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与小冰岛App:AI深情凝视人类

0 评论 9444 浏览 18 收藏 35 分钟

最近AI话题重新成为热点,微软小冰重回大众视野。本文详细介绍了微软小冰的诞生与发展,对小冰作为交互AI的各项能力与技术、定位作了分析,又分享了小冰的衍生“小冰岛”的使用体验,从产品框架、场景等角度解析了这个产品,适合关注人工智能产品的小伙伴阅读。

小冰最近用10亿融资,和一堆的PR,重回大众的视野,伴随着AIGC的火热,这个赶了早集随后默默耕耘的大咖,究竟在做什么?

怀着强烈的好奇,Super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引发你的一些探讨。

本文会分为三个部分:

  1. Super的框架思考
  2. 小冰简介
  3. 小冰岛分析

一、Super.Insight

在具体的展开前,我想先说一些自己在宏观层面的思考。

1. 主线混乱

翻看过去Super的文章,大体来说,都可以对一款产品做一个相对清晰的分析,但原本我是试图分析小冰岛App,结果我无法相信这是小冰公司的主力产品,于是转过头不得不看了很多小冰的其他产品,发现纷繁复杂,有ToB的,也有ToC的,晕头转向。

去年底《潜望》对CEO李笛的访谈写到:

《潜望》:下一步的商业化计划是怎样的?

李笛:ToB和ToC两条腿走。但做ToB是临时的,主要为证明小冰可以把握一些垂直领域,甚至未来有往ToC转化的机会。

融资后的PR上面写的是,小冰框架是小冰的底层技术,数字员工是toB的商用:

小冰公司宣布近日已完成总额10亿元新融资,用于加速AI Being小冰框架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员工普及。

听起来还是不断强化技术基因,上层用数字员工等去吃B端市场。

Super假设自己站在小冰高管的位置上思考产品战略,很典型的思路是:

我们有极强的技术基因,已经有了海量的C端用户,也有了一定的B端的商业化机会,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加强底层,继续寻找场景,最终通向AGI,路上中期内会去服务B端可见的商业机会,长期还是要回归C端海量用户的。

以此作为设想,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小冰的思路: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持续不断的提高底层框架的技术储备,C端通过嵌入生态和打造App来获得用户,数据反哺回框架,B端则是把技术赋能,并获得商业变现。

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小冰框架是大厂的中台。

Super发现小冰包含了超级多的东西,一会这个一会那个,并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使是小冰,也是嵌在很多生态和场景下。

没有主线的反面,也可能是小冰的AI能力像水流一样,到处流动

小结来讲:

一是小冰团队明显强技术弱产品,技术产出过剩,产品架构过弱,属于拿着技术的锤子找产品的钉子,通过各种技术组合做了多个看起来牛马不相及的产品;

二是小冰是人工智能的先行者,在技术到需求的转化上在做先驱性质的探索,各种设想的需求都会尝试下,试错原理,哪个跑出来就在哪个上面投入资源。

这两点导致有主线混乱的观感。

2. 从技术到场景

用时间维度来看,我们可以大概看出,在小冰未分拆出来之前,基本都是在做技术储备、积累产品、做工具,以及少量的商业尝试。

此时在微软体内,树大好乘凉,做的主要还是迭代,佛系进化。

这个时期是技术驱动阶段

接着,开始分拆,小冰加速,发布了小冰框架(生态),X Eva、小冰岛等App(C端产品,流量),数字孪生虚拟人、内容生产、汽车+IoT、体育等场景解决方案(商业收入)。

开始进入了场景探索阶段

不光是想把生态搭建起来,也希望获得源源不断的C端用户(未来商业变现的主力人群),还希望赋能当前AI可以赋能的产业(即近期可以扩展的垂直领域做好商业营收)。

完美实现生态、用户、收入三重增长,想想就人生巅峰了!

