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成本获客22W+,我是怎样做的?

9 评论 11027 浏览 46 收藏 22 分钟

编辑导读:作为一名运营,最害怕老板要你用低成本来做增长。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还存在着低成本的获客方式吗?有的。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复盘了一个成功的裂变案例,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你分享。

我想,对于流量和转化这两个板块的KPI,一定是一名运营人绕不开的坎。

在高度压力下,时不时还要面对老板或者上级领导的经典名言:“小张,由于公司要低成本运营,这次活动没有预算,一个月能做1万增长吗?”

在过去的时间中,我一共在2家公司担任过项目负责人。

在这些过程中,我总能快速找到低成本获流的方法,以至于每个项目都还混的不错。

以近期的项目为例(财经考证),我从2018年7月到2020年9月,通过2年多的时间,几乎零成本在全网获得了将近22w+的用户。

  • 单场活动,4天加满3个微信号,99.99%都是精准用户。
  • 没有花任何广告费,一次活动让行业10%用户都知道我们……等等案例。

早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团队成员,还是身边的朋友,对于获取流量总是会觉得比较困难,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流量红利没了。

加上创业初期,我相信大多数创业者的出身并不是那么的出萃拔类,至少在资源上是这样,所以会显得更加的艰难。

流量红利真的消失了?

低成本的获取方式也越来越难做了?

我想说,并不是,机会永远都在。只是觉得有很多团队思考的方向,或者是认知还不算太高所造成的。

接下来,我将会以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实际案例和我每次做决策是如何思考,这2个板块,给大家毫无保留的将我自己的流量方法论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一、社交裂变

低成本获取用户,摆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社交裂变。

到底什么是社交裂变?

简单来说,就是基于用户能够产生与他人沟通、链接的平台,然后基于这个平台,通过活动策划和一些运营策略的方式来获取流量。

这种“平台”有非常多,比如:微博、微信、知乎、抖音、快手、贴吧、微信群、QQ群等等。

现在市面上,写这种类似获取流量的文章也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任务宝送书/礼品、分享朋友圈等。但我相信,只要是从事半年以上的运营人,上面说的方法大家都会知道。也会产生疑问,看似方法都很好,别人也有成功的案例,但为什么自己做的时候就不行了?

在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团队不够成熟。

对于一个刚做流量不久的人来说,往往看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容易从众,注意力都在具体玩法和执行层上,通常都会忽视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效果一般不会太理想。

而对于比较成熟的流量运营者来说,往往都是先谋定而后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行业的特性,市场分析来做出有效动作后,再来抓具体执行部分。

你会发现,这两者的工作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接下来我将会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跟大家展开来说。

在18年10月份的时候,我带着团队做了一次活动,1天微信号加了1300名好友。

当时我们的起始用户不到3000人,这3000人是通过之前的人际关系发朋友圈过来的。

由于产品都还没定好,活跃度,等指数都特别低。

这次活动,主要是基于社交裂变的原理,通过免费课程让用户转发海报的方式来做增长。

在这个活动前,我们也做过3-5场类似的活动,发现无论怎样做,用户都不愿意转发,最终以失败告终。

那个时候我们还总结出一个在现在看来比较错误的认知,就是可能这个行业的用户爱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备考等等。

但从现在来看,当时发生这种有2个原因:

  1. 机构信任度不高;
  2. 用户痛点抓的不准。

同样的裂变机制,为什么这次能成功?

具体分析:

首先从行业角度来分析,我们属于财经考证板块。

以证书来切的话,可能有初级、中级、高级、CPA、税务师等证书,我们发现,这里面有部分人群是重合的,所以讲关于考试的主题,效果应该会很好。

但结果却失败了?

原因在于,创业初期,如果机构没有口碑,也没有很好的网络效应,用户是不太可能来听一个不知名老师来讲具体内容的。拿用户的话来说:名师的课我都听不完,为什么要听你们的课?

所以这个时候我带着团队继续思考,用户除了在考证上有硬性需求,还会有什么其他需求值得去挖掘?

接下来再来围绕用户需求做分析。

我们发现,作为在职人群,考证大部分需求都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而正好10月份是行业招聘周期。

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更加靠谱,同时还让人做了简易的问卷调查,当时的反馈挺好,所以我们采用了以帮助用户如何就业为主题来做活动。最后的结果刚刚也说了,非常好。

早期在做裂变活动的时候,一定从这3个维度来分析:时间、用户需求、行业分析。

接下来再来说一些具体执行层面。

在网上有很多关于具体执行层面的文章,而我对这2个方面最看重:

1)海报

在微信端做裂变,海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流程,它的主要责任是传播。

  • 要有一定的审美,同时不要太花哨,花哨后,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 主标题一定要足够的吸引人,可以围绕帮用户省时间,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因为每个人都是偷窥心理;
  • 主标题一定要大,而这个到底多大的评判标准,我觉得是,如果用户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用户在没有点开图片之前,能不能看清主标题,如果能,那就说明到位了;
  • 内容逻辑要清晰,要让别人一下知道海报讲的什么内容;
  • 用户看到海报后,参加活动的流程要流畅,大概路径是:讲什么-大纲是什么-谁讲-怎么参与。

2)话术

为什么是话术?

