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米做硬件

7 评论 11177 浏览 72 收藏 16 分钟

7月14/15日,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重磅打造的「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 · 深圳站」完美落幕。小米智能产品部高级总监@桂麟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做互联网硬件的一些分享》的话题。

分享嘉宾:小米智能产品部高级总监@桂麟

本文为嘉宾现场分享总结整理内容,编辑有修改,内容已确认:

 

一、做互联网硬件,真的很苦

最开始的两年,基本上是一边绝望一边奋斗。

我们之前的认知方法、用户情况、产品设计原则都不一样,硬件和软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但其实,很多方法论是可以通用的,还可能开阔我们的眼界。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获得非常快的成长。

1. 角色更多,协同更复杂

我原本是纯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来到了小米之后,硬件团队里涉及的角色更多,协同的事情会更加复杂:

在百度、腾讯这些互联网公司,接触的角色是这些:老板、软件工程师、交互工程师、视觉设计师、测试还有客服。

可是在硬件团队里,涉及的角色就不一样了:硬件工程师、外观设计师、包材设计师,还有销售。

而销售的问题在于什么?

不同的地方对于不同的机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用户需求是成指数级的,需要往上考虑的。

除了互联网公司里的软件服务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软件和硬件的交互、体验的统一和协同、硬件性能、硬件软件和外观的协同。

2. 对手很强

对手强在哪里?

供应链、硬件选型

当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大部分友商已经在这个市场里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在研发、市场、渠道方面都很有经验,他们在硬件选型、整体性能上有很大优势。

同时他们的供应链又非常强,而供应链和硬件选型直接决定了硬件的成本

在中国市场,价格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因素。

线上线下渠道

线上和线下渠道,决定的是销量

他们在这三个最重要的地方,都有了比我们大于十年的优势;但在路由器市场上,这三点还不是最特殊的。

最特殊的是什么?

十多年前,友商就占领了整个路由器的市场。

3. 这是一个我们从未涉足的领域

路由器和手机不一样。

在手机市场,三星苹果这些很贵,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把手机做得很便宜,不赚硬件的钱;但是路由器,再怎么不赚硬件的钱,和别人比还是没有价格优势。

所以这个苦,就苦在:

  • 第一,我们要颠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市场。
  • 第二,要打败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资历,都和我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对手。
  • 第三,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做的智能路由器,没有先例。

有个行话叫天下产品一般抄,但我们是没有先例可以抄,只能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探索过程中,我们踩了不少的坑:

第一个坑

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关于产品设计,一开始要考虑几个问题:

  • 我们和友商的差异是什么
  • 在用户需求上,我们能解决什么

路由器是一个没有屏幕的东西。大家都觉得,把路由器买回去之后,放在角落里,能让我上网就好了。

可是我希望听到更多的解决方法。

我们做一个硬件产品的时候,尤其是很新的产品时,我们要做的是满足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在智能创新上,我们可以想出非常多点子——当时脑暴出来的创意有两三百个,但我们采纳的也就十来个。

一定要满足需求,而不是说我们去想,去创造需求。

第二个坑

在没有对标产品的情况下,我们的米粉文化就非常重要。

雷总要求我们要积极的去听取米粉的意见,可是我们没有对标产品,怎么办呢?

我们就考虑:这个用户需求值得做吗?我们是要去迎合这批米粉,还是去满足真正的需求?

这事很难判断。

如果有方法给我们去借鉴,让大家绕过一些坑的话,那就会少很多失败;但我们没有经验,只能不断去摸索。

第三个坑

在市场上,我们也踩了非常大的坑。

一开始,我们觉得友商的路由器设计得不好——手感很轻,外观也不好看,天线还张牙舞爪的。

我们就以为,在设计上一定可以被我们颠覆。

我们的第一代路由器,四年前发布的,里面每一个硬件都可以拿出来组装,我们用了双核的CPU,监控级别的硬盘;不仅是路由器,还可以是家庭的娱乐中心,用户数据可以存储在里面。

这款路由器刚出的时候,轰动市场,我们当时觉得——这票肯定成了。

网上预售的时候,我们一分钟卖出了第一批10万台——可是后面一批10万台,我们用了一年半。

另一款小路由器,比较袖珍,看上去挺可爱的。我们把它的体积做到了极限,而且它的信号和稳定性不逊色于大路由器。

然而,它的销量在市场上是倒数第二。

为什么这两款路由器都不太景气呢?

周鸿祎老师觉得:

用户对路由器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路由器性能好,网络稳定可靠。

也就是两个特点:稳定、快。

我们的第一个产品,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

第二个产品,体积很小,只有两根天线。

我们在设计上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以为用户会买单;但是,这两款产品都和“稳定、快”背道而驰,用户从外观上、颜值上感知不到路由器有任何和网络相关的好技术,所以这个产品在外观上就已经败了,产品定义上也失败了。

为什么大家都是四天线,甚至还有八天线,而且还要把它做得很大很黑很酷——说明最开始我们看不上眼的东西,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无论是什么市场,尤其是传统市场,我们都需要敬畏。

别人做的东西你看不上?但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要搞清楚竞争对手的产品背后的逻辑。

4. 机海战术

当时友商有很多产品,每种产品都对应不同的需求。

我们想和友商贴身肉搏。做出了高端、旗舰、渠道专供和铺量的,这些类别下又有国内版、韩国版、台湾版、印度版和标准英文版。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每一天都在疲于奔命。

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时候,我们的精力放在了研发新机器上面,没有时间去顾及用户体验,也没有去改进原来的产品。

