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模式大盘点:订单、资金、发票、物流全链路深度拆解

0 评论 3044 浏览 7 收藏 14 分钟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近年来,国家补贴政策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企业如何高效落地国补政策则成为竞争的关键。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主流的三种国补落地模式:“一品多地”“借壳”和“京东供销”,从订单、资金、发票、物流等全链路角度拆解了各模式的运作逻辑、优劣势及实操要点。

近年来,国家补贴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高效落地国补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战场。从“一品多地”的跨区域灵活布局,到“借壳”资质的低成本快速入场;从“京东供销”的电商渠道整合,到直营、代理商、平台合作等多元化路径,当下的国补模式玩法日益丰富,既考验企业对政策红利的敏锐捕捉,也依赖渠道资源的深度协同。

本文将系统梳理当前主流的国补落地模式:解析“一品多地”如何通过区域化备案实现市场全覆盖,探讨“借壳”模式如何借力已有资质加速商品准入,揭秘“京东供销”等电商合作如何打通线上线下流量壁垒,并剖析直营、代理商、平台合作等模式的适用场景与核心优势。通过拆解不同模式的逻辑与实操要点。

模式一:一品多地

1、简述

商家自行在各地区注册新主体,可通过“一品多地卖全国能力”关联已在平台运营的店铺,当用户在该店铺购买商品的时候,平台可自动路由至用户资格领取资格,享受当地的政府补贴。

2、已实行的平台

拼多多、天猫、抖音、快手

3、优劣

(1)优势:省去在多地主体下开设店铺的工作

当前店铺只有一个主体,仅能参与店铺主体所在地区的政府补贴活动;若需要参与其他地区的政府补贴活动,需企业去当地注册新主体→开通新的抖店店铺,流程时间较长。为更灵活地参与多地的政府补贴活动,通过此模式,可实现企业注册新区域主体后,以当前已有店铺来承接。用户在店铺下单时,可根据用户所在地区灵活展示对应的国家补贴领取链路(若企业在该地已有对应主体)

(2)劣势

虽省去了在各地开设店铺的工作量,但一品多地模式仍要求品牌在各地注册主体。

但同时,这也侧面说明,若品牌已经在各地存在主体,采用一品多地模式是相对合适的。

4、品牌视角下的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

消费者视角,从始至终与其产生交互的仅有官旗店铺,发票、货物都是由官旗店发出、消费款项也是直接给到官旗店铺。

但在品牌视角,由于各主体(子公司)相对独立,故主体之间存在内部交易。

以上海消费者在官旗店下单场景为例,官旗店绑定的是广州主体公司,但要享受上海国补,就必须由上海主体给消费者开票,故从业绩层面说,销售业绩是归属上海主体的。那么上海主体的货从哪来?集团视角下,是由上海主体向广州主体发起采购,广州主体发货给上海主体,上海主体再发货给消费者。

理解这层关系后,我们来梳理一下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

(1)货物流

上海主体向广州主体发起采购后,广州主体发货给上海主体,再由上海主体发货至消费者手中。

实际的货物流,是直接由广州主体发给消费者的。

(2)资金流

消费者的下单款是首先流入店铺归属的主体,待到了货款结算周期后,才会分发至区域账户。

(3)发票流

上海主体给消费者开具发票,广州主体给上海主体开具发票。

模式二:借壳

1、简述

上文有提到,一品多地模式的劣势是需要品牌在各地区注册主体,周期长。故平台提供了另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无需在各地注册主体,而是通过“借用”平台主体进行代销、开票、发货方式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优惠。

2、已实行的平台

天猫优品、抖音、京东、快手

3、合作方式

目前天猫优品支持以下2种方式:

1、官旗主体合作模式:

商家通过与天猫优品/抖音/京东商城签署响应合作条约后,可在原官旗店铺上架约定产品,该商品若产生销售,则由天猫优品/抖音/京东平台作为“代销商”进行收款、开票,商家为平台提供一件代发服务。

2、寄售模式:

商家通过给天猫优品供应约定商品,由天猫优品代为运营并上架,逻辑上仍为商家一件代发,天猫优品按交易完成日期T+7与商家结算货款;(抖音不支持此模式)

4、优劣

(1)优势:

  • 省去在多地注册主体的工作:相较于一品多地,借壳模式对于商家而言工作量更少,甚至不用改变原有运营模式。
  • 开票工作量降低:品牌不再需要每笔订单向消费者开具发票,而是仅需与平台直接批量开具发票(如月结)即可。

(2)劣势

平台在向品牌商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向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平台服务费,且平台不提供这部分费用的发票。如:

