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看漫竞品分析为主,浅浅分析一波漫画行业

1 评论 7456 浏览 16 收藏 22 分钟
渴望踏入产品经理行业但无从下手?我们的1V1私教陪跑实战营,由大厂导师手把手带你入门,从理论到实践,助你快速掌握核心技能,轻松上手!

中国漫画行业正在逐渐的从杂志、书刊类等纸质书转向于线上互联网图书。本篇文章就来分析一下线上漫画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看漫及其竞品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产品优化的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一、竞品分析前言

竞品分析描述:

  • 分析线上漫画行业的发展情况和用户群体,了解用户需求,挖掘用户痛点,衍生产品核心功能;
  • 分析线上漫画APP,通过直接竞品了解行业APP基础功能,通过间接竞品了解APP特色功能。
  • 通过竞品分析,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及学习别人的优势,不断地进行产品迭代优化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

二、市场分析

2.1 行业背景分析

2.1.1 发展历程

图2.1.1 2008-2018年漫画行业的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漫画行业正在逐渐的从杂志、书刊类等纸质书转向于线上互联网图书。纸媒的没落与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动漫出版商只有通过转型、变革,才能扭转局势。传统的漫画出版商在内容、合作、用户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这个优势可以为向互联网方向的发展开拓出更好的路线。

同时,国家对于打击盗版的政策,使得漫画行业版权的收益效果显著,也使得漫画内容更加优质,衍生了线下同人、周边和漫展等,在漫画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收益。

2.1.2 用户规模

图2.1.2 2013-2017年中国互联网漫画用户规模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该图显示的是2013年到2017年中,线上漫画的用户规模。在2013年到2014年期间,互联网漫画主要以日漫用户为主。

2015年时,各大平台开始布局,到2016年时漫画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用户规模日益扩大,所以在15年到16年的增长率飙升。

2017年至今,漫画用户人群多以年轻群体为主,线上阅读漫画的氛围变得逐渐浓郁,更加容易拓展,未来可开拓更大的空间,同时漫画市场的人才不断地壮大与成熟,漫画CP和平台也会不断地孵化出优质漫画内容,用户规模会不断增加。

2.1.3 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技术实现手段的日新月异,业界也开始不断探索漫画的呈现形态,漫画的形态由纸质出版时代静止的内容向动态的方向探索和创新,并出现了动态漫画和互动漫画两个主要分枝。

目前,国内在线漫画平台都在大力探索动态漫画的内容和呈现形式,而海外公司和创作者都在互动漫画领域不断深耕。但由于内容上的稀少和模式上的不成熟以及缺乏相应的工业标准,二者目前依然处在尝试和探索的阶段。

2.2 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2.1 politics:政策分析

图2.2.1 国家对漫画行业政策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易观分析

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市场上经历了规模性的爆发式增长,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用户的成长,动漫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力也不断在提升。“十三五”计划中也在鼓励动漫产业相关的发展,显示出动漫行业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市场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多边政策的扶持,互联网漫画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2.2 Economic:经济分析

图2.2.2 2016-2020年中国网络漫画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根据图中数据,“十三五”期间,在政策的支持下,漫画行业的发展增长趋势明显。2020年,中国网络漫画市场规模达33.5亿元,同比增长25%,相比2016年的3.0亿元增长了1016.67%。

总结: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网络版权产业结构不断向视频领域倾斜。“十三五”期间网络动漫版权占比小幅提升;用户规模成倍增长,网民使用率已达30%;网络漫画和网络动漫市场规模分别增加1016.67%和279.30%,实现爆发式增长。

2.2.3 Social:社会分析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青年亚文化蓬勃发展,动漫文化元素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对成年人社会秩序的一种反叛的态度,它反对传统文化的一元性,强调自我彰显和和多元观点的表达,追求新奇、轻松和简单。

动漫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随着青年群体传播能力的加强以及海内外内化交流的开放包容,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蓬勃发展,动漫文化元素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卖萌”、cosplay、表情包斗图、弹幕交流等等,都是动漫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渗透。

2.2.4 Technology:技术分析

技术带来动画制作效率提升和漫画传播成本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来,动画制作软件的不断更新,电脑CG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传统的动画制作人力资源得以解放,赋予了动画作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漫画杂志存在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凸显。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用户从线下向线上的迁徙,推动了互联网漫画平台的兴起。

2.3 商业模式

2.3.1 经营模式

互联网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那些拥有庞大用户数的互联网平台,也就越具有成为“装机必备”应用的潜力。对于漫画阅读平台而言,内容社交将使其具有成为一个集漫画阅读、社交、衍生品分发推广的一站式文化消费平台的可能。

