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亲身反例告诉你:用户转身就走的真相

0 评论 2595 浏览 9 收藏 10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售前演示、方案定制、合同签订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活动策划、内容运营、用户激励等

你一定有过进入某个商店没几分钟就转身出来的经历,也一定有过点开某个软件产品首页后不知所措地点了几下就离开的经历。

本文以一个亲身经历的反例,和你分享一个产品如何才能让用户停留和购买。

一个亲身经历的反例

昨天我去逛商场,路过一家卖养生茶的店铺,店铺门前摆着几壶泡好的养生茶,供前来的顾客试喝。

以前我没怎么注意过卖这种养生冲泡材料的店,就进去逛了一圈,店里货架上摆满了玻璃的瓶瓶罐罐,里面是各种可冲泡的养生食材,有胎菊、柠檬片、桃胶、桑葚、玫瑰花……等等,种类非常多,里面的食材看着也是干净新鲜的。

店里的服务员一直劝我尝尝门口冲泡好的养生茶饮,也时不时问我想买点啥,但我在里面站了大概5分钟左右,就出来了,什么也没买。

可以肯定的是,我是有需求的,因为我平时经常晚睡,所以晚上会冲泡点蒲公英喝,听说是清肝明目、调节免疫。

但是在店里时,我没有任何购买的欲望,我不知道自己应该买什么,以及买了冲着喝了,对我有什么作用。

直到出了店门后,我才意识到这家店的问题出在哪了。

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让顾客感知到店里的产品与顾客到底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顾客根本感受不到产品的价值所在,这样再好的产品,也很难卖出去。

“与我相关”:让用户对号入座

产品一定是基于用户需求的产物,但只针对需求开发了产品还远远不够,我们一定要默认地认为,用户是愚蠢的,是不知道你设计的产品与他又什么关系的。

也就是说,当用户见到产品的第一面,就要直接了当地告诉用户,你的产品和他有什么关系。

还拿上面养生茶的例子,如果想第一时间与客户建立链接,应该怎么做?

我给出以下三点改进建议:

  1. 写明食材功效:每个养生冲泡食材下添加几句功效的说明,比如桑葚下面写上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润肠通便等,这样有相应症状的用户会立即get到产品对自己的作用。当然,功效描述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2. 贴上人群标签:店内可以贴上一些醒目的说明,比如针对经常熬夜的人士推荐xxx、xxx,针对经常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的人士推荐xxx、xxx,针对头发少、头发白的年轻人推荐xxx、xxx,等等。人群标签是最容易让人对号入座的手段。
  3. “对症下药”:就像药店的售货员对普通疾病和药品具有一定的医学认知,能针对顾客推荐一些对症的药品,同理,养生茶店的服务员也可以根据顾客的一些特征,比如湿气重、气色差、头发少等明显特征,推荐一些匹配的养生茶。

以上三点建议,都是要让进门的顾客尽快感知到,你们的产品能解决我的问题,对我有好处,以便用户对号入座,找到自己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如果从软件产品上说,一个常用的能让用户感觉这个产品与自己相关的设计就是:推荐机制。

淘宝的“千人千面”,抖音的内容推荐算法,微博的推荐关注,等等,都让用户宾至如归,感觉这个产品懂自己。

还有就是一些软件产品的宣传页、开屏页,都会简单描绘使用场景,把用户带入与产品互动的想象中,让用户一眼明白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对自己有什么用处。

总之,做任何产品,要让用户一见面就对号入座,你的产品才算走入用户心中。

“解除防御”:让用户消除顾虑

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都处于饱和竞争状态,商家们为了生存和利润,会降低质量,同时一定程度上夸大宣传,消费者被骗多了,眼睛也随之被锻炼得雪亮了起来。

想在产品良莠不齐、营销无所不用其极的市场中抓住用户,那如何主动消除用户顾虑,获得用户信任,就是无法绕开的课题。

其实解除用户心里自带的防御,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下手:专业、质量、售后。

专业

每个用户都想用上最专业的产品,那怎样证明你的产品是行业中专业的呢?

精妙绝伦的交互设计?四通八达的业务流程?还是满屏的专业术语?

这些都是用户进入产品使用阶段的细致感受,而如果想在用户第一次认识产品时就认为它专业,一般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借用第三方证明,比如中华老字号、红点设计奖、ISO认证、符合行业标准等等,或者找同行业权威人士站台,比如小罐茶的大师制茶。这里注意,用户购买明星代言产品的逻辑是“拿钱投票”,并不算是基于专业的诉求。

第二种,关联用户的既有认知,比如白酒出自茅台镇,羊毛出自鄂尔多斯,小米的logo设计来自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让产品去关联用户心中已经建立好的信任,这算是一种借势。

质量

质量的交代一般就是秀参数,秀对比。

以小米汽车为例,小米汽车推出全球转速最高的V8s超级电机(27200转/分钟),并预研35000转电机技术,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和超高强度硅钢材料,功率密度达10.14kW/kg,远超行业水平,这是秀参数。

初代MacBook Air发布会上,特别提到了索尼TZ系列,索尼TZ系列是当时市场上较为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之一,但MacBook Air在厚度和重量上都更胜一筹。当时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厚度通常在20毫米以上,而MacBook Air最厚处仅为19.3毫米,许多主流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在1.5千克以上,MacBook Air的重量仅为1.36千克,这是秀对比。

售后

售后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打消用户的后顾之忧,为用户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意外情况,预设好稳妥的解决方案,并且要提前告知用户,让用户提早卸下心理防御。

还是以小米汽车为例:小米为SU7电池提供了分阶段免费更换服务:在2年或5万公里内,电池容量衰减超过15%;5年或10万公里内超过25%;8年或16万公里内超过30%,均可免费更换电池。这一政策覆盖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且标准与行业主流(如比亚迪、特斯拉)相当,为用户提供了长期保障。

关于售后解除防御心理的例子还是非常多的,比如电商的7天无理由退货,toB软件的3年维护期,电子消费品的n年保修等等。

最后

产品的设计与宣传无不透露着对人的研究,我非常反对产品经理只把目光放在产品功能上,因为功能只是产品满足需求的手段。

作为产品经理,做好调研、画好原型、写好PRD的同时,要思考如何让用户一眼心动,如何卸下用户对于产品的防御心理,然后才能让产品走入用户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些精心设计的功能才会真正派上用场。

本文由 @产品元认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577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运费是电商的基础功能模块之一,承担着商品运费计算的作用。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运费规则。
专题
1921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客户服务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主线中是一项持续的互动行为。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做好客户服务设计和体验的思路。
专题
2020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好的用户成长体系可以促进用户活跃、增强用户粘性、留住用户和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搭建用户成长体系的思路。
专题
1299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营销数字化与数字化营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容易混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营销数字化的解读。
专题
1242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瑞幸咖啡和茅台的这次联名合作,无疑让联名营销这类营销方式又掀起了热度。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联名营销指南。
专题
1702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每年一到年底,各家APP平台就会陆续推出年度报告。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年度报告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