  • 天猫优品:每笔收取4%(即商家最终应收 = 订单金额 * 96%)
  • 抖音:每笔收取1.5%(即商家最终应收 = 订单金额 * 98.5%)
  • 京东:每笔收取1%(即商家最终应收 = 订单金额 * 99%)

PS:一品多地也会涉及到平台服务费/达人费,但这部分费用平台需要向品牌商家开票,算额外费用。而借壳模式下的平台服务费,平台不开发票,直接冲抵品牌商家应收。

5、品牌视角下的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

(1)货物流

与一品多地相同,商家主体与平台之间仍属于供货关系,虽然“官旗主体合作”模式更类似于一件代发,实际货物并没有发给平台,而是直接发给了消费者。

但从品牌视角,也是子公司主体与平台之间做了一个外部采购交易,子公司发货给到平台主体,再由平台主体发货给消费者。

(2)资金流

账目视角,同理,子公司与平台主体之间产生了一个采购的交易资金往来。

实际的资金流:

  • 消费者确认收货后,系统自动划拨消费者付款金额给平台自营主体。平台自营主体周期性与商家店铺主体结算消费者订单货款。
  • 商家店铺使用的哪个地区的平台自营主体,就和对应的平台自营主体进行货款结算;
  • 资金会流传到店铺主体下的管家账户(管家账户是独立于保证金账户之外,可在平台开通的账户。支持充值/提现)

(3)发票流

6、品牌视角下单笔订单过账金额算法

以抖音平台为例,假设消费者拍下一个马桶,原价1000元,消费者实付800元,国补200元。

那么该笔订单,从品牌视角,一共会有2次入账:

(1)第一笔

消费者实付金额800元 – 平台服务费(1000*1.5%=15元) = 785元。即消费者确认收货后,品牌商家到账65元。

(2)第二笔

品牌商家向政府核销后,政府打款200元。

故,该笔订单,品牌商家共到账785+200=985元。

模式三:京东供销

在展开之前,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原京东供销玩法是怎样的:

实际上就是一件代发模式,消费者直接向代销店铺下单,代销店铺同步自动向供应商下采购,最终货物是由供应商直接发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种模式通过各代销店铺可增加品牌商品与消费者的接触机会,增加曝光度。

1、简述

基于原京东供销逻辑,该模式下国补的模式,在“消费者”与“代销商”之间,增加了“官旗店”节点:

  • 官旗店商品,需要与代销商的同品做超链绑定关联
  • 消费者从官旗店进入商品详情,通过客服领取国补资格后,在官旗店下单
  • 平台通过商品超链,根据收货城市,自动分发订单至对应城市主体的代销店铺
  • 代销店铺自动下单至供应商店铺

其中,官旗店的作用是引流;代销店铺本身客流量不如官旗店,也没有货源,但关联的主体所属城市有国补政策,故代销店铺的作用是享受国补;供应商店铺的作用是提供货源。

2、已实行的平台

仅京东

3、优劣

(1)优势

  • 通过引入官旗店节点,将官旗店为本身流量不高的代销店铺解决流量问题
  • 通过将官旗店商品,与各地代销商店铺商品做绑定关系,消费者无需到对应城市的代销店铺下单,而是统一在官旗店下单即可
  • 对于品牌商家来说,宣发、客服人力等成本都大幅降低

(2)劣势

  • 京东供销模式,也是要求品牌商家在各地都开设分销店铺
  • 国补资格的领取,需要通过官旗店客服提供链接给到消费者,对客服资源/响应速度有一定要求

4、品牌视角下的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

虽然消费者在官旗店进行下单操作,但实际订单是分发至代销店铺,官旗店只是引流作用。故,本质上仍然是代销店铺、供应店铺之间的内部采购交易。

消费者的货款也是直接流入代销店铺,再分发给供应商店铺的。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三种模式下的订单全链路、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剖析了各模式下的优劣势。各品牌商家在参与国补政策时,可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模式作为切入口。后续将继续更新不同国补模式下的逆向流程全链路、及具体的结算计算方式等。欢迎补充指导。

本文由 @日勿小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5533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据说70%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沟通能力对产品经理太太太重要了。
专题
13706人已学习11篇文章
产品经理/运营/数据分析师,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Excel的技巧,会对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经常用到的Excel技巧。
专题
1245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升级迭代应该怎么做,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专题
1477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库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虽然产品设计中的数据基本都要与数据库交互,但平时的工作中也很少接触到数据库的具体操作和细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专题
1306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加控制的需求变更往往给项目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预料的风险。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需求变更。
专题
18125人已学习17篇文章
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进行数据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