根据艾瑞调研显示,动漫用户最常进行的相关活动就是在网上社区讨论动漫剧情解析和进行动漫评价。一方面,用户有内容社交的需求,另一方面,漫画平台只有以内容为核心,衍生出内容社交的需求,才具备开展流量转化业务的可能。

2.3.2 盈利模式

用户付费+IP商业化+广告+虚拟增值服务:

  • 用户付费:各平台不断推出用户付费模式,培养用户付费习惯
  • IP商业化:泛娱战略、国内厂商的布局重点
  • 广告:漫画+品牌的广告方式,将产品软性植入,趣味性强,用户接受度较高
  • 虚拟增值服务:对漫画作者或漫画作品等打赏、送礼的粉丝经济

广告、用户付费和IP授权是盈利三大来源:

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但动漫产业7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动漫IP的衍生开发,玩具手办和生活周边的销售以及主题公园的建设运营等是动漫产业产值的主要来源,而授权动漫衍生品生产与开发是动漫投资方成本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2017年的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大约为764亿,是内容市场的2倍左右,而日本的衍生产品市场规模基本是播映市场的8-10倍,说明我国未来的动漫衍生开发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三、用户

3.1 目的

能够找到自己产品的发展方向,分析后入局漫画市场,寻求发展机会。

看漫APP的漫画内容以国产漫画为主,其中最热门的漫画多是以网络小说为原型创作产生的,可以推测看漫APP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网络小说的粉丝。漫画的主题大多是玛丽苏风格,结合现在年轻人喜欢在虚拟世界寻找优越感的情况来推测,看漫APP应该更受年轻人的喜欢。

3.2 用户细分

性别比例比较平衡,用户呈现年轻化,三线以下蓝海有待开发:

数据来源:易观分析

  • 图中数据显示,在2020年1月份男、女用户的占比分别是46%和54%;在19年同期时,男、女用户比例为50.3%和49.7%,用户性别基本上保持均衡。
  • 年龄分布上,24岁以下用户占到了57.6%,市场主要消费群体以“95后”、“00后”为主。
  • 地域分布上,2020年有接近七成的用户来自二线、一线以及超一线城市,且这些城市还有向上发展的空间,而三线城市及以下的蓝海市场还尚未进行开发成型。

3.3 目标用户群体

目标用户主要是一二三线城市的高校学生,大部分是网络小说粉丝和二次元爱好者。

具体分类如下:

(1)网络小说粉丝

某些用户可能是看过网络小说,听说根据小说出版了漫画,于是在小说的情怀引导下开始喜欢上漫画。

用户需求:通过漫画来重温熟悉的小说情节,印证自己的想象或者将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具象化。

(2)二次元爱好者

某些用户本身沉迷二次元世界,喜欢二次元的画面感和故事感,于是对漫画的兴趣让他们在漫画平台中不断地去找寻符合自己爱好的作品,对于非常喜爱的作品还会乐于分享。

用户需求:通过漫画来放松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在二次元世界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3)随便看看的用户

某用户在休闲无聊的时间,会打开看漫画APP看看新的漫画或者热门漫画,探索能够刺激自己兴趣点的内容。

用户需求:浏览漫画,达到放松和消遣的效果。

3.4 用户画像

3.5 用户痛点

  • 格调属于中规中矩的二次元气息,未能形成属于自己APP的风格和特征,配色不够鲜活;
  • 看漫社区中高质量帖子内容匮乏、更新太慢、交流太少,活跃程度有待提高。

二、竞品分析

4.1 产品战略层分析

4.2 产品范围层分析

快看:

快看APP的口号是“快看漫画,好看到哭”,快看APP是适配手机阅读的漫画APP 摒弃传统翻页漫画,无需旋转屏幕,无需放大移动画面,只需要手指一直往下滑,字体大,清晰,轻松阅读,享受排版效果适合手机的漫画。拥有各种正版授权漫画,每日固定更新,温馨小短梗,惊恐悬疑漫画,轻小说少女漫,逗逼趣味漫,更有独家劲爆内容放送。可以向用户提供高清全彩的国内外原创漫画阅读。

漫客栈:

漫客栈的口号“原创好看尽在漫客栈”,漫客栈与看漫同为小明太极旗下漫画APP,漫客栈以每日更新,全免快清为特色,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精准定制用户喜爱的漫画并自动推送,并根据用户反馈实时优化漫画内容,充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要,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漫画作品。