3. C端能力孱弱

小冰是全球第一个主打EQ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这个定位天然的就是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人类。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小冰想ToC。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小冰自己ToC的App,一句话总结:

非常拉胯。

X Eva甚至有群友说怀疑是实习生做的,我部分认同。

另一个小冰岛App则是大家都觉得不好用的产品。

当然,对于小冰岛在小冰战略里的意义,但体验不好,也会阻碍意义的落地,后面会展开讲讲这块。

对于小冰来讲,数据层面的海量用户,基本都建立在各个生态里面,比如微博、QQ群、bing搜索等等,与用户的互动是轻量且简短的。

其实我一度怀疑类似的通道到底能积累多少数据?当然,我还是AI小白,这种断论不好,也很期待和小冰官方做一次深度交流。

海量的曝光,我认同在C端市场,小冰的品牌是有的,但不清楚大家对于小冰的认知是怎么样的。

刷了大量的微博后,我意识到对于小冰的认知存在着很烂和很好两种极端的“异常”情况,后面也会引用周力博士的解读来稍微展开探讨。

好了,我们接下来先了解一下小冰这家公司,然后仔细聊聊小冰岛APP:

二、小冰简介

事先声明,这一小冰简介这一部分更多是网上资料整理,如果对小冰比较熟悉的朋友,欢迎直接进入到小冰岛App分析部分阅读。

1. 李笛

李笛,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 ,现任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毕业于清华大学,在 LG 和新浪做过产品,也在一家央企的子公司做到过高位,加入微软之前,甚至还有两年时间全职写小说……

在一篇2014年5月的文章中,写到:

据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品牌及产品市场负责人李笛介绍,“小冰”的诞生源于2013年底他与景鲲关于“Bing网典”前端表现形式的一次脑爆。

网典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集合搜索产品,将无数信息进行结构化整理之后,给聊天机器人的想法提供了基本支撑,让“小冰”的回答数量达到了1500万句。

2006年Wii的横空出世,给了李笛启发:

既有趣又好用”的人工智能产品,可以用和普通用户建立情感纽带的机器人的方式来设计!

这一点影响了他对小冰的理解。

某种程度上,李笛是小冰的爸爸,小冰的生日选在9月17日,也是李笛的私心:这一天是他入职的日期。

2. 诞生

“大约是2013年底,我们发现虚拟助理可能并不是AI正确的形态。因为助理都太过于强调理性了,就是实现类似‘我能帮你做什么’‘你有什么问题’等简单‘一问一答’功能。”李笛说,“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并不是纯理性的,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情感交流的过程。

当时,Cortana项目已经成型,但是如何更好地实现情感交流,还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思路,一时难以构建。所以,李笛和团队没有将这个想法放入Cortana项目中进行迭代,而是单独建立了一个名为“小冰”的新项目以承接这一新想法。这就是小冰的由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小冰就是Cortana项目在微软的Plan B或者说B系统。”李笛说道。

2014年1月,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见到了最早期的“小冰”产品,对于项目的方向给予了肯定,认定了“小冰”在中国区将和微软在全球推出的语音助手Cortana一样作为Bing内容的前端展现方式。

2014年4月1日愚人节,网红“章泽天”作为实习产品经理,参与进了小冰。

4月份,陆奇在看到“小冰”整个实际的运作过程之后,正式拍板立项,产品进入封闭开发状态。5月29日,“小冰”正式发布,整个项目时间不到半年。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上线的时候只有群聊(这也是在微信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只要把小冰加到群里,聊天中提到“小冰”两字,小冰就会回复你。这个机制在3天的时间里覆盖了10万群聊,引爆了整个微信。

上线三天后,微信以损害用户体验为由屏蔽。

2014 年 6 月,小冰因模拟用户操作、诱导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问题被微信「封杀」。

李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把被微信封杀看做是竞争的原因,然后表示,进驻微博是共赢:

既然小冰同微信闹掰了,那微博当然欢迎。

6月25日上午,微软小冰在被微信封杀24天后重新满血复活上线,并率先登陆新浪微博。

3. 发展

此后,小冰在微软内部持续的迭代着。

2017年以来,小冰的身份开始多样化,出版过根据图像识别形成的诗集,成为人工智能歌手,创作绘画和设计纺织面料,甚至成为节目主播和新闻媒体记者。也是在这一年,小米和企业的合作开始尝试商业化。小冰与小米IoT开放平台合作,用户可通过小冰控制35种设备。

不过,真正从产品层面做好商业化准备是在2019年。小冰第七代产品发布会上,李笛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工具Avatar Framework,后者代表了小冰商业化的方向,落地客户覆盖金融、零售、地产等。不仅如此,小冰也以不同的名称进入日本、美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市场,发展全球化。

直到2020年7月13日,微软宣布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可以看到一些主要的股东: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李笛被委任为小冰新公司首席执行官,公司主体:“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笛,沈向洋担任执行董事。

