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线下访谈实录】互联网金融产品动了谁的奶酪?(一)

“宝宝们”动了谁的奶酪?聊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那些事
2014年初谈的比较多的词莫过于“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所要重构的产业一定是“产业帝国”:规模大、服务面广、利润厚、具有统一的标准,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金融业就恰好具备所有这些要素。
从2003年支付宝的出现截止至今十余年里,互联网金融产品先后出现过腾讯财付通与微信支付、银联在线与拉卡拉、余额宝与支付宝钱包、百度理财与百发等等类似巨头产品,产品功能也扩大为网络支付、预付费卡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网上信贷与理财等,我们的生活也被这些产品所改变。
那到底互联网金融是什么?它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它对传统金融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冲击?传统金融业应该如何应对?相较于支付类产品,余额宝们的创新点在哪里?用户为何增长如何之快?热议中的众筹P2P会是下一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黑马”吗?
4月13日下午14:00-17:30,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举办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杭州线下沙龙活动在西湖区浙大网新大厦2F云咖啡如期举行;主持人师妹就这些问题现场和阿里巴巴B2B跨境支付金融产品负责人率意(花名)以及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特聘专家董永乐(下文简称董大)进行了零距离沟通,还原互联网的本质。本次沙龙共分为三个环节,笔者将分为二篇稿件进行汇总;本篇为访谈内容问答实录(因篇幅有限部分内容有删减,原先准备的主题均有调整,敬请谅解)。
放眼国外,大方向看互联网金融市场
师妹:刚刚听了董大和率意的演讲,相信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样,对互联网行业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市场都有新的认识以及某种程度的信心,在没有聊金融本身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跳出当前国内的市场环境,想问下国外有没有比较知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董大: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玩过“第二人生”这个产品,里面有一个林登币(Linden Dollar虚拟货币),跟我们的Q币有些类似,游戏是互联的,那个算当时比较早的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国外支付产品paypal是有的,不过没有像我们的百发、余额宝这种类型的。这是因为他们的线下金融产品本身互联网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具备了国内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质。大家最近聊的比较火的比特币,我认为它本身只是一种互联网世界里的虚拟比价货币,算不上是金融产品。
率意:我大致赞成董大的意见。从金融体系本身改造上来说,像美国这些国家,他们的金融业信息化程度很高了,是看不到像百发、余额宝这种产品出来之后大家蜂拥而至抢购的现象。他们更多的是做投资管理与建议,也就是把国内投资顾问所做的事情通过机器的学习和运算给出投资的风险和策略建议。这跟国内一款理财及货币管理的产品挖财相似,在资金管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产品的配套服务,这款产品的特性就是低操作成本、信息化程度比较高、提供增值服务。
师妹总结:由于国内外金融市场以及中国国情的一些原因,我们国内比较红火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国外并没有类似产品出现,而国内红火的原因在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相对垄断性以及个人理财管理没有国外那么普及。
(参与者与嘉宾率意互动)
聊聊互联网金融热门产品支付宝、余额宝、微信、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
师妹:最近由于打车软件支付问题引发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大战,火花也比较严重,笑谈之余让我们回归到今天的主题。先聊下阿里旗下的余额宝和支付宝的区别是什么?
率意:这个问题很简单,支付宝是一个支付工具,区别在于支付宝是怎样快捷的让用户把钱付出去,抛开支付担保交易和实现过程来讲,余额宝是理财类额产品,它更偏向于金融,通过有效额投资渠道投资理财并在过程中产生收益,二者定位不一样。
师妹: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两个产品目前都在用,特别是余额宝,随用随取还可以产生收益,那它和支付宝的群体有什么不同?
率意:是的,这就是支付宝钱包功能上跟其他支付产品不一样的地方,它有一个自动转进转出功能,也就是两个产品绑在一起。目前开通余额宝日活用户占支付宝用户的80%以上,而且余额宝5块钱起随存随取,也是跟它的客户群体个性相符合的。
师妹:谢谢率意,董大这方面有什么补充的吗?