4.3 产品结构层分析

4.3.1看漫

4.3.2 快看

4.3.3 漫客栈

总结:三款产品对比下来,看漫和快看的底部导航都具有五个功能页面,而漫客栈因为缺少社区交流这一块的功能所以只具备四个功能页面。看漫和快看两个中,快看更注重与社区方向的发展,所以快看的社区比看漫的社区更加完善,功能也更多。三个产品中都具有商城功能,这个属于电商模块。

4.4 产品框架层分析

看漫+快看+漫客栈 首页

首页共同点:三个APP的首页都以banner为主,菜单栏居于banner区之下并使用icon+文字的方式。

首页视觉:

看漫:看漫整个APP几乎是粉红色的色调上黑色或白色的文字说明,显得粉嫩可爱,首页以热门漫画作品为主要banner大区放在首页,使用户已进入APP就能看到核心推荐内容。而且顶部导航栏是属于显示于背景之上的,这样使得颜色相对饱满,突出推荐内容。

底部导航栏采用漫画小图标的格式,处于该界面时图标相对变大颜色加深,底部文字从黑色变为粉红色,这种设计不仅能凸显出该功能页面还能吸引用户。

内容区则是以作品封面和文字说明进行分栏推荐。而且在顶部增加了性别转换功能,能够快速的转换用户性别,并根据用户性别进行推荐对应的内容,以及改变主题模式。

快看:快看首页以黄、黑色为主,颜色鲜明,能够很好的强调重点。内容区没有和其他APP一样采用图片+文字的方式,而是采用列表模式,使得功能清晰明了。

漫客栈:与看漫采用了同一种设计排版方式,与之不同的是顶部导航栏添加了一个菜单栏。

看漫+快看+漫客栈 阅读界面

阅读界面相同:三个产品都采用适应手机大小的模式进行漫画阅读,以上下翻页的模式为主要翻页模式,全部采取弹幕功能,能够直观了解用户对漫画的评价。底部tab都具有目录、和阅读设置功能,点击阅读时可将所有导航功能进行隐藏,这样能提高用户的阅读感。顶部都有文字说明,介绍该页面所处的位置内容。

阅读界面差别:

看漫:弹幕以头像+文字的形式出现在漫画页面上放,且速度可根据用户阅读速度改变,底部有分享、自动、进度、夜间模式等功能,能快速转换夜间模式,自动功能在用户不方便时也能自动帮助用户翻页。底部导航上方添加了左右翻页的功能,方便用户因阅读习惯更改翻页方式。

快看:快看APP将分享功能置于顶部导航栏中,这一点与大多数社交APP的设计共通,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

漫客:栈漫客栈风格与看漫相似,不同点在于阅读时减去了封面首页直接从正文进入阅读,阅读读者会感觉衔接良好。底部导航和看漫设计误差,只改变了部分功能,将分享功能放置顶部导航中将夜间模式放入。

4.5 产品表现层分析

分析:三款软件中,看漫和漫客栈设计logo都是以红白两色为主,加上一只动漫猫头,快看以黑色“快看!”文字和黄色底色构成,简洁明了、视觉效果强。

  • 快看以产品名字为icon,识别度非常高;
  • 看漫和漫客栈的图标则显得可爱,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更能吸引女孩子和宅男的喜爱。

五、总结

5.1 SWOT分析

5.2 策略

产品优化:

  • 优化商业化策略,制定更合理的收费模式。使商业服务更加满意,保证转化率的同时提升用户粘性。
  • 改进漫画内容审查机制,签约优质原创作品。同时拓宽内容渠道,提供优质内容输出,提升用户留存率和行业渗透率。
  • 创新社区互动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搭建交流沟通平台,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与活跃度,实现粉丝流量转化。

运营优化:

  • 选择适合自身的IP开发模式。在做好内容创作的基础上,开展平台传播,将IP收益价值最大化。
  • 增强线上和线下活动联合运营,推荐平台的行业占有率。
  • 对用户进行分层:创作者、漫画达人、普通用户,针对性的增强用户粘性和平台的粘性

推广优化:

  • 创新推广方式,对用户和商家进行针对性推广,针对运营中用户分层,不同用户群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
  • 增加推广渠道,对不同渠道做效果分析,持续优化推广路劲。

本文由 @衿衿不想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遥想五六年前沉迷快看无法自拔的我,话说三四年前快看漫画实体书也蛮火的…

    来自山西 回复
专题
1328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发票是财务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那发票系统该如何设计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发票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3838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市场调研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用户、了解市场。
专题
45946人已学习10篇文章
什么是社群运营?社群运营怎么做?社群运营哪些坑?
专题
1187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情人节的营销思路。
专题
1563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用户故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被作为描述需求的一种表达形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讲好用户故事。
专题
1185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