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的角色

1 评论 8372 浏览 3 收藏 7 分钟

小编推荐:很多人觉得设计是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应用呢,本文给了集中可行性建议,不妨一试哦~

很多人将视觉艺术与设计混为一谈,就因为它们有诸多相似点。艺术与设计都需要巨大的创造力、对于美感与风格的敏锐感知、情商,还有通过视觉媒介讲述故事的能力。虽然这些相似点令人着迷,有时候也让人困惑,不过这两个学科的用途惊人的明确。

  • 设计需要达成某种功能,艺术则不需要
  • 设计以结果为导向,艺术则不必

主要区别源自工作的目的。设计师开始工作时,他预先就知道要达成什么目标。他由一个目的、一项计划、一个客户或一份合同驱动。设计师的驱动力则是想象力。

艺术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的角色

产品外观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将产品设计放在首位的公司迅速崛起,恰恰证明了这个观点——比如交通领域的Uber、银行业的Virgin,或是Snapchat对沟通产生的影响。可用性曾经是唯一必须的特征,如今用户期望的是,高效满足他们需求与惊人的视觉感染力兼备的产品,这就是他们与注重设计的品牌频繁接触的结果(看看苹果的各种产品)。

没有这两者的协力,用户对你产品的感受可能会受到损害。往往会达到令他们统统抛弃的程度。

那么对于产品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某种程度上,设计师必须像艺术家那样思考。他们得有条理地运用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创意,将其转化、诠释为一种无形的完美。设计任何新产品或新功能点时,一定的艺术思维是必须的。

用艺术驱动,用设计诠释

将艺术思维运用于设计构思

artdesign3

艺术是有目的的挑衅。它是有意图的情绪。每一道笔划、碳素墨点或油墨泼溅,都意在勾起观众的某种反应——拉扯观众的情绪。最终,设计师需要理解视觉如何影响情绪,情绪如何影响选择,还有如何利用它来发挥你产品的优势。所有的设计选择,都应该依据用户如何使用、打算如何使用产品,还有对产品的感受。

艺术思维可以运用在设计上——用户最终依赖你的产品,因为他们信任它,导致这种信任,是由于产品迎合了他们特定的需求,而且提供了恰当的情感体验。

尽管情绪往往表现得不合逻辑,还是有办法应对它的变幻无常。逻辑上讲,失去平衡的东西,也会让人感觉失去平衡。留白使人感觉平静……但是太多的话,用户就会感到孤立。学着理解和诠释人们的情绪化反应,就能在你的产品中设计用户的反应,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感体验。

情商

不幸的是,很多人都不善于理解自己为何在特定时间产生特定的感受,甚至更不善于表达它们。你的工作就是诠释它们,并让用户遵照这些感受行事。准确识别、诠释和引导这些情绪,就是“情商”。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自己的情商——每一种在用户调研中用起来都相当简便。

从视觉化中获取更多信息

当一个人看着某样东西时,他能辨认出某种普通的情绪状态,但这种状态不仅仅由这样东西的表述决定。注意一个人花多长时间来回想他的感受。如果是立刻,那么你的视觉表现精确地展现了一致的体验。如果在这样东西上,他花了好几秒以上才反应过来,视觉意图显然是不清晰或复杂的。

还可以注意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他们身体前倾(意味着好奇),还是侧身(意味着防御)?

提出正确的问题

人们更擅长回答精确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想出词汇。但别这么问,“这给你什么感觉?”相反,应该明确化。试试“这让你感觉平静还是麻木?”明确问题通常可以给你展示更多细节,提笼统的问题则会错失它们。

明确化通常也会让人谈论起那些细节,总之让你更理解你的用户。

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

文化与教养起着重大作用,影响着一个人如何与他身边的世界融合,也包括他们使用的产品。对这些差异敏感,有助于准确辨认和理解潜在用户对于你产品的情绪状态。在相应环境中,向用户提出问题,有助于发觉他们对产品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情绪的反应。阅读:文化如何影响人们的习惯。然后,将那些习惯内在化,通过新了解的环境,来设计用户在产品中的可能表现。

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如何帮助你进行产品设计

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角色,就是准确理解、然后在产品中引导用户的情感状态。随着你更擅长理解用户的情绪和反应,而不需要对方说明,设计流程会变得更简单,你的产品对于用户也会更有吸引力。

 

英文原文地址

#专栏作家#

可乐橙,微信公众号:可乐橙(colachangre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UI/UX设计师,关注互联网,关注科技。现居杭州,与小伙伴们正在创业途中。或许不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至少是个快乐的设计师。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