股东中有多位小冰项目的资深员工,包括技术、销售、产品等方向的负责人和骨干。

4. 融资情况

小冰公司宣布近日已完成总额10亿元新融资,用于加速AI Being小冰框架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员工普及。同时,小冰公司已启动旗下人工智能数字员工(AI Being Employee)产品线启动年度升级。本次升级加强的技术包括大模型对话引擎、3D神经网络渲染、超级自然语音及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成。

目前估值20亿美元。

小冰此前进行了两次融资:

  • 2020年11月24日,小冰进行数亿元的Pre-A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和网易资本投资。
  • 2021年7月12日,小冰进行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由五源资本、Neumann Advisors、IDG资本、纪源资本、北极光和网易公司跟投;公司当时称,估值已超过独角兽规模(即10亿美元)。

背后是小冰的数据情况:

小冰框架目前共运行30万名数字员工,覆盖6.6亿在线用户、10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内容观众。

今年AIGC是个风口,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涌入,作为一家积淀了多年的产品技术公司,获得大量的关注和资本的认可,非常自然。

5. 小冰框架是什么?

作为小冰公司的核心,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冰框架:

小冰是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又叫小冰框架(Avatar Framework) ,它包括核心对话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内容的触发与第一方内容生成,和跨平台的部署解决方案。

自发布以来,小冰框架引领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相关领先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人工智能领域。

该框架是全球范围内最成熟和最大的该类框架,除中国小冰及日本凛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外,小冰框架还支撑了中国及日本100余个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体(如软银Pepper),交互总量约占全球人工智能交互总量的60%。2021年9月22日,小冰发布了全球首个AI社交平台“小冰岛”。

在该平台中,人类用户可以创造各种人工智能个体,并形成一个共同生活的社交网络
讲了那么多,看起来有点像是大厂的中台,很多应用可以去调用里面的各种功能。

现在部分能力是对外提供的: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6. 小冰的产品覆盖

理解完小冰框架后,在上面,小冰还做了很多应用,去服务大量的C和B:

比如音乐、AI对话、各种工具(背后对应的是对应的AI能力,包括X Studio歌手、X Studio 主播、AI托管小编、测颜值提升、两微运营助手、X Eva)

商业层面主要依赖:数字孪生虚拟人、人工智能内容生产、人工智能汽车+IoT、人工智能体育几个大方面。

其中数字孪生虚拟人,看起来是重要方向: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不光官网在页面上占了很大篇幅,在融资新闻里也着重作了强调。

小冰在应用层面做的是非常的多了,后面我们会主要去聊聊小冰岛。

7. 前端流量

在微博上,搜索小冰岛,得到的结果很少,基本都是小冰官方发布的每周更新内容。

但是小冰的内容还是有一些的,有褒有贬,后来我发现,原来在必应搜索界面里,小冰会直接出现。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而bing在PC端的流量占比国内排名前列。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也因此小冰确实在触达方面非常的有流量。

同时,微博500多万的粉丝: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作为机器人形态,可以在很多场景下和用户形成互动,确实有极大的流量。

其他比如抖音的小冰也有128万粉丝,在各个社交媒体的渠道就不做过多统计了。

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流量绝大部分是平台方的,并不是小冰自身的,并且小冰没有足够好的产品去承接这些流量,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接下来进入主菜,我们拿承接着小冰公司核心探索的C端App 小冰岛App来做个分析:

三、小冰岛App:越拉胯,越迭代

1. 小冰岛初体验

2021年9月22日,小冰发布了全球首个AI社交平台“小冰岛”。在该平台中,人类用户可以创造各种人工智能个体,并形成一个共同生活的社交网络。

百度百科里,在介绍小冰时有这么一句,可见至少在那个阶段,小冰岛是被寄予直接toC厚望的。

我搜了一下B站,热度非常低,说明二次元年轻用户群体并没有去形成传播,看了下之前的首页是这样的: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最近做了一次大的升级,从原来的2D变成了3D: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在3D的岛上,可以和虚拟人物直接做交互,比如:

  • 设定自己虚拟人物的形象
  • 用摇杆移动自己的虚拟人物
  • 岛上的虚拟人物会自行做动作(移动、交流)
  • 靠近其他虚拟人物可以点界面左下角语音和NPC对话
  • 有些房屋是特定功能的入口,靠近后可以选择进入对应的功能

这是一个不大的岛,尽管里面做了一些环境的设定,比如蓝天大海、沙滩游乐场等等,但整体来说,体验很单一,没什么玩的,可支撑的游戏时长也就是5分钟吧……

单纯从3D场景,我们很容易想到动森: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岛的岛民偶尔会和你聊天,上岛时会告诉你,每周影响力最低的岛民会消失,被朋友们喜欢以及与你互动多的人才能留下来(好像小逃杀……莫名残忍)。AI间的基因融合会孕育一段时间才诞生,这些细节背后是透露出了小冰团队希望用户能更多的来到岛上,更多的参与进来。