前面有讲到,我们之前做的活动都失败了,有部分原因是回复的用户和完成转发的用户比例严重不对等。

活动机制我们很难改变,所以从话术上出发,这里一定要有利他思维。

以前的话术:欢迎你参加某某活动,参与方式,转发某某……

非常僵硬。

调整过的话术:

欢迎你报名成功某某活动,为了让你的效果更好,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资料,记得保存哦~ 另外,如果你身边有朋友也有这个需求,想辛苦你把这个活动分享给他,如果这次活动人数比较多,我们老师也会信心十足的。下面是海报。

最后会发现,虽然就只改了几个字,80%的人都会愿意去发给他身边的朋友。

所有的活动,一定是围绕用户需求出发。

沿着这条线,我们在后期也找到了很多基于社交裂变上玩出的成功案例。

比如:

  • 21天早起打卡营,通过2次裂变,17天加满一个微信号;
  • 1元领书,3小时加满一个微信号;
  • 流量班,7天时间,20000多人参加
  • ……

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个实用且落地的方法,主要来解决分析用户痛点没有思路的问题。

利用这张图,我们大概整理了1000多个需求表。

  • 具体学科类:会计怎么学、会计最重要的怎么学、会计最重要资料汇总、6科……
  • 学习工具类:基础书籍、习题书籍、冲刺书籍、笔记本……
  • 学习方法类:备考方法、备考经验……
  • 其他需求类:其他考试相关信息、工作就业、习惯养成、陪伴……
  • 行为动作类:QQ群、美团、大众点评……
  • 时间类:考前、考中、找到每个月用户需求点是什么,根据用户学习进度来做不同的产品
  • ……

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做成不同的产品,来低成本获取流量。

在后期(20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在整个行业形成了一个生态,即便什么都不用做,一分钱不花,每天都会150人左右的精准用户加到个人号上。

你们也可以思考并整理,在你们行业,用户的需求梯队可以分为几个维度,每个维度相对于的需求是什么。找到了,对于前期获流,效率会非常高。

针对这个环节总结一下:

  • 围绕用户需求做分析;
  • 做调查验证分析是否靠谱;
  • 利用利他思维梳理活动路径。

以上则是关于社交裂变篇。

二、内容篇

好的内容,永远可以获取流量。

教育行业,离不开好的内容。这里指的内容,就是单纯的文字/图片形式的内容,主要方便传播。一旦找到与用匹配度高的平台/渠道,就能快速获取精准用户。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当时通过微博这个渠道,没花任何费用,一个月做了小1万的用户。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微博而不是公众号或者其他平台?

回归到用户身上,职业教育,越是离实际需求重,付费意愿也就越强,对老师的要求就会越高。

鉴于此,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所以在考试这个生态圈,老师便是一个生态的KOL。他们在哪,人群就会在哪。

同理,你也可以切换一下身份。如果你是一名备考者,从0开始备考,最开始一定是找经验贴,求方法,找老师,找机构。

所以张小龙说过一句话,用户思维,一定是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切换成一个傻大白用户。

通过内容运营来获取流量,一定是在有好的内容前提下,根据每个平台的特性,找准关键点,然后去发力,这样效果才能最大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万能公式:流量=内容×曝光×运营策略。

以微博为例:

内容:

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好的内容,如学习方法,资料汇总等;

曝光:

在没有资源(没钱,没人)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最大程度曝光?研究平台机制,微博里有话题,天然就跟你把用户汇聚好了,也有各个老师和KOL的微博群。

运营策略:

话题的机制跟贴吧同理,第一屏永远都只显示最新消息,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用户比较活跃的话题,持续顶帖就够了(有机构只用了这一招就吃了很多用户)。知乎也是同理,运营策略不一样,但思考的路径完全一样。只不过知乎的生态,是以问题为主,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到更多曝光的问题就可以。

这里也要补充一点,在职业教育,也有热点可以抓。热点抓好了,有可能一天就能带来大几百的用户。

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前几年,我们有位朋友,用1周的时间,专门针对一位知名的老师,把他的资料和精华部分都整理了出来,然后发到微博@那位老师。过了几个小时,那个老师不仅给他点赞,还转发了他的微博。我那位朋友在一夜之间获取了上千名用户。

微博还有一个机制,如果A给B点赞,那么点赞的那条内容,将会出现在A的信息流里。同理,A的粉丝将会全部看见。

这里可以再重温一下我刚刚说的那条公式,我想你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有人会问,除了微博,知乎,其他平台可以做吗?

