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就再也没乱提过需求

50 评论 26417 浏览 251 收藏 9 分钟

本文的写作意图其实是写在谈:作为一个新人,或者还没找到自己位置的人,如何融入公司?如何融入团队?如何走得更好?

大部分人都有过很多工作经历,或者不清楚如何选择某一份工作,或者认为大多数情况都可以一走了之。其实不然,跳槽对于心力和精力的消耗是很大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呢?什么情况下我们选择走,选择留?什么情况下我们是在做对的事?做什么事是在提升我们在公司的地位或能力?什么事又是想当然不入流?太多太多的问题,不如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1

大多数新入职的产品经理都会经历鸡血期,我也一样。刚入职这家电商公司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极大的权利,大到数据库修改、财务系统对接,再到硬件技术选型、产品规划,我甚至都有参与,也都有一定的话语权。我甚至可以随随便便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跟他调研一下对软件还有什么不满;同样也可以跟总监搭着肩膀聊聊运作模式;甚至运营的老大都频频给我递烟,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了莫大的被需要。

在试用期的日子,我鸡血一般疯狂地学习着sql,演练着原型,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做出滑动刷新,自动填写表单等原型模板。那时候的工作,疯狂的地跑着模拟机,学着前端代码,感觉世界都是我的,也就这样完美地度过了试用期。

2

试用期结束了,我的工作也松了一口气,公司的战略模式也从完善,转成了扩张。这对我来说意味着幸福的蜜月期来了,我可以随随便便叫上已经很熟的同事一起吃饭,也可以假借出去调研,偷得半日闲。日子好像云淡风轻地可以过下去,只不过偶尔会觉得有些乏力,这感觉很难描述。

于是周杰伦告诉我:

下坡的路 不费工夫 已经有人帮你铺路

所以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已经有了放松的迹象,碰见那些容易着急上火的,恐怕还要小病一场,小病之后呢,又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于是乎开始从头再来,也意识到了人生真谛在于平和,于是开始不卑不亢的继续努力着。

3

努力过后意味着习惯,也意味着瓶颈,而瓶颈的突破需要刺激和变革。

我们上了一个大版本之后,总监叫上了我们几个产品,大家一起庆祝一下。觥筹交错之间,酒过三巡,领导发话了:下阶段都准备做点什么?大家有没有想法?作为心系公司的我,当然自告奋勇说:领导,我准备把用户体验这一块再提升一下,我们目前的产品虽然强占了这块市场,但是壁垒并不高,在没有技术壁垒的前提下,一定得在体验上领先竞品,这样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更多用户的心。

领导听完后,微微点头。然后问另一个产品,你觉得呢?

紧接着,另一个产品说出了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领导,其实我们的业务主要营收是在扩张的加盟费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挤进一些研发新的功能,来抢占市场份额,我们不是一般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产品其实是从软件到硬件到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而在这里面,软件的体验其实是弱化的一环。

领导听完了之后,说大家一起喝一杯吧,都有道理。

4

但是我深知我的视角不如另一位,对业务的理解并不够强。领导在吃完饭之后,单独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其实你也清楚,他的答案比你贴切,目前我们这个规模的公司存活的关键不是在这条路上走多远,而是迅速试错,找到一条最优解,然后把资源都砸进去。这一点可能你还没体会到,不过没关系,我们几个老哥从独角兽出来创业,也是拼上身家性命了,但是作为你们新人来讲,能看到产品方面的问题,是我最开心的,说明你用心了,也说明你真的去做了,你们的努力才是我们试错的根基。

我点点头,感觉有那么一刻,仿佛看到了新的世界。

5

回到公司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从公司整体业务来讲,分析了一遍。由于对接财务系统和对账的优势,我可以获取很多营收和支出的信息,再加上自己本身有修过公司理财的知识,于是闲暇时候做了一张指标的表格,用来计算公式盈利模式。

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我基本把手头的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我的研究计划也有了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其实公司最赚钱的业务是线上销售那一块,最赚钱的货品是由于投资人的关系,获得了超低的成本,所以才能有利差打出口碑,才能有资本来做后续这么多尝试。所以从逻辑上讲,之于我来说,其实我负责的产品风险很大,且资源很少,方向也比较窄,这对于我个人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也需要更大的平台。

