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直播模式还要被迷信多久?

斌白白
17 评论 7994 浏览 124 收藏 13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调研、分析,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快速的用户测试、反馈、迭代

国外移动直播APP的先驱者Periscope和Meerkat进入大众视线有一段时间了,就连Facebook也在近日开放了直播功能。而在国内,自从映客用“换马甲(映克)大法”活生生把自己刷到免费榜前3,身边有一批“直吹派”宣称移动直播模式是“大风口、大势所趋”,甚至“迟早取代微博的地位”。

国内的百“播”大战以来,数百款直播APP揭竿而起,创业者们希望在这股浪潮下快速抢占地盘,成为一方诸侯,同时,模式各异的社交APP也开始内嵌直播(例如人人、nice、陌陌等),指望加入直播功能可以让有一定用户基础的它们焕发第二春。

直播

先谈谈国内这些移动直播APP的前身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此三者:唱歌秀色直播间(yy、六间房)、游戏直播平台(斗鱼、熊猫)、移动短视频APP(秒拍、微拍)。从上述任一平台衍生成移动直播平台,听起来都毫无创意,受困于网络带宽,移动直播才迟迟未出现。可以说,移动端视频平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高速网络的普及。在新时代、新背景、新模式的推动下,外加网红经济的持续发酵,互联网精英们都想要分一杯羹也就不难理解了。

未标题-2

首先,我将从两种身份分析移动端直播不同于传统直播的用户需求

一、主播角度

1.1满足陪伴需求

在移动直播APP上经常可以找到大量“路人”主播,各方面条件一般,也不取悦观众,观众量在0-10人不等。他们的需求更多是寻求陪伴。手持设备,将个人情境与外界相通。这种行为类似于将陌生人带入你的生活并陪伴你,但却不用担心社交关系带来的任何负担和安全问题。

1.2低成本曝光

曝光心理在所有直播平台都可以满足,但是在“低成本”这一点上,移动端有很大优势。一是“开播门槛低”,传统平台开通直播有一定门槛,例如资格申请、设备购置等。二是“内容门槛低”,传统直播往往需要一技之长作为内容支撑,而如今只需颜值即可,我身边的帅哥美女就随便吃吃饭、读读书都会引来不少观众围观。

二、观众角度

 2.1 满足更强的窥探欲

为什么如今再出不了芙蓉姐姐、凤姐这样的网红了?因为每个人的内容曝光都更加容易,你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找到一百万个“芙蓉姐姐”。但人的窥探欲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口味越来越重。互联网早期阶段,用户在论坛围观别人的生活照就可以大呼过瘾,而如今,你可以沉浸的、同步的去“窥探”别人真实的生活,这是单向的、安全的、无成本的。

2.2 满足猎黄欲

食色性也,“色”的分量不可低估。从17再到映克,移动直播始终与美色撇不清关系。近几月常爆出某直播平台“直播造人”等新闻,有人称之为炒作,可是真实出现概率有多高?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竟巧遇过三次色情直播,尽管房间很快被管理员查封,但我还是感受到了猎黄大军的爆发力,房间被瞬间挤爆以及各路“老司机”不断叫嚣着“持续追踪我,你懂得”。

2.3 移动特性

据调查,即使是在家中上网,移动设备的使用频率也大于PC,用户已经习惯于“一触即达”,“拿出手机看直播”明显比“打开电脑看直播”轻松许多。而且玩手机的过程往往不与其他活动冲突,不耽误陪家人聊天、看电视。除此之外,用手机看直播的用户体验更像是“与对方视频”,会带来额外的感受。

即使有上述好处,笔者依然认为移动端直播被市场被严重高估,原因有如下六点:

 一、主播入行更难,内容管理更严,红灯难闯

4月13日上午通过的《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写到:主播必须进行实名认证(要求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等认证,还需通过在线人工认证确认身份…);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视频必须被保存至少十五天。管理条例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用户成为主播的门槛,内容也将极其严格。按照条例所说,主播将持续曝光于法治摄像头的监控下,意味着你打个喷嚏的镜头都要被保存十五天,谁还敢播“劲爆”的内容?

