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产品经理,需要锻炼产品思维吗?

0 评论 3993 浏览 26 收藏 15 分钟

导语:提到产品思维,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思维方式。那么,不是产品经理,需要锻炼产品思维吗?答案是肯定的,产品思维并不是产品经理所独有的思维,而是对于用户和产品需求的思考。产品是核心,不论是技术、设计还是运营,工作内容的本质都是如何将产品更好地带给用户。因此,反复思考用户、需求和产品商业化并不仅仅是产品经理需要做的事。

在这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人人都应该要养成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产品思维,也就是要对产品思维进行刻意练习。那么什么是产品思维?为什么要对产品思维进行锻炼?我们又如何进行这种锻炼呢?

一、什么是产品思维?

网上对于产品思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众说纷纭,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我看来,也并没有那么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如何理解需求、用户和商业化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方法。在实践中,从战略层面上来讲,产品思维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比如什么产品值得做?如何切入?产品是否具有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等;从具体工作来讲,产品思维会影响我们采取哪一种产品设计方式。

二、为什么要锻炼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是进一步把问题解决方案产品化的过程。那么为了更好得解决问题便需要我们主观地去锻炼产品思维,并通过有效输出将其产品化,让其他人理解并采纳你解决问题的方案。

具体地说,主动去锻炼产品思维有以下三点好处:

1. 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敏感度

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忙于自己当下的工作,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产品,因此大多数人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很有可能渐渐地就失去了对于产品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而好奇心的消退、敏感度的下降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是件可悲的事情。而通过锻炼产品思维,去思考别人是怎么做产品的?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我来做能怎样做?就可以让自己始终保持对产品的好奇心和敏感度。

2. 向上拓展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每天都被基础工作填满了,说到产品经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懂得画图、接需求、做原型,懂得项目跟进;说到运营,想到的就是引流、拉新、转化、留存;研发和设计更是专攻于自己的技能,然而这些都只是第一阶段,是基本功。我们如果只满足于这一层,长此以往,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过主观锻炼产品思维,我们可以向上拓展自己对于产品大局观、商业模式等的思考能力和方法论,形成自己的一套拿得出手的观点和理论;

3. 强化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很多刚刚接触产品的新人常常迷茫于自己没有很好的逻辑分析能力,面对手中不同产品的信息不知如何下手,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这一困境。而坚持训练自己的产品思维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不断的训练中,稳步提高自己对产品的分析能力,成为独当一面的产品人。

三、如何锻炼产品思维?

锻炼产品思维对于互联网人来说如此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锻炼产品思维呢?

说白了,产品思维的训练就是模拟自己成为不同产品的产品经理或负责人,进行有目的性的思考。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模拟的对象,其次,我们要明确思维锻炼的目的。定下大方向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产品,拆解不同的产品,理解其背后规律特性,来训练自己的产品思维。怎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研究和拆解,就要用到接下来这几种方法了:

1. 问题分解法

问题分解法就是先围绕产品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不断提出问题。沿着用户主路径,不断分解问题,在分解问题的时候同时寻找解决方法。就是将问题和解决方法按优先级的先后去列出来,形成一个路线图。

我们假设要用问题分解方法去研究一个内部数据产品。这款数据产品的核心目标是给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一个快捷、准确、可视化的数据产品。那么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哪些部门在什么场景下怎样使用数据产品?

这个问题可以分解出四个子问题:哪些部门?什么场景?怎样使用?怎样的数据产品?

  • 哪些业务部门又可以分解出:每个业务部门的对接人是谁?每个业务部门的痛点是什么?哪个业务部门的需求最紧急?哪个业务部门的需求可以延后?业务部门之间的需求是否会有横向或纵向的关联?
  • 什么场景又可以分解出:具体场景的使用流程是什么?具体场景的发生频率是什么?不同场景间是否有上下游关系?
  • 怎样使用又可以分解出:谁来用?不同的人是否有权限上的不同?是PC上使用还是手机上使用?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
  • 怎样的数据产品又可以分解出:数据产品的形式是什么?快捷、准确、可视化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等等

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假设自己是这款产品的负责人,先不要看已有产品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自己先思考,觉得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再去看看已有的产品是怎么做的,对比自己的思路,看看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想的更好的,在比较思考中得到锻炼。

2. 关键用户行为分析法

关键行为分析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也是锻炼产品思维最好的一种方法。首先什么是关键用户行为?关键用户行为是用户在产品里最重要的行为,让用户产生其他行为,也是用户增长和产品商业化的基础。找到这个用户关键行为之后,我们再围绕这个行为去思考,用户为什么会产生或使用这个关键行为。

这个本质是思考产品价值。没有价值,人也不会去产生或使用关键行为。说到价值,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有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没错,但这只是第一步。仅仅想到这里,也就达不到我们刻意锻炼的目的了。我们还应该深入去思考,用户愿不愿意在这个关键行为上投入时间或金钱?在这之前,有没有解决这个痛点的行为、产品或服务。如果有,两者对比,谁的效率更高?为什么?如果没有,现在的这个方法是不是目前我们可以想到的最好的手段,如果不是,为什么?