6

后面我尝试了在公司内部寻找上升的机会,比如转岗到更核心的部门,但结果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创业核心团队固化,且这个阶段没有那么大业务量来供我施展才华,所以一直工作的比较困惑。后面跟领导谈心的时候,领导再一次点醒了我,他说:其实职场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对你来说,可能一年左右可以摸透我们的业务,但是我们规模决定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并不足以让我们提升你的薪资,这也意味着公司这个阶段的人力发展模式就是,新人优先,老人自愿,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成本。而且你从新人开始进来到现在,我们的团队教会了你很多东西,如果这个时候你选择尝试学习外面新的领域,我们双手赞成。

我听完顿时觉得开朗了许多,一个月后,带着感激和期待,我办了离职手续。

7

我至今仍可以把当年学到的东西应用起来,让我的职业生涯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我开始在意逻辑,在意商业模式,在意企业的脉搏。我尝试把自己当作一枚棋子,从被动走路成为炮灰,慢慢去主动看盘主动出击,也慢慢收获了很多心得。后来的我,做b端产品的时候,更加明白业务的重要性,也再也没想当然的乱提需求了。

因为我清楚地明白,在职场这个效率为王的竞技场,要想人所想,予人所求,才能收获更好的自我。

完。

#专栏作家#

花生酱先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产品之术。金融业资深产品经理,对职涯规划与个人发展有丰富经验,产品涉猎广泛,ERP、金融领域较多。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真棒

    回复
    1. 谢谢

      回复
  2. 为什么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能打动我。跳槽那段很有感触。予人所求,才能更好得发展。

    来自上海 回复
    1. 因为每个产品经理都有过类似的思想斗争吧

      来自广东 回复
  3. 在浏览器看了作者的这篇文章,然后再也不想错过作者的分享了,于是下了APP,在订阅里养着,慢慢一篇篇看…

    回复
    1. 真的感谢!@老曹打钱!

      来自广东 回复
  4. 朴实有理。赞。遇到瓶颈期,在求学中。

    来自浙江 回复
    1. 客气啦!

      回复
  5. 真正的成长经验, 角度独特, 字字透露着朴实的道理, 学到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感谢同感

      来自上海 回复
  6. 转行干产品,长路漫漫!

    回复
    1. 加油

      回复
  7. 少有的一片好文 赞一个

    来自上海 回复
    1. 真情实感,感谢

      回复
  8. 新人,拜师,求微信号

    来自上海 回复
    1. 太客气啦,产品之术

      回复
  9. 谢谢,感觉对于这个职业有了新认识和新定义。

    回复
    1. 为你高兴

      回复
  10. 感谢

    来自上海 回复
    1. 感谢🙏

      回复
  11. 感觉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待着进行所谓的自我突破,永远不如在实战平台上提升自己来的有效。谢谢作者,也谢谢我这时候的决心。

    来自四川 回复
    1. 感谢自己,感谢更好的自己

      回复
  12. 谢谢大佬,产品之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来自广东 回复
    1. 您太客气了

      回复
  13. 受益匪浅,论有一个好的老板的重要性,我的老板加的需求,年前都做完了,后来客户全部不要 全删除了,公司白加班一个月,心累,一个不懂产品的老板插手产品,准备辞职中

    来自广东 回复
    1. 支持你,相信自己的选择

      回复
  14. 前进的路上,尸横遍野;有你的路上,披荆斩棘;想你在路上,黄袍加身。

    来自上海 回复
    1. 诗人

      回复
  15. 我是一个产品新人,这篇经历对我的感触很大。的确,没有比“效率为王,想人所想,予人所求”更能我们这些新人更能让我们更快融入了。

    回复
    1. 主旨只有一个不要乱提需求,而要结合实际的产品发现线路,商业模式来运转产品丰满产品

      回复
    2. 乱提需求就是没找到门道

      回复
    3. 谢谢,您客气了

      回复
  16. 平台决定了你能走的高度

    回复
    1. 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回复
  17. 花生大哥的“各取所需”很现实

    回复
    1. 感同身受

      回复
  18. 有收获!

    回复
    1. 感谢!

      回复
  19. 受益匪浅

    回复
    1. 感谢阅读!

      回复
  20. 受益匪浅

    回复
    1. 感谢阅读!

      回复
  21. 受教了

    回复
    1. 客气啦!

      回复
  22. 受教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您客气啦!

      回复
  23. 残酷的现实,相同的经历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么深刻的经验少有人能体会,点赞

    来自江苏 回复
    1. 细腻让人吸收,也让人迷惑,多想多做!

      回复
  24. 有类似的经历和感悟。写的很好。最后一句话的总结很到位。

    来自广东 回复
    1. 感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