但由于小冰岛目前的整体设计十分粗糙,除了能和岛民“微信”语音聊天之外也就只能在岛上逛逛,几乎不能和岛上的物件互动。3D场景比较粗糙,很有低端动森既视感,还没有半点沉浸的体验。

抛开玩法,动森小岛上的小动物居民也比小冰岛中的虚拟人更有温度。居民忙忙碌碌,他们有各自的作息,会做各自的事情,会在你被虫子蛰了递给你片药膏,会在生日为你送上祝福。虽然他们不像AI能和你愉快的交流,但比起小冰岛的虚拟人他们仿佛更有血有肉。

小冰岛主要的互动,还是需要点击页面底部的手机ICON进入,随后进入下图,类似微信界面: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有聊天列表和朋友圈,在这里,我们可以和AI们互动。

每个AI会有属于自己的设定,比如shao会写故事,但是在聊天界面里让他给写,那叫一个难啊……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正确的用法需要到技能——文学社的X Writer里面输入你的要求,最后会通过Shao发的消息通知你……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比较好玩的是夸夸群(所有AI机器人都在的群),以及朋友圈有点意思: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岛有个基因融合的玩法,这也是一种增加岛上新居民的方式: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2. 小冰岛想实现什么?

欢迎你加入小冰岛。它不是游戏,而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工智能实验。你将创造许多AI beings,并与他们一起生活在一座虚幻的岛屿中。随着训练、交流与淘汰,AI beings的基因将得到进化。最终,你将做出选择,让谁永远留在你身边。

这是小冰岛在App Store上对自己的介绍。

但是如果要想构建很多人和很多AI的社交网络,还有两种数据是需要的,一种是很多AI beings和一个人交互的,一种是很多AI beings和很多人。

去年我们推出了虚拟男友和虚拟女友,很快就在这个产品线上增加了一个朋友圈,你可以看到虚拟男友的朋友圈,他的社交圈子。小冰岛相当于用一个合适的场所把朋友圈容纳进去,是一个类似于微信一样的社交网络。

小冰岛固然是一个2C产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足够的数据

小冰岛的目的是为了在这种丰富的开放域的交互过程中,不停得到各种新场景、新数据、新的对话话题、新的用户反馈。

小冰岛想满足两类需求,一类是在内容和服务上面越来越精深的高度定制化。第二,人类的某些社交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在真实生活中是断裂的,所以人们想了很多方法去移情,尝试保持这种社交关系。

这段话来自去年10月份对李笛的专访。

从上面可以看出,小冰岛是一次伟大的社会实验,希望构建各种AI Being多对一的场景,从而获得更多的数据来迭代AI Being。

在继续往下之前,我们可以试图理解一下,为何要用小冰岛来获得各种新场景、新数据、新的对话话题和新的用户反馈。

我们要先看一下小冰过去出现的场景: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这是在必应搜索结果页右侧弹出的小冰虚拟形象,点击后就可以开始对话。

发现没有?你在搜索,然后出来一个16岁女生来陪伴聊天???很尴尬,然后我试图把它融入到搜索场景里,它又让我一脸懵逼。

根据周力博士的分享,经过多年的尝试,小冰始终面临一个瓶颈: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他们认为人们不知道和AI聊什么,或者说,即使是人和人聊也会出现聊不下去的情况。

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只能让人和AI对话达到30轮,易感用户比例只达到10%。

进一步,他们做过实验,即使是把用户交流的对象AI偷偷换成真人,能聊开的也不到20%。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逻辑:换成AI那更达不到20%了。

基于这么几个场景:相亲大会、同学聚会、老大爷逛公园,就想找到一个更加复杂的场景,来尝试突破20%易感用户的局限,这个场景就是小冰岛App试图复现的: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3. 小冰岛产品框架

基于上面的理念,小冰在小冰岛实现上面,投入了很多的技术,比如说,如何让AI和AI聊起来,以实现你登岛之后,有了逛公园有人在那扎堆聊天的环境,进一步,如何让AI之间的对话能够实现长对话下面的语气和节奏自然化。