二、“颜值标准高”、“男性向”阻碍多元化发展

主播的直播封面一般为自拍照,所以想吸引更多观众入场的就必须放上一张动人的照片,秀色可餐程度直接决定着观众量。可见移动直播平台对颜值要求甚高,所谓“全民直播,全民网红”的宣传语不过是噱头。同时,映克、花椒等直播平台的首页几乎全被美女主播霸屏,男性仍在用户群中处于主导地位。

6

三、主播无明确播出内容、不易培养粉丝

传统直播,无论是唱歌平台还是游戏平台,都会按播出内容区分板块,观众也多是对直播内容感兴趣的人。例如看“LOL”游戏直播的观众几乎全是LOL爱好者、唱歌平台的观众起码喜欢听歌。反观现有的移动直播APP,即使是热门直播间,内容枯燥无味之程度也令人咋舌,满屏主播多半是坐着和观众聊天,年龄、工作、老家被问了一遍又一遍,就算主播自己不烦,停留一段时间的观众也该烦了。另一半热门主播干脆把手机一放,自己该干嘛干嘛。作为内容提供方,移动端主播能够提供的内容有限,这将难以留住观众。如果每个主播只能依赖一张美照去不断吸引新用户入场,这样的状态能持续多久?

四、国内直播气氛浮躁

虽然互联网时代还提“大雅”这个词有些迂腐,但不得不说,主流移动直播APP已彻底沦落为“秀色秀场”,拿下图的映客为例,满屏的赠礼过于接地气(难道这才是主流用户的审美趋势?)。主播和观众之间存在金钱关系,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内容“精彩”,穷的“点赞”,富的“打赏”,供需关系和卖艺本无差别。但联系我说的上一点,主播没有提供除了脸之外的内容,铜臭味却比之前更加明显:送礼按钮、主播收入框、送礼提醒等元素充斥着本就不大的手机界面,个人界面的“提现”按钮也十分明显,不难理解这就是一款离不开钱的软件,无法实现像其他社交平台那样“健康”的社交关系,如何成为下一个“微博”?有位美女主播告诉我,她在映克直播的目的就是赚“傻子”钱。5

笔者对比了几款国外直播APP(图为Periscope),差异化在于:产品淡化“热门”概念、不塑造“网红”(不集中曝光),更没有“送礼”功能,也不显示观众数量,主播以分享生活为主要目的,主播与观众地位平等,气氛和谐。

未标题-4

五、用户碎片化习性

即便网络和硬件条件已经足够支撑用户随时随地看直播,然而用户空闲时间无法与主播开播时间相吻合,粉丝如何才能紧密关注主播动态?如果这点不能满足,粉丝难免会产生失落情绪。虽然很多直播平台都为此开放了回放功能,可是观看录播等于抛弃了互动性和时效性,用户体验大大降低。

六、市场未明朗,产品盲目添加直播功能

市面上目前出现的直播产品竞争太激烈。做平台单靠引入流量的方法是不可行的,还是要拿出优秀的产品。笔者认为目前的产品差异化几乎为零,功能也都比较轻量化。

笔者认为一些社交产品(例如短视频平台-美拍)不适合添加直播,时间人力物力的损耗暂且不谈,直播这个功能一旦加入,就必须要聚集这个平台的全部人气,首页等页面通通要指向直播,可能会对自己原有的核心功能进行冲击,甚至与原有内容性质相斥。若未能做成气候,无论产品是否转型,都有可能得不偿失。

还有一些创业产品,本处于增长态势,加入直播功能后,用户量一下子露了怯,和主流产品的观众数量相形见绌,自己的产品还变了味,情况不妙。

总结

移动端直播的确有其优势,但如上所说,弊端也很明显。笔者分析,移动“百播大战”不会持续太久,创业者对新模式的盲目迷信很快就会归于理智,用户也会对直播失去新鲜感。互联网的格局变动很快,产品在变,人也在变,现有的直播产品如果不能快速调整方向,引导出特色内容,寻找差异化路线,前景不容乐观,因为市场真的不需要这么多“移动版“秀色平台。

