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8招,让你成为“耐撕”的产品人

4 评论 5800 浏览 31 收藏 15 分钟

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和大家讨论了PM每天都会经历的两个话题:产品经理为何会撕逼?产品经理如何撕逼?

一、产品经理为何会撕逼?

首先,面对这样的问题,用了次级分析的方法,网上搜了一下,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文章:产品经理如何正确撕逼,产品经理如何撕逼,产品经理如何撕逼最有效,产品经理日常撕逼绝招,产品经理如何正确撕逼,如何提高产品经理撕逼能力,新产品经理如何漂亮撕逼…各大站点各种文字,似乎都非常有道理,阅读人数10万+的也不在少数。

然而,似乎为何会撕逼的这个问题并没有被广泛讨论?

本人从业有些时间,大大小小也经历了不少场撕逼,多数是被动的,极少极少主动的开炮。从我的视角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认知不同

不同人对问题的认知会存在偏差,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尤其互联网企业,一次团建桌上坐的可以来自五湖四海,都找不到一个老乡的,这样的团队和构成,大家的认知绝对不会相同。不同年纪的人,认知问题也会不同,人生的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同境界人看问题的方式角度都会不同,在一个地方开会讨论,能完全认知一样么?答案显而易见。不同地域也是一个原因,地域结构不同,文化不同,原生家庭不同,祖传的各种习惯不通,也会导致各种认知差异。正是这么多的差异,导致在看问题的过程,结果,对人对事的各种差异。

2. 角色不同

每个人在公司都是被角色化的,或者你在团队里面也都是担负一个角色的成员,不同角色的人会承担不同的责任,背负不同的KPI,有时候对方撕你,不是因为他看不上你,而是他的角色就是会这么思考。当然有时候他就是看不上,就是想怼人了,我们另当别论。

产品负责设计,开发负责实现,这种已经确定了基本的对立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相爱相杀。测试是守门员,安全第一,必须保证质量,不能放过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去到线上。面对不同的出发点,大家思考角度不同。每个项目的负责人肯定关注的自己的项目,每个PO关心自己的资源,每个业务运营关心自己的指标和项目,为了自己的指标,业绩开撕都是非常正常的。而产品经理日常工作的必须做的事情就是“一碗水端平”。实在端不平,那也只能一口一口喝了。

3. 目标不同

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实际上也真的是如此的,至少在一定的高度下,在大方向上是如此的。但是落实到了细节,每个人,每个项目的目标真的一致么?是否有量化的ROI去确定目标,有些公司有,有些没有,有些有ROI也无法追溯和量化,有些业务是看感觉的,定性分析的判断结果,结果感性的认识与上了理性的分析,土八路遇上正规军……

有的同学是为了好好工作,有些同学是为了混日子,有些同学是为了挑战自己,有些凭着责任性和工作操守工作。每个人的目标不完全一致,每个团队的诉求也不完全一样,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不同的受众群体的真实需求,探寻本质的能力,也基本确定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底层能力。如果目标不完全一致的话,对设计的要求就会更加高。有时候不得不ABtest或者几个方案拍一个做决策。这种情况下,能不撕么!

4. 规则不同

说一个现象,现在都说敏捷,排期,版本,小步迭代,这些在软件体系演化这么多年的变迁中,已经被非常广泛的运营了。但是这些都是保护研发的,不是对产品的,一个版本下来,研发的工作是按照点数来估计的,前端5个点,后端3个点,总时间看一看还有多少个点,可松可紧。但是产品不是,如果一个一直在打仗的团队,或者是业务驱动的团队,产品的可交付工作量基本都是非常弹性的,松的时候可以无所事事,紧张的时候可以天天加班,“白天开会,晚上写文档”这样的日子太正常不过了。没了保护伞,所以收到的压力也会更加大。

还会有很多其他的不一样,这些差异性导致了在一个需求评审会,或一次次沟通中,往往把产品经理推向了风口浪尖,在一门门重炮之下,习得一身赖以生存的18般武艺,不断耐撕,不断皮实。

对年轻的产品经理的劝解:趁着自己能撕逼的时候,就多去撕一撕,等年纪大了,有时候就有太多的顾忌和规则限定,想撕逼都不行了。

二、如何撕逼?

这个话题,似乎就等同于,邻居家的老李偷了我家的狗,我去和那厮理会一下的意思。至于方法,文的还是武的,先礼还是先兵,先攻还是先守,没有定论,也没有答案。一个口若悬河的老兵,被人一招破了武功;一个天天被人“欺负”的小丫头片子,冷不防绝地反击一下,渗人的很,也是常有。胜败是我家常事,不用太过较真。若想多胜少败,这里也有几个招,不妨看上一看。

第一招,讲道理

关键词:理

这是最基本的招式,也是最难的,80%以上会用到,用的好的,可以不用看下面的方法,当然一般能处理的非常好的,也不会来看本文了,基本上够应付各路江湖好汉了;

讲道理,就是正儿八经的说道理,说通大家,不屑于用技巧的或者对技巧还不是非常熟练的,或者非常熟练的老手,也是肯定要用讲道理的,毕竟基础招式,在一次武林大会上出现的戏份不会少。可以更多的参考产品PRD的规范,需求的背景,正确的逻辑推理和解答方式,得出一定的解答,来概述每个产品设计的功能,方案,策划的目的,技巧。

