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的事,能算抄么?

6 评论 13213 浏览 29 收藏 17 分钟

编辑导语: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借鉴”必不可少,也是“常规操作”。然而,这并不是导致产品同质化的原因,也不能得出产品经理门槛低的结论。那么“借鉴”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哪些好处和注意事项呢?本文作者来为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一、借鉴

产品经理接到需求后,往往需要先去了解一下竞品是怎么做的,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一下。产品经理在策划时,对其他产品进行“借鉴”,是一个“常规操作”。

有时候,设计师和程序员会开玩笑说:“你们产品经理老是抄这抄那的,就不能有点自己的创新吗?”

有时候,我自己私下里侃大山,也容易张口就来:“那个产品有什么了不起的?不也是抄某某产品的嘛,都是别人玩剩下的东西。”、“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产品经理只知道无脑抄,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都是些玩笑话,并不是严肃的观点。

不过,最近我发现,有一些同行朋友,居然还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产品同质化就是因为产品经理只知道互相抄袭。

这说明,产品经理水平太菜,只能抄别人的,没有能力自主设计。甚至进而引出了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门槛低”等问题的抨击。

对此,我感到有些诧异。

我觉得,但凡对“产品经理”和“公司运作”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不应该会有这样的认知。

当然,我也一直强调,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经理,面对的情况可能非常不一样。观点相左,可能只是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讨论的语境不同而已。

二、不确定性

“哪个产品抄袭了哪个产品”,这是我们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

首先需要强调,这里所说的“抄袭”、“借鉴”,并不是指“非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不是指“恶意剽窃他人创意”。这些行为是错误的,这点毋庸置疑。

这里所讨论的,简单来说,仅仅只是“你的产品‘像不像’别人的产品”这样的问题。你会发现,哪怕是经济实力雄厚、团队水平高超的大厂,也总“抄袭”。

大厂刚推出一个新产品,马上就被指出,和国内外某头部产品非常相像,甚至达到“像素级模仿”。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不管大厂自己什么公关,明眼人都清楚,抄肯定是抄了。以大厂的实力,完全有条件去做创新,甚至可能做得更好,为什么要出此“下策”呢?

这时候,有人就会把这个锅推到产品经理身上,毕竟你是“产品”的经理嘛。

我觉得,这就有些荒谬了。

是全公司所有人都那么愚蠢,以至于产品经理这么明目张胆地抄袭都没发现?还是产品经理已经强势到了可以完全主导产品,其他所有人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显然不可能嘛。

这肯定是领导层做出的决策——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确定性”的问题。

眼前就有一套被市场充分验证过的成熟方案,为什么不用呢?自己再搞一套,可能效果更好,也可能会搞砸了。

这里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可预期的超额收益,没有一个领导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三、非“创新”的原因

作为执行人,老是抄别人的,我自己多少也会有些不好意思。

所以有时,我也会做一些“掩耳盗铃”的事情。明明就是抄别人的,非要把左边的东西挪到右边去,把圆的东西换成方的,假装自己在“优化”。

但是抛开感情因素,单从理性来讲,大部分情况下我其实不太愿意在策划上搞“创新”,原因主要有2个:

1. 大部分项目都非常紧急,时间上不允许

举个例子:曾经,某大厂和我公司,都在做一个类似的项目。

据了解,他们那边,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好几个人在负责搞这个项目;而我这边呢,整个项目就我一个人负责,全都要我来搞。

但是,公司不可能说,因为我们人员少,就多给点时间,晚一两个月再上线。所以,可以想见,留给我的时间,是极端的不足。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例。一个大需求,今天刚布置下来,明天就要给方案,下周就要搞完上线。

这样的情况,我想,应该是很多产品经理的日常。当产品经理每天被各种deadline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花心思打磨设计”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求。

2. 因为团队的“协作精度低”,不敢瞎折腾

比如说,产品经理的PRD中,提了5点要求。如果不考虑“要求不合理”这样的情况,那么,按理说,团队就应该把这5点要求一一落实。

毕竟白纸黑字写在那里,大家都识字。

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团队只做了第1、2、3点,第4点给弄错了,第5点给漏了。我一时间想不到应该用什么词来描述这种问题,所以暂且生造了一个词,“协作精度低”,以方便讨论。

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我不知道大厂的精英团队会不会好些。面对这样的情况,产品经理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需求、跟进项目、测试验收。

即便如此,项目最终能到达预期的80%,就已经算是极限了,可以“验收通过”了。如果是搞一个新的东西,那将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成本,而且最终的完成度很可能又得下降个20%。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无必要,产品经理一般需要尽量采用常见的方案,尽量复用原来的模块,避免瞎折腾。

四、“借鉴”的好处

借鉴别人的设计,是有诸多好处的。比如上面说的,对公司来说,这样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减少风险。

其实,从产品经理自身工作的角度来说,借鉴别人的设计,也是很“香”的,这里举几个例子:

1. 在一些监管严格的领域,市面上通用的做法,往往是监管部门认可的做法

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用户体验”的问题。比如说,一些“确认条款”模块的设计,单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可能会觉得体验不好,或者影响转化。

殊不知,这是受限于监管部门的要求,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产品经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策划的内容不符合要求,就很可能会暴雷。

这个错误,可大可小,有时候可能会非常严重。所以在一些涉及敏感内容的模块,如果产品经理没有条件进行充分的调研验证,那么,照抄头部产品的通用做法,就是一个稳妥、理性的选择。

2. 借鉴竞品的设计,可以提高方案的通过率,减少项目推进的阻力

有时候,其实这样设计也好,那样策划也行,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更重要的是让项目尽快上线,让产品先跑起来。

