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为王”,APP收费之路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4.2亿元,同比增长75.4%,环比增长10.4%。经过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在盈利模式、产业格局等方面进入关键性的一年。
当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PC端的用户向手机端迁移,用户花更多的时间使用手机来或聊天或上网或玩游戏等,必然是大势所趋。而在中国这个用户普遍都没有付费习惯的大环境下,在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在没有得到更大的突破之前,我们如何更加巧妙的通过APP自身的内容创造盈利呢?这便是我们本期讨论的主要话题!
一、目前国内的收费模式
针对APP盈利模式的探讨,因为5群的同学们已经讨论过一次了,所以这边我们就不再去重复探讨,在此附上链接《移动APP盈利模式探讨》。假如不是很清楚APP盈利方式的同学。我推荐一篇文章《图解APP的九种商业模式》,这篇文章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目前APP的主要盈利模式。
我们这里做一下简单的描述:
APP收费模式可以简单的分为针对广告商和用户。广告商很好理解,就是应用内的广告位。而针对用户而言则主要有以下三种收费方式:
1、在应用商店直接购买App。如我叫MT,极品飞车,愤怒的小鸟
2、免费、支持付费订App。如LOHAS杂志 APP。
3、免费、具有应用内支付App。如 Line,Path,会员制收费(豆瓣FM会员,dropbox,Evernote这种高级账户收费)
我们之所以会为这些APP付费,主要是为了得到更让人满足的服务、更实用的功能、更完整,更丰富的内容。内容才是付费的最大理由。如果有一款APP提供的服务到位,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节约时间获得成效,并且能有更多元化、更便捷的付费方式,这样使用这款APP的用户付费的概率便会更高。
二、从免费到付费,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用户流失率过大
由于那些胜利者童话般的成功故事,“App创业者”大量出现。但事实是,大多数App在最初的3个月中失去了76%的消费者。这意味着,就算你的应用登上了每日最佳应用排行,广告和增值服务带来的营收也会在这3个月中迅速干涸。我们大家都知道。商品从免费到付费的过程是最容易导致用户流失的过程。如何提升用户的留存率,成了我们必须学习的课题。
当内容足够吸引用户付费的情况下,才能让用户去考虑付费的问题,最后才是支付方不方便的问题。免费是基本功能,付费是为了获取更好服务体验。在保证免费用户的基本权力,不能出现支付用户“万能”的现象,而且要平衡两种用户的心理。在告诉免费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所得到的基础服务是平等的,但是付费是为了得到富有更高价值的服务,以期能获得更多免费用户加入到付费行列。如果在付费之前提供一段试用时间,感受与免费版的不同能,可能会吸引想付费但是在纠结的用户。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针对忠实用户进行积分制度。积分的一般目的是提高用户参与度和粘性,积分可以通过每日的活跃度来获得并且每天可获取的免费积分是有限的。而我们在设置积分体系的时候,积分形成过程要有趣,才能拴住用户,也一定要考虑到积分对用户的吸引力。他们用积分所兑换的服务,是不是他们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切记别让积分为了积分而积分。
中国消费者的普遍心理是占便宜,所以在从免费到付费的过度期间,从提供优秀,有价值的信息来驱动消费者的购买、认知行为,其可以更好地保留客户,提高忠诚度,将免费模式转变成大众需求的功能免费和迎合付费用户需求的付费模式。
三、APP凭什么让用户心甘情愿的付费
APP想要让用户心甘情愿的付费,产品口碑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产品是否好用,能否解决用户问题都体现在产品口碑上,一款没有良好口碑的产品不用谈什么收费了,能生存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付费的基础是产品本身。产品的实用性,娱乐性,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定制、精准推送),并获得更好的体验。或者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成效(游戏道具)所产生的的增值服务也是让用户乖乖掏钱的途径,也可以通过免费版来收集用户数据,了解用户操作行为,然后根据他们的行为需求提供服务。
