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刚需”与“痛点”

8 评论 23972 浏览 101 收藏 13 分钟

笔者为我们解读了到底什么是“刚需”和“痛点”的定义,应该怎么理解才能给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作为产品人,时不时重新把玩一些重要概念,每次都有新的感触。不是吗?

最近受一些文章启发,我开始重新思考“刚需”与“痛点”这两个概念。

这是已经是两个被用烂的词语,无论是不是产品经理,不会说两句“刚需”和“痛点”,都感觉自己不是互联网圈的人。

我尝试在网上搜寻“痛点”和“刚需”的定义,令人惊奇的是,这两个已经被用烂的词,竟然没有清晰明确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解释。只有大量的文章分享如何找到刚需痛点、如何用产品满足刚需解决痛点。

这两个词就好比“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漂浮在我们大脑中,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对其已经深刻理解并洞察。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这两个词,思考质量决定行动质量,往往做产品的思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一、“刚需”与“痛点”是什么

先看看网络中的定义:

“所谓的痛点,是用户未被满足的、急需解决的需求,也就是刚性需求,俗称刚需。”

怎么样,熟悉吧。

这样的描述似乎非常正确,完全没有问题,但仔细想想却经不起推敲,且不具有指导意义。上述的解释至少有如下几个逻辑缺陷:

  1. “痛点”俗称“刚需”?
  2. “痛点”和急需解决的需求有什么关系?
  3. 急需解决的需求就是“刚需”吗?为什么不叫“急需”?
  4. 用户为什么会有“痛点”?为什么会有“刚需”?
  5. 如何定义“需求”,又如何界定“急迫的需求”?

那究竟如何理解“刚需”和“痛点”,使其具有清晰准确的定义且对我们的产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呢,在此分享我的两个观点:

  1. 刚需“刚不刚”,取决于用户价值观的判断。
  2. 痛点是刚需无法满足的恐惧与焦虑,且不止一个。

1. 刚需“刚不刚”,取决于用户价值观的判断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一个词:价值观。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且价值观不尽相同。

在价值观的作用下进行选择,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相守一生。我们所读过的书、行过的路、阅过的人,进而也会反向塑造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塑造价值观,并且向着价值观映射出“未来的自己”逐渐靠近的过程。

当然,这条路是漫长的、充满坎坷的。

为什么提价值观呢?

人是不断成长中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或者说避免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是自我最大的驱动力。

而价值观决定选择,所以符合自我价值观判断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刚需。

换句话来说:

刚需是用户对自己未来样子的向往与自己内心的窥探,大部分刚需“不刚”是因为用户对自己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自己需要的,其实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只有符合用户价值观判断的需求,才能让用户产生自驱力,才能促使用户想方设法也要满足。因为如果不能满足,用户就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甚至最终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有什么比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更让人恐惧呢?

如果你接受这个观点,那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结论:

刚需甚至有可能都不是用户自己自愿主动的需要,而是自己被迫的、必须的且不能不要的需求。而逼迫自己的就是价值观和远方那个更美好的自己。

举个例子:

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有多少人学习英语是喜欢英语?

一定是你需要使用英语才去学习:你希望自己能无障碍阅读英文书籍、你希望出国生活、你希望获得一份外企的高薪工作。

“你希望”的那个自己,促使现在的自己必须掌握英语技能。

这时,无论你自己喜不喜欢英语,学习英语对你来说就是刚需。

那些提供英语教学服务的产品满足了这个刚需,才能使你留存和持续使用。更准确的来说是:提供英语教学服务的产品满足了学习英语技能是自己刚需的用户。

当真正的刚需浮出水面,用户才会产生“痛点”,这样的痛点才会真的痛,体现出了用户的恐慌与无助。

2. 痛点是刚需无法满足的恐惧与焦虑,且不止一个

满足刚需的过程就是不断向“远处的自己”逐渐靠近的过程,这个过程困难且充满阻碍。

用户需要攻克来自于人性本能、外部约束等一系类问题,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满足刚需。

无法满足刚需最终就会沦落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对于用户来说无法攻克的点就是“痛点”,当痛点无法攻克,用户就会感觉到焦虑与恐慌。

(关于痛点的恐惧情绪,大家可以延伸阅读相关心理学文章,再此不做详述。)

当然,在一个刚需中痛点不可能只有一个。

所以,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本质上就是为刚需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集合。比如说,电商产品,他们不仅要解决在线商品选购,还要解决配送、售后等一系类问题。

举个详细的例子:健身产品APP。

大多数人无法坚持健身的原因,就是误认为“健身”是自己的刚需,而不是健身之后的那个自己。

我们模拟一个场景:

你计划今年年底结婚,你未婚妻要求你必须甩掉肚腩练出八块腹肌,否则就不拍婚纱照。

这时候,拥有八块腹肌穿上帅气西装就是你的刚需,你的自驱力才会促使你去下载健身APP并持续锻炼。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八块腹肌穿上帅气西装不那么重要,这也就是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的结果。

