选择单车,尤其你在一个不熟悉路线的陌生城市。拿笔者来说,我已经好几年没有骑过单车了,出行方式主要以公交、地铁、出租车、私家车为主,某天正好在路边看到单车共享提供的单车一排放在那,于是好奇,不如尝试一把。

注意:这个场景发生的前提依然是你的手机正好下载了共享单车的APP。即便它的费用可能比我搭出租车或者乘坐地铁更省钱的多,但是这仍然不是我最优的出行方式。

想想,你要去某个地方,路线不熟,一路上还要向别人问路,有人会说:“用手机地图啊。”好的,打开手机地图,一边骑车,一边还要走走停停的看手机,有时候还会出现定位误差,这一番折腾下来真是日了狗了。终于到了目的地,场所不提供单车停放位置,你的单车放哪呢,于是又开始纠结啦……一想整个过程,想当初还不如招手搭一辆出租车直接告诉师傅去哪,这不省事多了,干嘛要骑个单车自寻烦恼啊?

有人说单车是短途代步工具啊,我的看法是:既然是短途,能走路去的地方,更没有必要骑个单车啊?又回到刚才那个场景,你要找单车停放的位置,这么一想还不如步行啊。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单车共享在国外能不能行的通我真不知道。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你看倡导了这么多年的环保出行,中国的私家车数量只增不减。比方说,骑单车的时候刚好碰到了开保时捷的中学同学,也许你会说环保出行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愿吧,但愿单车共享能够撑到中国人人都有环保意识并付出行动的那一天。教化人的思维观念成本非常巨大,你说用户的习惯可以培养,那这基本上是一个入不敷出的赔钱买卖,从两年前的O2O烧钱大战中可以看出。

二、关于共享经济

大家一直在说共享经济这个词,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物品都适合被共享,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

首先,价格门槛低的物品不适合被共享,一辆单车几乎是人人都可以买的起的物品,而且这样的物品容易被损坏、变卖、流失,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而像汽车、房子这样的物品是有一定的购买门槛,可以共享给暂时买不起它的人。还有就是复制成本很低趋近于零的事物可被共享,比如电子书,某文件,分享的愈多也不会增加成本,也不会有什么管理成本。

再有,我不否认共享经济仍然是一个大趋势,正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所说:“对事物的占有不在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但这仍然有一个前提:每个人的脑海中已经抛开了“私有化”这个标签,上到年迈的老人,下到小学生,共享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一个共识。然而现在这种环境还没有形成,这种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笔者认为首先共享经济应当从购买门槛较高,且能够给使用者带来“面子价值”的物品开始。车和房子都属于能给使用者带来面子上的增值的工具,因为陌生人并不知道你是买来的,还是租来的。但是单车并不能起到这个作用,有时候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基于以上所述,短期内,笔者并不看好单车共享。长期来看,如果单车共享平台真的能熬到人人都有环保出行意识,人人都不太在意是否“私有化”的那一天,那才是单车共享的春天,否则又将重演“烧钱大战”覆辙。祝愿单车共享的春天早点到来。

 

作者:王明洋,微信号:aldrich_8,创业者,热衷于研究新生事物

本文由 @王明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觉得笔者漏了一点就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基于用户时间的盈利模式。当共享单车占据了用户的一个认知的时候就是盈利的时候。我看到摩拜首次给龙之谷,其他共享单车给商家打广告的时候,我感觉到非常兴奋。

    回复
  2. 我不认为收入很低的人会不心疼那299元的押金

    来自上海 回复
    1. 回复
  3. 这个痛点有点片面呃…我就是那种特别需要这种车的人…我住的地方距离公司大概走路要20分钟,地铁和公交都是鸡肋,这个时候我觉得自行车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还有旅游或者观光的人应该也会需要这种自行车,可能我去过的地方比较少,但是我到过的每个城市至少都会有那么一条适合散步骑单车的路看沿途的风景。山城除外…

    回复
    1. 看后面的一篇文章,有补充

      回复
  4. 作者,也许痛点这块你还要更加深入去分析下。如果只是为了好玩这么表面的理由,你作为一个投资者,你会投这样的产品吗?