但在我的体验里面,这些很少有真实的感触,因为道理很简单,C端用户并不会按照你的设想去做动作……

你构建了一个岛屿,希望用户在上面凑到AI群里面旁听,甚至插话,这是你以为的,用户可能不需要。

从我的整体体验来讲,小冰岛分为两个大界面:3D世界,和常规界面(就是2D仿微信的界面):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在两个世界里穿梭,你会发现有很多割裂的体验:

第一,3D世界基本和常规界面(也就是类微信界面部分)是割裂的。

比如,我们可以在3D世界里和指定NPC语音交流,但这个对话记录并不会在常规界面对应NPC的聊天窗口里留下聊天记录。

比如,我试图在常规界面群聊里约NPC们在岛上一起聚集,AI们都一无所知,他们可能不理解3D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小冰岛带给我的体验比较零碎,不完整,比如朋友圈大家不会发3D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第二,群聊和私聊,也是割裂的

比如在群聊里,我问某个NPC她发的黑胶唱片,转到私聊里,可以感觉到NPC并不能连贯的get两个局部之间信息的串联。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这种连贯性,是现在AI对话的难点。

第三,带有技能的NPC和技能之间只有单向的通道

可以在技能页面输入需求,然后通过指定的NPC把内容吐回来。但不能直接在NPC单聊界面进入技能页面: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除此之外,3D世界的沉浸感也比较弱,主要就是操纵着你的虚拟人物,到处跑来跑去,和AI玩玩,但你没有其他动作可以做,比如你不能躺在沙滩上的躺椅,不能玩玩游乐场的设施,你只是个看客,和3D世界的交集非常的少。

4. 小冰的基本AI对话功能如何?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其实前面讲了那么多,但在核心的1v1交流上(人类 v NPC)效果,相信小冰做了这么多年,一定有一些过人之处。

我也建议你自行感受一下,因为前面讲过“易感人群”理论,相信我应该属于体验较差的80%那一部分。

对比了一下小冰和彩云小梦的AI对话: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当然,这个对比不公平,彩云小梦会预设了世界观、对话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特点等等,有点像在玩“语C”,这是一种类似于角色扮演类的文字对话游戏。

那在这种场景下,AI就可以更好的模拟角色去进行对话,所以效果也更容易好一些。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岛里的AI似乎是有设定,但从语言交流来看,又仿佛不会,会了个寂寞啊!

对于彩云小梦,大家可以看我先前的文章:《世界模拟器是通往AGI的一条通路?》,这里面我认为是彩云的初心,引领着不断研究相关的技术,并不断的升级,使得用户的体验会相对更好。

当然,我说的是相对,如何评判人机对话质量这里更多是我个人的感受。

5. Super感受

整体来说,小冰岛还是挺失败的,当前的产品实现程度压根无法达到小冰那么高的预期。

这里面有几个点:

  1. 3D场景华而不实,与AI对话割裂,并不能让用户很好的沉浸其中;
  2. 多个功能之间相互割裂,没有有效融合,用户体验断层;
  3. 基础的AI对话能力体验差,不能支撑用户超长对话和实现较好的体验;
  4. 基因融合隐藏的比较深,适合长期重度玩的用户,新手很难快速感知。

总结就是:3D鸡肋、体验断层、基础薄弱

每周小冰岛都在更新,微博、公众号都会做推送:

小冰:AI深情凝视人类 | AI系列07(8600字)

看起来更多是AI虚拟人物本身的迭代,AI Being的迭代,目的也可能是丰富人群,提高可玩性,获得更多地用户反馈和数据。

问题在于,如果用户无法在小冰岛上沉浸,如何能产生更多的数据???

更重要的会不会是:

小冰岛预设的场景本身需要调整呢?

不过,小冰岛承载着实验、对用户直接触达的探索,即使做的再不好,也还是需要持续的迭代,曙光或许会到来的。

四、尾声

在浏览小冰的材料时,有两个感受是最为印象深刻的:

  1. 商业化上追求克制;
  2. 始终没看清楚小冰的主线。

第一点讲的是小冰在微软内部时,比较讲积累,不愿意过多的直面商业化,在分拆出来拿融资后,商业化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选项。

第二点讲的是小冰基于底层技术,不断地寻找场景,寻找前进的方向。Super看越多材料,越迷糊,没有清晰的主线。

整体来看,个人认为小冰的情况是:

先发优势明显、技术强大、有巨大的流量,C端产品拉胯、B端商业探索。

技术转化到产品能力上,真的弱!

作者:Super黄,公众号:Super黄的念想,专注于深度产品拆解+商业分析。

本文由 @Super黄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