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需求分析的看法&理解(一)

on the roa
4 评论 7879 浏览 73 收藏 10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本文仅以当前阅读的书籍以及网络资料并结合实习内容形成的理解,有待各位朋友和前辈指正以及我未来的不断补充。

本文并非系统讲述需求分析流程及方法,只是作为记录现阶段对需求分析的思考,所以方法并不具体。

最后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切勿直接套用。

最近有个非常神奇的契机,我和做产品的小伙伴以及产品群里的朋友频繁的谈到需求分析,另一方面,在读《用户体验要素》和《幕后产品》的时候,正好处在需求分析讲解这一块。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记录一下自己这段时间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想法,以备未来回顾与不断补充。

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半年以前我曾经去科大讯飞面试,面试官曾问我“拿到很多需求以后,你是怎样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呢?”

那个时候刚刚接触产品这个岗位,哪里明白需求分析是什么,于是把需求分析回答成了数据分析,什么通过excel统计啊,大数据分析啊,找相关性等等。

现在想来当时面试官听完之后嘴角那抹笑,真是理所应当,自己没有准备充分,很蠢地回答了问题。

但是“需求分析”一词依然困扰了我很久很久,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什么是需求分析?怎样进行需求分析?

即使在这几个月的实习当中,我也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我自己没有接触到需求分析的过程,而是由项目经理晓宇姐将需求整理好了之后,告诉我产品要做什么。

很遗憾的是,临近我实习快要结束,我才逐渐认识到不是这样的,我在功能设计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接触需求。

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们的工作流程,项目经理提出的需求只是一个笼统的功能概念,比如说“我们需要一个聊天系统功能”,对于整个项目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需求。

但是对于该功能设计来说,在《用户体验要素》里的五个层次中,“聊天系统”是属于战略层的,也就是该功能的大致框架,而非该功能的需求,在这个大框架下,我们要挖掘的就是该功能目标,以及功能下的用户需求。

那么“聊天系统”的需求是什么呢?

由于本文主要描述需求分析,所以这里我略过需求来源方法的讨论,直接罗列出我认为可能的需求:

  1. 文件传输
  2. 视频
  3. 多人聊天
  4. 自定义头像
  5. 聊天记录
  6. 语音
  7. 单人文字聊天
  8. 在线
  9. 发送表情聊天

可以看到仅聊天系统,需要分解出来的需求就可以达到如此之多。如此多的需求一下全部都交给开发爸爸完成,你可以想象一下他的表情了↓

因此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分辨出哪些需求是重要的,哪些需求是非常急需的,哪些需求是整个产品的基础,哪些需求是不必要甚至多余的,等等。

从而根据需求划分的等级,为需求进行排期,既帮助产品自己更好的理解已经收集到的需求,同时也合理地给开发时间完成需求的研发。

而高等级的产品经理考虑的依据还会涉及产品的商业未来,整体架构等等,由于经验不足,我将不会涉及这些方面。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需求分析。

(很遗憾,我现在才想到这些,没有及早的运用到工作当中检验,这也是我几次需求评估会下来,一些功能被否定的根本原因,完全没有对需求进行分析。)

最后,我们就来看看,怎么理论上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主观性较大,但是如果能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合适的理论,可以使需求分析的结果更加的有理有据。需求分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型或方法:

01 金字塔型划分需求

金字塔型划分需求,根据《腾讯8分钟系列产品课》,将需求划分为从下到上四个模块:可用性,更佳体验,可扩展能力,生态。

可用性和更佳体验,是整个产品的基础也是核心能力,更高层的功能需求都是基于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的。

这两个模块也是我现阶段能接触到最多的,决策最多的层级。

这里我认为挺符合《用户体验要素》中提到,战略层告诉我们,我们和用户需要什么,而范围层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功能和信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从而从下到上搭建起产品地基。

02 根据KANO模型划分

根据KANO模型划分,现在的卡诺将模型将需求划分为五种类型:

  1. 必备属性
  2. 期望属性
  3. 魅力属性
  4. 无差异属性
  5. 反向属性

必备属性:当优化此需求时,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

期望属性:当提供此需求时,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时,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魅力属性:用户没有想到的需求,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需求时,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的提升;

无差异属性:用户根本不在意的需求,无论提供或不提供该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变化;

反向属性: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下降

https://www.jianshu.com/p/247ff9c43a52——这篇文章的作者对KANO模型的用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看,思考一下。

03 运用四象限法则

运用四象限法则,将需求等级划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或者排期。

04 角色/场景/流程-需求分析法

在《幕后产品》中提到了一种对需求分析方法,即角色、场景、流程。

  • 角色:对同一个功能,不同的角色的需求不一致。
  • 场景:分析需求真实发生的场景,考虑实际情况。
  • 流程:分析满足需求的关键路径,判断能否满足。

也就是通过创建角色,代入场景,走完流程,来对需求背后的用户心理、使用场景、使用流程进行分析,判断需求的真伪、有效性,判断我们是否应该开发它。

以上便是对需求分析的一些小小总结,现在请你对上述“聊天系统”中提到的几个需求进行排序分类吧!

你是如何进行需求分析的呢?你在需求分析中运用到了哪些方法呢?期待各位前辈和产品小伙伴能跟我分享自己的需求分析方法。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on the roa  ,微信公众号:地平线的守望者

本文由 @on the ro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晓宇姐是姓叶吗?

    回复
    1. 不是哟

      来自四川 回复
  2. 受益良多,感谢!

    来自广东 回复
    1. 相互学习!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1814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进行数据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思路。
专题
13132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该如何有效推广?有效推广的策略有哪些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推广策略。
专题
1150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
专题
17474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B端SaaS产品及B端SaaS产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