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超越BeautyPlus,300万美元收入的“AI换发型”应用爆火美国

0 评论 1347 浏览 0 收藏 8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专业线是指沿着技能线不断提升自己..

AI换发型应用Cosmo在美国爆火,全商店总下载量超545万,收入约307万美元,排名超越BeautyPlus。其成功得益于多元化功能、文化适配与创新,但也面临AI生成速度慢等问题。

前有美图的出海,验证了“颜值经济”的普适性,也悄然改变着大众对于修图工具类产品的消费认知。当人们直面镜头下的“不完美”,往往会存在一种视觉落差,而AI技术在人像美化方面的应用,不仅轻松解决了这一痛点,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的容貌焦虑。修图,在当今似乎成为了发送社交媒体前必备的一个步骤,整个图像类市场也正在经历着AI驱动下的范式转移。

基于这样的背景,2023年初,专注于面部美化、AI换发型的应用Cosmo上线。点点数据显示,该应用自上线以来,全商店总下载量超545万,高峰时期单日下载超1.8万,总收约307万美元,并在近期多次进入美国摄影与录像榜Top30之内,排名超过美图旗下另一大应用BeautyPlus。作为新一代的图像应用,AI在其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相较于传统的“美颜”相机,玩法上又有哪些新创意?

在线换发型,“Tony老师”有参考了

化妆滤镜、面部美颜、发型编辑……相较于大部分的图像美化应用来说,Cosmo的内容更加多元,不仅具有磨皮、美白等基础功能,还能细化到眼线、颧骨的美化上,整体来说更像是一个完整的“面部美妆器”。素颜照片上去,全妆效果输出,这对于喜爱社媒分享,偏爱“精修”,且对人像效果要求高的人来说,在需求上与产品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从功能上看,可将Cosmo大体分为四大模块:整体美化、发型修饰、面部精修以及AI辅助。整体美化虽然是大部分修图应用都具有的基础功能,比如画质提升、涂抹消除、人像瘦身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对图像背景的复刻还原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也是检验AI技术与产品融合度的关键要素。

众所周知,染发在欧美地区流行度很高,通过染发表现时尚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趋势,且相关的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十分受欢迎,由此,发型修饰也被Cosmo作为一大特色功能,去吸引当地用户。仅需上传一张自拍,便可看到自己换上不同发型和发色的样子,甚至还有光头大胡须、长发男性等并不太常见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其娱乐属性,还兼具了实用性。它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在实际换发型之前,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在现实生活中很好地避免了“踩雷”发型设计。

在面部精修上,Cosmo可以针对轮廓、眉毛、嘴唇、眼睛等等细节进行美化,甚至口红色号就提供了粉色、红色、橙色等深浅不同的多种颜色,且可以选择光滑、磨砂等不同质感,给予用户多元化的选择。

而作为一款AI驱动的人像美化应用,Cosmo也紧跟潮流,在其中加入了AI分析和头像生成等相关内容。不仅能够基于照片进行季节性分析,给出用户颜色搭配建议,即“建议使用的颜色”和“避免使用的颜色”,帮助画面的修饰更协调外,还能对用户的面部根据“黄金比例”进行智能分析和评分。

总体来说,Cosmo基于欧美文化,并凭借着完整的内容和细节功能,收获了几百万用户的喜爱,其中,很多用户都是基于发型功能“慕名而来”。由此可见,基于区域文化下做细分类应用,可以发掘出足够大的市场潜力。

单次免费试用,有“套路”?

点点数据显示,Cosmo自上线以来,内购收入约267万美元,约占整体收入的87%,美国用户贡献其中的78%,排在第一位。应用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免费功能,仅支持免费试用一次“换发型”,后续的绝大部分功能都要付费,整体采用的是订阅会员加单项付费模式。即用户订阅后才可以体验应用中的全部功能,并还同步推出了面部修饰和化妆滤镜的单独功能付费模块。不过,一次性免费体验的模式,仍旧吸引了很多用户带着好奇心去尝试,并进行了后续订阅。

根据insightrackr数据显示,Cosmo今年以来加大了在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地区的投放力度,投放受众女性比例占55.7%,年龄大多集中在25—34岁之间。且投放的内容素材几乎都是以发型功能为主,甚至还出现了给NBA球星换发型等趣味内容,为用户创造了更多玩法上的新思路。

(Cosmo广告投放素材,图源:insightrackr)

然而,从用户反馈来看,Cosmo的AI头像功能一度出现过等待时间较长,生成速度缓慢的问题,也是如今AI生成面临的一大痛点。虽然这项功能并不作为Cosmo的主打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这也侧面反映出,为了顺应潮流,盲目融入AI相关功能,但不做精细化处理,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写在最后

在AI图像应用的浪潮中,区域文化的适配正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例如,欧美的发型时尚、纹身文化,都为图像类工具提供了精准的开发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AI生成内容虽然是风口,但也并非“万能模板”,盲目地融入相关元素很可能会造成内容失衡。唯有将技术红利与产品调性、文化洞察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在市场中找到真正的蓝海机遇。

作者丨子墨 编辑丨火狐狸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扬帆出海】,微信公众号:【扬帆出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454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产品架构能力”是B2B产品经理中泛指设计产品系统架构的能力,这是产品经理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架构的设计指南。
专题
13217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35278人已学习23篇文章
不懂心理学,怎么懂你的用户;不懂你的用户,又怎么做好产品的设计和运营。
专题
1365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好的产品是对人性的窥视,无论是做产品,做运营,懂点心理学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费者心理学。
专题
1291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近年来,盲盒大量出现在公众视野,引起了一波又一波消费热潮。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解读盲盒营销。
专题
1289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商业保理,即保付代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商业保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