比如滴滴,它的关键行为之一是用户使用滴滴叫车,另一个关键行为是司机通过滴滴接单。一个是消费侧,一个是供给侧。滴滴解决了用户出行叫车难的痛点,和以前方法在马路边叫车相比效率更高了。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同时向更多的司机发出订单,而不仅仅是眼前驶过的出租车。有了快车和专车以后,用户的选择范围不再局限于出租车了,私家车也可以选择了。

3. 场景分析法

场景分析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对产品使用场景分析来训练我们的产品思维。思考点包括:

  • 这个产品的主要场景和次要场景是什么(抓重点场景)
  • 主要场景包含了哪些环节,每个环节涉及到哪些用户角色?
  • 主要场景会不会被次要场景或第三方因素影响?如果会,产品会不会过度依赖于这些影响因素?产品要如何降低这些影响并找到自己核心竞争力?

4. 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产品数据的分析也是训练产品思维的一种手段。你可以通过获得一些产品数据,采取数据分析来训练自己的产品思维。数据分析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数据指标的定义、口径和使用场景:产品经理要能清楚地和开发人员描述数据指标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维度,在哪个页面或哪个场景之下发生;
  2. 层层剥离,穷举指标:产品经理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要尽可能地将指标拆解,拆解到不能拆解为止。同时也要分清哪些是核心指标,哪些是主要指标,哪些是次要指标;
  3. 数据指标和用户结合:新用户做了什么?老用户做了什么?付费用户做了什么?非付费用户又做了什么?流失用户在流失之前做了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将数据指标和不同的用户结合起来分析;
  4. 多分析数据指标:数据不是光光用来看的,还要多问为什么。产品经理要有数据敏感性,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指标今天波动这么大,为什么留存率这段时间有好转。数据不是用来看的,要明白数据带给我们的信息,这样才达到训练产品思维的意义;

四、如何有效输出产品思维

在有效锻炼了自己对于产品的大局观、商业模式等的思考能力和方法论之后,更需要将自己的产品思维进行有效输出,保证产品思维在内部沟通过程中不失真。所以,将产品思维可视化是很重要的一点,而原型图这种可视化的文件天然具备无歧义性,所以被广泛采用。

国内常用的两款绘制原型图工具是Axure和墨刀。

Axure的知名度最高,也是应用人数最多的一款原型设计软件。它的优点是交互功能非常强大,可以进行非常复杂的多重判断,从而输出复杂炫酷的交互效果。但是它的缺点在于用户学习成本比较高,同时axure作为一款离线软件,多人协作不能很好的被满足, 此外预览和分享功能做的也不是很友好。

墨刀是一款国内广受认可的在线原型图设计和协作工具。它的优点是可以快速上手,同时可以通过链接或者二维码在移动端或者PC端快速浏览原型效果,非常适用于求职场景。此外墨刀的协同管理功能非常强大,满足了多人团队在线协作的需求。相比较而言,它能实现的交互效果就没有Axure那么复杂和高级了。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目标导向很重要。相对来说,功能型产品经理对原型设计的能力要求较高,因为这一类产品经理就是通过设计新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大部分其他类型的产品经理以及运营、研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其实很少涉及到原型的产出。不画原型图,也能用文字把产品逻辑叙述清楚;不通过软件工具,仍然可以直接通过手绘把产品逻辑表达清楚。工具只是辅助,产品思维的有效输出才是目的,但是很显然,文字和手绘的输出效果不如专用工具来得可观,所以建议大家至少掌握一种可视化工具的一些基础操作。

五、结语

产品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产品化的综合思维。它通过用户思维、数据思维去发现问题,通过本质思维去分析问题,通过效率思维去解决问题,通过标准化方法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产品化。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该多去发现产品的问题,然后分解问题,多去分析其关键用户行为,数据和使用场景来锻炼自己的产品思维。

 

本文由 @兔肥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