问题是,产品经理策划的方案,不仅需要经过层层审核,还要随时面对团队各成员的挑战。这些“你一言我一语”的意见,并不像论文答辩,可以通过逻辑推导来达成一个“共识”。

大家说来说去,其实都是一种“感觉”——“感觉”没法辩论,众口难调。

为此,产品经理需要反复修改方案,以满足各方的要求。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耽误了时间。

但是,如果这个方案是借鉴了竞品,情况就会非常不同。自家的产品经理好欺负。但是,想要否定竞品,底气就没那么足了,需要有更多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所以,大家会突然变得慎重起来,也没有那么多“意见”了。这时候,方案就比较容易通过。项目推进起来,阻碍就会小很多。

3. 如果需求方背负了较严苛的KPI,产品经理最好不要“放飞自我”

一个方案效果好不好,可能有很多影响因素。事实上,我们很难定位到具体是哪些因素在起主要作用。

产品经理在策划时,一般需要借鉴业内那些被市场验证过的效果好的方案。一般来说,产品经理不会完全照搬,而是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

但是,谁也说不清,产品经理“擅自”做的那些改动,会不会反而对最终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需求方的KPI考核比较严苛,那么他会非常保守,不能接受任何不确定性。

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非要“自我发挥”,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因为需求方会不断跟你抠细节,你的任何自我发挥,都很难通过。

这时候,产品经理就应该老老实实,按照已经验证有效的方案去做,方便你我他。

五、注意事项

借鉴别人的产品,并不像抄作业,可以不用过脑,直接copy。

曾经有一段时间,“聊天机器人”很火,甚至有人认为“聊天界面”才是更自然的、更有未来的交互界面。因此,不少公司纷纷上线了“聊天机器人”项目。

当然,大部分都不是什么人工智能,对话内容都是写死的。用户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然后根据用户的点选,调取相应的对话链条。

那时候,我公司也要上线这类项目,由我来负责。我接到的要求,很明确,就是“照抄某大厂的产品”。但是“照抄别人的产品”,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实际上这个项目在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不少问题,把我搞得焦头烂额。这里不展开细讲,仅结合这个项目,谈几点“抄袭”时候的注意事项。

1. 要细心观察,有意识地思考每个细节这么做的原因

说是“照抄”,但是我也不可能潜入对方公司偷产品文档。

我能做的,就是高强度地去使用对方的产品,各种“点点点”,尽量把更多情况试出来,然后构建起完整的产品策略。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思考,每个细节这么做的原因。比如说,有一个“回溯”功能,就是用户选错了,可以回去改选其他选项。

这个功能的入口,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当用户点选一个选项后,聊天界面开始加载相应的回答时,这个入口就会隐藏,直到回答全部加载完成。这个机制,一开始我没有细想,觉得没什么意义,就没跟着搞。

直到进入测试阶段,才发现,如果用户在回答加载的过程中进行“回溯”,程序非常容易出错。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回答加载的过程中隐藏“回溯”入口,是出于这个考虑。

所以,才不得不赶紧补上这个功能。

2. 要结合公司自身的具体情况

在对话过程中,用户一般只能进行“点选”操作。而机器人这边的回答,形式就丰富很多。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链接等,都是可以的。

比如说,对方的产品在对话中,机器人在某个环节会发送视频。

这有可能,是因为对方的产品经理觉得,“视频”的效果会更好。也有可能,刚好对方公司已经有了一些视频素材,所以产品经理随手就给用上了。

当我们在“抄”的时候,不能无脑照搬。需要评估一下,使用“视频”,是否有必要?公司是否有条件去制作这些视频?成本是否能接受?改成“图片”是不是效果也差不多?

反之,如果公司自身已经积累了某些可用的物料,我们也要考虑,自己的产品是不是可以加上,充分利用起来。

3. 在吃透对方产品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以满足公司自身的特殊需求。

虽说是“照抄”,但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在弄明白对方产品策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各种补充,以满足公司自身的特殊要求。

比如说,对方的聊天机器人,只有一个固定入口,一套对话内容。而公司的需求,是要在不同渠道分别推广,每个渠道对应不同的对话内容。

那么,后台就需要增加“渠道管理”,不同渠道分别配置不同的对话内容。考虑到,不同渠道的对话内容,可能只是部分对话链有差别,大体上是一致的。

为了方便配置,需要增加“复制对话链”功能。比如:相比对方产品,公司产品的定位更偏向于营销。那么,就要根据营销的场景,如各种节日,变换界面风格。所以就得考虑,是不是要加上“换皮肤”的功能。

我并不是想说,“创新没用,抄袭万岁”。只是,我一直想强调,初级产品经理是一线的执行者。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交付给我们的任务,按时按质地予以完成。只有在能够很好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再去讨论那些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话题,才会有意义。

 

作者:简明产品论,个人公众号:简明产品论(ID:JianMingPM)

本文由 @简明产品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抄袭是创造的基础。

    回复
    1. 抄袭是创新的基础。

      回复
  2. 在抄袭的路上走了3年的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小想法,
    产品的功能框架可以看出对方业务的边界,迭代的方向可以看出对方业务发展的方向,
    而具体到每一个功能可以尝试分析出该功能出现的场景及想要解决的问题,
    到了具体交互的环节,能抄就抄,能照大厂抄就照大厂抄

    来自北京 回复
  3. 第一步,抄别人的轮子。没有必要重复发明轮子。
    第二步,装自己的发动机,装不上自己的发动机抄了也没用。

    回复
    1. 哈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
  4. 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