董大:这方面率意是专家,我就不做补充了。
师妹:那我们进行下一个问题,最近由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引起的app叫车返利事件是闹的沸沸扬扬,本质是还是用谁家支付工具的问题,先问下率意您认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区别有哪些,优劣势有什么不同?
率意:我个人认为,如果两者做到将来的话,从它的支付便捷性和接入足够多的支付渠道上讲,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目前而言,支付宝是接入了比较多的第三方平台平台和支付渠道,并且伴随着阿里的天猫、淘宝平台的对接,购物整体体验会很好,渠道更多。微信支付是更直接的,腾讯是一个有工匠情结的公司,善于做体验,不过后面他们同样需要做多渠道的支付接入。
董大:率意比较大气,并不畏言微信支付体验比较好。不过我觉得大家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对比稍微有些不太合适、位置不怎么对等,其实支付宝要比较的是腾讯的财付通,而支付宝钱包才是微信支付的比较对象。我跟率意的看法大致一致,未来二者更多的拼的还是内力。支付宝钱包还是内力比较深厚的,毕竟还是有阿里的b\c平台,几万商户和买家。腾讯也一样,拥有qq几亿用户,场外决定胜负的还是内力。
师妹:刚提到微信支付环节少,那是不是更倾向于快捷支付?如果是的话,那么与支付宝钱包比较的话安全上哪个更高?
董大:是快捷支付,这个有点难回答,从支付的环节上讲,快捷支付上比较单一,环节少,体验好。但是从安全上讲坏人转账也方便,刀的两面,利弊皆有。
率意:我来补充一下,其实支付宝钱包从支付安全角度上讲可能会好一些,我们来深度了解下,从阿里的历史来讲,为什么当年支付宝不做直接管道式接入,就是因为网上购物当时并没有完整的信用体系,之前在淘宝上购物,卖家担心发货收不到钱,买家也担心打出去的钱收不到货,所以才会有支付宝这种第三方监管的工具方式的出现。最近风险支付被央行叫停,但是为什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现在大家都在用,其实支付宝在支付的环节中候款引入了保险,这就引入了责任风险机制。并不是说支付宝风险更低,而是支付宝公司在支付过程中要承担一定的担保责任,它要承受一定的风险,所以体验环节稍长。
师妹:我的理解就是,之前我们国内没有大型的信用担保体系类产品,支付宝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后,培养了一定的用户基础才会有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工具的出现。
率意:其实国内不是没有信用担保类产品,只是成本略高,比如跨境贸易需要信用证。这些都不是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可以享受的服务。互联网开放了流程的便捷性。
董大:我补充一下率意刚说的一句话,为什么银行不对B2C类交易做信用担保,因为验证成本比较高,而支付宝类产品正是做了这块的市场,它实实在在的降低了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极大风险,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新。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市场B2C发展不起来。
(坐在后面的参与者)
师妹:好的,董大率意这个问题已经说的很透彻了,我们进行下一个问题,去年过年的时候,微信红包可以说火了半片天,而阿里也推出了支付宝红包,不过支付宝钱包效果要比微信红包差很多,同作为红包产品他们的差异性在哪里呢?
董大:我的理解是两个产品定位太不一样了。微信红包具有社交工具附加的特性,所以在基于活跃率上亿的用户量上发出去几百万的红包,火起来很正常,相对来讲取得的成果并不足为奇。支付宝钱包活跃率不高蛮正常,它毕竟还只是一个支付工具。打个比方我们走亲访友给小孩发压岁红包很正常,但是如果跟商家交易见面中发红包会不会很诡异。
率意:微信可以看成一个半熟人或熟人社交关系的产品,基于这个定位做发红包的产品很顺理成章。刚董大说的很客气,其实支付宝红包本身动作是一个防御性动作,从场景逻辑上讲,支付宝发红包需要知道对方的通讯录,发过去还不能交流,收到短信后才能打开微信说谢谢你支付宝红包收到了(O(∩_∩)O哈哈~)。那为什么支付宝还要做红包这个产品呢,二者当时其实是差不多一起出来的,从体验上支付宝红包肯定是比不上微信红包,但是对支付宝而言,提高了用户活跃率,而且任何一款产品,多样化的产品接入是趋势。
师妹:我再提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有用户提支付宝客户端很多功能设置和微信客户端很像,率意是怎样看的?