(我很期待微博开放直播功能,明星资源太庞大,可瞬间击沉以“明星多”著称的任何产品,迟迟未开放该功能不知是出于哪些考虑,猜测是监管的成本过高)

 

作者:刘一斌(私人微信:whosbin),几图CEO & PM,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热爱创造与改变

本文由 @刘一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笔者就弊端分析透彻的,但是难免观点有点消极。任何产品的产生都是为了验证大众的需求,而移动直播的产生恰恰证明了部分大众对视频形式的沟通的需求。它的信息分享模式与微博相似,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分享。只不过微博局限在文字,而移动直播是实时视频,时效性和内容优质程度确实也存在问题。但是就变现能力而言,直播的变现能力很强且迅速。

    来自北京 回复
    1. 同意

      来自四川 回复
  2. 感觉在实现国内移动流量完全解放的时候 移动端直播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

    来自北京 回复
  3. 其实笔者想复杂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吧,直播内容即便只局限唱歌一点,每天看到帅哥美女唱歌,这件事目的性和娱乐性就已经足够了。尤其是可以参考斗鱼。主播可以录制精彩视频。新来的用户可以借由这个了解主播,持续吸粉。感情这个东西是慢慢培养的,何况手机性能在进一步提升,内容自然也会更加丰富,向pc端看齐。

    来自北京 回复
    1. 这位兄台可能误会了,我未否认帅哥美女秀场的价值,只是规模有限,飞不上天,实在不够几百个APP一起分这块肉

      来自北京 回复
    2. ❓ 那你还不如说陌生人社交领域,可见的盈利模式除了广告和会员等增值业务,并没有太多的突破,而且最强的陌陌探探,占了8成市场,成千上百的app还在疯狂进入到底为何?因为不到破产那天,没人觉得自己不是最好的,直播平台同理,并不是市场多大,主要是盲目的创业者太多

      来自北京 回复
    3. 的确,某些社交APP加入直播功能可能是服毒。另外,同我文中提到的,平台的关系链不能健康发展,主播无法培养粉丝,盛况将是假象

      来自北京 回复
    4. 学习了

      来自北京 回复
  4. 这文章可以的,觉得直播后来还是会演变成女主播闪现泛滥,需要一定的监管

    来自北京 回复
  5. 很有见解的文章,分析的透彻,明确到位的支出了当前移动端值班模式的弊端,希望看到真实正能量的直播

    来自北京 回复
  6. 网络直播能走多远我觉得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资本(准确的说是热钱)政府(有没有政策法规来促进或限制)还有就是市场(搞什么东西都离不开市场和利润,当对直播最刚性需求的那一类人找到了下一个精神慰藉点或者厌倦了这种套路,没有人看了,就算你再美再能搔首弄姿只不过是浪费主播自己的化妆品和美颜色相头)
    时间仓促 认识浅显 一点拙见 欢迎提出批评

    来自天津 回复
  7.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希望今后看到的是真正有影响力的直播而不是一群所谓的网红搔首弄姿

    来自北京 回复
  8. 移动端直播的模式出现确实吸睛,在国外某些明星也采用直播互动的模式分享日常甚至是进行某些发布会的直播吸引粉丝,最近甚至出现了记者直播报道等,如何承担把关人的角色使其保鲜是需要创业者思考的

    来自北京 回复
    1. 666专业的吧?

      来自北京 回复
  9. 感觉主播们都搔首弄姿的。。。不想看。。。

    来自北京 回复
    1. 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见分晓,比较赞同笔者观点

      来自北京 回复
专题
14515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流量难获取,获取之后转化为付费用户更是困难。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提升付费转化率。
专题
101830人已学习23篇文章
做产品难,做运营更难,做APP运营推广难上加难。
专题
1654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的分析方法。
专题
13141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要想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就要做好行业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撰写行业分析报告。
专题
16804人已学习16篇文章
对于很多软件工程师来说,工作内容都与界面设计有很大的关联。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界面设计方法。
专题
1544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产品经理的通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