我的答案是:可以。

但你要根据你的业务所处的阶段来做判断,然后聚焦做一件事。

比如,前期既没钱,也没人的时候,做公众号,实在是太慢了。

所以,做什么,一定要先清楚。

三、个人IP

以前我觉得个人IP只在后期变现的阶段比较重要,但到后来我发现,IP建设,在一开始就要存在,他能帮你解决很多对于创业型公司很多棘手事情,如:成本、时间、转化、流量。

IP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公司使用个人微信号的那个人。他能够在他的微信号里,让用户觉得他是一个特别靠谱、专业、值得信任的人。

为什么要做IP?

帮你从流量和转化上省钱。大部分小机构都不会有自己的APP,更多的是将流量储存到个人微信号上。而IP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加用户对机构的信任度。一旦信任度有了,无论你做裂变活动,他们的参与率会极其的高。甚至不用你说什么,他都愿意帮你邀请好友过来。

在2020年疫情严重的时候,为了保证公司营收,我必须亲自做流量。

那个时候我不需要公司任何资源,在不耽误营收的同时,自己还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流量。

核心思路就是,短时间建立起自己的IP,让一帮子人信任自己后。在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想出一些对于他有利的策略,从而利用老带新的方式获取精准流量。

比如:当时我觉得我的用户大多都是在职考生,而对于在职人群来看的话,线上学习非常没有氛围,然后时间也会比较少。

所以我建立了属于我自己的备考群,每天在群里服务,整理一些他们想要的资料。然后时不时的就会说,大家可以把身边的人都拉进来,到后期他们会自动把身边的朋友都拉进来。

通过IP建设(获得用户信任)-分析用户需求(制定运营策划建群)-老带新(获取精准流量)

讲到这里,前面1-2板块,是大层面的获流方式,第3个板块则是内部小层面的获流方式。

针对小机构而言,在没有大量的资金涌入的时候。

如果你能够把每一个点都衔接起来,就是一个生态,也容易形成行业壁垒,所以到后期,获取流量非常轻松。

可能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如何打造个人IP?

我觉得可以用一段话来总结:摒弃掉外面的方法论,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在为公司创造营收的基础上,作为运营者,需要时时刻刻都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到哪些对用户好的地方,就发到朋友圈,让用户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朋友圈是高效的展示平台,私信/社群触达,是最能体现个人魅力的手段。

四、品牌

与前面不同的是,品牌很难去定义,而且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这里我们要说的不是如何建立品牌,而是回归主题,如果通过品牌,来做好流量。

品牌,是潜移默化的,它会不断占领用户心智的过程。

品牌,同时也是流量的放大器。

在公司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这件事情应该放在重要不紧急的维度上。

拿我自己总结公式来看:

品牌获流=结果×使用人数×转换成本

什么意思?

1. 结果

在教培行业,最有价值的结果,就是通过率。

通过率对于前3年的创业型机构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为了保证通过率,就要落实到每一天,包括教学、教研、服务、陪伴等,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如果做好了,再通过运营策略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曝光,它的能力会非常巨大。

比如常用的2个手段:

  1. pr曝光;
  2. 老用户转介绍。

2. 使用人数

这里准确的来说,应该是网络效应,而网络效应所对应的应该是产品化。回过头来看,如果在一年内,我们的产品被用户使用的越多,至少可以形成长尾效应。

比如,你在一年内,有100个人领取了资料,如果资料确实还做的不错,这100个人会持续扩散。如果每份资料里都有联系方式,加上一些运营策略,在流量上,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3. 转化

这个点,应该就是自家的产品质量是否过硬。

如果100个人使用过我们的产品,你让他换另外的产品,如果在转换的过程中,用户付出的代价越小,那说明转化成本越低。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机构很难留住用户。

以上则是我在职业教育里获取流量的方法论。

其实,获取流量有非常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最看中的有2个地方:

  1.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从用户身上找答案,否则永远都是带着游泳圈游泳。
  2. 市面上的方法有很多,一定要先谋定而后动,想清楚后,再聚焦去做某几件事。如果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成。

 

作者:张子杰,从事职业教育已有5年,公众号:张子杰,微信:15071230617

本文由 @汪仔0617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就想知道你一天微信号加了1300多人是怎么避开微信的风控的?是人家扫你还是你扫人家

    回复
    1. 18年的时候,微信管的没那么严

      来自上海 回复
  2. 单论这篇文章,纯属放屁!

    来自山东 回复
  3.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招生负责人,鉴定此贴为放屁贴

    回复
    1. 能解释下 他是怎么放屁的吗 方法论的问题还是数据造假?

      回复
  4. 可拉倒吧!那你这种人写的文章根本不讲武德 耗子尾汁吧!

    来自陕西 回复
  5. 可拉倒吧,在其他网站上都发了好几天了,才想起来扒过来?有多缺内容啊

    来自山东 回复
  6. PM是有多缺内容?

    来自广东 回复
  7. 这种标题党的文章都能被推荐?0成本?忽悠谁呢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