这是非常严重的失误。

当我们所有精力都放在机型的研发上,则在用户体验、产品性能的纵向挖掘上一定会有缺失——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好在我们及时醒悟,我们总结出:

(1)老想着打败友商,盯着友商学,是没有优势的。

(2)硬件产品经理需要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做极大的延展,比如:

  • 更强的需求框架设计能力,要懂得基于全局进行抽丝剥茧的落实。
  • 更缜密的场景覆盖和思考。因为硬件可能出问题,软件可能出问题,如果硬件软件都出问题,就会有指数级别的问题发生,到时候需要处理的事情会涉及很多方面。
  • 更强的多方沟通能力,确保各方理解高度统一。

(3)在市场打法上,要集中力量做市场最大的需求区间,用尽量少的机型去覆盖。机型之间尽量避免完全不同的选型,提升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复用率。研发的力量能够基于趋同的选型,不断优化软硬件来促成迭代。

(4)无论什么硬件,核心目标是解决一个非常垂直的需求。任何影响该目标的服务,都将分散团队精力、影响用户体验。

(5)打败对手,首先要成为对手。但是一定要清楚:和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劣质是什么。我们千万不能成为别人。要全面研究对手的Top机型硬件的方案、利润空间、渠道分布等等。

(6)在智能硬件创新上,只需要搞清楚一件事:用户的核心需求。

(7)做智能硬件是慢工出细活,不能急,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多。

二、如何把产品发展起来

我们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硬件,用超乎其他产品的软件体验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我们的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用极低的价格来获取用户,让用户对小米的产品有极高的依赖。

下面举两个例子:

我觉得市面上一定找不到比小米路由器内存和闪存更大的产品。

内存和闪存意味着什么?

flash就是闪存,它与家里连接设备的数量有关。现在家里人手一台手机是没问题的,但是有的家庭还会有电视、电脑,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电器,像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等等。当家里人一多的时候,设备的连接就容易不稳定。

关于内存,大家会有一个感触:路由器用个两三天就要重启一次,这因为内存不够。

所以,我们做了很大的内存和闪存。

天线,与信号覆盖相关。我们用的是市面上最好的天线解决方案——全向多振子。但我们的价格很实惠,和市面上更小内存但非最好解决方案的产品价格一致。

我们在这种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设计理念之下,把路由器做到了智能路由器市场第一,整个路由器市场的第二。

这是我们四年迭代的所有产品,最后这个,就是第一分钟卖了10万台,后面10万台卖了一年半的产品。除了这一款以外,其他都是有天线的。

那我们在硬件上做了什么创新?

举个例子:

用户买一台设备回家,只需通上电,在路由器上点一下,设备就能直接入网。

我们基于用户对于网络的诉求,做了比较全面的互联网智能服务。这些东西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个产品的本身的特性对用户有吸引力:

  • 路由器对于设备是一个完全辐射的效应;
  • 我们在全国覆盖有网络点;
  • 用户从接入互联网到上网,有着逻辑清晰的流程。

在这个事情上,我们找到了整个路由器的互联网业务的核心精髓,也是对产品对用户的核心价值:无论是路由器,还是其他智能硬件,未来一定是 AI + IOT + 边缘计算。

为什么这么说?

AI在两三年前,可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现在不是。

现在每一家公司都有非常落地的AI业务,就是边缘计算。

而用户的数据、习惯、设备、设备IOT都在呈指数级往上涨,不能再靠人工、产品去穷举用户的需求来做组合,一定需要AI的介入。

以前大家家里里只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现在已经有很多设备了——我家里就有20台智能设备。

所谓AI加速,其实就是把用户的速度下沉到路由器上。

三、总结

  1. 核心价值观:做硬件应该用互联网思维,而且价格一定要厚道。我们要用价格来和真材实料来吸引用户,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2. 感动人心,始终站在用户需求的一侧,坚持满足好最核心的需求。
  3. 精益求精,打磨细节体验,硬件上的细节体验比软件功能更加重要。
  4. 我们在获得大量用户的情况下,基于亿万的节点,要让AI来为我们满足用户需求。

以上为嘉宾分享内容

相关阅读

现场报道:虽然很多人都被点名,但很少有人被选中

腾讯翻译君@史景慧:AI产品,如何做好从零到一?

 

本文为嘉宾现场分享整理内容,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Easim 整理,编辑有调整

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其实,我觉得做产品经理就是在做 文献检索。把所有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做排列组合,形成差异化和竞争力;讲的都是大道理,我倒比较关心小米是如何营销这些产品的。

    来自上海 回复
  2. 袖珍的是小米路由器青春版吗?

    回复
  3. 我觉得智能硬件就是类似把面向程序的过去变换成面向用户的快捷、傻瓜式上手,而后是有趣的场景式体验。文字内容很不错,但是几张图的制作者一定不是完美主义者。

    来自广东 回复
  4. 道理我都懂,但为什么小米路由器质量还是这么渣呢?我已经买了两个了

    来自安徽 回复
    1. 你运气不好

      来自广东 回复
    2. 运气不好可还行

      这还要看人品,那我选择以后不买了

      来自安徽 回复
    3. 张嘴闭嘴运气不好,用户只会用脚投票。
      另外,你是那谁家派来的吧

      来自北京 回复
专题
13989人已学习16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心理学如何影响用户决策。
专题
2020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什么是中台?为什么要建中台?中台建设的切入点在哪?本专题的文章将提供这些问题的解答。
专题
1529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营销指南。
专题
1368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需求管理,也是产品运营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需求管理。
专题
1469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行业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那么,处于大环境下的产品经理应当如何规划好自身、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向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的职业方向和规划。
专题
1202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增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