那健身产品APP不仅需要为你提供健身课程,还要为你提供个人健身目标规划,甚至还要通过一切手段保持你的健身激情。健身产品通过提供解决方案集合满足你的刚需。

有兴趣的朋友大家可以研究一下”Keep”,做的相当不错!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定义:

所谓“刚需”就是在价值观的作用下自驱力驱使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需求刚不刚取决于自我价值观的判断。“痛点”是刚需无法满足的恐惧与焦虑,刚需越刚痛点越痛。

二、、指导意义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为我们产品工作提供4条指导意义:

1. 我们需要挖掘用户真正的刚需

作为产品经理,我首先要挖掘用户真正的刚需:不能仅从年龄、性别、收入等外在指标去分析用户,而要更多的从用户的价值取向、偏好等内在因素去分析。

时刻谨记我们需要寻找的不是一群“长相近似”的人,而是一群“价值观趋同”的人。

2. 我们有责任提醒用户看清自己的刚需

用户容易将“过程”误认为是“结果”,就像认为“健身”是最终目的一样。

我们需要帮助用户明确自己的刚需,让用户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有多么急迫,用户清晰了自己的刚需才会产生自驱力、才会依赖你的产品。

产品经理可以在产品设计中使用适当的策略去激发用户的痛点,适当刺激会让用户有更高的粘性。

3. 帮助用户持续保持自我驱动力,并为用户提供能满足刚需的安全感与确定感。

人性的弱点和外部的约束会逐渐消磨用户的自驱力,成长的挫败感会反向塑造价值观,价值观的转变会使原本强烈的刚需变得脆弱。

所以,从产品策略中我们需要不断辅助用户保持自我驱动力。

最好的保持自我驱动力的方法就是让用户看到希望,也就是为用户提供能满足刚需的安全感与确定感。

4. 最终能确保满足刚需

确保能满足刚需是产品的根本,也是产品存在的最终价值。

无论过程怎样,产品与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用户解决痛点满足刚需,请真诚的对待用户,不欺骗、不作恶。

上述4条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第1和第4。

但大部分产品一条都没有做到,因为大部分产品并没有找到用户真正的刚需,只是找到了误以为是刚需的需求,更别谈能确保满足用户刚需了。

只有极少的产品完整做到上述4条,因为第2和第3需要产品经理有极大的耐心和策略能力。

当然,这也是我们作为产品经理必须持续修炼的地方,不是吗?

三、总结

今天为大家分享了两个观点:

  1. 刚需“刚不刚”,取决于用户价值观的判断。
  2. 痛点是刚需无法满足的恐惧与焦虑,且不止一个。

并尝试为“刚需”与“痛点”做了定义:

  • “刚需”就是在价值观的作用下自驱力驱使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需求刚不刚取决于自我价值观的判断。
  • “痛点”是刚需无法满足的恐惧与焦虑,刚需越刚痛点越痛。

最后分享了依据定义我们得出的4条行动指导:

  1. 我们需要挖掘用户真正的刚需;
  2. 我们有责任提醒用户看清自己的刚需;
  3. 帮助用户持续保持自我驱动力,并为用户提供能满足刚需的安全感与确定感;
  4. 最终能确保满足刚需。

 

本文由@燃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个疑问,我觉得举例8块腹肌那个地方,刚需应该是拍婚纱照,而痛点是没有8块腹肌。我可以这么理解么?

    来自上海 回复
  2. 我自己总结出来一个比喻,不知道恰不恰当。产品经理好像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上学路上遇到的开路人。这里面包含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大山孩子上学。大山孩子去上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通过学习这一途径去让理想变成现实,也就是说,上学是这部分孩子的刚需。第二个是上学路上。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可能需要走很多山路,有时候路被大山堵着过不去,孩子们就需要绕远路,花更多时间去上学,也就是说,大山是他们上学的“痛点”。开路人帮他们在大山脚下凿开一条路,帮助他们解决了痛点,让他们满足刚需的路上更高效,更便利,这些开路人就是产品经理。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赞同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做为产品经理首先要挖掘用户的刚需是“学习实现理想”。在用户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山路崎岖”是痛点、“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可能也是痛点,作为产品人要去衡量重点解决哪个痛点,集中资源去解决,不同的目标和解决方案也会塑造出不同的产品形态。
      说句题外话,作为产品人何尝不是那个翻山越岭去让理想变成现实的孩子呢,也祝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来自广东 回复
  3. 感谢总结!

    来自广东 回复
  4. 受到启发 谢谢

    来自江苏 回复
    1. 不客气,非常有幸能帮助到你 😳

      来自广东 回复
  5. 我对刚需和痛点的理解:
    刚需是未被满足、且必须满足的需求
    痛点是满足刚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
    刚需是一个目的,痛点是节点,把每个节点处理好之后就将刚需这条线打通。

    来自重庆 回复
    1. 赞! 😉
      “痛点”并不是一个“点”,而是用户满足刚需的障碍集合,只是我们从感知上把它进行了合并。
      “刚需”是每个人价值观决定。所以我们在探究用户需求、建立用户画像时就要明白我们找的是一群“价值观趋同”的人。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