率意:这个我觉的要看哪几部分,作为一个移动客户端产品的共性而言,这些不是支付宝跟微信越来越像,而是同类产品都有这些功能。其次微信并没有入口提供订单、余额之类的,而支付宝场景会更多,作为一个钱包它的特点很明显,所以我并不认为支付宝客户端与微信更像。
师妹:关于阿里和腾讯的争议,除了刚刚我们聊到的红包产品,还有微信支付威胁阿里系产品线的一些传言,比如基于微信平台上微店和微商城的开设,很多所谓的“电商专家”说这个是对电商市场的一次颠覆,阿里电商王国将面临着全面的威胁,但是实际上对于微店用户以及旁观者对前景还是比较迷惘,两位嘉宾如何看待这个市场?
董大:这个问题没有做太大的准备。我自己有体验过微信微店购物的经历,简单说下体验吧,我发现微店购物支付宝环节也是支付宝来付款的(支付宝目前已经暂停),我有点担心的是支付宝不是跟订单绑定的担保交易,而是直接到账交易,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微信支付呢,然后才发现微信订单跟微店账号并没有绑定,微信账号更多的是用来做客服,没有像淘宝那样把旺旺、店铺、买家、支付宝链接起来有担保、订单查询环节,微信微店从购物查询、填写体验上并没有支付宝便捷。整体而言就是微信购物客户信息没有很好管理。
率意:对,董大说的这些体验过程确实都存在,我自己的判断是,可能在很久远的未来,微信这种做跟电商相关的模式,有可能有未来的样子。为什么呢?从本质上说,随着市场能力的提升,社会化信息的过程会使整个中间过程的不对称以及信息蔽塞的情况消失,整个工业的基础会随着互联网的升级而升级。阿里巴巴本来一个梦想,希望将来能做到个性化定制和个性化生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买个人定制的东西,但是这种定制模式是向下的。你会发现,店家和用户是直接对接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的,能足够了解用户的需求。然而对于今天的阶段而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建立的,我反而觉得微信微店是无法替代支付宝的,淘宝也好支付宝也好大家不要把它理解能一个简单的电商平台,我自己觉得所有的电商平台里面,相较于天猫京东模式,淘宝这种模式才是最接近互联网特质的,完全符合互联网发展的特征,它沉淀了整个电商平台的信用体系,淘宝购物是一个临时关系的体系,最社会化的关系,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之内是看不到微信购物把淘宝干掉的事情,那么微信更适合做什么样的模式呢,更适合做熟人和半熟人这种关系的购物体验(这个是阿里看到的却没有做的部分,阿里之所以关掉淘宝对接微信的入口,是因为淘宝店主如果通过微信来进行买卖交易,那么阿里的平台性作用就没有了,这个才是阿里慌张的本质原因),我觉的更适合做餐饮。
以上文字为嘉宾访谈部分内容,自由访谈部分详见(二),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米拉)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女孩子这么多哇。为嘛杭州的线下活动 男孩子看上去感觉普遍比较屌丝一些。。
对互联网金融不是很了解,表示看了几遍才看懂。请问这个是线下活动吗?是免费可以参加吗?
主要是你对这个行业可能不太熟悉,哈哈。没关系,多看几遍就好啦。
自古江南出美女啊。。都是水灵灵的,特别那个黄色裙子的,有电话吗
互联网金融,学习了。小黄裙主持人不错哦~
干货分享,不错的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