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质内容生态圈:除了版权保护,也需产品和运营工作的配合

3 评论 6377 浏览 20 收藏 15 分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就是流量入口。

一、内容平台应该严禁抄袭洗稿,构建优质内容生态才是正道

自从各大内容平台纷纷开始补贴创作者以来,大家都觉得自媒体人的春天已经来了。但是实际上,在原创内容被频繁抄袭这个顽疾难治的背景下,获利的反而是那些“内容搬运者”。维权骑士曾发布报告称,60%以上的自媒体遭遇过侵权,其中直接抄袭和洗稿是两种最常见的形式。

目前各大平台为了鼓励创作者多成产优质内容,纷纷设立了补贴机制。但是,在这种激励体系下,无可避免地要求创作者们去达到一些考核指标(比如阅读量、互动量等)才能拿到奖励。而为了快速冲到指标要求的数字,部分急功近利的账号运营者可能就会选择抄袭和洗稿等投机取巧的方式。

同时,由于这个指标确实也是平台本身想要的东西,早期平台管理中可能会存在盲点。如果投机取巧的情况愈演愈烈,这对内容平台来说,长期下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真正的原创者逃离,补贴落到四处流窜的“内容搬运者”们的手中,成为平台最担心的事情。

只有那些本身对版权保护问题足够重视的平台,并同步创建良好氛围以吸引更多的有原创能力的自媒体加入,才能构建起长期健康的内容生态。

二、国内自媒体行业的版权现状,以及平台们的应对之策:靠大平台能否解决“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问题?

在刚刚发布的维权骑士《2017内容行业版权报告》中,对我国自媒体行业的版权保护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平台方侵权数量显示,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发生的侵权事件的数量其实才是最高的。在2017年Q3的30多万起侵权事件中,发生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就有21.6万起,占比达65%。

其实仔细想想也完全可以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还是各大内容平台的不同生态所导致的。微信的流量和用户基础决定了,始终会有不法分子会“心心念念”去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抄袭和洗稿的内容。

比如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搬运高质量的内容,做大自己的账号粉丝矩阵后进行广告的售卖。维权骑士抽取1000位知乎大V的情况显示,92%的抄袭来自微信公众号。

而同期来说,根据报告显示,体量巨大的今日头条和其内容产品头条号,相关的侵权事件数量只有微信公号的5%左右,但侵权处理率却是微信公众号的10倍。(如下图所示)

除了知乎,微信公众号对其它平台的侵权也比较严重。但是在头条号上,来自微信公众号的侵权数量反而非常少,几乎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原创者本身就采取了微信公号和头条号同时发布的策略,让搬运头条内容去微信的“内容搬运者”们完全没有了运作的空间。

在维权骑士发布的《2016-2017年度内容行业版权诉讼报告》中显示,对头条号侵权次数最多的反而是UC大鱼号,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000次。核心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UC的内容调性也是走大众化路线,跟头条很类似,但是又没有头条多年的积累量,导致只能在补贴和平台规则上更激进一些,才有希望在更少的时间内缩短差距。

针对这种现象,在给平台上的内容开通了原创保护的基础上,今日头条还推出了跨平台的内容版权保护。也就是说,除了保证同平台没有人抄袭你的原创内容之外,也可以帮你发在头条上的内容去“追杀”其它平台上的抄袭和洗稿者。

我认为这对自媒体原创者来说,确实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因为通常来说,内容一旦出了原本发布的平台,再遇到抄袭的情况,创作者们不得不自己单独去找那家平台和发布者单独交涉,这不但在内容的审查核实阶段特别的麻烦,跨平台维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头条号的原创保护可以覆盖主流的23家内容平台,并且最快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删文,免费维权。据报道:“头条号作者的原创文章如被微信公众号、UC 头条号、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 4 家平台作者抄袭,系统会自动抓取出侵权链接,作者可第一时间在后台确认,交由专业第三方维权机构代理维权;若被虎嗅、知乎等 19 家平台作者抄袭,作者可自主举报,经核实后也可由维权机构代理维权。”

头条联合维权骑士等第三方机构,对自媒体维护自身版权利益提供帮助,包括自行沟通、平台举报和法律沟通等手段,才使得原创者能够在更好的内容生态中安心自己的创作。

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对原创和版权的不重视,其实是人尽皆知的事。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司法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完全没有好的维权手段,就算上诉最后获胜,周期也会很长。哪怕自己的内容当时很火,等到一切流程都处理完后,那股势头也早就过去了。

在维权骑士的数据报告中,就可以充分看到这一现象。大部分被侵权的作者会选择通过平台去维权,因为这个是最便捷的通道,成本几乎为0。比如在微信公众号看到抄你的文章,就点个举报。但是成功率仅仅在6-19%,我估计主要是因为洗稿的鉴定难度太大,而平台外的抄袭微信也完全没法管。