    回复
    1. 看我后面写的一篇文章,有补充

      回复
  5. 楼主对最后几公里还是没有研究透彻,不太同意你的观点,但同样也不太看好共享单车的模式,要说最后几公里的话,杭州公共自行车做得比任何城市都好。

    回复
  6. 不太赞同,单车出行,还包括一部分去往地铁不方便的人。比如,距离地铁一到两公里,走路太远,开车?添堵!等公交,太久!单车刚刚好,不是只有清闲的人才需要。
    城市里距离地铁一两公里的人大把,每天上下班也是刚需,高频,只要做的好,还是有市场的。
    不过,防盗确实是个问题。

    回复
  7. 部分观点不赞同,比如说他的人群还有:1,喜欢锻炼身体的人?(没错,我可以自己买自行车,但是毕竟麻烦,并且很多时候也没必要为了做一个事情就非要去整一套设备,但是有了共享单车,我就方便了。)。2,步行到公司上班的,其实有很多人,离公司可能就几百米到几公里以内,这样的人我觉得需求能被激发,毕竟单车比走路快。3,旅游或出差的人,不赶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骑个自行车到处看看。(打车是看不了的。)

    来自广东 回复
  8. 摩拜最初的市场定位是什么这里不做分析,单就现在解决的用户需求来看,起码在北京地区他解决的问题是:家到地铁>地铁到公司>公司到地铁>地铁到家。解决了最后几公里或者几百米的需求。作者的分析也不完全就对,起码对它的受众是低收入群体这一点完全就是自己YY.如何来定义低收入群体?我本人包括我的同事年薪基本20万左右,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是低收入群体。我们这个群体之所以用摩拜不是说打不起出租车(恶略天气除外),而是最后几公里在北京来说的话四个轮真没有两个轮快。并且我本人还是有车一族。就受众来说,作者肯定是分析的不那么对。

    回复
  9. 这个什么观点?需求的分析就是错的。共享单车不是为了出行,而是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选择地铁出行,住所离开地铁站要步行,但是今天回来晚了没有班车。打车又太贵。这时候能借个单车骑回家多好?大学城里也是一样,要去附近学校走着去太远,等车太麻烦,顺一辆车过去,找地方放好,这种资源的共享对大家都好。唯一让我担心的是偷盗问题和车质量和安全性的把控怎么办

    来自上海 回复
  10. 短途上班出行有这个单车还是挺方便的,一般公司园区附近会有共享单车点

    回复
  11. 把单车和其它主流出行工具对比,优势确实不明显,在细分一下,作为辅助交通工具呢?平时休闲工具呢?和考虑采用什么方式出行,就要考虑目地的是哪,距离有多远,一人还是多人,情侣还是基友,心情如何,出行是为了什么,不能简简单单对比就说不行,

    回复
  12. 作者完全站在自己个人的立场看问题,没有做过用户调研。

    回复
  13. 看到第2条痛点的分析,就想下来评论说说作者分析的不对,结果一下来看到这么多人喷作者,我也就放心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哈哈,确实过于片面

      来自上海 回复
  14. 数据价值远远高于起商业模式创造的价值 当然如果商业模式无法随市场变化贯彻下来的话,数据价值也无从谈起了

    来自天津 回复
  15. 笑摸所有评论者狗头

    来自四川 回复
  16. 如果不考虑校园单车共享,单就社会上的单车共享,我很赞同笔者的观点,用户群真的很窄:低收入和空闲的人。文章分析的有道理,赞一个!

    回复
    1. 校园相较于社会要好一些。学生要绑定自己的学号,更进一步可以跟自己的学分挂钩,如果单车损坏丢失若不赔偿将延缓毕业,相比之下,学生群体要比社会群体容易管控些。还有,学生没有什么“阶级之分”,校园骑单车谁也不知道你是贫是富。

      回复
  17. 作为这种单车的重度使用人群,这种短途的新型共享交通工具,解决了我上班3公里交通方式的痛点,一,停放方便,不用担心盗窃。二,环保时尚,不丢面。三,关键是比单纯的坐公交和徒步,快捷啊。

    回复
  18. 我就是摩拜的员工,认为笔者完全是为了写一篇推文而写的。

    回复
    1. 那你应该来写一篇真实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9. 社会的单车共享,单车应该在短途代步上有着天然优势,可是短途代步的停车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感觉这一点极大的限制了发展

    来自广东 回复
  20. 感觉作者有些想当然了

    回复
  21. 楼主分析略显片面,从校园和社会两个层次看,哪个都不仅是单车出行的问题,而且出发点和环保的关联不大(喊口号也多是政策需求)

    回复
  22. 而且共享单车首先肯定在一线城市和校园市场铺开,应对的是时间观念强的人,作为地铁站到写字楼间的代步工具,作为宿舍到教学楼的代步工具(大学生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买书或手机电脑)……

    回复
  23. 重面子应该是80后,70后等人的价值观念,并非是90后,00后的价值观念,楼主暴露年龄了哟……

    回复
    1. 我是90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