应用的内容与服务是否符合用户心中既定的价值?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要想打动消费者,首先是至少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每个消费者心里都有一个底限和承受范围。用户使用应用的时候,会对这款APP的价值在自己的心中有了一个既定的价值评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超过用户期许价值的服务,让用户感到他们所使用的产品是物超所值的。假如用户心理本身对这个产品的期许是20元,而你给他的服务价值也就是20元(你的定价决定用户的期许),然而当用户在享受这份服务的时候,感觉这份服务不止20,那样你就成功了。
最后,让用户的支付流程变得更简单、更多元化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当用户有付费冲动的时候,越便捷的支付流程越能提高用户的付费比例。因为做应用就像做消费品一样,这个消费品除了受到用户亲睐外,还需要付费过程的便利。便利的支付方式能有效提升免费用户到付费用户的转化率,降低用户因为付费而产生的挫败感。多个方式的支付方式也有利于增强用户粘度,比如通过捐赠获得激活码,结合线下发展周边商品,邀请好友的机制等等之类的方法。
四、APP应用植入广告的风险
在你打造一个新的App时,应该调查一下所有基于广告的一些模式。目前已经有很多广告模式存在,可以对这些模式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提供的是CPM或者CPC,以及将其整合到你App时有多少工作要做。同时,在你引入广告时请确保用户体验不会有太大改变。毕竟,你希望的是能将广告很好的与用户体验进行整合和平衡,而不是让广告赶走你的用户。
广告的弊端有广告出现频率太高、无法关闭、banner类广告会减少屏幕尺寸、对于中文用户来说精准匹配的广告不多、不小心点击到广告发生页面跳转、影响了用户使用的流畅度等等。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我们碰到以上情况的时候,你对这个产品的体验和感知肯定下降了。那么,这样的产品,你还会继续使用下去吗?答案很可能是NO。所以这就造成大量的用户流失,我们可以和企业联合推出众人的参与类广告或是迎合APP的特色广告。
当然,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广告出现的频率不要太高,时间不能太长。在插入广告的时候,时机要选对。比如在启动页插入广告。这边要推荐一篇站内很棒的一篇文章《移动应用的”黄金七秒”—启动页》,通过启动页等待的事件。我们可以标榜自己的理念,可以插入广告等等一系列的动作。就看你怎么把握咯!
五、 如何让用户从心理上接受收费产品
国外媒体TNW 在2012年发出了上海一个调研公司的数据,内容显示第二季度App Store中的应用总下载量中国区只占到了18%。中国区App Store下载应用付费的用户只有3%,同时,有40%果粉的iOS终端都选择了完美越狱,因为他们更喜欢免费或者盗版的应用。
中国有40%果粉选择越狱
与此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中国iPhone用户购买应用平均消费水平3美分,低于平均的19美分。2012 年第二季度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应用收入达3700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来说增长了105%,网友习惯了享受免费服务。《第31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手机游戏用户中仅27.6%有过付费行为,高达72.4%的手机游戏用户未曾付过费。
在中国这个充斥着大量免费软件的环境下,是用户选择APP。业内竞争大多通过免费服务来吸引人气,然后通过增值服务将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以此盈利。为此,从接下去的音乐收费开始,国内的环境在巨头们的推动下慢慢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让业内的企业从产品推出开始,慢慢养成用户习惯,渐渐转变成收费模式。而国家在互联网收费和管理方面应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打击盗版和虚假资讯,让网民在付费后能够在遇到网络纠纷时很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培养网民的网络消费意识,认识互联网的价值,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和应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 豆腐整理总结,转载请注明出处。
非常感谢以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群(109420811)群友们的积极参与。名单不分前后(按出场顺序先后排序):
参与者:大湿兄、达令、漓江、Comfish、狐狸、Vuder、Nick、有关部门、鲁叔叔、末属、dora、阿累、包子、西贝、冠希哥、养成时、小岐、李、magic、飞龙 、豆腐





很棒,又学到了。
收费路上的坑何其多也,内容为王,踏坑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