如果平台举报不能帮助解决抄袭的事,也可以走法律渠道去起诉另一方,而且胜诉率还可以高达88.2%。但问题是,在维权骑士统计的695起著作权纠纷中,走完全程一直到最后有判决的,仅仅是153起,在这个过程中撤诉率高达78%。

主要的原因是,只有能熬那么久并且不差钱的人,才可能是最后的胜诉者。但对大部分中小自媒体来说,这种手段并不现实。

我认为在当下这个阶段,内容平台们帮助自媒体拿下了多少侵权官司的胜诉,不只反映了平台在版权保护机制上做了多少功课,也证明了平台在多大程度上愿意长期做好优质内容生态的决心。因为只有一个优质的内容生态,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原创内容生产者。

如果自媒体发起的诉讼事件是由平台配合进行,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同。公司层面进行的版权诉讼,比个人要高效得多。对于平台来说,帮助自家平台的原创账号诉讼获胜以后,获赔的金额不是重点,重点是对另一方内容平台的胜诉之后,获得了舆论制高点,并在未来的内容大战中获得更多主动权。

三、构建优质内容生态圈:除了版权保护,也需产品和运营工作的配合

与门户网站不同的是,今日头条作为一个信息分发平台其本身并不生产内容。在2014年的“版权风波”之后,今日头条就立即与600余家媒体签订了版权协议,媒体以入驻头条号的方式在头条上发布他们生产的内容,而今日头条则帮他们精准分发。

在内容建设方面,今日头条每年投入15亿的成本来维持和构建一个优质的内容生态。根据《2016-2017年度内容行业版权诉讼报告》中显示,今日头条涉及的诉讼案是几个大的平台里相对最少的了,一共只有16起。

针对成本高昂的短视频版权保护,今日头条建立了Content Identification功能,也即是头条自己研发的视频版权保护系统。在版权方将视频内容上传后,系统会以上传的视频制作唯一的 “ 内容指纹”文件。这个内容文件将与以往上传到头条的和以新近上传的视频进行对比, 一旦产生匹配,版权方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式:让侵权视频下架,或正常推荐,自己同时获取广告收益。

同时,除了原创和跨平台保护,今日头条也通过其它各种产品和运营手段来积极构建内容生态。

比如在商业化方面,媒体通过头条号来实现内容的发布,今日头条进行精准分发,今日头条与媒体分享头条号的广告收益,头条号内容发布者可以获得70%的分成。

另外,今日头条对个人用户账号体系的建设,让平台用户围绕优质内容进行互动讨论成为了可能,并进一步增强了自身产品的黏性。同时,针对优质内容的二次运营和传播,包括合理的主题分类,也让更多的用户看到了头条上的精华内容。

四、结语

我对通过推动国内的司法制度完善来解决中国的版权纠纷是非常不看好的,因为可能要等待的时间太久,遥遥无期。但如果能结合技术手段和内容平台的同步推动,前景值得期待。因为在未来,数字化的内容会成为主流,纸质内容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音视频,都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判断是否涉嫌抄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就是流量入口。

现在和过去的很大的一个区别是:过去当个人创作者的权益被侵犯后,平台的态度是无所谓的(有时候甚至是乐见其成的),诉诸司法解决的性价比又如此之低,创作者很多时候还是不了了之,这无疑对相当一部分有志于投身原创自媒体的人是很大的打击。

而现在的情况是,内容平台本身也有商业利益和自身诉求在其中,对于诸如跨平台的内容侵权也有了诉诸法律措施的动力。当侵权发生时,平台支持个人进行维权,这个时候情况就会发生本质的不同。因为对于内容的版权保护已经成了各家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只有有力的保护才能让更多的原创好内容涌现出来。

诸如像头条这样的国民级内容大平台,在版权保护方面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并且同步配合自身的产品和运营进行迭代改版和联动配合,其目标正是为了能够构建出真正的优质内容生态,让侵权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少,而让更多的优质内容在头条上更好地呈现,这个目标其实也是头条为什么花如此大力气去推动更好的版权保护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专栏作家#

柳胖胖,微信公众号:一个胖子的世界。11年起有过两年O2O创业实战经验,现在互联网金融社区做产品,长期对互联网产品保持观察,对商业模式和实战案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文由 @柳胖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如果平台以公司名义帮助个人创作者维权呢,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点来吸引签约作者

    一个人被抄的次数多了反过来也能证明这个人的能力吧,是值得被签约到名下进行创作的,会不会让内容和生产者之间进行一个正向的循环呢

    来自北京 回复
  2. 😉 讲得很中肯,这些是IP,内容等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正面面对并解决的。

    来自湖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