对于刚刚入门的小伙伴来说,不建议开始就玩技巧,200份PRD之后再玩不迟;基本功要扎实,本文后面提到的方法,也是要给予基本功而定的,所以的目的都是在对事情的正确分析上,得出的有理有据的方案。所以对行业的认知,对产品领域的认知,对软件行业的认知,对整体体系文化的认知,加上自己的各种十八班武艺,可以得到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工作中95%的方案输出,基本都是在用这一招。

第二招,拖字诀

关键词:拖

为了掌控节奏,按照固定的Roadmap输出和推进产品的迭代,为了控制团队的研发节奏,避免代码冲突,为了需求老不急做,研发来不及做,产品来不及输出,有些没有意义的需求不拖上一拖实在对不起团队。诸如此类,种种场景都会遇到一个字,你需要“拖”。它不一定是不好的,虽然给人感觉是贬义的。但是拖的好,运用的好,也是对团队的一种保护。对最后结果有正向的作用。有这么几个办法:

  1. 这个我们已经在思考了,之后就会排期操作;
  2. 研发已经在思考了,给出排期之后我们就操作;
  3. 还有几个大项目,我们先做完大项目,再做这个;
  4. 已读不回;
  5. 有一个前提条件,等满足了我们再来做;

特别说明:不要对合理的需求使用,他们就该被正确的对待;

第三招,太极推手

关键词:推

“这个已经不归我管了”,“这个你找陈某”,“这个需要几个部门配合”。很多时候,当一个团队主动或者被动的使用推字诀的时候,要不这个事情不归他管,要不就是他确实不想做。

小公司基本没什么好推的,大公司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绕一圈,又绕回来了,找了一群人,发现没一个人管这事的。这种大公司病大家都不喜欢,都不解决问题,但是它存在于现在的环境下。

特别说明:在团队内部可以立下flag,不允许推给自己人,leader以身作则;

第四招,避免硬杠

关键词:避

评审会上,小产品会遇到几个词:“你这个需求不合理”,“这个设计不能满足我们”,“具体哪里我也说不上,反正就是不合理”…怎么整?!

一般一个正式的评审会,出席的人很多,小的也有7-9个人,在这种场景下,很多不能直接沟通的,或者存在一定的争执的,都会被放大。所以,我们把线上的沟通提前放在线下,确认好几个细节,方案过一遍,会上只是走个形式,过一下。也有缺点,增加了沟通成本,但是却是有效的,可以让PM对方案的细节沟通的更加清楚,反复确认业务需求,互相补位,保证产研体系效率更高。

第五招,借力打力

关键词:借

谁说只能是“坏人”狐假虎威,电视里面每个出来的坏人都很得瑟,话多,最后死状惨烈。但是这些招式如果被好人用来,即使没有主角光环,产品经理也可以轻松推进自己的工作,省去不少沟通的成本。至于是否假传圣纸,看每个人的道行,风险系数也很高,遇到的机会不太多,高阶招式后续我们再议。

借力不只是向上接力,还可以借同伴的力,借中间人的力,借外部的力,总之能实现打击的都可以用上。

第六招,大厂这么干的

关键词:flag

听的非常多的一句话,也已经耳熟能详了,我们XX以前就是这么做的。其实非常有道理,就是大厂已经给大家梳理起了一个标杆了,很多做法都是可以借鉴的。我们不鼓励抄,要抄也要抄到精华。很多已经被大家采用的做法,不论是B端的还是C端的,已经教育了市场,采用一下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可以直接丢一个flag过去,这样,开会的时候也可以省去各种口舌。

当然,在一些中型企业,或者有大厂牛人存在的团队,这样的做法不一定有效。可以找一些更大的厂^_^,更大腕!看谁腿粗谁腰细。

第七招,扔数字

关键词:数字

用数字说话往往都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做法。实在无法说服大家的时候,AB吧,用数字说话,哪个方案最后效果好,在一定的环境下,用数字说话。使用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数字可能会说谎!操作的人需要公正严明。

第八找,忍

关键字:忍

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忍了。重要的是,同时做好心理调节,佛系一点,不与SB轮长短。道理和招数都用过了,但是依旧不行,说明不在一个维度上。同时,多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的原因,比如是老板的要求,比如是历史故事的影响。凡事必定有因可探寻,没有因果的一般比较少。

最后总结一下

产品经理为什么会撕逼,主要是认知问题,角色问题,目标问题,规则问题导致的;产品撕逼基本招式有:讲道理,拖字诀,太极推手,借力打力,大厂flag,扔数字,忍。还有其他招式,以后也会和大家继续探寻。

最后,对手不是死靶子,放在那里让你打。技巧和招式有很多,但是也需记得活学活用,随机应变。死招式遇到活人,还看谁的功夫深。

另有一篇高阶的方法,一共4招,技巧更高一些,后续推出。

 

本文由 @二师兄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可以,开拓视野

    回复
  2. 总结的很赞,这些基本都用过

    来自江苏 回复
  3. 嗯~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学习了。一般来讲我也会使用那种瞒天过海的拖延战术,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
    1. 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